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示,包括安裝在預復合主機鄂口內(nèi)壁中部且長度大于鄂口寬度的底板31、置于底板上且可沿底板長度方向左右平移的固定座32和驅(qū)動固定座的傳動機構33,固定座上安裝有兩根垂直于固定座表面的無動力分離輥34,如圖6所示,來自于中膠導出裝置的中膠卷繞在分離輥上并可隨分離輥的左移而與底膠分離,相應的,中膠也可以隨分尚$昆右移而覆蓋在底膠上。
[0069]其中的膠片脫膜裝置如圖4所示,包括脫模機構和托舉機構,脫模機構包括嵌設于下模中部的脫模板41和位于下鄂口下部且可頂升脫模板的脫模油缸42,托舉機構包括置于鄂口后壁的后托輥組件43和置于鄂口前部的前托輥組件44,后托輥組件包括后托輥和推動后托輥的后托輥氣缸,成排的后托輥在后托輥氣缸作用下從鄂口后壁伸出并托住脫模后的預復合膠片的內(nèi)半側(cè)邊,而前托輥組件如圖6所示,包括前托輥441、推動前托輥的前托輥氣缸442和轉(zhuǎn)桿443,成排的前托輥套裝在轉(zhuǎn)桿上,前托輥氣缸為兩臺,兩臺前托輥氣缸活塞桿頭部分別與轉(zhuǎn)桿的兩端部連接并可頂升轉(zhuǎn)桿,轉(zhuǎn)桿中部設計有可帶動轉(zhuǎn)桿旋轉(zhuǎn)的轉(zhuǎn)角氣缸444,而轉(zhuǎn)角氣缸則可帶動轉(zhuǎn)桿轉(zhuǎn)動一定角度,使前托輥從下垂狀態(tài)向后擺動呈水平狀態(tài)并托住預復合膠片的外半側(cè)邊,前托輥和后托輥均為無動力輥。
[0070]其中的鐵齒上料裝置如圖7和圖8所示,包括臺架51、設于臺架頂面的鐵齒托架52、鐵齒推送機構和鐵齒抓取機構,在鐵齒托架上固定有鐵齒定位模具53,鐵齒可排列放置在鐵齒定位模具內(nèi),不同規(guī)格的鐵齒定位模具可對應不同規(guī)格和間距的鐵齒,臺架呈桌形結(jié)構,臺架桌面上安裝有沿臺架桌面縱向進深方向的兩根滑軌54和鐵齒托架驅(qū)動機構,鐵齒托架可通過驅(qū)動機構的推動而沿滑軌滑動,臺架桌面的中部設計有門型支架55,門型支架的兩根立柱分立于臺架桌面的左右側(cè)沿且立柱之間間距大于鐵齒托架的左右寬度,門型支架將臺架桌面分為后方的工作區(qū)域和前方的準備區(qū)域,鐵齒推送機構包括導桿、推送氣缸56和抓取架57,導桿和推送氣缸均水平設置且安裝在門型支架的橫梁上,推送氣缸活塞桿的頂伸方向朝向臺架桌面后方,抓取架與導桿端部和推送氣缸活塞桿頭部固接并可通過推送氣缸作用下沿導桿移動,抓取架初始位置位于臺架桌面的工作區(qū)域且對應推送氣缸活塞桿的回縮狀態(tài),鐵齒抓取機構包括安裝在抓取架底部且垂直于臺架桌面的抓取氣缸58和固定在抓取氣缸活塞桿頭部的吸盤架59,吸盤架上設計有與鐵齒定位模具內(nèi)的鐵齒一一對應的電磁吸盤。
[0071]其中的膠片牽引裝置如圖9所示,包括牽引機架81和置于牽引機架上的擺動機構、壓緊機構,擺動機構包括牽引平臺82和俯仰氣缸83,牽引平臺上設計有環(huán)形傳送帶84和計齒器87,牽引平臺的左端鉸接于牽引機架中部,右端與俯仰氣缸的活塞桿頭部連接,牽引平臺可以鉸接點為支點進行俯仰擺動,預復合膠片平置于牽引平臺上并隨傳送帶移動,同時,計齒器可計量通過膠片內(nèi)的鐵齒數(shù)量,為下一步的定長裁剪提供信號,壓緊機構包括壓輥氣缸85和置于壓輥氣缸活塞桿頭部的壓輥86,壓輥氣缸置于牽引機架頂部,在牽引工作狀態(tài)下,牽引平臺向上擺動成水平狀,與預復合膠片等高,壓輥氣缸活塞桿向下伸出而帶動壓輥下降并抵壓在預復合膠片的上表面,增大了兩者之間的摩擦力,膠片隨傳送帶而向裁剪裝置移動,膠片在此進行切斷剪裁,裁剪裝置內(nèi)的剪裁刀依據(jù)計齒信號而下壓,并與剪裁砧板配合,切斷膠片,定長膠片隨后在下線壓輥組件的作用下,直接送入膠片貯存小車進行存放,膠片貯存小車采用可升降式結(jié)構,使小車最上層的膠片存放平面始終保持與剪裁砧板等高,使膠片輸送更準確方便,當小車放滿膠片,則可拉出滿載小車,再將空載小車推入,繼續(xù)存放。
[0072]膠片的預復合生產(chǎn)過程如下:
[0073]首先是準備工作,將底膠卷存小車送入底膠導出工作位,底膠通過底膠導出裝置引導并平鋪在下模內(nèi),將中膠卷存小車通過中膠導出裝置轉(zhuǎn)送至中膠導出工作位,隨后將中膠導出并分別卷繞在中膠分合裝置的兩根分離輥上,最后引出并平鋪在下模內(nèi)的底膠上,同時,鐵齒上料裝置內(nèi)的鐵齒托架平移至臺架桌面的準備區(qū)域,操作人員可手工將鐵齒一一擺放在鐵齒定位模具內(nèi)。
[0074]進一步,中膠分合裝置動作,位于預復合主機鄂口右側(cè)的分離輥開始從右向左移動,帶動并掀起卷繞在分離輥上的中膠,使原來相互粘連的底膠與中膠分開,中膠與底膠之間形成較大的間隙,便于鐵齒的置入,此時,中膠張緊機構也動作,使中膠收緊,防止中膠下垂而影響鐵齒推入,同時,已擺放鐵齒的鐵齒上料裝置沿著預復合主機前的軌道平移至鄂口的正前方。
[0075]更進一步,開始鐵齒的上料,此時鐵齒托架滿載鐵齒沿臺架桌面上的滑軌從準備區(qū)域平移至工作區(qū)域,抓取氣缸活塞桿伸出使抓取架下降,安裝在抓取架上的吸盤架下降并貼緊鐵齒,電磁吸盤得電并吸住鐵齒,然后,抓取氣缸活塞桿回縮,而推送氣缸活塞桿前伸,鐵齒從鐵齒定位模具內(nèi)提起并隨抓取架送入預復合主機鄂口內(nèi)已分離的中膠和底膠之間,抓取氣缸活塞桿再次伸出,將鐵齒嵌入底膠內(nèi),電磁吸盤失電,抓取氣缸和推送氣缸均回縮復位,最后,鐵齒托架退回準備區(qū)域,鐵齒上料裝置退回初始位置,完成本次鐵齒的上料,并準備下一組的鐵齒擺放。
[0076]現(xiàn)進一步,中膠分合裝置再次啟動,分離輥從預復合主機鄂口的左側(cè)移向右側(cè),帶動原先與底膠分離的中膠再次覆蓋在底膠上,完成底膠、中膠和鐵齒的就位。
[0077]下一步,進入膠片的壓合,此時,壓合油缸活塞桿向下伸出,推動上橫梁沿導柱下降,使上模與下模合模,在壓合油缸的壓合力作用下,依次疊放的中膠、底膠和鐵齒壓合形成預復合膠片,完成壓合后,壓合油缸活塞桿回縮,帶動上橫梁和上模上升復位,同時,脫模板在脫模油缸的作用下升起,推動預復合膠片脫離下模,隨后,一排后托輥在后托輥氣缸的推動下向前伸出,插入膠片的后半側(cè)邊的下方,在脫模板下降復位時可托舉預復合膠片的內(nèi)半側(cè),而一排前托輥在前托輥氣缸的推動下上升,并在旋轉(zhuǎn)氣缸作用下向后擺動呈水平狀,插入膠片的前半側(cè)邊的下方,待脫模板下降復位時托舉膠片的前半側(cè)邊,最后,當后托輥和前托輥均已到位后,脫模油缸活塞桿回縮,帶動托模板下降復位,完成預復合膠片的脫模,此時,預復合膠片平置在由前托輥和后托輥組成的輸送輥道上。
[0078]最后,成型的預復合膠片下線,牽引平臺在俯仰氣缸的作用下向上擺動,從傾斜狀態(tài)轉(zhuǎn)至水平狀態(tài),牽引平臺的右側(cè)與托舉起的預復合膠片平齊,同時,壓輥氣缸活塞桿伸出帶動壓輥下壓,使預復合膠片與牽引平臺上的傳送帶緊緊相貼,由于兩者之間的摩擦力,使膠片隨傳送帶的移動而前移,膠片被拖至裁剪裝置進行定長裁剪,膠片長度由設置在牽引平臺中部的計齒器計量并加以控制,裁剪完成后的定長預復合膠片,則可依次送入膠片貯存小車。
[0079]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技術術語“上”、“下”、“前”、“后”、“左”、“右”、“縱”、“橫”、“內(nèi)”、
“外”等表示方向或位置關系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以上說明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了限制,本發(fā)明也不僅限于上述說明的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范圍內(nèi)所做出的變化、改型、增添或替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膠片預復合自動化生產(chǎn)線,用于橡膠履帶膠片的預復合,所述膠片(I)由依次疊放的底膠(11)、中膠(12)及鑲嵌于兩者之間的鐵齒(13)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產(chǎn)線包括預復合主機(2),用于中膠、底膠與鐵齒的壓合,包括鄂式結(jié)構的主機架(21)和設于主機架上的壓合機構,待壓合的中膠、底膠與鐵齒均置于鄂口內(nèi),在鄂口內(nèi)還設有中膠分合裝置和膠片脫模裝置; 壓合機構,包括上橫梁(22)、下橫梁(23)和壓合油缸(2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