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
背景技術:
前述的開合式成型模也稱二開式成型模,是玻璃模具中的常見的一種,這種開合式成型模在外形上具有鉸鏈、開模機構和鎖模塊,鉸鏈是模具打開或閉合的中心支點,鎖模塊的功用是在沖頭向下壓制產品時將模具鎖緊,以便產品成型,開模機構的作用是與機器配合,實現(xiàn)模具的開合。當開模機構將模具即成型模合上時,鎖模塊被夾緊,不停地獲得依需數(shù)量的產品。由此可知,開合式成型模即二開式成型模是與沖頭以及蓋圈配合使用而壓制出玻璃制品的一個重要的部件,熔融的玻璃料引入成型模內,由沖頭以沖壓的方式沖壓成型模及蓋圈,以確保玻璃料與成型模貼緊,形成一個與成型模模腔形狀相同的玻璃產品。已有技術中對于帶有鉸鏈的二開模即前述的開合式成型模普遍使用澆鑄制造,首先按設計圖紙制作木模,再用木模翻砂造型,而后澆注,最后將澆注獲得的毛坯按材質的不同采用相應的熱處理工藝進行熱處理。這種方式存在以下欠缺:一是制造時間冗長,一批產品自澆鑄至熱處理的時間約為一周(澆鑄時間為四天,退火時間為三天);二是外壁上的散熱槽加工難度大;三是澆鑄件會產生砂眼和氣孔之類的情形,難以保證成品率。毫無疑問,將鉸鏈、鎖模塊和開模機構采用焊接方式結合于模具本體上可以體現(xiàn)以下長處:其一,外部的散熱槽可以由車加工方式加工,而無需依賴昂貴的加工中心進行銑加工;其二,加工周期短,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其三,工人操作強度低;其四,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可采用棒料(棒材)制作,并且由于棒料的組織結構致密,因而可確保質量。從理論上講,在前述的兩種制造方式中,業(yè)界必然會選擇后一種的焊接方式,但是由于開合式成型模的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的位置、形狀具有特殊性,并且由于焊接工藝具有嚴苛的要求,因此如果缺乏有助于控制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角度變化以及有利于定位等的工裝夾具,那么難以甚至根本無法將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焊接到模具本體上,或許這就是目前業(yè)界普遍使用澆鑄的原因所在。如業(yè)界所知,工裝夾具在工業(yè)產品的生產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模具的加工也不例外。所謂的工裝夾具,是指用于在機械加工中對工件進行夾持或定位,以達到一定工藝要求的特別的裝備或工具。工裝夾具通常需要滿足在產品生產時無干涉現(xiàn)象、定位準確可靠和操縱方便等要求。由于工裝夾具有制造某種產品的專屬的特點,因此通用化程度低,往往由生產產品的生產廠商自行制作,玻璃模具生產廠商也大多以自制的方式配備各種工裝夾具,將前述的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焊接到開合式成型模的模具本體上也同樣需要依賴合理的工夾具予以保障。在已公開的專利文獻中可見諸用于對玻璃模具加工過程中夾裝的工夾具結構,略以例舉的如CN101898311B (在玻璃模具毛坯上銑取定位基準面用的夾具結構)、CN101659015B (加工玻璃模具用的工裝夾具)、CN101891372B (玻璃器皿模夾具)、CN101891373B (玻璃器皿的器皿模夾具)、CN102380777B (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裝置)、CN102350650B (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以及CN102423859B (用于玻璃模具的夾具裝置),等等。但是,并不限于例舉的這些專利方案對于開合式成型模的加工過程中的夾裝不具有可借鑒的意義。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探索與設計,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既有助于對模具本體可靠并準確定位又有利于滿足對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的定位和角度變化要求而藉以保障焊接位置的焊接質量、縮短模具加工時間并且減輕操作者的操作強度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包括一底座板,在該底座板上設有左半模角度尺和右半模角度尺,左、右半模角度尺彼此保持面對面的關系,并且在底座板上還固定有一模具本體定心機構,該模具本體定心機構位于所述的左、右半模角度尺之間;一模具本體定位機構,該模具本體定位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本體定心機構上;一鉸鏈定位夾緊機構和一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鉸鏈定位夾緊機構設置在所述底座板上,并且對應于所述模具本體定位機構的一側,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設置在底座板上,并且對應于模具本體定位機構的另一側;一開模機構定位裝置,該開模機構定位裝置設置在底座板上并且位于鉸鏈定位夾緊機構與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之間。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模具本體定心機構包括一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和一模具本體定心盤,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固定在所述的底座板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左、右半模角度尺之間,模具本體定心盤構成于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上,并且該模具本體定心盤的直徑比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的直徑小,在該模具本體定心盤上開設有一第一螺桿固定孔和一第二螺桿固定孔,所述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與第一螺桿固定孔或第二螺桿固定孔固定。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左半模角度尺和右半模角度尺均呈圓弧形。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模具本體定體定位機構包括第一固定螺桿和第一壓板,第一固定螺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螺桿固定孔固定,第一固定螺桿的上端配設有一第一墊圈和一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位于第一墊圈的上方,第一壓板套置在第一固定螺桿的上端,并且由所述的第一墊圈限定,該第一壓板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端面上。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板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的位置開設有一螺桿調整槽,并且還開設有一高度調整墊圈限位凹腔,其中,螺桿調整槽位于高度調整墊圈限定凹腔內,并且該螺桿調整槽自底座板的一側貫通至另一偵牝所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包括第二固定螺桿、第二墊片和第二螺母,第二固定螺桿的下端插入螺桿調整槽并且與螺桿調整槽固定,第二墊片和第二螺母配設在第二固定螺桿的上端,其中,第二螺母位于第二墊片的上方,而第二墊片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鉸鏈上。
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包括第一壓板階梯墊塊、第三固定螺桿和第二壓板,第一壓板階梯墊塊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板上,第三固定螺桿的下端同樣固定在底座板上,第二壓板的一端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鎖定塊上,第二壓板的中部套置在第三固定螺桿的上端并且由設在第三固定螺桿的上端的第三墊片限定,而第三墊片由旋配在第三螺桿上端的第三螺母限定,第二壓板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一壓板階梯墊塊的上端。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壓板階梯墊塊的所述上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壓板的所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一壓板撐合定位齒。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開模機構定位裝置包括方向定位塊、角度指針、定位銷、第四固定螺桿、第三壓板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方向定位塊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在該方向定位塊上開設有定位銷孔,角度指針設置于方向定位塊上并且位于方向定位塊的下方,該角度指針與所述的右半模角度尺相對應,定位銷在穿過定位銷孔和角度指針后與所述底座板固定,第四固定螺桿的下端與底座板固定,而第四固定螺桿的上端配設有第四墊片和第四螺母,第三壓板的一端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開模機構上,第三壓板的中部套置在第四固定螺桿的上端,并且由所述第四墊片限定,而第四墊片由所述第四螺母限定,第三壓板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二壓板階梯墊塊的上端,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的下端與底座板固定。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壓板階梯墊塊的所述上端并且在朝向第三壓板的所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二壓板撐合定位齒。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板的底面上并且位于四個角部各設置有騰空腳。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使用時可由模具本體定位機構對模具本體定位、由鉸鏈定位夾緊機構對鉸鏈定位夾緊、由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對鎖模塊定位夾緊和由開模機構定位裝置對開模機構定位,因而可滿足將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焊接到模具本體上;由于在底座板上設置了左、右半模角度尺,因而能滿足玻璃模具本體的兩半模的精確定位要求,確保焊接質量;由于本發(fā)明工夾具結構可保障焊接工藝所需的條件,因此可有效地縮短模具的制作時間并且可減輕操作者的作業(yè)強度。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暨應用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側面示意圖。圖3為通過本發(fā)明工夾具結構夾裝后由焊接獲得的玻璃模具本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jù)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1,給出了一呈矩形體更具體地講呈長方體的底座板1,在該底座板I使用狀態(tài)下朝向上的一側表面設有一左半模角度尺11和一右半模角度尺12,該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彼此保持面對面的關系。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均呈弧形構造,實質上充任著量角器的作用。此外,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既可以直接以刻度線的方式構成于底座板I上,也可以另行配置固定到底座板I上,本實施例選擇前者。在底座板I上還固定有一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該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位于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之間。在底座板I上并且在對應于下面還要詳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的位置開設有一螺桿調整槽14和一高度調整墊圈限位凹腔15,由圖所示,螺桿調整槽14位于高度調整墊圈限位凹腔15內,并且該螺桿調整槽14自底座板I的一側貫通至另一側。在底座板I使用狀態(tài)下朝向下的一側即處于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的一側的四個角部各固定有一騰空腳16。上面提及的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包括一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和一模具本體定心盤132,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固定在底座板I上,并且位于前述的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之間,模具本體定心盤132直接構成于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上。由圖所示,由于模具本體定心盤132的直徑比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的直徑小,因此兩者結合后構成的剖面形狀呈中國漢字的“凸”字形。在模具本體定心盤132上開設有一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和一第二螺桿固定孔1322,圖1所示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與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或第二螺桿固定孔1322固定。當在對由圖1示意的玻璃模具本體6 (半模,以下同)定位后并實施焊接的過程中,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便與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固定連接,而對另一個玻璃模具本體6 (另一個半模)實施定位并焊接時,那么處于圖1位置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便轉移到與第二螺桿固定孔1322固定連接。為了便于說明,申請人在圖1中除示意了玻璃模具本體6外,還示意了玻璃模具本體6的鉸鏈61、鎖模塊62和開模機構63,并且在圖2中還清楚示意了玻璃模具本體6與前述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的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以及模具本體定心盤132相配合的情形。尤其,通過圖2可知,模具本體定心盤132的直徑小于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的直徑的部分恰好由玻璃模具本體6的厚度補償,以便使玻璃模具本體6貼靠在模具本體定心盤132 上。上面提及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包括第一固定螺桿21和第一壓板22,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下端與前述的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固定,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上端配設有一第一墊圈211和一第一螺母212,第一螺母212位于第一墊圈211的上方。第一壓板22通過其上開設的第一壓板調整孔221套置在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上端,并且由第一墊圈211限定,而第一墊圈211由第一螺母212限定。由圖1所示,第一壓板22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6的上端端面上。通過對第一螺母212的操作(順時針)便可迫使第一壓板22壓緊玻璃模具本體6,為后續(xù)的焊接作好準備。繼續(xù)見圖1,給出了一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和一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其中: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在底座板I上的位置對應于前述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的一側,即對應于玻璃模具本體6的高度方向的一側,而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然底座板I上的位置對應于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的另一側,即對應于玻璃模具本體6的高度方向的另一側。由圖所示,前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包括第二固定螺桿31、第二墊片32和第二螺母33,第二固定螺桿31的下端插入前述的螺桿調整槽14并且用螺母固定,第二墊片32和第二螺母33配設在第二固定螺桿31的上端,并且第二螺母33位于第二墊片32的上方。為了便于公眾的理解,申請人在圖中示出了玻璃模具本體6的一組鉸鏈61,該一組鉸鏈61中的其中兩個鉸鏈朝向圖示的玻璃模具本體6,而另兩個鉸鏈61則毫無疑問用于與另外一個玻璃模具本體6 (半模)焊接。鉸鏈61的鉸鏈焊接口 611 (也可稱鉸鏈焊接位)朝向并且緊貼玻璃模具本體6。在前述的第二固定螺桿31上套設鉸鏈墊片311和高度調整墊圈312,由圖1所示,鉸鏈墊圈311位于相鄰的兩個鉸鏈61之間,以確保各鉸鏈61的水平程度,而高度調整墊圈312置入于或稱定位于前述的高度調整墊圈限位凹腔15內,用于對一組鉸鏈61中的最下部的一個鉸鏈61承托,前述的第二墊片32對最上部的一個鉸鏈61夾住。在上述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的定位夾緊下,一組鉸鏈61處于可靠的穩(wěn)定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焊接工人便可將該組鉸鏈61焊固于玻璃模具本體6的高度方向的一側。前述的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包括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第二固定螺桿42和第二壓板43,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下端固定在底座板I上,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下端同樣固定在底座板I上,第二壓板43的一端壓迫在圖示的玻璃模具本體6的鎖模塊62的頂端面上,第二壓板43的中部套置在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上端,并且由設在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上端的第三墊片421限定,而該第三墊片421由位于其上方的第三螺母422限定,第二壓板43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上端。由圖所示,在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上端并且在朝向第二壓板43的前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一壓板撐合定位齒411,第二壓板43可與該第一壓板撐合定位齒411可靠配合。在由前述的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對鎖模塊62可靠定位夾緊的狀態(tài)下,由焊接工人將鎖模塊62與玻璃模具本體6的高度方向的另一側焊接。請依然見圖1,給出了一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該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設置在底座板I上,并且大體上位于前述的鉸鏈夾緊機構3與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之間。上面提及的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包括方向定位塊51、角度指針52、定位銷53、第四固定螺桿54、第三壓板55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方向定位塊51安置于底座板I上,該方向定位塊51的橫截面形狀大體上呈H形,并且在其上開設有一定位銷孔511,角度指針52對應于方向定位塊51的下方,該角度指針52與右半模角度尺12相對應,定位銷53在依次穿過定位銷孔511和角度指針52上預設的孔后與底座板I固定。第四固定螺桿54的下端與底座板I固定,而上端配設有一第四墊片541和一第四螺母542,第三壓板55的一端在壓迫在圖示玻璃模具本體6的開模機構63上,開模機構63由間隙墊圈631和高度補償墊套632承托,其中,間隙墊圈631位于相鄰的兩個開模機構63之間,而高度補償墊套632的底部支承在前述方向定位塊51的定位塊腔512內,上端支承在下部的一個開模機構63的端面上。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實際的使用中,還可配備一開模機構定位靠模633,將該開模機構定位靠模633的靠模腔6331與前述的開模機構63、間隙墊圈631以及高度補償墊圈632相配合,并且開模機構定位靠模633的下端支承于方向定位塊51上而上端與第三壓板55接觸。由此而由第三壓板55的一端對開模機構63定位。第三壓板55的中部套置在第四固定螺桿54上,并且由設在第四固定螺桿54的上端的第四墊片541限定,而第四墊片541由第四螺母542限定。第三壓板55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上端,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下端與底座板I固定。在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上端并且朝向第三壓板55的前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二壓板撐合定位齒561,具體的功用如同對第一壓板撐合定位齒411的描述。
當由前述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完成了對開模機構6的定位后,便可由焊接工人將開模機構6焊接到玻璃模具本體6上。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待對鉸鏈61、鎖模塊62和開模機構63 —并完成了定位夾緊后,才進入焊接。請見圖2,當完成了作為一個半模的玻璃模具本體6上的鉸鏈61、鎖模塊62和開模機構63的焊接后,對作為另一個半模的玻璃模具本體6 (圖中未示出)焊接時,那么只要將模具本體機構2的第一固定螺桿21連同第一壓板22轉移到前述的第二螺桿固定轉移到孔1322處,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處于原位,因為鉸鏈61是對稱的,即兩個半模上的鉸鏈61是對稱的,將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轉移到底座板I上的第一固定位17a處,并且將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轉移至底座板I上的第二固定位17b處,也就是說將前述模具本體定位機構
2、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和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變換180°。請參見圖3,該圖示意了采用本發(fā)明方案在對玻璃模具本體6、鉸鏈61、鎖模塊62和開模機構63進行了夾持定位狀態(tài)下經焊接所得到的玻璃模具本體6的示意圖。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可靠地滿足對玻璃模具本體6及其鉸鏈61、鎖模塊62和開模機構63的精確定位要求,確保焊接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板(1),在該底座板(1)上設有左半模角度尺(11)和右半模角度尺(12),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彼此保持面對面的關系,并且在底座板(1)上還固定有一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該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位于所述的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之間;一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該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設置在所述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2)上;一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和一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設置在所述底座板(1)上,并且對應于所述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的一側,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設置在底座板(1)上,并且對應于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的另一側;一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該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設置在底座板(1)上并且位于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與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定心機構(13)包括一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和一模具本體定心盤(132),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固定在所述的底座板(1)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左、右半模角度尺(11、12)之間,模具本體定心盤(132)構成于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上,并且該模具本體定心盤(132)的直徑比模具本體定心支承墊(131)的直徑小,在該模具本體定心盤(132)上開設有一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和一第二螺桿固定孔(1322),所述的模具本體定位機構(2)與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或第二螺桿固定孔(1322)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模角度尺(11)和右半模角度尺(12)均呈圓弧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定體定位機構(2)包括第一固定螺桿(21)和第一壓板(22),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螺桿固定孔(1321)固定,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上端配設有一第一墊圈(211)和一第一螺母(212),第一螺母(212)位于第一墊圈(211)的上方,第一壓板(22)套置在第一固定螺桿(21)的上端,并且由所述的第一墊圈(211)限定,該第一壓板(22)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端面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座板(I)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的位置開設有一螺桿調整槽(14),并且還開設有一高度調整墊圈限位凹腔(15),其中,螺桿調整槽(14)位于高度調整墊圈限定凹腔(15)內,并且該螺桿調整槽(14)自底座板(I)的一側貫通至另一側,所述的鉸鏈定位夾緊機構(3)包括第二固定螺桿(31)、第二墊片(32)和第二螺母(33),第二固定螺桿(31)的下端插入螺桿調整槽(14)并且與螺桿調整槽(14)固定,第二墊片(32)和第二螺母(33)配設在第二固定螺桿(31)的上端,其中,第二螺母(33)位于第二墊片(32)的上方,而第二墊片(32)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鉸鏈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4)包括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第三固定螺桿(42)和第二壓板(43),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板(I)上,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下端同樣固定在底座板(I)上,第二壓板(43)的一端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鎖定塊上,第二壓板(43)的中部套置在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上端并且由設在第三固定螺桿(42)的上端的第三墊片(421)限定,而第三墊片(421)由旋配在第三螺桿(42)上端的第三螺母(422)限定,第二壓板(43)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上端。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壓板階梯墊塊(41)的所述上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壓板(43)的所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一壓板撐合定位齒(411)。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模機構定位裝置(5)包括方向定位塊(51)、角度指針(52)、定位銷(53)、第四固定螺桿(54)、第三壓板(55)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方向定位塊(51)安置于所述底座板(I)上,在該方向定位塊(51)上開設有定位銷孔(511),角度指針(52)設置于方向定位塊(51)上并且位于方向定位 塊(51)的下方,該角度指針(52)與所述的右半模角度尺(12)相對應,定位銷(53)在穿過定位銷孔(511)和角度指針(52)后與所述底座板(I)固定,第四固定螺桿(54)的下端與底座板(I)固定,而第四固定螺桿(54)的上端配設有第四墊片(541)和第四螺母(542),第三壓板(55)的一端在使用狀態(tài)下壓迫在玻璃模具本體¢)的開模機構(63)上,第三壓板(55)的中部套置在第四固定螺桿(54)的上端,并且由所述第四墊片(541)限定,而第四墊片(541)由所述第四螺母(542)限定,第三壓板(55)的另一端定位在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上端,而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下端與底座板(I)固定。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壓板階梯墊塊(56)的所述上端并且在朝向第三壓板(55)的所述另一端的部位構成有階梯狀的第二壓板撐合定位齒(561)。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5或6或8所述的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座板(I)的底面上并且位于四個角部各設置有騰空腳(16)。
全文摘要
一種開合式成型模鉸鏈焊接用的工夾具結構,屬于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包括底座板,在底座板上設有左、右半模角度尺,在底座板上還固定有模具本體定心機構,模具本體定心機構位于左、右半模角度尺之間;模具本體定位機構,設置在模具本體定心機構上;鉸鏈定位夾緊機構設置在底座板上,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設置在底座板上;開模機構定位裝置,設置在底座板上并且位于鉸鏈定位夾緊機構與鎖模塊定位夾緊機構之間。優(yōu)點可滿足將鉸鏈、鎖模塊以及開模機構焊接到模具本體上;能滿足玻璃模具本體的兩半模的精確定位要求,確保焊接質量;可保障焊接工藝所需的條件,有效縮短模具的制作時間并且可減輕操作者的作業(yè)強度。
文檔編號B23K37/04GK103084771SQ2013100378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戈劍鳴 申請人:蘇州東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