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橋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轉向橋總成,包括:轉向節(jié);輪轂軸承單元,其安裝于轉向節(jié)的前端;用于安裝車輪的法蘭和制動盤;盤式制動器,其通過螺栓Ⅲ安裝于轉向節(jié)上;轉向節(jié)臂,其通過螺栓Ⅱ固定于轉向節(jié)后端上方;橫拉桿總成,其前端安裝有轉向橫拉桿臂;前軸以及主銷。由于采用輪轂軸承單元通過止推墊片和鎖緊螺母固定在轉向節(jié)上,不再采用原有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的結構,這樣有效增大了制動時制動盤內腔的散熱空間,有利于制動器的散熱,同時輪轂軸承單元本體是免維護的且采用一體結構設計,具有安裝簡單、重量輕和性能可靠等優(yōu)點,與常用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結構相比,降低了維修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整橋重量,減少了整車的使用成本。
【專利說明】轉向橋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向橋總成。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路用載貨汽車對整車可靠性、裝配拆卸和維修方便性、燃油經濟性等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在滿足使用前提下盡量降低整車自重以提高承載能力,同時使用免維護的零部件以提高總成的可靠性和維修方便性。在轉向橋領域,國內目前采用的是輪轂和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結構,存在整體結構壽命低、質量較重、可靠性較差、油脂容易泄露等問題;同時主銷油封采用O型圈密封,密封效果較差;主銷襯套也存在使用壽命低、摩擦阻力大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靠性高、維修方便的轉向橋總成。
[0004]本發(fā)明克服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轉向橋總成,包括:
轉向節(jié);
輪轂軸承單元,其安裝于轉向節(jié)的前端,并通過鎖緊螺母以及止推墊片鎖緊固定;
用于安裝車輪的法蘭和制動盤,其均通過螺栓I固定于輪轂軸承單元外圈凸緣的螺紋孔中;
盤式制動器,其通過螺栓III安裝于轉向節(jié)上,所述制動盤位于盤式制動器的兩個制動塊之間;
轉向節(jié)臂,其通過螺栓II固定于轉向節(jié)后端上方;
橫拉桿總成,其前端安裝有轉向橫拉桿臂,所述轉向橫拉桿臂通過螺栓II固定于轉向節(jié)后端下方;
前軸以及主銷,所述主銷依次穿過轉向節(jié)以及前軸,所述前軸利用限位螺釘固定于主銷上,所述主銷通過轉動裝置轉動安裝于轉向節(jié)中,所述主銷與轉向節(jié)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
[0005]上述轉向裝置包括設置于轉向節(jié)圓孔與主銷之間的滾針軸承。
[0006]上述密封裝置為設置于轉向節(jié)圓孔與主銷之間的骨架油封。
[0007]為了防止螺母松脫,上述鎖緊螺母頭端設置有水平向外凸起的凸片,所述轉向節(jié)的頭端設置有與凸片尺寸相匹配的凹槽,當鎖緊螺母旋合于轉向節(jié)上后,所述凸片折彎后嵌入凹槽中。
[0008]為了提高軸向受力能力,還包括套裝于主銷上的推力軸承,所述推力軸承的上端與前軸的下端面相接觸,所述推力軸承的下端與轉向節(jié)相接觸。
[0009]為了方便調整軸向位置,還包括套裝于主軸上的若干調整墊片,所述調整墊片位于推力軸承與前軸之間。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輪轂軸承單元通過止推墊片和鎖緊螺母固定在轉向節(jié)上,不再采用原有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的結構,這樣有效增大了制動時制動盤內腔的散熱空間,有利于制動器的散熱,同時輪轂軸承單元本體是免維護的且采用一體結構設計,具有安裝簡單、重量輕和性能可靠等優(yōu)點,與常用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結構相比,降低了維修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整橋重量,減少了整車的使用成本。主銷上設置有密封裝置,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外界雜物進入導致主銷磨損,而主銷通過轉動裝置安裝于轉向節(jié)中,降低了轉動的摩擦系數,提高了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鎖緊螺母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轉向節(jié)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制動盤2.螺栓I 3.輪轂軸承單元4.鎖緊螺母5.轉向節(jié)6.止推墊片7.法蘭8.滾針軸承9.主銷10.骨架油封11.限位螺釘12.螺栓II 13.轉向節(jié)臂14.前軸15.調整墊片16.推力軸承17.轉向橫拉桿臂18.橫拉桿總成19.螺栓III
20.盤式制動器21.凸片2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4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3]本轉向橋總成,包括:轉向節(jié)5 ;輪轂軸承單元3,其安裝于轉向節(jié)5的前端,并通過鎖緊螺母4以及止推墊片6鎖緊固定;用于安裝車輪的法蘭7和制動盤1,其均通過螺栓
I2固定于輪轂軸承單元3外圈凸緣的螺紋孔中;盤式制動器20,其通過螺栓III 19安裝于轉向節(jié)5上,制動盤I位于盤式制動器20的兩個制動塊之間;轉向節(jié)臂13,其通過螺栓
II12固定于轉向節(jié)5后端上方;橫拉桿總成18,其前端安裝有轉向橫拉桿臂17,轉向橫拉桿臂17通過螺栓II 12固定于轉向節(jié)5后端下方;前軸14以及主銷9,主銷9依次穿過轉向節(jié)5以及前軸14,前軸14利用限位螺釘11固定于主銷9上,主銷9通過轉動裝置轉動安裝于轉向節(jié)5中,主銷9與轉向節(jié)5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由于采用輪轂軸承單元3通過止推墊片6和鎖緊螺母4固定在轉向節(jié)上,不再采用原有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的結構,這樣有效增大了制動時制動盤I內腔的散熱空間,有利于制動器的散熱,同時輪轂軸承單元3本體是免維護的且采用一體結構設計,具有安裝簡單、重量輕和性能可靠等優(yōu)點,與常用的輪轂和圓錐滾子軸承結構相比,降低了維修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整橋重量,減少了整車的使用成本。主銷9上設置有密封裝置,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外界雜物進入導致主銷9磨損,而主銷9通過轉動裝置安裝于轉向節(jié)5中,降低了轉動的摩擦系數,提高了使用壽命。
[0014]轉向裝置可以為設置于轉向節(jié)5圓孔與主銷9之間的滾針軸承8。采用滾針軸承8相對于傳統(tǒng)的襯套結構具有滾動摩擦阻力小、在壽命內無易損件、壽命高的特點。提高了使用壽命。密封裝置可以為設置于轉向節(jié)5圓孔與主銷9之間的骨架油封10。骨架油封10具有密封效果好的特點,能夠有效防止外界雜物,如水、沙土等微小顆粒物進入。提高了S封效果。
[0015]如附圖3和附圖4所示,鎖緊螺母4頭端設置有水平向外凸起的凸片21,轉向節(jié)5的頭端設置有與凸片21尺寸相匹配的凹槽22,當鎖緊螺母4旋合于轉向節(jié)5上后,凸片21折彎后嵌入凹槽22中。凸片21嵌入凹槽22中后可以有效防止鎖緊螺母4在震動時從轉向節(jié)5上松脫的情況發(fā)生,有效確保了使用的可靠性。
[0016]還可以包括套裝于主銷9上的推力軸承16,推力軸承16的上端與前軸14的下端面相接觸,推力軸承16的下端與轉向節(jié)5相接觸。推力軸承16可以有效提高軸向承載能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還可以包括套裝于主軸9上的若干調整墊片15,調整墊片15位于推力軸承16與前軸14之間。通過安裝調整墊片15可以確保裝配時前軸14與推力軸承16相接觸,提高了裝配時的便利性。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轉向節(jié)(5); 輪轂軸承單元(3),其安裝于轉向節(jié)(5)的前端,并通過鎖緊螺母(4)以及止推墊片(6)鎖緊固定; 用于安裝車輪的法蘭(7)和制動盤(1),其均通過螺栓I (2)固定于輪轂軸承單元(3)外圈凸緣的螺紋孔中; 盤式制動器(20 ),其通過螺栓III (19)安裝于轉向節(jié)(5)上,所述制動盤(I)位于盤式制動器(20)的兩個制動塊之間; 轉向節(jié)臂(13),其通過螺栓II (12)固定于轉向節(jié)(5)后端上方; 橫拉桿總成(18),其前端安裝有轉向橫拉桿臂(17),所述轉向橫拉桿臂(17)通過螺栓II (12)固定于轉向節(jié)(5)后端下方; 前軸(14)以及主銷(9),所述主銷(9)依次穿過轉向節(jié)(5)以及前軸(14),所述前軸(14)利用限位螺釘(11)固定于主銷(9)上,所述主銷(9)通過轉動裝置轉動安裝于轉向節(jié)(5 )中,所述主銷(9 )與轉向節(jié)(5 )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裝置包括設置于轉向節(jié)(5)圓孔與主銷(9)之間的滾針軸承(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裝置為設置于轉向節(jié)(5)圓孔與主銷(9)之間的骨架油封(10)。
4.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螺母(4)頭端設置有水平向外凸起的凸片(21),所述轉向節(jié)(5)的頭端設置有與凸片(21)尺寸相匹配的凹槽(22),當鎖緊螺母(4)旋合于轉向節(jié)(5)上后,所述凸片(21)折彎后嵌入凹槽(22)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套裝于主銷(9)上的推力軸承(16),所述推力軸承(16)的上端與前軸(14)的下端面相接觸,所述推力軸承(16)的下端與轉向節(jié)(5)相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向橋總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套裝于主軸(9)上的若干調整墊片(15),所述調整墊片(15)位于推力軸承(16)與前軸(14)之間。
【文檔編號】B62D7/18GK104309686SQ20141057945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7日
【發(fā)明者】林瑋靜, 齊學先, 劉宏威, 孫超, 曹振虎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