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物芯片及其制備方法,更具體涉及一種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及其制備方法以及其在疾病檢測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外泌體是細胞外泌的微小膜泡,大小在50-150nm,具有脂質(zhì)雙層膜結構,可以穩(wěn)定地存在于血液中。已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血液中的外泌體濃度比正常人高,近年來發(fā)現(xiàn)外泌體內(nèi)含多種功能性分子,例如:信使RNA(mRNA)、小分子RNA(microRNA)、DNA片段、蛋白質(zhì)和多肽等。鑒于mRNA和microRNA在調(diào)節(jié)基因表達和其突變體的功能障礙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它們已成為癌癥檢測的有效生物標志物。定量測定外泌體中的目標mRNA和microRNA是實現(xiàn)癌癥非侵入性檢測的有效手段,對于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滿足對患者高頻監(jiān)測的需求,減輕患者痛苦等突出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和現(xiàn)實意義。
目前,人血液中的mRNA和microRNA可以通過qRT-PCR、微陣列和RNA測序技術來實現(xiàn)定量測定。通過收集血液中所有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來定量其中的目標RNA,然而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只占所有外泌體的一小部分,所以其檢測靈敏度不高。另外,這些方法需要繁瑣的樣品制備和檢測步驟,價格昂貴。一般需要幾天時間來完成整個檢測過程,患者的健康狀況可能會在等待中惡化,錯過最佳的藥物治療時機。
含有DNA和RNA的納米粒已被廣泛作為靶向納米載體,用于體內(nèi)外的基因治療和診斷。如CN104840947A公開了一種AFP抗體修飾荷載DCN重組質(zhì)粒的聚合物納米粒,可實現(xiàn)對肝癌細胞的高度特異性靶向抑制。如CN101484139公開了基于抗體靶向的免疫脂質(zhì)體負載治療劑或診斷劑及其在全身治療和診斷中的應用?;诩{米粒的生物芯片,目前報道的并不多。如CN103197066A公布了一種免疫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的制備方法和在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一種疾病越早被診斷,就越有可能被治愈。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一種方便、快速、精確、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用于癌癥的早期檢測,對于癌癥的治愈具有重要意義。免疫脂質(zhì)體能夠特異性地捕獲血液中的外泌體,并與之融合成較大的納米級復合物,但是脂質(zhì)體自身的“洋蔥”結構使其不具備熒光信號放大功能,對于檢測癌癥早期含有一個或少量目標RNA的外泌體,靈敏度不高。聚合物納米粒具有較好的力學穩(wěn)定性,具有“核-殼”結構,包封率較高,但不具備與細胞膜融合的特點。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是近年來基于脂質(zhì)體和聚合物納米粒開發(fā)的一種新型藥物載體,兼有脂質(zhì)體和聚合物納米粒兩者的優(yōu)點。目前尚未見關于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的技術報道,也未見對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癌癥早期檢測的技術報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新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本發(fā)明中,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被錨定在固體基板的表面形成微陣列,其中分子探針被包裹在納米粒中,和外泌體表面的受體(如抗原)相結合的配體,插入到錨定的納米粒的表面。與傳統(tǒng)的免疫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相比,本發(fā)明中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具有熒光信號放大功能,用于檢測癌癥早期的外泌體,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靈敏性。本發(fā)明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還可以用于檢測各種疾病早期的細胞、病毒和細胞分泌的其它囊泡。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所述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包括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和芯片,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被錨定在芯片上,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內(nèi)含分子探針,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表面插入配體,能特異性地捕獲外泌體、活細胞、病毒或細胞分泌的其它囊泡。
優(yōu)選的,所述芯片包括金涂層的固體基板和裝載液體樣本的軟體孔板。所述金涂層的固體基板為玻璃,硅晶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陶瓷或其它固體材料。所述裝載液體樣本的軟體孔板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苯醚(PPO)或其它工程塑料;軟體孔板為m×n孔板,m(行)×n(列)排列,m為1~16,n為1~24。每一孔的尺寸為3到4毫米,孔與孔的間距(中心點間距)為4.5到5毫米。
優(yōu)選的,所述分子探針為帶熒光標記的對稱式分子信標、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或發(fā)夾DNA催化回路。對稱式分子信標是一種在5’和3’末端自身形成8個堿基左右具有發(fā)夾結構的頸環(huán)雙標記寡核苷酸探針。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是在傳統(tǒng)型分子信標的基礎上,5’或3’末端有5到8個額外未配對堿基。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由以下組分組成:1)兩個可潛在結合成雙鏈的發(fā)夾DNA(H1和H2);2)一條熒光分子標記的寡核苷酸鏈(RF),一條猝滅基團標記的寡核苷酸鏈(RQ)。在沒有目標物的情況下,RF與RQ形成雙鏈結構,無熒光激發(fā)。
所述分子探針用于檢測外泌體、細胞或病毒內(nèi)的生物標志物,如mRNA、microRNA等。
優(yōu)選的,所述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脂質(zhì)指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其為兩性分子,一端為親水的含氮或磷的頭,另一端為疏水(親油)的長烴基鏈。包括下述組分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1,2-二-O-十八碳烯基-3-三甲基丙烷(DOTMA),1,2-二油酰-3-三甲基-丙烷(DOTAP),1,2-二-O-十八碳烯基-3-二甲基丙烷(DODMA),1,2-二油酰-3-二甲基-丙烷(DODAP),1,2-二油酰-sn-甘油-磷酸乙醇胺(DOPE),1,2-二棕櫚酰-sn-甘油-3-磷酸膽堿(DPPC),1-1,2-二油酰-sn-甘油-3-磷酸膽堿(DOPC),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生物素(DSPE-PEG-Biotin)。
優(yōu)選的,所述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聚合物指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包括聚己內(nèi)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乳酸和乙醇酸的質(zhì)量比為40:60-95:5)的至少一種。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為5000-300000道爾頓。
優(yōu)選的,所述脂質(zhì)和聚合物的質(zhì)量比為5:95-70:30。
優(yōu)選的,所述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表面的配體為特異性的抗體、小肽(肽鏈長度3~40)或靶向小分子如葉酸等。
所述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固體基板表面鍍上一層金涂層;
(2)在金涂層上再覆蓋一層薄薄的自組裝單分子層,將芯片模板固定到自組裝單分子層上制成芯片。所述自組裝單分子層為β-巰基乙醇(βME),16-巰基十六酸,巰基-聚乙二醇-生物素(HS-PEG-Biotin),含巰基的磷脂或含巰基的聚乙二醇化合物,所述芯片模板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苯醚(PPO)或其它工程塑料;
(3)在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中插入配體分子制成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
(4)將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錨定在芯片表面,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內(nèi)含分子探針。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本發(fā)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供有機溶液O,所述有機溶液O中溶解有作為殼材的脂質(zhì)和聚合物的混合物;
(2)將溶液W1與步驟(1)所得的有機溶液O混合,經(jīng)超聲波分散、剪切分散和/或均質(zhì)分散(如高壓均質(zhì)分散),形成初乳液W1/O,
其中所述的溶液W1為分子探針的水溶液;
(3)將步驟(2)所得的初乳液W1/O與外水相W2混合,經(jīng)超聲波分散、剪切分散和/或均質(zhì)分散(如高壓均質(zhì)分散),形成復乳液W1/O/W2,
其中所述的W2外水相為含有穩(wěn)定劑和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
(4)將步驟(3)所得的復乳液加入到含有穩(wěn)定劑和表面活性劑的水分散液或等滲溶液中,揮去有機溶劑,從而獲得表面硬化成型的納米粒;
(5)分離步驟(4)所形成的納米粒。
優(yōu)選的,所述的分子探針的質(zhì)量濃度為0.01%~30%。
優(yōu)選的,所述的有機溶劑選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或其組合。
優(yōu)選的,所述的W2外水相為含有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1000維生素E琥珀酸酯(TPGS)和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其中聚乙烯醇或TPGS的質(zhì)量濃度為0.01~30%,表面活性劑的質(zhì)量濃度為0.1%~10%,所用的表面活性劑選自:吐溫60、吐溫80、吐溫85、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908或其組合。
優(yōu)選的,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步驟:對分離的納米粒進行凍干。
具體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制備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將巰基-聚乙二醇-生物素(SH-PEG-Biotin)和β-巰基乙醇(βME)在乙醇中的混合物作為單分子層自組裝到金涂覆的玻璃基板上。通過微接觸粘貼技術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板固定到自組裝單分子層上制成芯片。
將納米粒錨定分子抗生物素蛋白(avidin)通過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特異性親和力連接到芯片表面,將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錨定到芯片表面制成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
為了防止非特異性的細胞結合,我們選擇用末端硫醇化的聚乙二醇分子(SH-PEG)保護芯片中的非陣列區(qū),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形成微陣列區(qū)。通過動態(tài)光散射(DLS)法分析,錨定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粒徑與常規(guī)方法所制備的非錨定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一致。
將用于檢測捕獲的外泌體內(nèi)的生物標志物的分子探針封裝在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內(nèi)。通過一個簡單的后插入方法或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的方法將各種配體(如抗體、小肽、碳水化合物等)固載到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表面上。
針對不同目標RNA的分子信標混合物或發(fā)夾DNA催化回路混合物包埋在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中,這樣的多重芯片可以將含不同目標RNA的外泌體在一個組合的設計中捕獲和檢測。
相比于常規(guī)的生物芯片,本發(fā)明中的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外泌體的檢測具有以下優(yōu)點:1)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具有一定的力學強度,錨定在芯片表面時不需要使用支撐材料以防納米粒塌陷到芯片上;2)免疫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內(nèi)部包埋有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或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具有熒光信號放大功能,能夠檢測到癌癥早期外泌體中一個或少量的目標RNA,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靈敏性。
附圖說明
圖1a是LPHN-TIRF技術的操作步驟,包括:(i)連接親和素;(ii)連接LPHN納米粒;(iii)裝載外泌體樣本;(iv)TIRF電子顯微鏡檢測。
圖1b是圖解說明在LPHN-外泌體的復合體中發(fā)夾DNA催化回路(H1、H2和Reporter)與RNA目標物雜交并產(chǎn)生放大的熒光信號。
圖1c是不同比例的H1和H2對發(fā)夾DNA催化回路的影響。
圖1d-f是LPHN(d)、胰腺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e)和LPHN-外泌體的復合體(f)的示意圖和透射電鏡圖片。
圖2a是人工外泌體的透射電鏡照片。
圖2b是人工外泌體中GPC1DNA的熒光強度對人工外泌體濃度(底部x軸)或人工外泌體中GPC1DNA的量(上部x軸)的標準曲線。
圖2c是LN-MB、LN-CHDC、LN-CHDC和LPHN-CHDC的檢出限的線性標度。
圖2d是LPHN-CHDC檢測極低濃度的人工外泌體(0.18-,0.37-,0.75-,1.5-和3.0×106/mL)中GPC1DNA的典型TIRF圖片。
圖2e是LPHN-CHDC檢測人工外泌體中GPC1DNA表達的熒光強度對低濃度的人工外泌體(0.18-,0.37-,0.75-,1.5-和3.0×106/mL)(下方x-軸)或人工外泌體中低含量的GPC1DNA(0.03-,0.06-,0.125-,0.25-和0.5pg)(上方x-軸)。
圖2f是RT-PCR中GPC1DNA表達的標準曲線(0.125-50pg)。
圖2g是Metlab軟件計算人工外泌體-SCR組(樣本數(shù)=20)和人工外泌體-GPC1組(樣本數(shù)=20)的GPC1DNA信號的熒光強度。
圖2h是人工外泌體-SCR組和人工外泌體-GPC1組的GPC1DNA信號的Ct值。
圖2i是人工外泌體-檢測組的ROC曲線分析。
圖3a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檢測AsPC-1胰腺癌細胞和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中GPC1mRNA表達的活細胞圖片(上方左側(cè)是放大的單個細胞的相差圖片)。
圖3b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檢測AsPC-1胰腺癌細胞(信號)和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對照)的熒光強度比較。
圖3c是LN-CHDC、LPHN-MB和LPHN-CHDC相比于LN-MB對AsPC-1胰腺癌細胞熒光信號的放大能力。
圖3d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的信噪比(信號代表AsPC-1胰腺癌細胞的熒光強度;噪音代表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的熒光強度)。
圖3e是AsPC-1胰腺癌細胞和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中KRASG12D表達的Ct值。
圖3f是LPHN-CHDC檢測AsPC-1胰腺癌細胞和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中KRASG12D表達的活細胞圖片(上方左側(cè)是放大的單個細胞的相差圖片)。
圖4a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檢測AsPC-1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上排,信號)和HPDE6-C7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下排,對照)中GPC1mRNA表達的代表性TIRF圖片。
圖4b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檢測AsPC-1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信號)和HPDE6-C7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對照)的熒光強度(外泌體濃度108/mL)。
圖4c是LN-CHDC、LPHN-MB和LPHN-CHDC相比于LN-MB對AsPC-1胰腺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熒光信號的放大能力。
圖4d是LN-MB、LN-CHDC、LPHN-MB和LPHN-CHDC的信噪比(信號代表AsPC-1胰腺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的熒光強度;噪音代表HPDE6-C7胰腺正常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的熒光強度)。
圖4e是LPHN-CHDC檢測10倍、50倍、250倍和1000倍稀釋的AsPC-1胰腺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的TIRF圖片(每一個稀釋下的外泌體濃度分別為107/mL、2×106/mL、4×105/mL和105/mL)。
圖4f是LPHN-CHDC檢測AsPC-1胰腺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中GPC1mRNA的信號對低濃度外泌體的標準曲線。
圖4g是LPHN-CHDC檢測探索組,包括健康人群(樣本數(shù)=60)、胰腺炎非癌癥患者(樣本數(shù)=15)、胰腺癌一期和二期病人(樣本數(shù)=86)和胰腺癌三期和四期患者(樣本數(shù)=32)的血清外泌體中GPC1mRNA信號的代表性TIRF圖片,樣本總數(shù)為193(上圖);Metlab軟件計算探索組外泌體中GPC1mRNA的熒光強度(下圖)。
圖4h是探索組血清外泌體中GPC1mRNA信號的熒光強度。
圖4i是探索組的ROC曲線分析。
圖4j是LPHN-CHDC檢測確認組,包括健康人群(樣本數(shù)=15)、胰腺炎非癌癥患者(樣本數(shù)=8)、胰腺癌一期和二期病人(樣本數(shù)=25)和胰腺癌三期和四期病人(樣本數(shù)=23)的血清外泌體中GPC1mRNA信號的代表性TIRF圖片,樣本總數(shù)為71(上圖);Metlab軟件計算確認組外泌體中GPC1mRNA的熒光強度(下圖)。
圖4k是確認組的ROC曲線分析。
圖5a是傳統(tǒng)式對稱型分子信標和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結構圖。
圖5b是代表性的TIRF圖,表述的是傳統(tǒng)式對稱型分子信標和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穩(wěn)定性上的時間比較。
圖5c是傳統(tǒng)式對稱型分子信標和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線性比較。
圖5d是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穩(wěn)定性和信號補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fā)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
實施例1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的制備及理化性能表征。
實施例1描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制備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圖1a,b)。將金涂覆的玻璃基板浸泡于βME和SH-PEG-Biotin的乙醇溶液中,形成自組裝單分子層。將PDMS模板通過微接觸粘貼技術固定到自組裝單分子層上制成芯片。發(fā)夾DNA催化回路(H1、H2和Reporter)包裹在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中,納米粒通過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特異性親和力錨定到芯片表面。陽離子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通過靜電作用捕獲陰離子的外泌體,并與之融合形成納米級復合物,使得納米粒中的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和外泌體中的目標RNA雜交,并產(chǎn)生放大的熒光信號。通過全內(nèi)反射熒光顯微鏡檢測芯片表面300nm以內(nèi)的熒光信號來定量目標RNA。圖1c描述了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中發(fā)夾DNA:H1和H2的優(yōu)化配比。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具有“核-殼-環(huán)”結構,平均粒徑大小為110nm(圖1d)。真實的外泌體具有雙層膜封閉的囊泡結構,平均粒徑大小為80nm(圖1e)。圖1f展示了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與外泌體的融合。
實施例2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人工外泌體檢測。
在本實施例中,模擬天然外泌體的脂質(zhì)雙層膜結構,內(nèi)部包裹GPC1DNA,制備了人工外泌體(圖2a)?;谔烊煌饷隗w中含有少量的目標RNA和其它RNA,我們制備的人工外泌體中含有1%GPC DNA和99%miR54-DNA。圖2b-i顯示了分別包裹分子信標和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和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檢測人工外泌體的靈敏度結果比較。結果表明,包裹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的靈敏度要比包裹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高出600倍,表現(xiàn)出較高的靈敏性。
實施例3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檢測胰腺癌細胞中GPC1mRNA和KRASG12DmRNA。
實施例3包括了應用含分子信標或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區(qū)分胰腺癌細胞(AsPC-1)和胰腺正常細胞(HPDE6-C7),并與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進行了比較。GPC1mRNA和KRASG12D mRNA分別是胰腺癌細胞和胰腺癌突變細胞的有效生物標志物。圖3a-d展示包裹針對GPC1mRNA的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能夠有效區(qū)分胰腺癌細胞和胰腺正常細胞。圖3e-f展示包裹針對KRASG12D mRNA的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能夠有效區(qū)分胰腺癌突變細胞和胰腺正常細胞。
實施例4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胰腺癌分泌的外泌體檢測。
在本實施例中,展示了含有針對GPC1mRNA的分子信標或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在胰腺癌早期外泌體檢測中的應用,并與脂質(zhì)體生物芯片進行了比較。圖4a-f展示了含有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成功地檢測胰腺癌早期外泌體中少量的GPC1mRNA表達,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
實施例5
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用于胰腺癌病人血清中GPC1mRNA檢測。
本實施例展示了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在胰腺癌病人血清檢測中的應用。如圖4g-k所示,包裹發(fā)夾DNA催化回路(CHDC)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生物芯片通過檢測病人血清中外泌體的GPC1mRNA表達,能夠成功地區(qū)分胰腺癌早期病人、胰腺癌晚期病人、良性胰腺炎病人和正常人。
實施例6
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與傳統(tǒng)型分子信標的比較。
在本實施例中,展示了包裹傳統(tǒng)型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和包裹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分別用于檢測包裹miR-21的人工外泌體。圖5a展示了傳統(tǒng)型分子信標和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結構。圖5b展示了包裹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稍谑覝乇4?天以上,而包裹傳統(tǒng)型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只能在室溫保存3個小時左右。圖5c展示了包裹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信號提高了8倍,信噪比提高了20倍。圖5d展示凍干之后的包裹錨點引發(fā)式分子信標的脂質(zhì)-聚合物雜化納米粒的信號可維持原有信號的85-95%。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單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的行為。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