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使引動器、反應器一體延伸形成固定件,用以組合電子器物,以及形成減少組件配合連結的公差,以提高傳動效率及精確度的實用新型。
【背景技術】
[0002]應用因外力可往復轉動自如的樞軸或轉軸,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本電腦、PDA、電子書等,使其蓋或顯示屏幕可轉動而具有開、閉作用,已為現(xiàn)有技術。例如,中國臺灣第97222022號「轉軸結構」、中國臺灣第98207366號「樞軸結構」等專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0003]為了使電子器物的顯示模塊模塊(例如,屏幕)及/或機體模塊模塊在使用方面具備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應用范圍,現(xiàn)有技術也已揭露一種在顯示模塊模塊和機體模塊模塊之間設置雙轉軸,使顯示模塊模塊及/或機體模塊模塊可產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轉動角度的結構。例如,中國臺灣第99211350號「雙樞軸樞紐器」、US 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1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專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
[0004]一個有關這類雙轉軸或樞軸組件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舊法揭露了一種應用多個螺旋齒輪或斜齒輪的結構組合,來傳遞動力,使雙轉軸同步轉動的技術結構。考量轉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條件下,該用來傳遞動力的齒輪結構會被要求盡可能的縮小,并且便于被隱藏包覆在殼套里面,使整個電子器物獲得簡潔、設計美感的外觀視覺效果。
[0005]但是,就像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縮小齒輪結構,將相對的減小它們彼此嚙合傳動的工作深度或齒承面積,并且明顯影響了齒輪的結構強度和使用壽命,也不利于齒輪與齒輪間的配合和動力傳遞。在某些傳動的情形中,齒輪與齒輪間的工作深度或齒承面積被減小,反容易產生轉動滑動的空行程現(xiàn)象,不僅造成動能傳遞延遲的情形,也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感覺或手感;而這種情形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0006]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雙轉軸或樞軸和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新設計考量該轉軸和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tài),增加它的應用范圍,而有別于舊法。例如,考量使雙轉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和同步運動的結構設計的條件下,同時改善現(xiàn)有技術盡可能縮小該傳遞動力的齒輪體積,造成嚙合傳動的工作深度或齒承面積減小,影響齒輪的結構強度和使用壽命、不利于齒輪與齒輪間的配合和動力傳遞等情形;或更進一步使該齒輪結構組合于電子器物時,獲得簡潔、設計美感的外觀裝飾視覺效果。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提供一個可減少組件配合公差、空間占用和動能傳遞延遲等作用。
[0008]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包括:第一軸和第二軸,第一軸設置有引動器;第二軸設置有反應器;其中,
[0009]引動器、反應器至少局部區(qū)域形成能夠相互嚙合的齒輪結構,而使第一軸、第二軸產生同步轉動型態(tài);
[0010]引動器具有副區(qū),鄰接該引動器的齒輪結構,引動器的副區(qū)一體延伸形成有固定件;以及
[0011]反應器具有副區(qū),鄰接該反應器的齒輪結構,反應器的副區(qū)一體延伸形成有固定件。
[0012]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引動器的齒輪結構、反應器的齒輪結構分別具有齒面;引動器的齒面沿其軸線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連續(xù)排列型態(tài)的長形結構;反應器的齒面沿其軸線方向延伸布置,而形成連續(xù)排列型態(tài)的長形結構。
[0013]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第一軸、第二軸分別具有組合扭力模塊的樞接區(qū)、固定區(qū)和位于樞接區(qū)、固定區(qū)之間的中間區(qū);
[0014]至少該樞接區(qū)包覆在一殼套里面;
[0015]引動器設有軸孔,使引動器設置在第一軸的中間區(qū);反應器設有軸孔,使反應器設置在第二軸的中間區(qū);以及
[0016]引動器的齒輪結構、反應器的齒輪結構大于殼套的容許包覆尺寸,使引動器、反應器的齒輪結構位于殼套外邊。
[0017]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樞接區(qū)和中間區(qū)分別成矩形斷面結構;
[0018]中間區(qū)的斷面面積大于樞接區(qū)的斷面面積;以及
[0019]引動器的軸孔、反應器的軸孔分別成矩形斷面結構。
[0020]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固定區(qū)組合有柱狀結構的定位部,使引動器、反應器位于定位部和殼套之間的位置。
[0021]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引動器的齒輪結構具有錐狀端,形成在引動器齒面兩端的位置;反應器的齒輪結構具有錐狀端,形成在反應器齒面兩端的位置;以及
[0022]引動器的齒面的高度朝引動器的錐狀端的方向遞減,反應器的齒面的高度朝反應器的錐狀端的方向遞減。
[0023]所述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其中,該引動器的固定件固定在一電子器物的顯示模塊;反應器的固定件固定在電子器物的機體模塊。
[002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減少組件配合公差,提高傳動精確度。該引動器的齒輪結構、反應器的齒輪結構分別具有長形齒面,和形成在齒面兩端的錐狀端,以建立較現(xiàn)有技術更大的齒輪工作面積或齒承面積。讓引動器齒輪結構、反應器齒輪結構,除了可形成嚙合傳遞動力之外,更兼具有產生裝飾外觀的視覺效果等作用。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第一軸、第二軸組合扭力模塊、定位部、引動器、反應器、固定件和殼套的情形;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第一軸中間區(qū)、第二軸中間區(qū)分別組合引動器、反應器、引動器齒輪結構、反應器齒輪結構相互嚙合和引動器副區(qū)、反應器副區(qū)連接固定件的結構配合情形;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第一軸、第二軸組合扭力模塊、定位部、引動器、反應器、殼套的情形,以及引動器、反應器位于定位部和殼套之間的結構配合情形;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中虛線部分顯示了引動器固定件、反應器固定件組合電子器物的顯示模塊、機體模塊的情形;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第一軸和引動器轉動,直接同步傳動反應器和第二軸的情形。
[0030]附圖標記說明:10-第一軸;11、21-樞接區(qū);12、22-固定區(qū);13、23_中間區(qū);14、24-定位部;20_第二軸;30_引動器;31、41_軸孔;32、42_齒輪結構;33、43_齒面;34、44-錐狀端;35、45_副區(qū);36、46_固定件;40_反應器;50_扭力模塊;55_限制板;60_殼套;90-電子器物;91_顯示模塊;92_機體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31]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本實用新型的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軸和第二軸;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表不。第一軸10、第二軸20分別具有一樞接區(qū)11、21、一固定區(qū)12、22和一位于樞接區(qū)11、21、固定區(qū)12、22之間的中間區(qū)13、23。樞接區(qū)11、21成矩形斷面結構,組合有限制板55、扭力模塊50等部分;扭力模塊50使第一軸10、第二軸20在使用者操作轉動的作用力消失時,隨即獲得定位的作用。第一軸樞接區(qū)11、第二軸樞接區(qū)21、扭力模塊50和限制板55等部分共同被包覆在一殼套60里面。
[0032]圖中描繪了第一軸中間區(qū)13、第二軸中間區(qū)23成矩形斷面結構,中間區(qū)13、23的斷面面積大于樞接區(qū)11、21的斷面面積;第一軸中間區(qū)13設置有引動器30。引動器30有軸孔31,用以組合第一軸中間區(qū)13,使引動器30驅動或隨第一軸10轉動。一具有軸孔41的反應器40,設置組合在第二軸中間區(qū)23,驅動或隨第二軸20轉動。
[0033]在所采的實施例中,引動器30、反應器40(表面)至少局部區(qū)域(約三分之二區(qū)域)形成可相互嚙合的齒輪結構32、42,而使第一軸10、第二軸20產生同步轉動型態(tài)。因此,當?shù)谝惠S10驅動引動器30轉動時,引動器30驅動連動器50轉動,迫使反應器40和第二軸20朝相反引動器30運動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軸10、第二軸20產生同步轉動型態(tài)的作用。引動器30、反應器40沒有設置齒輪結構32、42的區(qū)域定義為副區(qū)35、45 (鄰接齒輪結構 32、42)。
[0034]請參考圖1、圖2及圖4,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引動器30的副區(qū)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