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承載裝置及其制造與復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生產(chǎn)線的承載裝置及其制造與復制方法,且特別涉及用于裝載觸控產(chǎn)品的承載裝置及其制造與復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電子產(chǎn)品如液晶顯示面板或觸摸屏面板在儲藏和搬運過程中,需要一種能夠方便移動且不易使面板刮傷的承載物對其進行承載。目前生產(chǎn)線上較為常見的承載物為托盤。圖I為傳統(tǒng)的托盤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托盤由基盤I、支撐架2 —體形成,其中,支撐架2包括多個突起21及位于相鄰兩突起21之間的凹槽22,相鄰支撐架2之間相·對排列或背向排列,該相對排列的相鄰支撐架2組成多個固定大小且由突起21及凹槽22圍成的承載空間3,用于承載待載物。該一體成型的托盤,雖然一致性較好,但是由于其承載空間3是固定大小,無法靈活地適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待載物。當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與之前產(chǎn)品尺寸或形狀不同之新產(chǎn)品時,原有的托盤需要更換為適應于新產(chǎn)品尺寸或形狀之新托盤。相應地,需要重新設計生產(chǎn)新托盤所需之新模具。因此,生產(chǎn)新舊產(chǎn)品之間所需的托盤更換時間較長,且新托盤的制作導致整體的生產(chǎn)成本也過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裝載不同尺寸和形狀物體的承載裝置。一種承載裝置,包括基盤;以及多個定位塊,彼此間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于該基盤上,以形成復數(shù)個不同的承載空間。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塊的底部設有雙面膠材,所述雙面膠材為亞克力系不干膠。一種承載裝置,包括基盤及至少一個定位塊,所述至少一個定位塊與所述基盤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以形成可變的承載空間。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定位塊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基盤上的不同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承載 裝置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配合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待載物,以不同的對位關系組立多個定位塊;以及貼合該些定位塊于一基盤上,形成復數(shù)個承載空間。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塊底部設有雙面膠材,所述雙面膠材為亞克力系不干膠。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本發(fā)明又提供一種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該方法包括配合不同型態(tài)和尺寸的待載物,以不同的對位關系組立復數(shù)個第一定位塊于一第
一基盤上以形成一第一承載裝置;設置復數(shù)個第二定位塊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塊上方;貼合一第二基盤于該些第二定位塊上方以形成一第二承載裝置;以及分離第一承載裝置和第二承載裝置。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組立該些第一定位塊的方式,包括組合不同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的第一定位塊于該第一基盤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每一第一定位塊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每一第二定位塊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設置該些第二定位塊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塊上方的方式,是插入一定位栓于彼此對應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中。在一實施例中,包括使用一治具固定所述定位栓。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塊是相對應于該第一定位塊的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而設置于第一定位塊上方。上述承載裝置采用相對于基盤可自由移動的定位塊,通過調(diào)節(jié)定位塊數(shù)量、形狀及對位關系,在不需重新開立新模具的情況下形成多個可裝載不同尺寸及形狀的物體的承載空間。如此即可減少承載裝置的制作周期,降低承載裝置的制作成本,提高承載裝置的重復使用率。另外,上述復制承載裝置的方法,在不需重新開立新模具的情況下即可快速復制出另一承載裝置。上述說明僅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讓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列舉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I是一種傳統(tǒng)托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至圖3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A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L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5B是L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圖6A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T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6B是T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圖7A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十字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7B是十字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圖8A是由L型定位塊組合的T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SB是由L型定位塊組合的十字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圖。圖10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流程圖。圖11與圖12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復制步驟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第一實施例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承載裝置10包括基盤11以及多個相同或不同形狀的定位塊,例如L型定位塊12、T型定位塊13及十字型定位塊14。彼此間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于該基盤11上,以形成復數(shù)個承載空間15及與承載空間15不同大小的承載空間16,用以承載相同或不同尺寸的物體,如觸控面板、顯示面板等。其中,該基盤11的材質,可以是發(fā)泡聚丙烯或發(fā)泡乙烯共聚。圖5Α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L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5Β是L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如圖5Α所示,L型定位塊12包括一讓位導角部分122,此讓位導角部分122的作用是,當該L型定位塊12定位具有直角的待載物時,該待載物的直角邊可與讓位導角122的直角邊123對齊放置。更進一步,L型定位塊12還設有定位孔121,如圖5Β所示,該定位孔121為通孔,在另一實施例中,定位孔121用來使定位栓穿過,以便固定另一定位塊。在本實施例中,L型定位塊12設有3個定位孔,且分別設于該定位塊12的兩直角邊上及拐角處,但定位孔的數(shù)量及其在定位塊上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圖6Α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T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6Β是T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如圖6Α所示,T型定位塊13的2個定位角分別設置一讓位導角部分132,此讓位導角部分132的作用是,當該T型定位塊13定位具有直角的待載物時,該待載物的直角邊可與讓位導角132的直角邊133對齊放置。更進一步,T型定位塊13還設有定位孔131,如圖6Β所示,該定位孔131為通孔,在另一實施例中,定位孔131用來使定位栓穿過,以便固定另一定位塊。在本實施例中,T型定位塊設有3個定位孔,且分別設于定位塊13的三個直角邊上,但定位孔的數(shù)量及其在定位塊上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圖7Α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中的十字型定位塊結構示意圖,圖7Β是十字型定位塊右側視圖。如圖7Α所示,十字型定位塊14的4個定位角分別設置一讓位導角部分142,此讓位導角部分142的作用是,當該十字型定位塊14定位具有直角的待載物時,該待載物的直角邊可與讓位導角142的直角邊143對齊放置。更進一步,十字型定位塊14還設有定位孔141,如圖7B所示,該定位孔131為通孔,在另一實施例中,定位孔141用來使定位栓穿過,以便固定另一定位塊。在本實施例中,十字型定位塊設有4個定位孔,且分別設于定位塊14的四個直角邊上,但定位孔的數(shù)量及其在定位塊上的位置并不限于此。請再次參照圖2,L型定位塊12,T型定位塊13,十型定位塊14依據(jù)待載物的尺寸組立成13個承載空間于該基盤10上,其中,該L型定位塊12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T型定位塊13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十字型定位塊14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更具體而言,L型定位塊12設置于基盤11的四個邊角處,T型定位塊13設置于基盤11的四個側邊上,十字型定位塊14設置于L型定位塊12和T型定位塊13圍成的范圍內(nèi),各定位塊之間組成承載空間15或承載空間16,用于承載相同尺寸或不同尺寸的待載物。更進一步,各個定位塊底部設有雙面膠材,該雙面膠材可以是亞克力系不干膠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膠材。該膠材在水平方向具有較強的抗拉能力,且承載裝置10 —般是水平使用,因此定位塊12,13,14能牢固地貼合于基盤11上。另外,該雙面膠材也易于拆卸,拆卸時可從垂直于基盤11的方向拉拔進行。同時該雙面膠材也具有易·于拆貼的功能,因此可提高該些定位塊的重復利用率。承上所述,該承載裝置10形成兩種不同大小的承載空間15與承載空間16,當生產(chǎn)線需生產(chǎn)較大尺寸的待載物時,則承載空間15與承載空間16不符合待載物需要的承載空間,因此可通過拆卸如圖2所示的定位塊,重新組合各個定位塊的對位關系,以形成符合該待載物所需的新的承載空間,如圖3所示,該承載裝置包括四個L型定位塊12、四個T型定位塊13及一個十字型定位塊14,其中十字型定位塊14位于L型定位塊12、T型定位塊13圍成的范圍內(nèi),且該十字型定位塊14與相鄰的其他3個定位塊形成一承載空間19,該承載空間19可承載4塊較大尺寸的待載物。更具體而言,L型定位塊12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19的定位角,T型定位塊13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19的相鄰定位角,十字型定位塊14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19的相鄰定位角。本實施例中,該承載裝置包括三種形狀的定位塊,但并不限于此,該定位塊的形狀可以是只包括單一種形狀的定位塊,如L型,所述單一形狀的定位塊可組合成多種形狀的定位塊。更進一步,如圖8Α所示,兩個L型定位塊12可組合成一個T型定位塊13的型態(tài),如圖SB所示,四個L型定位塊12可組合成一個十字型定位塊14的型態(tài)。另外,定位塊的形狀并不僅限于L型,T型或十型,可根據(jù)待裝載物的形狀,設計不同形狀的定位塊,如需裝載正五邊形的待載物時,可將L型定位塊的直角相應地改為36度角,凡依本實施例對定位塊做出的相應變形都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第二實施例圖4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承載裝置20包括基盤11及一個十字型定位塊14,該十字型定位塊14與所述基盤11的邊墻111形成4個承載空間。如圖4所示,該十字型定位塊14與基盤11形成的承載空間用于承載四個待載物41、42、43、44,其中,基盤11包括邊墻111及讓位導角112,該讓位導角112的作用在于,當承載具有直角的待載物時,待載物的各直角邊能緊靠于邊墻111上。相應地,十字型定位塊14固定在基盤11的左上方,用于定位不同尺寸待載物41、42、43、44的四個角。在此,以待載物41為例以說明待載物的定位狀況。待載物41的一直角144定位在定位塊14上,該直角144的兩直角邊為411及412,直角邊413與直角邊411相鄰,而直角邊414與直角邊412相鄰,直角邊413、414沿邊墻111而緊貼著邊墻111,值得注意的是,該邊墻111的高度與待載物41的高度大致相同,從而使待載物41牢固定位在基盤11上,而不會產(chǎn)生滑動的現(xiàn)象。上述對待載物41的邊角定位狀態(tài)進行描述,其他3個待載物的定位狀況與待載物41的相似,在此不再贅述。更進一步,可依據(jù)待載物的形狀和尺寸靈活拆卸組合十字型定位塊14,使其在基盤11的不同位置以形成可變的承載空間,以承載不同的待載物。本實施例中,該承載裝置20包括一個定位塊14,但并不限于此,可依據(jù)待載物的數(shù)量、尺寸及形狀選擇定位塊的數(shù)量,形狀,并組合相應定位塊之間或定位塊與基盤之間的對位關系以形成可變的承載空間,以承載待載物。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承載裝置的制造方法,如圖9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步驟S901中,提供一基盤,該基盤的材質例如是發(fā)泡聚丙烯或發(fā)泡乙烯共聚。該基盤用于固定定位塊及用于承載裝置的底部支撐。 在步驟S902中,配合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待載物,以不同的對位關系組合多個定位±夾,形成多個不同或相同大小的承載空間。在步驟S903中,通過附于定位塊底部的雙面膠材,將定位塊直接貼合于基盤。在步驟S904中,完成承載裝置的組裝。通過上述步驟可快速制作承載裝置,而無需重新開立模具,從而減少了承載裝置的制作成本及制作周期。本發(fā)明又提供一種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圖10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流程圖,圖11是本發(fā)明承載裝置的復制步驟分解圖,為了簡化圖示,此復制步驟分解圖省略了 L型定位塊和T型定位塊部分,同時本實施例也省略了 L型定位塊和T型定位塊部分的描述。該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步驟SI中,配合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待載物,組合不同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的第一定位塊14a于第一基盤I Ia上,通過在定位塊底部的雙面膠材,將定位塊14a直接貼合于第一基盤Ila上,形成承載物體的復數(shù)個空間,藉此形成第一承載裝置10a。其中第一定位塊14a包括多個定位孔141a,該定位孔141a主要是為了固定定位栓17之用,后續(xù)將會詳述之。在步驟S2中,相對應于第一定位塊14a的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設置復數(shù)個第二定位塊14b于第一定位塊14a上方。該步驟包括兩個小步驟S201和S202,其中步驟S201包括將定位栓17插入第一定位孔141a中,使該定位栓17的一部分穿過第一定位孔141a,另一部分裸露在第一定位塊14a的外面;步驟S202包括將第二定位塊14b反置于第一定位塊14a上方,使第二定位塊14b的正面與第一定位塊14a的正面相對,且使定位栓17裸露的部分穿過第二定位孔141b,通過該步驟使第一定位塊14a與第二定位塊14b相對齊,而無需重新組合定位塊的不同對位關系。在步驟S3中,待固定好所有第一定位塊14a和所有第二定位塊14b后,將第二基盤Ilb壓在第二定位塊14b上,使所有第二定位塊14b通過雙面膠材貼合于第二基盤Ilb上。在步驟S4中,分離第一承載裝置IOa和第二承載裝置10b,取下定位栓17,完成承載裝置的復制。該實施例的優(yōu)點在于,對于裝載相同尺寸和形狀的兩個承載裝置,在組裝完成第一塊承載裝置后,無需重新組立定位塊的對位關系,而只需在原組裝好的承載裝置上,復制該定位塊的對位關系即可。該實施例可實現(xiàn)該承載裝置的快速復制,從而降低復制時間,提高生產(chǎn)效率。此外,為了更精確定位第一定位塊與第二定位塊,如圖12所示, 使用治具18定位,治具18包括三個通孔181,定位栓17穿過該些通孔181,暴露出2個端子部分,該部分可通過上述所述,將其一端插入第一定位孔141a中,其另一端插入第二定位孔141b中。治具18可穩(wěn)定定位栓17,從而避免由于定位柱17的不穩(wěn)定使第二定位塊14a偏離第一定位塊14b。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盤;以及 多個定位塊,彼此間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于該基盤上,以形成復數(shù)個不同的承載空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的底部設有雙面膠材,所述雙面膠材為亞克力系不干膠。
6.一種承載裝置,包括基盤及至少一個定位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定位塊與所述基盤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以形成可變的承載空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定位塊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基盤上的不同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
11.一種承載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合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待載物,以不同的對位關系組立多個定位塊;以及 貼合該些定位塊于一基盤上,形成復數(shù)個承載空間。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底部設有雙面膠材,所述雙面膠材為亞克力系不干膠。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包括L型定位塊及/或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定位塊及/或十字型定位塊由所述L型定位塊組成。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定位塊用于構成一個承載空間的定位角,所述的T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兩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所述的十字型定位塊用于構成四個相鄰承載空間的相鄰定位角。
16.一種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合不同型態(tài)和尺寸的待載物,以不同的對位關系組立復數(shù)個第一定位塊于一第一基盤上以形成一第一承載裝置;設置復數(shù)個第二定位塊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塊上方; 貼合一第二基盤于該些第二定位塊上方以形成一第二承載裝置;以及 分離第一承載裝置和第二承載裝置。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組立該些第一定位塊的方式,包括組合不同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的第一定位塊于該第一基盤上。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定位塊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每一第二定位塊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孔。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該些第二定位塊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塊上方的方式,是插入一定位栓于彼此對應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中。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一治具固定所述定位栓。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承載裝置的復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塊是相對應于該第一定位塊的數(shù)量、形狀和對位關系而設置于第一定位塊上方。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承載裝置。它包括一基盤以及多個定位塊,該定位塊彼此間組立成不同的對位關系于該基盤上,以形成復數(shù)個不同的承載空間。本發(fā)明還公開了該承載裝置的制造及復制方法。本發(fā)明可靈活組合定位塊,以適合裝載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狀的待載物,從而減少該承載裝置的制作周期及制作成本。
文檔編號B65D85/48GK102897435SQ20111022892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葉恵林, 余晶, 王榕武 申請人: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