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喹啉、喹唑啉和噌啉類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了具有優(yōu)良的植物殺真菌活性的新化合物。其中的一些化合物還表現(xiàn)出殺昆蟲和殺螨活性。本發(fā)明還提供含有本發(fā)明化合物作為活性成份的組合物和結合產(chǎn)物。本發(fā)明也提供了殺真菌、殺螨和殺昆蟲的方法。
由于目標病原體對目前所用農(nóng)藥的抗性迅速產(chǎn)生,所以急需有新的殺真菌劑、殺昆蟲劑和殺螨劑。1983年人們就觀察到N-取代的吡咯類殺真菌劑普遍不能控制大麥霉病,這已歸因于抗性的產(chǎn)生。至少已有50種真菌已對苯并咪唑類殺真菌劑產(chǎn)生了抗性?,F(xiàn)在廣泛地用于保護谷類作物不受粉狀霉侵害的DMI(脫甲基抑制劑)殺真菌劑,自70年代采用以來其田間效能已經(jīng)降低。既使最新的殺真菌劑,如?;彼幔畛鯇μ镩g馬鈴薯枯斑病和葡萄絨毛狀霉顯出良好的控制作用,現(xiàn)在由于廣泛的抗性而作用降低。同樣地,螨和昆蟲也正在對現(xiàn)用的殺螨劑和殺昆蟲劑產(chǎn)生抗性。節(jié)肢動物對殺蟲劑普遍存在有抗性,至少有400種這類動物對一種或多種殺昆蟲劑具有抗性。對一些較早的殺昆蟲劑如DDT、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酸酯類產(chǎn)生抗性已顯為人知,然而,對于一些較新的合成除蟲菊酯類殺昆蟲劑和殺螨劑也已產(chǎn)生了抗性。因此需要有新的殺真菌劑、殺昆蟲劑及殺螨劑。
本發(fā)明的殺真菌方法包括給植物病原體所在處施用抑制該病蟲害并且植物學上可接受的量的(1)式化合物或其酸加成鹽或其Y為CR5的N-氧化物,
式中R1-R4分別為H、鹵素、I、(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鹵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NO2或NH2,R1-R4中至少有兩個為H,X和Y的其中一個為N,另一個為CR5,或兩者均為CR5,R5為H、CH3或Cl;
Z為O、NR6、S、SO、SO2或CR7R8;
R6為H、C1-C4烷基或C2-C4酰基;
R7和R8分別為H、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或C1-C4?;?,或R7和R8共同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或R7和R8之一與R9和R10之一結合形成雙鍵;
R9和R10分別為H、C1-C3烷基、苯基、取代苯基、C3-C8環(huán)烷基、羥基、鹵素、I或乙?;騌9和R10共同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
Ar為C3-C8環(huán)烷基,取代的C3-C8環(huán)烷基,C3-C8環(huán)烯基,萘基,二氫萘基,四氫萘基,十氫萘基,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基,芴基,吡啶基,2,3-二氫-1,4-苯并二氧雜環(huán)己二烯-2-基,被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呋喃基,被鹵素、I、CF3、CN、NO3、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噻吩基,(2)式或(2a)式所示的基團之一
式中R11為H、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F(xiàn)為N或CH,G為O、NR17或CH2,假定F為N或G為NR17,其中R17為H、C1-C4烷基、C1-C4?;⒈交酋;蛉〈谋交酋;?
(3)式所示的基團之一
式中R12-R16分別為H、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基、取代苯基、苯硫基、取代基硫基、NO2、NH2、乙酰氧基、OH、CN、或SiR17R18R19,或OSiR17R18R19,其中R17、R18和R19分別為C1-C4烷基、C1-C4支鏈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如果不是R10-R14均為F、CH3或H的話,則R10-R14中至少有兩個基團為H;
上述各基團定義的條件是,如果R1-R4均為H,X為CR5,Y為N,Z為NR6,那么Ar為萘基或(3)式的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的一個為苯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
本發(fā)明的殺真菌結合物至少含有1%重量的與第二種殺真菌化合物結合的(1)式化合物。
本發(fā)明的殺真菌組合物含有與植物學上可接受載體相結合的(1)式化合物。
本發(fā)明提供如上所述的(1)式化合物,條件是(1)若X和Y為CR5,Z為NR6,那么R4為Cl或F,或Ar為(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的一個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2)若R1-R4均為H,X為CR5,Y為N,Z為NR6,那么Ar為萘基或(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之一為苯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
本說明書中,除非特別指明外,所有溫度都指攝氏溫度,所有百分比都指重量百分比。
術語“鹵素”,無論單獨使用還是與其它術語一起使用,除非特別指明,都指F、Cl、Br。
術語“C1-C3烷基”、“C1-C4烷基”及“C1-C10烷基”均指直鏈烷基。
術語“支鏈C3-C4烷基”和“支鏈C3-C6烷基”是指除直鏈異構體外的含有指定數(shù)目碳原子的所有烷基異構體。
術語“C1-C4烷氧基”指直鏈或支鏈的烷氧基。
術語“鹵代C1-C4烷基”指直鏈或支鏈的被一個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的C1-C4烷基。
術語“鹵代C1-C4烷氧基”指被一個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的C1-C4烷氧基。
術語“C1-C4?;敝钢辨溁蛑ф滜;?br>
術語“取代苯基”指被至多三個基團取代的苯基,這些取代基選自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苯基、NO2、OH、CN、C1-C4鏈烷酰氧基或芐氧基。
術語“取代苯氧基”指被至多三個取代基取代的苯氧基,這些取代基選自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苯基、NO2、OH、CN、C1-C4鏈烷酰氧基或芐氧基。
術語“取代苯硫基”指被至多三個基團取代的苯硫基,取代基選自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苯基、NO2、OH、CN、C1-C4鏈烷酰氧基或芐氧基。
術語“取代苯磺?;敝副恢炼嗳齻€基團取代的苯磺?;?,取代基選自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苯基、NO2、OH、CN、C1-C4鏈烷酰氧基或芐氧基。
術語“取代的C3-C8環(huán)烷”指被一個或多個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羥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苯氧基、苯基、NO2、OH、CN、(C1-C4)鏈烷?;?、或芐氧基取代的C3-C8環(huán)烷基。
術語“HPLC”指高壓液相色譜法。
化合物雖然本發(fā)明的所有化合物都是有效的殺真菌劑,但由于一些種類具有更大的效能或容易合成,所以是優(yōu)選的,它們是1.X和Y為CR5(即取代喹啉)的(1)式化合物;
2.R9為CH3、R10為10的優(yōu)選的類1化合物;
3.Z為O(即4-喹啉醚)的優(yōu)選的類1化合物;
4.R3為Cl(即7-氯-4-喹啉醚)的優(yōu)選的類3化合物;
5.Ar為(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至少有一個是F)的優(yōu)選的類4化合物;
6.Ar為(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至少有一個是CF3)的優(yōu)選的類4化合物;
7.R4為F的(1)式化合物。
8.X為CH、Y為N(即取代喹唑啉)的(1)式化合物;
9.Z為O(即4-喹唑啉基醚)的優(yōu)選的類8化合物;
10.R9為CH3、R10為H的優(yōu)選的類9化合物;
11.Z為NR6、Ar為(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至少有一個為CF3)的優(yōu)選的類8化合物。
下列化合物對抗粉狀要表現(xiàn)出特別好的活性(包括治療活性和預防活性)7-氯-4〔1-(2-氟代苯基)乙氧基〕喹啉7-氯-4-〔1-(3-氟代苯基)乙氧基〕喹啉7-氯-4-〔1-(4-氟代苯基)乙氧基〕喹啉N-〔〔2-(三氟甲基)苯基〕甲基〕-4-喹唑啉胺
(S)-7-氯-4-(1-(2-氟代苯基)乙氧基)-喹啉(R)-7-氯-4-(1-(2-氟代苯基)乙氧基)-喹啉。
對抗絨毛狀霉表現(xiàn)出特別好的活性的化合物包括N-〔〔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4-喹唑啉胺N-〔(4-氯代苯基)甲基〕-8-氟-4-喹啉胺N-〔1-(4-氯代苯基)乙基〕-8-氟-4-喹啉胺N-〔〔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4-喹唑啉胺對抗小麥葉銹病具有特別好的活性。
4-〔1-〔4-(1,1-二甲基乙基)苯基〕乙氧基〕喹唑啉對抗螨類具有特別好的活性。
合成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是用熟知的化學方法制備的。所需的起始原料可由商業(yè)上提供或可容易地用標準方法合成。
Z為O的化合物的合成Z為O的(1)式化合物可由(4)式化合物和(5)式的醇縮合而制備
式中R1-R4、X和Y如前所定義,
式中R9、R10和Ar如前所定義。
反應最好在強堿如氫化鈉存在下、在惰性有機溶劑如DMF中,在0-160℃的溫度范圍內進行。
當使用(5)式的旋光性起始原料時,該反應能保持其構型,這是很重要的。
其中Z為O的(1)式化合物也可以按如Synthesis,1(1981)中所述的方法用偶氮二羧酸二乙酯/三苯基膦(DEAE/Ph3P)的反應制備,具體做法是使(7)式化合物與(5)式化合物進行反應,條件是使用DEAD和PPh3各1~1.5當量,在非質子性溶劑和室溫或低于室溫下進行。該反應伴隨著構型改變,
式中R1-R4、X和Y如前定義,
Z為NR6的化合物合成Z為NR6的(1)式化合物可通過使(4)式化合物和(6)式的胺縮合而制備,
式中R6′為H或C1-C4烷基,R9、R10和Ar如前面所定義。在升高的溫度(100-180℃)下,最好在酸接受體如三乙胺的存在下,使(4)式的氯化物與合適的胺反應??墒褂?當量的氫化鈉以促進此親核反應。反應可在無溶劑條件下或在惰性有機溶劑中進行。
R6為C2-C4酰基的化合物通過使R6為H的(1)式胺與?;噭┤缫阴B然蛞宜狒磻苽?。
Z為CR7R8的化合物合成Z為CR7R8的(1)式化合物可利用已知的方法制備,如A.Scoville和F.X.Smith(J.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14,P1081-1083,1977)及R.Cutler等人(J.Am.Chem.Soc.71,1949)所描述的方法。
第一篇參考文獻描述了一種方法,即在沒有溶劑存在下,通過加熱使4-氯喹啉和5-烷基巴比土酸反應而得到5-烷基-5-(4-喹啉基)巴比土酸。然后將這些產(chǎn)物溶解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進行回流,然后用鹽酸使溶液呈微酸性,再回流加熱,從而使產(chǎn)物水解并脫羧,產(chǎn)生相應的4-烷基喹啉。
第二篇參考文獻描述了另一種方法,即使苯基乙腈的鈉鹽與4,7-二氯喹啉在苯中回流進行反應。將所得的取代腈在含有HCl的正丁醇中回流進行脫氰基反應。
Z為S的化合物合成Z為S的(1)式化合物,通過將如上定義的(4)式化合物與(8)式的芐基硫反應而制備式中R9、R10和Ar如前所定義。該反應一般在強堿如氫化鈉存在下,在惰性溶劑如DMF中、在0-25℃溫度范圍內進行。
Z為SO或SO2化合物合成Z為SO或SO2的(1)式化合物,可在惰性溶劑如二氯甲烷或氯仿中,在室溫下利用常規(guī)的氧化方法氧化相應的Z為S的化合物而制備,所用氧化劑有例如間氯過氧苯甲酸、過氧化氫或其它常規(guī)的氧化劑。
衍生物(1)式化合物的N-氧化物的制備可在惰性有機溶劑如二氯甲烷或氯仿中,在-20℃到室溫,最好約為0℃下,通過使(1)式化合物和氧化劑如3-氯過氧苯甲酸或過氧化氫反應而實現(xiàn)。
(1)式化合物的酸加成鹽可由一般方法得到。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制備(1)式化合物的方法,包括a)將(4)式化合物與(5)式的醇在強堿存在下縮合產(chǎn)生Z為O的(1)式化合物,
式中R1~R4、X和Y如對(1)式所定義,
其中R9、R10和Ar如(1)式所定義,或b)將(7)式化合物與上述定義的(5)式的醇在非質子性溶劑中,在至少各一個當量的二乙基疊氮二羧酸酯和三苯膦的存在下反應產(chǎn)生Z為O的(1)式化合物,
式中R1~R4、X和Y如對(1)式所定義,
c)將如上定義的(4)式化合物與(6)式的胺反應產(chǎn)生Z為NR6′的(1)式化合物,
其中R6′為H或C1-C4烷基,R9、R10和Ar如(1)式所定義,或d)使Z為NH的(1)式化合物與C2-C4?;噭┓磻?,產(chǎn)生Z為NR6(其中R6為C2-C4?;?的(1)式化合物,或
e)使上述(4)式化合物與(9)式的取代乙腈的鈉鹽反應然后通過酸催化的脫氰作用產(chǎn)生Z為CR7R8的(1)式化合物,
其中R9、R10和Ar如前所述,或f)使上述的(4)式化合物與(8)式的芐基硫醇在強堿的存在下反應產(chǎn)生Z為S的(1)式化合物,
其中R9、R10和Ar如(1)式所定義,或g)利用常規(guī)方法將Z為S的(1)式化合物氧化產(chǎn)生Z為SO的(1)式化合物,或h)利用常規(guī)方法氧化Z為S的(1)式化合物,產(chǎn)生Z為SO2的(1)式化合物,或i)利用常規(guī)方法氧化Z為CR5的(1)式化合物,產(chǎn)生相應的N-氧化物,或j)使下式化合物水解并脫羧,產(chǎn)生Z為CR9R10的(1)式化合物
喹啉類起始原料的制備喹啉起始原料可利用各種已知的方法合成。
OrganicSythesis,collectihevolume3,1955,pp272-75給出了制備4,7-二氯喹啉和其它多取代喹啉的方法。Tetraheclron,Vol.41,pp.3033-36,(1985)描述了另一種一般方法。
用于后面實例中的許多喹啉起始原料由下列反應圖示制備
如果得到的是異構產(chǎn)物的混合物,則可在標準條件下對取代的4-喹諾酮類混合物進行氯化,并通過液相色譜分離4-氯喹啉的混合物。
4,5-二氯喹啉的制備,通過在室溫下使3-氯苯胺與丙烯酸在水中反應2天而完成。然后將粗產(chǎn)物分離,并在過量多磷酸溶液中加熱至100℃,由此得到5-和7-氯四氫喹啉-4-酮的混合物。層析分離5-氯類似物,接著在熱的冰乙酸中用碘處理,產(chǎn)生4-羥-5-氯喹啉,鹵化后得到所需的中間體(法國專利號1514280)。
其它4-氯-5-取代喹啉的制備,通過將相應的5-取代喹啉轉化成N-氧化物,氯化并用HPLC分離所得的4-氯和2-氯異構體而完成。
5-氯和5-溴喹啉可利用同樣的一般方法(J.A.C.S,Vol.71,p1785,1949)制備。然后可將溴喹啉在低溫下鋰化并用適當?shù)挠H電子試劑進行淬滅,產(chǎn)生其它的5-取代喹啉。(JustusLebigsAnn.Chem.,Vol.696,p.98,1966)。
J.A.C.S.,Vol.68,P.1267(1946)中公開了硝基喹啉的制備方法。將4-氯喹啉進行完全硝化,得到5-和8-硝基-4-氯喹啉的混合物,該混合物可通過液相色譜法分離。6-和7-硝基化合物的制備,可通過合適的硝基喹啉-3-羧酸的銀鹽脫羧而完成。
喹唑啉起始原料的制備喹唑啉起始原料可由商業(yè)上購得或可容易地用常規(guī)方法制備。例如,4-羥喹唑啉可由商業(yè)可得的氨茴酸與過量的甲酰胺在回流下縮合而制備(M.Endicottetal.,J.Am.Chem.Soc.,1946,68,1299)。羥基喹唑啉也可利用Gold氏試劑在二噁烷中進行回流而制備(J.GiptoniCorreia,K.;Hertel,G.,SyntheticCommnncations,1984,14,1013)。利用五氯化磷在磷酰氯中標準條件下使4-羥喹唑啉氯化,得到4-氯喹唑啉起始原料。4-羥喹唑啉起始原料可利用美國專利4,230,644中公開的氯化試劑和方法進行氯化。曾啉類起始原料的制備曾啉類似物可通過已公開的方法制備(C.M.Atkinson和J.C.Simpson,J.Chem.Sol.London,1947,232)。在0-5℃溫度范圍內用亞硝酸鈉和無機酸在水中對取代的2-氨基苯乙酮進行重氮化,并用該酮中的烯醇組份捕獲中間體重氮鹽,得到所需的4-羥基曾啉。常規(guī)的氯化反應提供了所需的中間體。
芐醇起始原料的制備利用常規(guī)的化學方法可便利地制備(8)式的芐醇起始原料。
R9和R10不同的(5)式芐醇以對映體的形成存在,如果需要,可分別制備。例如,使2-氟苯乙酮與二異丙基氯甲硼烷反應,得到95%對映體過量的(S)-1-(2-氟苯基)乙醇。此光學活性的芐醇與氫化鈉(在DMF中)和4,7-二氯喹啉反應,得到7-氯-4-(1-(2-氟苯基)乙氧基)喹啉的(S)型異構體;而與二乙基偶氮二羧酸酯、三苯基膦和7-氯-4-羥基-喹啉反應得到(R)型異構體。
實例1-97下表給出了用上述一般方法制備的化合物,并給出了每一化合物的熔點。接著下表的是實例2、13、43和56的特別說明性制備。
實施例編號化合物熔點14-(2-苯乙基)喹啉97-99℃2N-〔〔3-(三氟甲基)苯基〕145-146℃甲基〕-4-喹唑啉胺3N-(苯甲基)-4喹啉胺131-132℃
46-氯-4-〔(2,6-二氯苯191℃基)甲氧基〕-2-甲基喹啉5N-〔(4-氯苯基)甲基〕-8213-215℃-氟-4-喹啉胺67-氯-4-〔1-(2-氟苯基)132-134℃乙氧基〕喹啉,1-氧化物77-氯-4-(1-(2,4-二108-110℃氯-苯基)乙氧基)喹啉84-〔2-〔4-(叔丁基)苯96-98℃基〕乙基〕-8-氟喹啉97-氯-4-〔〔1-(2-氟苯基)油狀物-1-丙烯基〕氧基〕喹啉104-〔1-(4-氟苯基)乙氧基〕57-58℃-7-氯喹啉11N-〔〔4-(三氟甲基)苯基〕甲215-217℃基〕-4-喹唑啉胺12N-〔1-(4-氯苯基)乙基〕103-104℃-8-氟-4-喹啉胺137-氯-4-〔1-(2-氟苯53-54℃基)乙氧基〕喹啉147-氯-4-〔1-(3-氟苯108-110℃基)乙氧基〕喹啉15N-〔〔2-(三氟甲基)苯基〕161-163℃甲基〕-4-喹唑啉胺
164-(1-(2-氟苯基)乙氧80-81℃基)-5,7-二氯喹啉178-氯-4-〔〔4-異丙基)苯基〕-甲氧基〕喹啉188-氟-N-(2-噻吩甲基)-163-164℃4-喹啉胺198-氟-N-(2-呋喃甲基)-149-150℃4-喹啉胺207-氯-4-〔(2,4-二氟苯96-98℃基)甲氧基〕喹啉215,7-二氯-4-〔〔2-(三107-108℃氯甲基)苯基〕甲氧基〕喹啉224-〔1-(2,6-二氯苯基)75℃乙氧基〕喹唑啉234-(苯甲氧基)喹唑啉35℃244-〔〔4-(叔丁基)苯基〕甲85℃氧基〕喹唑啉25N-甲基-N-〔〔4-三氟甲57-59℃基)苯基〕甲基〕-4-喹唑啉胺268-氯-4-〔(2-氯苯基)-80-83℃甲氧基〕喹啉277-氯-4-〔1-(2-氟苯基)61-62℃丙氧基〕喹啉287-氯-4-〔(2-氯-4-氟120-122℃苯基)甲氧基〕喹啉298-氯-4-〔(2-氯-4-氟110-112℃苯基)甲氧基〕喹啉307-氯-4-〔(4-氟苯基)甲104-106℃氧基〕喹啉317-氯-N-〔(4-氯苯基)甲160-165℃基〕-4-喹啉胺328-氯-N-〔1-(4-氟苯基)83-85℃乙基〕-4-喹啉胺338-氯-N-〔1-(4-氟苯基)48-50℃乙基〕-4-喹啉胺34(S)-7-氯-4-(1-(2油狀物-氟苯基)乙氧基)喹啉35(R)-7-氯-4-(1-(2油狀物-氟苯基)乙氧基)喹啉367-氯-4-((2-氟苯基)甲108-110℃氧基)喹啉378-氟-4-〔1-(2,6-二148℃氯苯基)乙氧基〕喹啉384-(環(huán)己基甲氧基)喹啉油狀物39N-4-喹唑啉基-N-〔〔2-109-110℃(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乙酰胺40N-4-喹唑啉基-N-〔〔4-84-86℃(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乙酰胺
418-氟-4-(苯甲氧基)喹啉97-98℃424-〔(4-氯苯基)甲氧基〕-125-126℃8-氟喹啉43 4-〔1-〔4-(叔丁基)苯85-86℃基〕乙氧基〕喹唑啉444-〔〔4-(叔丁基)苯基〕甲104-105℃氧基〕-8-氟喹啉454-〔1-〔4-(叔丁基)苯114-115℃基〕乙氧基〕-8-氟喹啉468-氟-4-〔1-(4-甲苯67-68℃基)乙氧基〕喹啉474-〔(4-氯苯基)甲氧基〕喹102-103℃唑啉488-氟-4-〔(4-氟苯基)甲145-146℃氧基〕喹啉494-(環(huán)己基甲氧基)-8-氟喹93-95℃啉504-〔1-(2,5-二甲苯基)65℃乙氧基〕喹唑啉518-氟-4-〔1-(3,4-二85℃氯苯基)乙氧基〕喹啉524-〔1-〔2,6-二甲基-4140℃-(叔丁基)苯基〕乙氧基〕喹啉534-〔1-〔4-(叔丁基)-165℃2,6-二甲基苯基〕乙氧基〕-8-氟喹啉547-氯-〔〔4-(異丙基)丙196-198℃基〕甲氧基〕喹啉557-氯-4-((2-(三氟甲111-112℃基)苯基)甲氧基)喹啉568-氟-4-〔2-(3-噻吩96-97℃基)乙基〕喹啉574-糠氨基喹唑啉58N-(2,2-二苯丙基)-4-110-111℃喹啉胺594-〔雙(4-氟苯基)甲氧基〕195-200℃-7-氯喹啉60N-〔〔4-(叔丁基)苯基〕甲155-157℃基〕4-喹唑啉胺61N-(2,2-二苯丙基)-8-56-58℃氟-4-喹啉胺627-氯-4-〔(2-氯苯基)甲100-101℃氧基〕喹啉638-氟-4-〔1-(2,5-二148℃甲苯基)乙氧基〕喹啉644-〔〔3-(三氟甲基)苯基〕60-62℃甲硫基〕喹唑啉
654-〔〔3-(三氟甲基)苯基〕97-99℃-甲磺酰基〕喹唑啉664-〔(1,1′-聯(lián)苯)-4-148-150℃甲硫基〕喹唑啉678-氟-4-〔〔4-(叔丁基)85-87℃苯基〕甲磺?;赤蜻?84-〔〔4-(叔丁基)苯基〕甲90-92℃硫基〕喹唑啉69N-(1-萘甲基)-4-喹唑啉190-192℃胺70S-(+)-7-氯-N-(1-143-145℃苯乙基)-4-喹唑啉胺71R-(-)-7-氯-N-(1-144-145℃苯乙基)-4-喹唑啉胺728-氟-4-〔1-(2-萘基)油狀物乙氧基〕-喹唑啉73N-〔〔4-(三氟甲氧基)苯基〕177-179℃甲基〕-4-喹唑啉胺74N-〔〔4-(三氟甲氧基)苯78-80℃基〕甲基〕-N-4-喹唑啉乙酰胺757-氯-4-(環(huán)戊基甲氧基)喹85-87℃啉
767-氯-4-〔(1-甲基環(huán)戊67-68℃基)甲氧基〕喹啉77(+)-7-氯-4-(1-苯乙油狀物氧基)喹啉78(-)-7-氯-4-(1-苯乙N/A氧基)喹啉797-三氟甲基-4-〔〔4-(叔78-80℃丁基)苯基〕甲硫基〕喹啉804-〔1-(1-萘基)乙氧基〕97-99℃喹唑啉817-三氟甲基-4-〔〔4-叔丁138-140℃基)苯基〕甲磺酰基〕喹啉828-氟-4-〔〔3-(三氟甲103-105℃基)苯基〕甲硫基〕喹啉838-氟-4-〔〔4-(叔丁基)135-137℃苯基〕甲硫基〕喹啉844-(環(huán)己基甲氧基)喹唑啉N/A854-(環(huán)己基甲氧基)-8-氟喹N/A啉861-〔3-〔〔(6-氟-2-甲195℃基-4-喹啉基)氧基〕甲基〕-4-甲氧基苯基〕乙酮877-氯-4-〔2-(2-氟苯60-61℃基)乙烯基〕喹啉
884-〔雙-(2-氟苯基)甲氧238-240℃基〕-7-氯喹啉898-氯-4-〔(2-溴苯基)甲133-135℃氧基〕喹啉908-氯-4-(2-呋喃甲氧基)108-110℃喹啉917-氯-4-(2呋喃甲氧基)喹91-92℃啉927-氯-4-〔(4-四乙氧苯113-114℃基)甲氧基〕喹啉938-氯-4-〔〔4-(1,1,115-117℃2,2-四氟乙氧基)苯基〕甲氧基〕喹啉948-氯-4-〔(1-甲基環(huán)戊80-81℃基)甲氧基〕喹啉957-氯-4-〔(2-氯-5-噻130-132℃吩基)甲氧基〕喹啉968-氯-4-〔(2-氯-5-噻143-145℃呤基)甲氧基〕喹啉977-氯-4-〔(2,3-二羥-115-117℃1,4-苯并二氧雜環(huán)己二烯-2-基)甲氧基〕喹啉下面詳述的用于制備幾個選擇實例的化合物的方法是用于制備其它實例的化合物的典型方法。
實例2N-〔〔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4-喹唑啉胺將1.65g4-氯喹唑啉、1.5g〔3-(三氟甲基)苯基〕甲胺和1.0g三乙胺在50ml乙醇中的混合物回流6小時。然后將混合物冷卻、并用水洗滌。在真空中除去溶劑后,將產(chǎn)物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物進行結晶。產(chǎn)率為10g,M.P.145-146℃實例137-氯-4-〔1-(2-氟苯基)乙氧基〕喹啉將2.52g(18mmol)的1-(2-氟苯基)乙醇的DMF溶液滴加到2.97g(15mmol)4,7-二氯喹啉和0.50g(21mmol)氫化鈉在15mlDMF中的混合物中。加完后,將混合物加熱到160℃。4小時后,將混合物冷卻,并加入0.1g氫化鈉。反應完成后,小心地加入幾滴水以破壞過量的氫化鈉。然后將溶液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產(chǎn)物,并用水洗滌乙酸乙酯溶液三次,干燥并蒸干,得到一油狀物,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結晶此油狀物。產(chǎn)率0.77g(17.0%),M.P.53-54℃實例434-〔1-〔4-(叔丁基)苯基〕乙氧基〕喹唑啉向0.5g氫化鈉在100mlDMF中的混合物中加入2.0gl-〔4-(叔丁基)苯基〕乙醇,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小時。然后加入1.8g4-氯喹唑啉在30mlDMF中的溶液,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然后倒入冰/水混合物中。用乙醚提取產(chǎn)物,然后濃縮乙醚液,殘余物用戊烷/乙酸乙酯混合物重結晶,得到0.300g標題產(chǎn)物。產(chǎn)率為90%,M.P.85-86℃實例568-氟-4-〔2-(3-噻吩基)乙基〕喹啉將1.85g5-〔2-(3-噻吩基)乙基〕巴比土酸與1.5g4-氯-8-氟喹啉的混合物加熱到150℃保持1 1/4 小時,然后冷卻。向冷卻的混合物中加入2g NaOH和35ml水,將混合物加熱回流過夜。將混合物冷卻,然后用濃HCl將pH調到1.5,并小心加熱約1 1/4 小時。將混合物冷卻后,用CH2Cl2提取產(chǎn)物。所得CH2Cl2溶液通過相分離紙(Phase separeting Paper)進行過濾,然后真空蒸干,得到約2g油狀殘余物。將所得殘余物吸附到硅膠上進行層析,用CH2Cl2洗脫。合并含有產(chǎn)物的部分,并對標題產(chǎn)物進行結晶。用石油醚/CH3Cl2進行重結晶,得到0.68g標題產(chǎn)物。M.P.96-97℃應用已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控制真菌,特別是植物病原體。當治療植物真菌病害時,該類化合物是以“抑制病害和植物學上可接受的量”應用于植物。用于此處的術語“抑制病害和植物學上可接受的量”,是指可殺死或抑制所需控制的植物病害但又對植物無明顯毒性的本發(fā)明化合物的量。該量一般約為1-1000ppm,優(yōu)選的為10500ppm。所需化合物的精確濃度隨著所需控制的真菌病害、所用配方類型、應用方法、特定植物種屬、氣候條件等因素變化而變化。合適的應用率一般為0.25-4lb/A。本發(fā)明化合物還可用于保護貯存谷物及其它非植物場所不受真菌侵染。
溫室實驗下列實驗在實驗室中進行,以測定本發(fā)明化合物的殺真菌效能。
植物病原體篩選試驗這一篩選試驗用于估價本發(fā)明化合物抗各種不同的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的效能。
將50mg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溶于1.25ml溶劑中來配制試驗化合物。溶劑是通過將50ml“吐溫20”(聚乙烯(20)山梨聚糖單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劑)與475ml丙酮和475ml乙醇混合而制備。用去離子水將溶劑/化合物溶液稀釋至125ml。所得制劑含有400ppm實驗化合物。通過用溶劑-表面活性劑混合物進行逐級稀釋而得到更低的濃度。
所配制的試驗化合物通過葉片噴霧方式施用。采用如下植物病原體及其相應的植物。
病原體在下列各表中的代號寄主ErysiphegraministriticiPOWD小麥小麥白粉菌MDEWPyriculariaoryzaeRICE稻稻瘟病BLASPucciniareconditatriticiLEAF小麥葉銹病RUSTBotrytiscinereaGRAY葡萄漿果灰綠葡萄孢MOLD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DOWN南瓜瓜類假霜霉MDEWCercosporabeticolaLEAF甜菜甜菜褐斑病尾孢霉SPOTVenturiainaequalisAPPL蘋果籽苗蘋果黑星病SCABSeptoriatriticiLEAF小麥小麥葉枯病殼針孢霉BLOT將所配制的試驗化合物噴施到宿主植物的所有葉片表面(或摘下的漿果)上,直至徑流。將分別栽有一種宿主植物的花盆放在通風室中的旋轉支架上。將實驗化合物噴施到所有葉表面。待所有處理溶液都干燥后,在2-4小時內用適當?shù)牟≡w對植物進行接種。
試驗化合物控制病害的效力用下列等級分級O=未對特定病原生物進行測試-=在400PPm時有0-19%的控制+=在400PPm時有20-89%的控制++=在400PPm時有90-100%的控制+++=在100PPm時有90-100%的控制表1表示本實驗中估價的本發(fā)明典型化合物的活性。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MDEWBLASTRUSTMOLDMDEWSPOTSCABBLOT1++------+2+++++++-++++-+++3++--++0004-----0005-++-++++-+6++++++++-+0007++----0008+++--0009++++-++00010++++++-+---11++--+00012+++++-++++++13++++++-+++---14+++-------15++++++-+++++-+16+---+++-+17-++-+00018++++-+++--19-++-+---20++++--00021++------22++++++-+++00023++++-+00024-+---00025++++++-++00026----+00027++++++-++00028+----00029-----00030++------++31+++--+++--32-++-+++--33++++-++++-34+++++-+00035++++++-++00036+++---00037-+--++00038+----00039++-------40++--+---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MDEWBLASTRUSTMOLDMDEWSPOTSCABBLOT41++++-++-++++++42-+---00043++++-+--+44-----00045-++-++-+46+++-++++47+----00048-----00049+++-++00050++++-++00051++++-+00052+----00053-----00054-----00055++++--++-+++56-++++++-+-+++-57-++-+++--58++++-+++--59+-+--00060+++++++-+++00061+++++-++++--62+----00063---0++00064++---00065-+---00066----+00067-++--00068-----00069-+++-+00070+++++-++00071-++-+++---72++++++-++00073+++++++++-+++00074++++-++00075+++++--00076+++++-+00077+++++++++00078+++++-+00079-----00080+----000
表1實例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號MDEWBLASTRUSTMOLDMDEWSPOTSCABBLOT81-+--++00082+----00083-----00084+----00085+++-++00086-----00087+++---00088-----00089----+00090-+---00091+++-+00092++----00093-----00094+++-++00095+----00096-+---00097++--0000將典型的化合物在溫室中對各種病原體進行進一步試驗?;衔锏呐渲萍叭~片噴霧施用同實驗1。結果用表1的分級標準示于下列表2和表3。
表2和表3采用下列縮寫PM=小麥白粉病RB=水稻枯萎病TLB=蕃茄晚期枯萎病GDM=葡萄霜霉病AS=蘋果黑星病LB=小麥葉孢病LR=小麥葉銹病RR=水稻宿根鞘疫病
APM=蘋果白粉病表2化合物實例號PMRBTLBGDMAS20+++++++0500+++++060-00010+++00001200++++++013+++++++014+++000015+++0-+++16+000027+++000030+000034+++000035+++00005800++06100++++073000++075++000078+++0000
表3化合物實例號LBLRRRAPM20++005000010000012000013+0+++140000150+00160000300000340000350000580000610000
田間實驗用7-氯-4-〔1-(2-氟苯基)乙氧基〕喹啉進行間田抗各種植物病原體的試驗。下表表示所用化合物在這些試驗中表現(xiàn)出抵抗活性的病原體。
化合物谷物病原體實例號13大麥RhynchosporiumsecalisPyrenophorateresErysiphegraminishordei(大麥白粉菌)黃瓜Sphaerothecafuliginea(黃瓜白粉病球殼霉)小麥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Erysiphegraminishordei(大麥白粉菌)結合物已知真菌病原體能夠對殺真菌劑產(chǎn)生抗性。如果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殺真菌劑的抗性菌株,則必須施用越來越大量的殺真菌劑,才能得到所需的控制病害的效果。為了延緩對新的殺真菌劑產(chǎn)生抗性,最好將新的抗真菌劑與其它殺真菌劑結合起來施用。使用結合產(chǎn)物,還能使結合產(chǎn)產(chǎn)物的活性譜得以調節(jié)。
因此,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種殺真菌劑結合物,它至少含有1%重量的(1)式化合物和第二種殺新菌劑結合。
可望從中選擇第二種殺真菌劑的殺真菌劑類型包括1)N-取代吡咯類,如Propiconazole、三唑二甲酮、flusilazol、diniconazole、ethyltrianol、myclobutanil及prochloraz;
2)嘧啶類,如雙氯苯嘧醇和nuarimol;
3)嗎啉類,如fenpropimorph和環(huán)嗎啉;
4)哌嗪類,如嗪胺靈;以及5)吡啶類,如Pyrifenox。
這五類殺真菌劑的作用都是抑制固醇的生物合成。具有其它作用機理的可供選擇的其它殺真菌劑類型包括6)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如代森錳和代森錳鋅;
7)鄰苯二甲酰亞胺類,如敵菌丹;
8)間苯二氰類,如百菌清;
9)二甲酰亞胺類,如二氯苯基甲乙基二氧咪唑羧酰胺;
10)苯并咪唑類,如苯菌靈和多菌靈;
11)2-氨基嘧啶類,如乙嘧醇;
12)甲酰胺類,如萎銹靈;
13)二硝基苯酚類,如消螨普。
本發(fā)明的殺真菌劑結合物至少含有1%重量的(1)式化合物,通常為20-80%,更典型的是50-75%。
螨/昆蟲篩選試驗在下列篩選螨/昆蟲的試驗中,測試了實例1-63的化合物的殺螨活性和殺昆蟲活性。
每個測試化合物的配制都是通過將化合物溶于丙酮/乙醇(50∶50)混合液中,該混合液中每升含有23克“ToximulR”(磺酸鹽/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摻合物)和13g“ToximulS”(磺酸鹽/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摻合物)。然后用水稀釋這些混合物而得到指定的濃度。
將棉葉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放在南瓜子葉上,使其在葉片兩面生長繁殖。使栽在同樣處理的花盆中的其它植物不受侵染。然后用Devilbiss自動噴霧器以10磅/英寸2的壓力對葉片噴施5毫升試驗溶液。使藥液覆蓋葉片的兩面,直至徑流,然后使其干燥一小時。切下兩片未侵染的葉片,放在裝有南方支翅夜蛾(Spodoptera eridania Cramer)的培養(yǎng)皿中。
為了評價對黃瓜十一星葉甲食根亞種(DiabroticaundecimpunctatahowardiBarber)的活性,向一個1盎司的塑料容器中加入2ml自來水,一粒預浸過的玉米種子及15g干砂土。用1毫升含有預定濃度的測試化合物的試驗溶液處理土壤。干燥6-12小時后,分別放入5只2-3齡的葉甲幼蟲,然后蓋好并置于23℃下。
標準接觸期過后,評價死亡百分率。結果示于表4。表4中采用了下列縮寫CRW代表十一星葉甲SAW代表指南方支翅夜蛾SW代表棉葉螨MA代表棉蚜螨/昆蟲篩選螨/昆蟲篩選表4SAWCRWCRWSM和MASAWSMMA濃度結果濃度結果結果結果化合物PPM%PPM%%%124.000400000224.00040000012.000200000312.000200000412.000200000512.00020000024.000400000624.000400000724.000400000824.0004000800924.0004000001024.0004000001124.00040000012.0002000001224.00040000012.0002000001324.00040005001424.0004000001512.00020000024.0004000001624.0004000001712.00020000024.0004000001812.0002000001912.0002000002024.0004000100012.0002000002124.0004000002224.0004000002324.0004000002424.0004000002524.0004000909012.000200805002624.00040000012.00020060002724.000400000
螨/昆蟲篩選表4SAWCRWCRWSM和MASAWSMMA濃度結果濃度結果結果結果化合物PPM%PPM%%%2824.000400100002924.0004000003012.0002000003112.00020000024.0004000003212.00020000024.0004000003324.00040000012.0002000003424.0004000003524.0004000003624.0004000003724.0004000003824.00040000012.0002000003924.00040000012.0002000004024.00040000012.0002000004112.00020000024.0004000004212.00020000024.0004000004312.00020001004024.0004000100204412.00020000024.0004000004512.00020000024.0004000004612.00020000024.0004000004724.00040000012.00020040004812.0002000004912.00020000024.000400000
螨/昆蟲篩選表4SAWCRWCRWSM和MASAWSMMA濃度結果濃度結果結果結果化合物PPM%PPM%%%5024.0004000005124.0004000005224.0004000005324.0004000005412.00020000024.0004000005524.0004000005624.0004000005724.0004000005812.0002000005924.0004000006024.00040000012.00020080006112.0002000006224.0004000006324.0004000006424.00040000012.000200100801006524.00040000012.00020000806624.00040000012.0002000006724.0004000006824.0004000006924.0004000007024.0004000007124.0004000007224.0004000408012.0002000007324.0004001000012.0002000007424.00040000012.0002000007524.0004000007624.000400008012.000200000
螨/昆蟲篩選表4SAWCRWCRWSM和MASAWSMMA濃度結果濃度結果結果結果化合物PPM%PPM%%%7724.0004000007824.0004000007924.00040000012.00020000408024.00040000012.0002000801008124.00040000012.000200100008224.00040000012.0002000008324.000400008012.0002000008424.00040000012.0002000008524.00040000012.0002000008612.0002000008724.0004000008824.0004000008924.0004000009024.0004000009124.0004000009224.0004000009324.0004000009424.0004000009524.0004006008012.000200100009624.0004000009724.000400000
可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與其它殺昆蟲劑和殺螨劑如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和擬除蟲菊酯結合使用,以產(chǎn)生更廣的活性譜,或阻止或延遲抗性。
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是以組合物的形式施用的,這些組合物是本發(fā)明的重要實施方案,它們含有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和植物學上可接受的惰性載體。這些組合物或者是分散于水中使用的濃縮制劑或者是無需進一步處理就可施用的粉劑或顆粒劑。這些組合物按農(nóng)化領域內常規(guī)的方法和配方來配制,但它們是新穎的、重要的、因為其中有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下面將給出有關組合物配方的一些描述,以便農(nóng)化工作者能容易地配制任何所需的組合物。
施用化合物所用的分散體系最常見的是由化合物濃縮制劑制備的水懸浮液或乳狀液。這些水溶性、水懸浮性、或可乳化的制劑,或者是通常稱為可濕性粉劑的固體,或者是通常稱為乳油或水懸浮液的液體??蓾裥苑蹌┛蓧褐瞥伤煞稚⒌念w粒,它們含有活性化合物、惰性載體和表面活性劑的緊密混合物?;钚曰衔锏臐舛纫话慵s為10%-90%(重量)。惰性載體通常選自硅鎂土、蒙脫土、硅藻土或純化的硅酸鹽。約占0.5%-10%可濕性粉劑的有效的表面活性劑,選自磺化木素,稠合萘磺酸鹽、萘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硫酸鹽、以及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烷基酚的環(huán)氧乙烷加合物。
這些化合物的乳油制劑含有適當濃度的溶解在惰性載體中的化合物,例如約占液體重量的10%-50%,惰性載體或者是可與水互溶的溶劑,或者是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與乳化劑的混合物。有用的有機溶劑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尤其是二甲苯、石油的某些餾份尤其是高沸點的萘和烯烴部分如重芳香石腦油。還可應用其它有機溶劑,如萜類溶劑,包括松香衍生物、脂肪族酮類(如環(huán)己酮)、及復合醇類(如2-乙氧基乙醇)。用于乳油的合適的乳化劑選自常規(guī)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前面提到的表面活性劑。
水懸浮液含有本發(fā)明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以約5%-50%的濃度(重量)分散在水性載體中。懸浮液的制備方法是,將化合物精細研磨,并與載體充分混合,載體包括水和選自上述同一類型的表面活性劑。還可加入惰性成分如無機鹽和合成或天然樹膠,以增加水性載體的密度和粘度。通常最有效的作法是同時研磨和混合化合物,具體方法是先制備水性混合物,然后在砂磨、球磨、或活塞式研磨器等工具中進行研磨。
這些化合物還可以作為顆粒組合物來施用,這特別適用于土壤。顆粒組合物通常含有約0.5%-10%(重量)的分散在惰性載體中的化合物,惰性載體完全或大部分由粘土或類似的廉價物質組成。這類組合物通常的制備方法是,將化合物溶于適當?shù)娜軇┲?,并涂敷到預制成適當大小(約0.5-3mm)的顆粒載體上。這類組合物也可通過下述方法配制,即先制出載體和化合物的捏塑體或糊狀物,然后破碎并干燥,得到所需大小的顆粒。
含有本發(fā)明化合物的粉劑的制備方法是使粉狀的化合物與合適的粉狀農(nóng)用載體(如高嶺土、碾碎的火山巖等)簡單地緊密混合。粉劑中化合物的適當含量約為1%-10%。
本發(fā)明化合物的下列配方,是適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典型組合物。
A.乳油
7-氯-4-〔1-(2-氟苯基)乙氧基〕喹啉12.5%“EXXON200”(萘類溶劑)83.5%“TOXIMULD”(非離子型/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摻合物)3.0%“TOXIMULH”(非離子型/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摻合物)1.0%B.水懸浮液7-氯-4-〔1-(2-氟苯基)乙氧基〕喹啉12.5%“MAKON10”(10摩爾環(huán)氧乙烷壬基酚表面活性劑)1.0%“ZEOSYL200”(二氧化硅)1.0%“AF-100”(硅基防泡劑)0.2%“POLYFONH”(木質磺酸鹽分散劑)0.2%2%合成生物聚合膠10.0%自來水75.1%
權利要求
1.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中包括抑制病害所需量的與植物學上可接受載體和任意地第二種殺真菌劑結合的(1)式化合物或其酸加成鹽或其Y為CR5的N-氧化物,
其中,R1-R4彼此獨立地為H、鹵素、I、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囟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囟代C1-C4烷氧基、NO2或NH2,R1-R4中至少有兩個為H,X和Y中的一個為N,另一個為CR5,或X和Y均為CR5,R5為H、CH3或Cl;Z為O、NR6、S、SO、SO2或CR7R8;R6為H、C1-C4烷基或C2-C4酰基;R7和R8分別為H、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或C1-C4酰基,或R7和R8結合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或R7和R8中的一個與R9和R10中的一個形成雙鏈;R9和R10分別為H、(C1-C3)烷基、苯基、取代苯基、C3-C8環(huán)烷基、羥基、鹵素、I或乙?;?、或R9和R10結合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Ar為C3-C8環(huán)烷基、取代C3-C8環(huán)烷基、C3-C8環(huán)烯基、萘基、二氫萘基、四氫萘基、十氫萘基、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基、荀基、吡啶基、2,3-二氫-1,4-苯并二氧雜環(huán)己二烯-2-基,被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1-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呋喃基,被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2-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噻吩基,(2)或(2a)式的基團之一
其中R11為H、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F(xiàn)為N或CH和G為O、NR17或CH2,假定F為N或G為NR17,其中R17為H、C1-C4烷基、C1-C4?;⒈交酋;蛉〈谋交酋;?3)式的基團之一,
其中R12-R16分別為H、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2-C6烷基、鹵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基、取代苯基、苯硫基、取代苯硫基、NO2、NH2、乙酰氧基、OH、CN或SiR17R18R19,或OSiR17R18R19,其中R17、R18和R19分別為C1-C4烷基、C1-C4支鏈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條件是,如果不是R12-R16均為F、CH2或H的話,則R12-R16中至少有兩個基團為H。上述各基團定義的條件是,如果R1-R4均為H,X為CR5,Y為N,Z為NR6,那么Ar為萘基或(3)式的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的一個為苯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
2.權利要求1的殺真菌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為下述(1)式化合物,或其酸加成鹽或其Y為CR5的N-氧化物,其中R1-R4分別為H、鹵素、I、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鹵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鹵代C1-C4烷氧基、NO3或NH2,R1-R4中至少有兩個為H,X和Y的其中一個為N,另一個為CR5,或兩者均為CR5,R5為H、CH3或Cl;Z為O、NR6、S、SO、SO2或CR7R8;R6為H、C1-C4烷基或乙?;?R7和R8分別為H、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或C1-C4酰基,或R7和R8結合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R9和R10分別為H、C1-C3烷基、苯基、取代苯基、C3-C8環(huán)烷基、羥基、鹵素、I或乙?;?,或R9和R10結合形成含有3-7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的碳環(huán);和Ar為環(huán)己基(六氫苯基)、環(huán)己烯基(四氫苯基)、萘基、二氫萘基、四氫萘基、十氫萘基、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基、芴基、吡啶基、被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2-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呋喃基,被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噻吩基,(2)式或(2a)式的基團之一,
其中R″為H、鹵素、I、CF3、CN、NO2、C1-C4烷基、支鏈C3-C4烷基、苯基或C1-C4烷氧基,F(xiàn)為N或CH和G為O、NR17或CH2,假定F為N或G為NR17,其中R17為H、C1-C4烷基、C1-C4酰基、苯磺?;蛉〈谋交酋;?(3)式的基團之一,
其中R12-R16分別為H、鹵素、I、C1-C10烷基、支鏈C3-C6烷基、鹵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基、取代苯基、苯硫基、取代苯硫基、NO2、OH或CN,條件是,如果不是R12-R16均為F、CH3或H的話,則R12-R16中至少有兩個基團為H。
3.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中的X和Y為CR5。
4.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中的X為CR5,Y為N。
5.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中的Z為NR6
6.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中的Z為O。
7.權利要求1的組合物,其中(1)式化合物中的R3為Cl。
8.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定義的(1)式化合物的方法,假定(1)若X和Y為CR5,Z為NR6,那么R4為Cl或F,或Ar為(3)式基團之一,其中R12-R16中的一個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2)如果R1-R4均為H,X為CR5,Y為N,Z為NR6,那么Ar為萘基或(3)式的一個基團,其中R12-R16中的一個為苯基、取代苯基、苯氧基、取代苯氧基、苯硫基或取代苯硫基、鹵代C1-C4烷基或鹵代C1-C4烷氧基,該方法包括a)將(4)式化合物與(5)式的醇在強堿存在下縮合得到Z為O的(1)式化合物,下二式中R1-R4、X、Y、R9、R10和Ar均如(1)式所定義,
b)使(7)式化合物與(5)式的醇在非質子惰性溶劑中,在至少偶氮二羧酸二乙酯和三苯基膦各有1個當量存在下反應,產(chǎn)生Z為O的(1)式化合物,下二式中,R1-R4、X和Y如對(1)式所定義,
c)使如上所述的(4)式化合物,與(6)式的胺反應,產(chǎn)生Z為NR6′的(1)式化合物,下式中R6′為H或C1-C4烷基,R9、R10和Ar如對(1)式所定義,
d)將Z為NH的(1)式化合物與C2-C4?;噭┓磻?,產(chǎn)生Z為NR6(其中R為C2-C4?;?的(1)式化合物,e)將上述(4)式化合物與(9)式取代乙腈的鈉鹽反應,其中R9、R10和Ar如前所述,然后通過酸催化的脫氰作用產(chǎn)生Z為CR7R8的(1)式化合物;或(f)將上述的(4)式化合物與(8)式的芐基硫醇在強堿的存在下反應產(chǎn)生Z為S的(1)式化合物,下式中R9、R10和Ar如對(1)式所定義,(g)利用常規(guī)方法將Z為S的(1)式化合物氧化產(chǎn)生Z為SO的(1)式化合物,或(h)利用常規(guī)方法將Z為S的(1)式化合物氧化成Z為SO2的(1)式化合物,或(i)利用常規(guī)方法氧化Z為CR5的(1)式化合物,產(chǎn)生相應的N-氧化物,或(j)將下式化合物水解并脫羧,產(chǎn)生Z為CR9R10的(1)式化合物
9.一種殺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一定量的可抑制病害的、植物學上可接受的量的(1)式化合物施于植物病原體所在地,所述(1)式化合物為權利要求1-7中任何一項所定義的化合物。
10.一種殺昆蟲或殺螨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1或2中所定義的(1)式化合與一種植物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結合,并任意地與第二種殺昆蟲或殺螨劑結合
11.一種抑制昆蟲或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可使昆蟲或螨失去致病能力的量的(1)式化合物施于昆蟲或螨所在地,所述(1)式化合物為權利要求1或2所定義的化合物。
全文摘要
(1)式化合物或其酸加成鹽或其W為CR
文檔編號C07D215/36GK1034924SQ89100470
公開日1989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邁克爾·約瑟夫·科格倫, 巴里·艾倫·德賴科恩, 羅伯特·喬治—蘇爾, 格蘭·菲爾·佐丹 申請人:伊萊利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