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后扶手檢具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為一種后扶手彎曲度檢具。
背景技術(shù):
后扶手起到支撐作用,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后扶手起到支撐小臂的作用,后扶手的規(guī)格若不符合標準,安裝較為困難,結(jié)構(gòu)組合不夠嚴密,使用時會產(chǎn)生摩擦的情況,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后扶手彎曲度檢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扶手彎曲度檢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shù)中提出的后扶手的規(guī)格若不符合標準,安裝較為困難,結(jié)構(gòu)組合不夠嚴密,使用時會產(chǎn)生摩擦的情況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后扶手彎曲度檢具,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左右兩端均連接有手扶支架,所述工作臺的外壁安裝有檢具模架,所述檢具模架通過螺釘與工作臺連接,所述檢具模架的頂部安裝有三組連接底座,所述連接底座的外壁開有螺孔,所述連接底座通過螺孔連接有緊固栓,所述檢具模架外壁的頂部安裝有可移動模擬塊,所述可移動模擬塊的底部連接有止通規(guī)檢具邊,所述連接底座通過緊固栓與可移動模擬塊的頂部連接,所述工作臺的底部安裝有四組支撐柱,且四組支撐柱位于檢具模架的底部,四組所述支撐柱的頂部均安裝有夾鉗。
優(yōu)選的,所述夾鉗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底部通過螺釘與支撐柱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板的外壁通過銷軸連接有手撥桿,所述連接板的內(nèi)腔通過銷軸連接有拉桿,所述拉桿貫穿手撥桿,所述拉桿的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頂部通過銷軸與手撥桿連接,所述拉桿的右端安裝有兩組鎖緊螺栓,所述拉桿的底部通過鎖緊螺栓連接有壓桿。
優(yōu)選的,所述壓桿的右端安裝有螺桿,所述壓桿的頂部通過螺母與螺桿連接,所述螺桿的底部安裝有壓緊墊。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后扶手彎曲度檢具,采用兩邊夾緊檢測表面彎曲度的方式,檢測方式較為簡單,學習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夾鉗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工作臺、2手扶支架、3檢具模架、4連接底座、5緊固栓、6可移動模擬塊、7支撐柱、8夾鉗、81連接板、82手撥桿、83連桿、84拉桿、85鎖緊螺栓、86壓桿、87螺桿、88壓緊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shù)方案:一種后扶手彎曲度檢具,包括工作臺1,所述工作臺1的左右兩端均連接有手扶支架2,所述工作臺1的外壁安裝有檢具模架3,所述檢具模架3通過螺釘與工作臺1連接,所述檢具模架3的頂部安裝有三組連接底座4,所述連接底座4的外壁開有螺孔,所述連接底座4通過螺孔連接有緊固栓5,所述檢具模架3外壁的頂部安裝有可移動模擬塊6,所述可移動模擬塊6的底部連接有止通規(guī)檢具邊,所述連接底座4通過緊固栓5與可移動模擬塊6的頂部連接,所述工作臺1的底部安裝有四組支撐柱7,且四組支撐柱7位于檢具模架3的底部,四組所述支撐柱7的頂部均安裝有夾鉗8。
其中,所述夾鉗8包括連接板81,所述連接板81的底部通過螺釘與支撐柱7連接,所述連接板81的外壁通過銷軸連接有手撥桿82,所述連接板81的內(nèi)腔通過銷軸連接有拉桿84,所述拉桿84貫穿手撥桿82,所述拉桿84的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連桿83,所述連桿83的頂部通過銷軸與手撥桿82連接,所述拉桿84的右端安裝有兩組鎖緊螺栓85,所述拉桿84的底部通過鎖緊螺栓85連接有壓桿86,所述壓桿86的右端安裝有螺桿87,所述壓桿86的頂部通過螺母與螺桿87連接,所述螺桿87的底部安裝有壓緊墊88。
工作原理:將手撥桿82左移,手撥桿82拉動連桿83左移,連桿83拉動拉桿84逆時針轉(zhuǎn)動,拉桿84將壓桿86、壓緊墊88和螺桿87拉起,拆除可移動模擬塊6,此時檢具打開,將待測后扶手置于檢具模架3中,重新鎖緊夾鉗8和可移動模擬塊6,使用止通規(guī)進行檢測,通端通過止端不通過,則待測后扶手合格,否則不合格。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quán)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