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尤指一種多節(jié)式旅 行箱于旅行箱未正常受力撞擊時,可防止其控制閥與外管定位孔脫離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 手及內(nèi)管自動彈出的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傳統(tǒng)的旅行箱均設置有一可伸縮的拉桿把手,該拉桿把手的下方被固結一內(nèi) 管的頂端,而該拉桿把手上設置一控制鍵,該控制鍵可連動一固結于內(nèi)管上的控制閥,進而 可制該控制閥內(nèi)的定位塊得以橫向位移,以達該限位塊閉鎖或脫離固結于旅行箱內(nèi)的外管 的卡掣孔,而使該內(nèi)管得于外管內(nèi)限位或伸縮位移,這樣一來,當欲拖行該旅行箱時,控下 該控制鍵,使該控制閥得以連動,并使其定位塊呈橫向內(nèi)縮并與外管的卡掣孔脫離限位,而 得以拉伸該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以達拖行旅行箱的目的,反之,將該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往下壓至 預定位置時,該定位塊至外管的卡掣孔相對位置時,可受彈性元件的推出,而卡掣于卡掣孔 內(nèi)限位,以達到拉桿內(nèi)縮定位的目的,以利于搬運運送,然而,當旅行箱在搬運拋置的過程 中,雖然并未按下該控制鍵,但拉桿控制閥的定位塊僅受彈性元件的抵制,而當受非正常的 撞擊時,定位塊所受的撞擊力道大于彈性元件的彈力抵掣力道時,該定位塊會因此而瞬間 內(nèi)縮位移,并與外管的卡掣孔脫離,而使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因而彈出,如此,除了造成工作人 員的不便,更甚者,造成運送中的旅行箱與旅行箱的相互碰撞,而使該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彎折 變形或斷裂的情形。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作人鑒于前述旅行箱所產(chǎn)生的各項缺失,基于其從事旅行箱拉桿設 計及制造多年的經(jīng)驗,乃積極加以研究及改變,并經(jīng)由多次的試驗及改進,終得本實用新型 的可防止旅行箱拉桿自動彈出的裝置的產(chǎn)生。S卩,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可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 裝置,該裝置是在旅行箱拉桿內(nèi)安裝一負重塊,當未按壓拉桿把手上的控制鍵時,該旅行箱 因受落地撞擊時,該負重塊得以向下位移,并使限位座的抵掣柱位移至抵壓塊的抵壓端下 方,而使該傳動桿受重力而下壓該抵壓端時,該抵壓端下方碰觸抵掣柱而無法下壓,使控制 閥不會作動,可使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不會受外管的近底端內(nèi)套設的彈性元件的彈力而彈出, 而不會受到撞擊而損壞或變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負重塊的設置,使得該旅行箱受外力撞擊時,而 使該定位塊不至與外管脫離,進而使其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不致彈出,而不會受到撞擊而損壞 或變形。
圖1是本實用新型旅行箱拉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0007]圖2是本實用新型控制單元的立體分解示意圖。[0008]圖3是本實用新型控制單元的立體分解示意圖。[0009]圖4是本實用新型控制單元的組合剖面示意圖。[0010]圖5是本實用新型控制鍵下壓時的剖面示意圖。[0011]圖6是本實用新型負]■單元作動時的剖面示意圖。[0012]附圖標記[0013]1-把手座組[0014]11-把手座12-外管[0015]2-把手組[0016]21-拉桿把手211-控制鍵[0017]22-內(nèi)管[0018]23-傳動桿[0019]3-控制裝置[0020]31-左殼體[0021]311,312-透孔[0022]32-右殼體[0023]321,323-透孔322、324_套結柱[0024]33-負重單元[0025]331-限位座332-樞結塊[0026]333-抵掣柱334-負重塊[0027]335-彈性元件[0028]34-控制單元[0029]341-抵壓塊342-抵壓端[0030]343-中心柱344-連接段[0031]345-彈性元件346-傳動件[0032]347-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為達上述的目的,茲就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內(nèi)容及其特征,并配合圖式詳細說 明如后,相信能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及其產(chǎn)生的功效,作更進一步的了解。請參閱圖1 4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包含有一把手座組1、一把手組2及一控 制裝置3,其中一把手座組1,可供把手組2的頂端容設,該把手座組1是在一把手座11底端固設 一外管12,該外管12的近底端內(nèi)套設有彈性元件;一把手組2,是在一拉桿把手21上設置一控制鍵211,而該拉桿把手21的底端螺 設一內(nèi)管22,該內(nèi)管22內(nèi)則容置一傳動桿23,該傳動桿23可抵制于控制鍵211的下方;一控制裝置3,主要是以左殼體31、一右殼體32組合而容置負重單元33及控制單 元34,并組設于固結于內(nèi)管22的頂端,而控制單元34往下延伸的控制閥347則是固結于內(nèi) 管22的底端,其中[0038]該負重單33,是以其限位座331的樞結塊332套設于左、右殼體31、32的透孔311、 321上,而該限位座331往上一體成型延伸一抵掣柱333,而異于該抵掣柱333的一端則連 接一負重塊334,并于該限位座331上套設一彈性元件335,該彈性元件335的另端則套結 于右殼體32的套結柱322 ;該控制單元34,是以其抵壓塊341的中心柱343樞設于左、右殼體31、32的透孔 312、323上,而該抵壓塊341 —端為供傳動桿23抵壓的抵壓端342,而一端則為連接段344, 并于該抵壓塊341下方設置彈性元件345,該彈性元件345的另端被套結于右殼體32的套 結柱324,另,該連接段344是通過一傳動件346而樞結于控制閥347頂端而傳動。如是者,分別將負重單元33及控制單元34安裝于控制裝置3的左、右殼體31、32 內(nèi),并將控制裝置3固結于內(nèi)管22的頂端內(nèi),且將控制閥347固結于內(nèi)管22的底端內(nèi),請 參閱圖5所示,當欲內(nèi)縮該內(nèi)管22時,按下控制鍵211,使傳動桿23得以一并向下作動,并 下壓控制單元34的抵壓塊341的抵壓端342,使抵壓塊341以中心柱343為中心點而轉動, 并使連接段344向上位移并拉動傳動件346,且使該控制閥347得以作動,以達到內(nèi)管22內(nèi) 縮定位,以利于旅行箱的載運。此時,當該旅行箱拖運時,該把手組2是內(nèi)縮限位于把手座組1內(nèi),而搬運拋置的 過程中,拉桿把手受到面撞擊時,請參閱圖6所示,該負重塊334亦同時承受向下的壓力,當 該向下撞擊力道大于彈性元件335的彈力支撐時,該負重塊334以樞結塊332為中心而向 下位移,并使限位座331的抵掣柱333亦以樞結塊332為中心而位移,并至抵壓塊341的抵 壓端342下方,而使該傳動桿23受重力而下壓該抵壓端342時,該抵壓端342下方碰觸抵 掣柱333而無法下壓,使控制閥347不會作動,則可使拉桿把手21及內(nèi)管22不會受外管12 的近底端內(nèi)套設的彈性元件的彈力而彈出,而不會受到撞擊而損壞或變形。上述本實用新型僅以最佳實施例作舉例說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當可進行各變化 實施,惟此變化實施,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內(nèi)。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負重塊的設置,使得該旅行箱受外力撞擊時,而使該定 位塊不至與外管脫離,進而使其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不致彈出,而不會受到撞擊而損壞或變形, 其不論是結構上的改變,抑或是功效上的增進,均已毋庸置疑,且本實用新型于申請前未見 于刊物,亦未公開使用,實已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一種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主要是以一把手座組供把手組的頂端容設,該把手座組是在一把手座底端固設一外管,該外管的近底端內(nèi)套設有彈性元件,而該把手組是在一拉桿把手上設置一控制鍵,而該拉桿把手的底端螺設一內(nèi)管,該內(nèi)管內(nèi)則容置一傳動桿,該傳動桿可抵制于控制鍵的下方,該傳動桿可傳動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裝置,主要是包含有負重單元及控制單元,其中該負重單元,是以其限位座上設置一樞結塊,而該限位座往上一體成型延伸一抵掣柱,而異于該抵掣柱的一端則連接一負重塊,并于該限位塊上套設一彈性元件;該控制單元,是以其抵壓塊上設置一中心柱,而該抵壓塊一端為供傳動桿抵壓的抵壓端,而一端則為連接段,而該連接段是通過一傳動件而樞結于控制閥頂端,并于該抵壓塊下方設置一彈性元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 裝置該是以左殼體、右殼體組合而容置負重單元及控制單元。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 裝置是組設固結于內(nèi)管的頂端,而控制單元往下延伸的控制閥則是固結于內(nèi)管的底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負重 單元是以其限位座上的樞結塊套設于左、右殼體的透孔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負重 單元的彈性元件的一端套結于右殼體的套結柱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 單元是以其抵壓塊的中心柱樞設于左、右殼體的透孔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抵壓 塊下方設置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另端被套結于右殼體的套結柱上。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止旅行箱拉桿把手自動彈出的裝置,其主要是在內(nèi)管頂端供控制裝置的固設,該控制裝置往下延伸的控制閥則被固結于內(nèi)管的底端,其中,該負重單元,是以其限位座往上一體成型延伸一抵掣柱,而異于該抵掣柱的一端則連接一負重塊,并于該限位塊上套設一彈性元件,而該控制單元,以其抵壓塊一端為供傳動桿抵壓的抵壓端,而另端則為連接段,該連接段是通過一傳動件而樞結于控制閥頂端,如此,當該旅行箱因受落地撞擊時,該負重塊得以向下位移,并使抵掣柱位移至抵壓塊的抵壓端下方,而使該傳動桿受重力而下壓該抵壓端時,該抵壓端下方碰觸抵掣柱而無法下壓作動,則可使拉桿把手及內(nèi)管不會彈出,而不會受到撞擊而損壞或變形。
文檔編號A45C13/26GK201664004SQ20102000336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12日
發(fā)明者王建山 申請人:王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