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輸送裝置及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231794閱讀:20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輸送裝置及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對例如卷筒紙等的薄片狀介質的卷曲進行矯正的功能的輸送裝置、以及具備該輸送裝置的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作為一種記錄裝置的打印機中,存在一種具有對卷筒紙(薄片狀介質)實施記錄處理的打印頭(記錄單元)和用于對卷筒紙的卷曲(繞組)進行矯正的卷曲消除機構(卷曲矯正機構)的打印機(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卷曲消除機構具有輸送輥,其用于輸送卷筒紙;卷曲消除輥,其在與該輸送輥之間對卷筒紙進行夾持;自由輥(從動輥),其在卷筒紙的輸送方向上被配置于輸送輥的上游側,并與被輸送的卷筒紙的動作連動而進行旋轉。而且,通過在卷筒紙夾持于輸送輥和卷曲消除輥之間的狀態(tài)下,使其被夾持部位和與自由輥卡合的部位之間彎曲,從而使卷曲得到矯正。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179416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在輸送方向上,于自由輥的上游側設置有輸送輥對。而且, 通過在卷筒紙由該輸送輥對輸送到自由輥的圓周面上時,自由輥從動于卷筒紙而旋轉,從而將該卷筒紙向輸送輥引導。但是,在以從輸送輥對起向下游側遠離的方式而進行輸送時, 如果卷筒紙的前端側以從輸送路徑上分離的方式而卷曲,則有可能出現(xiàn)該卷曲了的前端側部分卡在自由輥上的情況。而且存在以下問題,即,當卷筒紙的前端側部分如上所述地卡在自由輥上時,會產生卷筒紙的輸送不良。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實施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送裝置以及具有該輸送裝置的記錄裝置,所述輸送裝置由于實施了卷曲矯正處理,因此能夠在輸送薄片狀介質時,對因該薄片狀介質的卷曲而導致的輸送不良的產生進行抑制。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具有第1輥,其沿輸送路徑將薄片狀介質從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向下游側輸送;導向部件,其具有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導部,且被配置在所述第1輥的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第2輥,其能夠在矯正位置和待機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矯正位置為,所述第2輥在其與所述第1輥之間對所述薄片狀介質進行夾持并對該薄片狀介質的卷曲進行矯正的位置,所述待機位置為,與該矯正位置相比更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位置,在所述第2輥移動到所述矯正位置時,所述導向部件能夠移動到遠離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其中,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為,從所述矯正位置向所述待機位置的移動路徑。根據(jù)該結構,因為即使薄片狀介質的前端側發(fā)生卷曲,也會通過具有在輸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導部的導向部件而以沿著輸送路徑的方式被進行引導,所以卷曲了的前端側部分將在不遠離輸送路徑的條件下被輸送到第1輥。而且,因為當?shù)?輥移動到矯正位置時, 該導向部件能夠移動到遠離第2輥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所以,即使在第2輥移動時,也能夠避免其與該第2輥之間的干涉,其中,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為,從矯正位置向待機位置的移動路徑。因此,能夠抑制對卷曲被矯正前的薄片狀介質進行輸送時的輸送不良的產生。在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中,隨著所述第2輥從所述矯正位置向所述待機位置的移動,所述導向部件從所述退讓位置向將所述薄片狀介質沿著所述輸送路徑而引導至所述第 1輥的引導位置移動。根據(jù)該結構,在第2輥從矯正位置移動到待機位置時,導向部件能夠從退讓位置移動到引導位置,且能夠在該引導位置處將薄片狀介質切實地引導至第1輥。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還具有將所述薄片狀介質從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向所述第1 輥輸送的輸送輥,所述導向部件在所述輸送方向上長于所述輸送輥的直徑,并且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被配置在,所述第1輥的圓周面的上游端的下游一側。根據(jù)該結構,能夠通過輸送輥而將薄片狀介質切實地向第1輥進行輸送。此外,由于導向部件在輸送方向上的長度長于輸送輥的直徑,因此能夠抑制薄片狀介質的卷曲的前端側部分卡在輸送輥上或卷繞在輸送輥上的情況。而且,因為導向部件的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被配置在第1輥的圓周面的上游端的下游一側,所以即使在薄片狀介質的前端側部分卷曲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薄片狀介質切實地引導到第1輥的圓周面上。在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中,所述輸送輥在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薄片狀介質的寬度方向上以隔開間隔的方式而設置有多個,并且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被配置于, 在所述寬度方向上位于相鄰位置的所述輸送輥的彼此之間。根據(jù)該結構,因為導向部件的引導部被配置于,在寬度方向上彼此相鄰的輸送輥之間,所以能夠通過在寬度方向上與薄片狀介質的端部對應的位置處配置引導部,從而切實地對薄片狀介質的端部進行引導。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還具有輸送路徑形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的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述導向部件具有設置在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的基端部、和從該基端部朝向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延伸設置的梳齒狀的所述引導部,并且通過以所述基端部側為中心搖動,從而在所述引導部形成所述輸送路徑的所述引導位置、和所述引導部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所述退讓位置之間位移,在所述輸送路徑形成部件的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處,于如下位置上形成有容許所述引導部的位移的切口部,所述位置為,在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薄片狀介質的寬度方向上與所述引導部對應的位置。根據(jù)該結構,因為導向部件以設置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的基端部側為中心而搖動,所以能夠在不妨礙薄片狀介質的輸送的條件下使引導部位移。而且,因為引導部在引導位置處形成梳齒狀的輸送路徑,所以能夠在對其與薄片狀介質之間的滑動接觸載荷進行抑制的同時,對薄片狀介質進行引導。此外,因為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上設置有切口部,所以能夠縮小輸送路徑形成部件和引導部之間的間隙,從而抑制薄片狀介質卡在該間隙中的現(xiàn)象。在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中,在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上形成有彎曲部,所述彎曲部以越趨于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越遠離所述輸送路徑形成部件的方式而彎曲。根據(jù)該結構,因為在導向部件的引導部上形成有彎曲部,所以即使在從上游側輸送過來的薄片狀介質的前端側部分卷曲了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彎曲部而將該前端側部分引導至引導部的前端側。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還具有凸輪軸;凸輪機構,其具有隨著該凸輪軸的旋轉而旋轉的第1凸輪部件以及第2凸輪部件,所述導向部件隨著所述第1凸輪部件的旋轉而移動, 并且所述第2輥隨著所述第2凸輪部件的旋轉而移動。根據(jù)該結構,能夠使第1凸輪部件的動作與第2凸輪部件的動作連動,從而在第2 輥從待機位置移動到矯正位置的時刻,使導向部件移動到退讓位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記錄裝置具有保持部,其在將薄片狀介質卷繞重疊成卷筒狀的卷筒體的狀態(tài)下對薄片狀介質進行保持;記錄單元,其對從所述卷筒體上退繞下來的所述薄片狀介質實施記錄;所述輸送裝置。根據(jù)該結構,能夠獲得與上述輸送裝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1為表示具有實施方式中的輸送裝置的打印機的概要結構的剖視圖。
圖2為表示沒有進行卷曲矯正動作時的卷曲矯正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表示正在進行卷曲矯正動作時的卷曲矯正結構的側視圖。
圖4為表示沒有進行卷曲矯正動作時的卷曲矯正結構的俯視圖。
圖5為表示正在進行卷曲矯正動作時的卷曲矯正結構的俯視圖。
圖6為用于對凸輪機構以及導向部件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7為表示實施方式的打印機的電氣結構的框圖。
圖8為用于對卷曲矯正處理程序進行說明的流程圖。
圖9為表示排紙部的改變例的剖視圖。
符號說明
11..作為記錄裝置的打印機;
13..保持部;
14..輸送裝置;
23..輸送輥;
24..作為第1輥的輸送輥;
34..作為第2輥的從動輥;
38..輸送路徑形成部件;
38c 切口部;
44..作為記錄單元的記錄頭;
51"導向部件;
51a 基端部;
51b 引導部;
51c 彎曲部;
60..凸輪機構;
62...凸輪軸;63…作為第1凸輪部件的凸輪部件;64…作為第2凸輪部件的凸輪部件;RS…卷筒體;ST…作為薄片狀介質的薄片;X…輸送方向;Y…寬度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為作為一種記錄裝置的噴墨式打印機(以下有時也簡稱為“打印機”)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打印機11具有本體外殼12,其具有排紙部12a ;保持部13,其在將作為薄片狀介質的薄片ST卷繞重疊為卷筒狀的卷筒體RS的狀態(tài)下對該薄片ST進行保持; 控制裝置100(參照圖7)。此外,打印機11在本體外殼12內具有輸送裝置14,其沿著從保持部13向排紙部12a延伸的輸送路徑而對薄片ST進行輸送。此外,在本體外殼12內設置有記錄部15, 其對從卷筒體RS上退繞下來的薄片ST實施記錄;切斷器16。此外,在輸送方向X上,于切斷器16的下游側設置有構成輸送裝置14的一部分的卷曲矯正機構17。由輸送裝置14所輸送的薄片ST,在記錄部15處對其表面實施印刷(記錄)處理, 并用切斷器16將表面上實施了印刷的部分切斷。而且,在被切斷的薄片ST的前端側的部分成為切片CS(單頁的記錄介質)后,在卷曲矯正機構17處使卷曲被矯正。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記載為“薄片ST”時,有時也包含從卷筒體RS上退繞下來的長條狀的薄片、和從長條狀的薄片上切斷從而成為切片CS的薄片。接下來,對保持部13進行說明。保持部13具有旋轉軸18,其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對卷筒體RS進行支承;旋轉電機 19(參照圖7),其用于使旋轉軸18旋轉。而且,當隨著旋轉電機19的驅動從而旋轉軸18 向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薄片ST將從卷筒體RS上退繞下來。接下來,對輸送裝置14進行說明。輸送裝置14具有將薄片ST從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向下游側輸送的多個輸送輥 20 26,以及在與各個輸送輥20、21、22、24、25J6之間對薄片ST進行夾持的從動輥30、 31、32、34、35、36。各個輸送輥 20、21、22、24、25、26 和各個從動輥 30、31、32、34、35、36 以隔著輸送路徑的方式而配置在相互對置的位置上。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會將相互成對的輸送輥22和從動輥32稱為輸送輥對R2。此外,輸送裝置14具有輸送電機37 (參見圖7),其用于使輸送輥20 沈旋轉; 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其配置在與輸送輥對R2對應的位置上;反轉路徑形成部件39,其在輸送輥25和輸送輥沈之間形成反轉路徑。如圖7所示,在輸送電機37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回轉式編碼器40,其用于檢測該輸出軸的旋轉速度、旋轉位置以及旋轉方向;動力傳遞切換裝置41。動力傳遞切換裝置41根據(jù)薄片ST的輸送工序,從而在輸送電機37和輸送輥 20 沈之間對動力的傳遞目的地進行切換。另外,由于成對的輸送輥25和從動輥35將通過了卷曲矯正機構17的薄片ST送入反轉路徑,因此有時將它們稱為進給輥FR。接下來,對記錄部15進行說明。記錄部15具有被配置在輸送路徑的上側的導向軸42 ;被導向軸42所支承的滑架43 ;被滑架43所支承的、作為記錄單元的記錄頭44。此外,記錄部15具有支承部件45, 其以隔著輸送路徑的方式而配置在與記錄頭44對置的位置上。導向軸42以沿著與輸送方向X交叉(正交)的薄片ST的寬度方向Y延伸的方式架設在本體外殼12上。另外,滑架43被導向軸42引導,并沿著寬度方向Y進行往返移動。在支承部件45的上表面?zhèn)刃纬捎卸鄠€抽吸孔(省略圖示),且在支承部件45中內置有用于通過抽吸孔而對薄片ST進行吸附的抽吸機構46。另外,在記錄頭44上設置有噴射作為液體的油墨的多個噴嘴47。并且,通過從記錄頭44的噴嘴47向由支承部件45所支承的薄片ST的表面(圖1中的上表面)噴射油墨,從而對薄片ST實施記錄(印刷)。另外,在打印機11中,將1個印刷任務中所包含的印刷數(shù)據(jù)分割成多個,并在滑架 43的每次掃描時進行基于分割后的各個印刷數(shù)據(jù)的印刷處理,且在各個印刷處理的間隔期間,薄片ST的實施了印刷的部分被間歇性地輸送。即,在記錄部15中,通過交替地重復以寬度方向Y為長度方向的帶狀的圖像的形成和送紙,從而形成基于1個印刷任務的圖像。此外,切斷器16對薄片ST的切斷在下述狀態(tài)下進行,該狀態(tài)為,使輸送裝置14對薄片ST的輸送停止,且通過支承部件45的抽吸機構46對上游側進行保持,另一方面通過輸送輥對R2對下游側進行夾持的狀態(tài)。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為了進行印刷而停止薄片ST的輸送時,進行薄片ST的切斷。并且,切斷后的切片CS通過輸送輥2216而被不停地連續(xù)輸送,且在通過反轉路徑而反轉后,被排紙到排紙部1 處。接下來,對構成輸送裝置14的一部分的卷曲矯正機構17進行說明。卷曲矯正結構17將輸送輥23、作為第1輥的輸送輥24、作為第2輥的從動輥34 作為構成要素的一部分。此外,卷曲矯正結構17具有傳感器50;導向部件51、52(參照圖 2);凸輪電機53(參照圖7);凸輪機構60(參照圖2)。傳感器50為,與控制裝置100電連接的反射型的光學傳感器,其具有未圖示的光源部和受光部,且配置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的下方的位置處。傳感器50被設定為,光源部向上方射出的光的反射光由受光部接收,從而將與反射光的強度相對應的電信號輸出到控制裝置100。例如,傳感器50在薄片ST成為反射對象時輸出大于預定的閾值的開啟(ON) 值,另一方面在薄片ST未成為反射對象時輸出小于等于所述閾值的關閉(OFF)值。因此, 通過傳感器50的輸出值從關閉值變?yōu)殚_啟值,從而檢測出在輸送方向X上的薄片ST的前端。如圖2以及圖3所示,輸送輥22、23、M分別被在寬度方向Y上延伸的軸部22a、 23a、2 所支承。此外,從動輥32、34分別被在寬度方向Y上延伸的軸部32a、3 所支承。如圖4以及圖5所示,從動輥32沿著寬度方向Y而設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六個)。在同一附圖中,右側的三個從動輥32以及左側的三個從動輥32分別通過連結部 32b而被連接在一起。另外,雖然圖示省略,但是輸送輥22也沿著寬度方向Y而設有與從動輥32相同的數(shù)量(本實施方式中為六個)。此外,輸送輥23J4在寬度方向Y上以隔開間隔的方式而設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七個)。此外,關于從動輥34,在寬度方向Y上的中央附近處設置有一個寬度較小的從動輥34,并且在其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寬度較大的從動輥;34(合計三個)。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上,在和從動輥32以及輸送輥22對應的位置處分別形成有插穿孔38a。而且,輸送輥22和從動輥32通過插穿孔38a而相互接觸。此外,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上,于如下位置處形成有用于使傳感器50的光通過的通過孔38b,所述位置為,在輸送方向X上與插穿孔38a對應的位置,且成為寬度方向Y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如圖3所示,從動輥34在其與輸送輥M之間對薄片ST進行夾持時,將隨著薄片 ST的輸送而進行從動旋轉,并且通過在從動輥34和輸送輥23之間使薄片ST彎曲,從而對薄片ST的卷曲(表面起伏)進行矯正(卷曲消除)。另外,輸送輥23在輸送方向X上被配置于輸送輥M的上游側,從而向輸送輥M輸送薄片ST,并且當薄片ST彎曲時,其作為對該彎曲部分的上游側進行支承的支承部而發(fā)揮功能。如圖2以及圖3所示,為了將薄片ST向輸送輥對進行引導,導向部件51、52在輸送方向X上被配置在輸送輥M的上游側。另外,導向部件51對由輸送輥23所輸送的薄片 ST的背面?zhèn)?下表面?zhèn)?進行導向,另一方面導向部件52對由輸送輥23所輸送的薄片ST 的表面?zhèn)?上表面?zhèn)?進行導向。如圖2 圖6所示,導向部件51具有基端部51a,其被設置在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梳齒狀的引導部51b,其從基端部51a朝向輸送方向X的下游側延伸設置。另外,如圖4 以及圖5所示,在寬度方向Y上,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被配置在彼此相鄰的輸送輥23 之間、且被配置在與薄片ST的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上。此外,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被配置在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的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而且,如圖6所示,在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上形成有彎曲部51c,該彎曲部51c以越趨于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越遠離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的方式而彎曲。如圖4 圖6所示,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的輸送方向X上的下游端處,于如下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容許引導部51b的位移的切口部38c,所述位置為,在寬度方向Y上與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對應的位置。另外,為了對切口部38c和導向部件51進行明確表示,在圖4 圖6中省略了導向部件52的圖示,并且在圖6中,省略了輸送輥22、23、24、從動輥32以及切片CS的圖示。此外,在圖4以及圖5中,用雙點劃線對切片CS進行了圖示。如圖2以及圖3所示,凸輪機構60具有被本體外殼12支承的凸輪軸62 ;隨著凸輪軸62的旋轉而旋轉的作為第1凸輪部件的凸輪部件63以及作為第2凸輪部件的凸輪部件64 ;分別從動于凸輪部件63、64的旋轉的桿65、66。桿65能夠以在輸送方向X上被配置于凸輪軸62上游側的桿軸67為中心而進行旋轉。此外,桿66能夠以在輸送方向X上被配置于凸輪軸62下游側的桿軸68為中心而進行旋轉。另外,如圖6所示,凸輪部件63、64以及桿65、66分別被設置在凸輪軸62的兩端側上。在桿65中,在從桿軸67朝向輸送方向X的下游側延伸的支承部6 上固定有導向部件51,并且從支承部6 朝向輸送方向X的下游側向斜下方向延伸的卡合部65b與凸輪部件63卡合。桿65通過未圖示的施力部件(例如,扭力螺旋彈簧)而被向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施力,從而常時被保持于圖2、圖4以及圖6所示的狀態(tài)。在桿66中,從桿68向下方延伸的卡合部66a與凸輪部件64卡合。在桿66中,從動輥;34的軸部34a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而支承在從桿軸68向上方延伸的支承部66b的前端側上。此外,桿66的支承部66b上固定有導向部件52。桿66通過未圖示的施力部件(例如,扭力螺旋彈簧)的施力而被向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施力,從而常時被保持于圖2、圖4以及圖6所示的狀態(tài)。凸輪軸62隨著凸輪電機53的驅動而旋轉。而且,當凸輪軸62從圖2所示的狀態(tài)起大致旋轉180度時,凸輪部件63、64將與凸輪軸62 —起旋轉到圖3所示的位置。而且, 隨著凸輪部件63的旋轉,桿65將向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隨著凸輪部件64的旋轉,桿66將向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此外,當隨著凸輪電機53的驅動從而凸輪軸62從圖3所示的狀態(tài)起大致旋轉180 度時,凸輪部件63、64將與凸輪軸62 —起旋轉并返回到圖2所示的位置。此外,隨著凸輪部件63的旋轉,桿65將向圖3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并返回到圖2所示的位置,并且,隨著凸輪部件64的旋轉,桿66將向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并返回到圖2所示的位置。導向部件51通過隨著桿65的旋轉而以基端部51a側為中心進行搖動,從而在引導部51b形成輸送路徑的引導位置(圖2中所示的位置)、和引導部51b遠離輸送路徑的退讓位置(圖3中所示的位置)之間進行位移。而且,導向部件51被設定為,在引導位置處, 引導部51b中比彎曲部51c更靠前端側的上表面和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的上表面為大致同一平面,從而構成薄片ST的支承面。此時,導向部件51的彎曲部51c被配置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的切口部38c內。從動輥34隨著桿66的旋轉而沿著移動路徑在待機位置(如圖2所示的位置)和矯正位置(如圖3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其中,所述移動路徑大致沿著輸送輥M的圓周面,所述待機位置為,從動輥34的圓周面遠離輸送路徑的位置,所述矯正位置為,所述從動輥在其與輸送輥M之間對薄片ST進行夾持并對卷曲進行矯正的位置。另外,在矯正位置處,從動輥34被配置在其與輸送輥M之間的分開距離短于薄片ST的厚度的位置上。此外, 在待機位置處,從動輥34以其與輸送輥M之間的分開距離長于薄片ST的厚度的方式被配置。因此,當從動輥34位于待機位置時,薄片ST不會被從動輥34夾持,而是通過輸送輥M 而沿著圖3中用雙點劃線所示的輸送路徑向下游側被輸送。如圖2所示,導向部件51在輸送方向X上的長度長于輸送輥23的直徑,并且引導部51b延伸設置到其前端搭在輸送輥M上的位置處。即,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在輸送方向X上的下游端被配置在,輸送輥M的圓周面的上游端的下游側。此外,從動輥34如圖3所示,成為在矯正位置處其圓周面與該圖中用雙點劃線所示的輸送路徑交叉的形態(tài)。 因此,導致位于矯正位置的從動輥34的圓周面與位于引導位置的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 互相干涉。為了避免這種導向部件51和從動輥34之間的干涉,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從動輥 34朝向矯正位置而向下方移動時,導向部件51能夠移動到向下方遠離從動輥34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其中,所述從動輥34的移動路徑為,從矯正位置向待機位置的移動路徑。此外,當凸輪軸62旋轉時,導向部件51將隨著凸輪部件63的旋轉而移動,并且從動輥34將隨著凸輪部件64的旋轉而移動。因此,在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朝向矯正位置向下方移動的時刻,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將從引導位置朝向退讓位置向下方移動。接下來,對打印機11的電氣結構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控制裝置100具有作為控制單元的計算機101 ;頭驅動電路102 ;電機驅動電路103、104、105。計算機101通過總線108而與頭驅動電路102以及電機驅動電路103、104、105電連接。計算機101 具有 ASIC109 (Application Specific IC(面向特定用途的 IC))、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器)110、ROM (Reading OnlyMemory 只讀存儲器)lll、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隨機存取存儲器)112、非易失性存儲器113。ROMlll 中存儲有各種控制程序以及各種數(shù)據(jù)等。非易失性存儲器113中存儲有以固件程序為代表的各種程序以及印刷處理所需要的各種數(shù)據(jù)等。RAM中112中臨時存儲有由CPUllO所執(zhí)行的程序數(shù)據(jù)、作為CPUllO的計算結果以及處理結果的各種數(shù)據(jù)、以及在ASIC109中被處理的各種數(shù)據(jù)等。計算機101通過CPUllO來執(zhí)行ROMlll等所存儲的程序,從而進行各種控制。例如,計算機101經由頭驅動電路102而對記錄頭44進行控制,并且經由電機驅動電路103、 104、105而分別對旋轉電機19、輸送電機37以及凸輪電機53進行控制。另外,計算機101 根據(jù)來自回轉式編碼器40的檢測信號來對輸送電機37進行控制。此外,計算機101根據(jù)傳感器50的檢測結果等來對凸輪電機53進行控制。接下來,對打印機11的卷曲矯正處理進行說明。在打印機11中,對記錄處理結束且被切斷后的切片CS實施卷曲矯正處理(卷曲消除處理)。另外,當切片CS在輸送方向X上的長度較長時,有時會出現(xiàn)下述情況,S卩,即使切斷前的薄片ST的前端側到達了卷曲矯正結構17,被配置于記錄部15處的薄片ST的后端側處也被實施了記錄處理。因此,常時以從動輥34配置在待機位置且導向部件51配置在引導位置的狀態(tài),在不對薄片ST進行卷曲的矯正的條件下,進行薄片ST的輸送。而且,在薄片ST的切斷完成且切片CS的連續(xù)輸送開始后,通過計算機101的控制而使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被移動到矯正位置,從而開始對薄片ST的卷曲矯正處理。另一方面,當切片CS在輸送方向X上的長度較短時,有時會出現(xiàn)下述情況,即,在進行了切斷時,切片CS的前端側尚未到達卷曲矯正機構17。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切片CS 切實地插穿在從動輥;34和輸送輥M之間,計算機101也會在薄片ST插穿于處在待機位置的從動輥34和輸送輥M之間的狀態(tài)下,使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移動到矯正位置。接下來,根據(jù)圖8對在薄片ST的切斷結束時計算機所執(zhí)行的卷曲矯正處理程序進行說明。首先,在步驟Sll中,計算機101獲取切片CS在輸送方向X上的長度L,并進入步馬聚S12 ο在步驟S12中,根據(jù)計算機101所獲取的切片CS的長度L來決定卷曲矯正動作開始計數(shù)值Ns以及卷曲矯正動作結束計數(shù)值Ne,并進入步驟S13,其中,卷曲矯正動作開始計數(shù)值Ns為用于決定開始卷曲矯正動作的時刻的值,卷曲矯正動作結束計數(shù)值Ne為用于決定卷曲矯正工作結束的時刻的值。在步驟S13中,計算機101判斷切片CS的長度L是否小于預先規(guī)定的閾值La。而且,計算機101在切片CS的長度L小于閾值La時進入步驟S14,而另一方面在切片CS的長度L大于等于閾值La時進入步驟S15。另外,閾值La可以作為判斷切片CS的長度的值而預先進行規(guī)定,并將其預先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器113等中。例如,當在輸送方向X上,將進行薄片ST的切斷的位置和傳感器50對薄片ST的前端進行檢測的位置之間的距離設為Lb (參照圖1)時,則能夠使La ( Lb成立。在步驟S14中,計算機101判斷傳感器50是否檢測出了切片CS的前端。而且,計算機101在傳感器50檢測出了切片CS的前端時進入步驟S16,而另一方面在傳感器50未檢測出切片CS的前端時則在預定的時刻重復執(zhí)行相同的判斷。在步驟S15中,計算機101判斷切片CS的前端側是否被進給輥FR所夾持。而且, 當切片CS被進給輥FR所夾持時,則計算機101進入步驟S16,另一方面當切片CS未被進給輥FR所夾持時,則計算機101在預定的時刻重復執(zhí)行相同的判斷。另外,也可以從切片CS的長度L和將薄片ST切斷后的切片CS的輸送量來判斷切片CS的前端側是否被進給輥FR所夾持。或者,如果在輸送方向X上,于進給輥FR的下游側設置前端檢測傳感器,那么也能夠根據(jù)該前端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來判斷切片CS的前端側是否被進給輥FR所夾持。在步驟S16中,計算機101開始計數(shù),并進入步驟S17。在步驟S17中,計算機101判斷計數(shù)值N是否已大于等于卷曲矯正動作開始計數(shù)值Ns。而且,當計數(shù)值N大于等于卷曲矯正動作開始計數(shù)值Ns時,則計算機101進入步驟 S18,而另一方面當計數(shù)值N小于卷曲矯正動作開始計數(shù)值Ns時,則計算機101在預定的時刻重復執(zhí)行相同的判斷。在步驟S18中,計算機101通過驅動凸輪電機53從而使卷曲矯正動作開始,并進入步驟S19。具體而言,通過由凸輪電機53的驅動而使凸輪軸62大致旋轉180度,從而使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移動到矯正位置,并且使導向部件51從引導位置移動到退讓位置。由此,前端側通過導向部件51而插穿在輸送輥M和從動輥34之間的切片CS,在其與輸送輥 23之間向與卷曲的卷繞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彎曲,從而使卷曲被矯正。在步驟S19中,計算機101判斷計數(shù)值N是否已大于等于卷曲矯正動作結束計數(shù)值Ne。而且,當計數(shù)值N大于等于卷曲矯正動作結束計數(shù)值Ne時,則計算機101進入步驟 S20,而另一方面當計數(shù)值N小于卷曲矯正動作結束計數(shù)值Ne時,則計算機101在預定的時刻重復執(zhí)行相同的判斷。在步驟S20中,計算機101通過驅動凸輪電機53,從而結束卷曲矯正動作,進而結束處理。具體而言,通過由凸輪電機53的驅動而使凸輪軸62大致旋轉180度,從而使從動輥34從矯正位置移動到待機位置,并且使導向部件51從退讓位置移動到引導位置。即,隨著從動輥34從矯正位置向待機位置的移動,導向部件51從退避位置向將薄片ST沿著輸送路徑引導到輸送輥M的引導位置移動。另外,卷曲矯正后的切片CS在沿著反轉路徑形成部件39而被輸送的過程中被反轉,并以被實施了印刷的表面朝向下側的狀態(tài)被排出在排紙部1 上。此外,從動輥34在夾持切片CS時,從向上方遠離輸送輥M的待機位置起移動到在輸送方向X上處于待機位置的上游側的矯正位置。因此,卷曲消除后的薄片ST以成為輸送方向X上的下游側的前端側朝向上方傾斜的方式而被輸送輥M輸送,從而平穩(wěn)地進入反轉路徑。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夠獲得如下的效果。(1)因為薄片ST即使在前端側卷曲的情況下,也會通過具有在輸送方向X上延伸的引導部51b的導向部件51而以沿著輸送路徑的方式被引導,所以薄片ST會在卷曲的前端側部分不從輸送路徑上分離的條件下被輸送到輸送輥對。而且,因為在從動輥34移動到矯正位置時,該導向部件51能夠移動到遠離從動輥34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其中,所述從動輥34的移動路徑為,從矯正位置向待機位置的的移動路徑,所以即使在從動輥34移動時,也能夠避免其與從動輥34之間的干涉。因此,能夠抑制對卷曲被矯正前的薄片ST進行輸送時的輸送不良的產生。(2)在從動輥34從矯正位置移動到待機位置時,導向部件51能夠從退讓位置移動到引導位置,且能夠在該引導位置處將薄片ST切實地引導到輸送輥24。(3)能夠通過輸送輥23而將薄片ST切實地向輸送輥M輸送。此外,因為導向部件51在輸送方向X上的長度長于輸送輥23的直徑,所以能夠抑制薄片ST的卷曲的前端側部分卡在或卷繞在輸送輥23上的情況。而且,因為導向部件51的輸送方向X上的下游端被配置在輸送輥M的圓周面的上游端的下游側,所以即使在薄片ST的前端側部分卷曲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薄片ST切實地引導到輸送輥M的圓周面上。(4)因為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配置于,在寬度方向Y上彼此相鄰的輸送輥23 之間,所以能夠通過將引導部51b配置在寬度方向Y上與薄片ST的端部對應的位置上,從而切實地對薄片ST的端部進行引導。(5)因為導向部件51以設置在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的基端部51a—側為中心搖動,所以能夠在不妨礙薄片ST的輸送的條件下使引導部51b位移。而且,因為引導部51b在引導位置處形成梳齒狀的輸送路徑,所以能夠在對其與薄片ST之間的滑動接觸載荷進行抑制的同時,對薄片ST進行引導。此外,因為在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上設置有切口部38c, 所以能夠縮小輸送路徑形成部件38和引導部51b之間的間隙,從而抑制薄片ST卡在該間隙中的現(xiàn)象。(6)因為在導向部件51的引導部51b上形成有彎曲部51c,所以即使在從上游一側輸送過來的薄片ST的前端側部分卷曲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彎曲部51c而將該前端側部分引導到引導部51b的前端側。(7)能夠使凸輪部件64的動作與凸輪部件63的動作連動,從而在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移動到矯正位置的時刻,使導向部件51移動到退讓位置。(8)因為在輸送輥M的輸送方向X的上游側配置有輸送輥23,所以即使在薄片ST 的前端側卷曲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輸送輥23的旋轉來抑制薄片ST的卡住,并將薄片ST 的前端側部分切實地向輸送輥M側輸送。因此,與在輸送輥M的上游側配置了從動輥的情況相比,由于實施了卷曲矯正處理,所以能夠在輸送薄片ST時,對因薄片ST的卷曲而導致的輸送不良的產生進行抑制。(9)當從動輥34在矯正位置處在其與輸送輥M之間對薄片ST進行夾持時,能夠矯正薄片ST的卷曲。此外,通過從動輥34從矯正位置移動到待機位置,從而能夠在不使薄片ST彎曲的條件下使其通過。因此,在不需要矯正卷曲時,能夠通過使從動輥34移動到待機位置,來降低輸送薄片ST時的載荷。(10)因為在從動輥34移動到矯正位置時,薄片ST以處于輸送方向X的下游側的前端側朝向上方傾斜的方式而被輸送輥M輸送,所以能夠使薄片ST順暢地進入反轉路徑。 此外,雖然在將從動輥34作為驅動輥時,朝向上方的薄片ST的前端將隨著驅動輥的旋轉而成為卷繞的形態(tài),但是因為從動輥34為從動輥,所以能夠抑制薄片ST卷繞在從動輥34上的現(xiàn)象。
(11)通過預先使從動輥34移動到待機位置,從而能夠使薄片ST順暢地插穿在從動輥;34和輸送輥M之間。而且,因為在薄片ST插穿于從動輥34和輸送輥M之間的狀態(tài)下,將從動輥34從待機位置移動到矯正位置,所以能夠切實地對薄片ST進行夾持。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按以下的方式進行變更?!ひ部梢圆捎萌缦陆Y構,即,從動輥34能夠根據(jù)例如薄片ST的厚度而移動到多個矯正位置或待機位置。 輸送輥22、23、M以及從動輥32、34的設置數(shù)量和在寬度方向Y上的尺寸等能夠任意地進行變更?!鞲衅?0并不限定于光學式傳感器,也可以變更為接觸式傳感器等任意方式的傳感器?!みM給輥FR也可以設置在反轉徑路形成部件39的中途的位置上?!ひ部梢圆捎萌缦路绞?,S卩,不具有進給輥FR和反轉路徑形成部件39,例如,如圖 9所示,在不使切片CS反轉的情況下,通過設置在本體外殼12上的開口部12b,從而將切片 CS排出到設置在所述本體外殼12的外部上的排紙部12c處。另外,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在切片CS從開口部12b被排出的過程中,其前端側將如該圖中用雙點劃線所圖示的那樣由于自重而卷曲。而且,因為在只有卷曲被矯正的切片CS的前端側以此方式卷曲時,會成為平衡性較差的形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僅對切片CS的后端側實施卷曲矯正處理。由此,能夠成為如該圖的排紙部12c上所圖示的切片CS這樣的、前端側和后端側分別向相反方向卷曲的平衡性良好的形狀?!るm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薄片ST在以其前端側從輸送路徑向下方遠離的方式而卷曲的狀態(tài)下被輸送,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薄片ST的前端側向其他的方向(例如上方或側方)卷曲的狀態(tài)下被輸送。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只需以隔著輸送路徑的方式將輸送輥23、24以及導向部件51配置在薄片ST的前端側卷曲的一側,且另一方面將從動輥 34配置在與輸送輥M對置的位置上即可?!け∑琒T并不限定于紙張,其能夠應用于樹脂制膠片和金屬制膠片等的、通過以卷繞重疊成卷筒狀的狀態(tài)被保持從而產生表面起伏的任意的薄片狀介質中。·記錄處理并不限定于進行印刷和打字的處理,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各種處理,例如,對薄片狀介質進行封裝、轉印箔、開孔、加工切痕。而且,在進行這些各種處理的處理裝置中具有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且既可以在進行這些處理之前矯正卷曲,也可以在實施處理后矯正卷曲。·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了采用噴墨方式作為記錄方式的記錄裝置,但是也可以變更為,電子照片方式和熱轉印方式等任意的記錄方式的記錄裝置。此外,記錄裝置并不限定于打印機,也可以是FAX(傳真)裝置、復印裝置或具有這些多種功能的復合機等。而且,作為記錄裝置,也可以采用具有噴射或者噴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體的少量液滴的液體噴射頭等的液體噴射裝置。另外,液滴是指,從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中噴出的液體的狀態(tài),也包括粒狀、淚狀、絲狀后拉出尾狀物的液體的狀態(tài)。此外,這里所說的液體只需為能夠由液體噴射裝置噴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質為液相時的狀態(tài)下的材料即可,其不僅包括如粘性較高或較低的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的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融液)這樣的流狀體、或者作為物質的一種狀態(tài)的液體,還包括在溶劑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顏料或者金屬粒子等的固體物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體等。此外,作為液體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舉出如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油墨和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膠狀油墨、熱溶性油墨等的各種液體組成物在內的物質。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具體示例,例如可以為以下的噴射裝置,即,對用于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fā)光)顯示器、面發(fā)光顯示器、彩色過濾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含有電極材料或者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體進行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印染裝置等。
權利要求
1.一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輥,其沿著輸送路徑將薄片狀介質從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向下游側輸送;導向部件,其具有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導部,且被配置在所述第1輥的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第2輥,其能夠在矯正位置和待機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矯正位置為,所述第2輥在其與所述第1輥之間對所述薄片狀介質進行夾持并對該薄片狀介質的卷曲進行矯正的位置,所述待機位置為,與該矯正位置相比更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位置,在所述第2輥移動到所述矯正位置時,所述導向部件能夠移動到遠離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其中,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為,從所述矯正位置向所述待機位置的移動路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隨著所述第2輥從所述矯正位置向所述待機位置的移動,所述導向部件從所述退讓位置向將所述薄片狀介質沿著所述輸送路徑而引導至所述第1輥的引導位置移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將所述薄片狀介質從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向所述第1輥輸送的輸送輥,所述導向部件在所述輸送方向上長于所述輸送輥的直徑,并且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被配置在,所述第1輥的圓周面的上游端的下游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輥在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薄片狀介質的寬度方向上,以隔開間隔的方式而設置有多個,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被配置于,在所述寬度方向上位于相鄰位置的所述輸送輥的彼此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輸送路徑形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的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所述導向部件具有,設置在所述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的基端部、和從該基端部朝向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延伸設置的梳齒狀的所述引導部,通過以所述基端部側為中心進行搖動,從而在所述引導部形成所述輸送路徑的所述引導位置、和所述引導部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所述退讓位置之間進行位移,在所述輸送路徑形成部件的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處,于如下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容許所述引導部的位移的切口部,所述位置為,在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薄片狀介質的寬度方向上與所述引導部對應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向部件的所述引導部上形成有彎曲部,所述彎曲部以越趨于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越遠離所述輸送路徑形成部件的方式而彎曲。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凸輪軸;凸輪機構,其具有隨著該凸輪軸的旋轉而旋轉的第1凸輪部件以及第2凸輪部件,所述導向部件隨著所述第1凸輪部件的旋轉而移動,并且所述第2輥隨著所述第2凸輪部件的旋轉而移動。
8. —種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部,其在將薄片狀介質卷繞重疊成卷筒狀的卷筒體的狀態(tài)下對薄片狀介質進行保記錄單元,其對從所述卷筒體上退繞下來的所述薄片狀介質實施記錄; 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輸送裝置,具有第1輥,其將薄片狀介質向輸送方向的下游側輸送;導向部件,其具有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導部,且被配置在所述第1輥的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第2輥,其能夠在矯正位置和待機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矯正位置為,所述第2輥在其與所述第1輥之間對所述薄片狀介質進行夾持并對該薄片狀介質的卷曲進行矯正的位置,所述待機位置為,與該矯正位置相比更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位置,在所述第2輥移動到所述矯正位置時,所述導向部件能夠移動到遠離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的退讓位置,其中,所述第2輥的移動路徑為,從所述矯正位置向所述待機位置的移動路徑。
文檔編號B65H29/52GK102424293SQ20111022890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伊東瞬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