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屬于潤滑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基座、進油口、油槽和出油口,進油口、出油口分別對應設置于基座兩側,基座內設置有若干個油缸,相鄰油缸的缸體之間通過油槽以串聯(lián)方式連通,靠近進油口的油缸與進油口連通,靠近出油口的油槽與出油口連通。將本發(fā)明應用于機械設備,具有控制精度高、針對性好、供油效率高、檢測方便等優(yōu)點。
【專利說明】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屬于潤滑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幾乎在所有機械設備的運行過程中,為避免軸與軸套,導軌之間相對位移等而引起的機械磨損所帶來的設備損毀,都會在設備上配備相應的潤滑裝置,常規(guī)的潤滑裝置主要有手動或機械油泵,分配器,油路、油嘴(出油口)構成。潤滑油經油泵增壓,過分配器由油路輸送至油嘴處,再由油嘴對相應的部位進行潤滑。這種加油裝置,通常會有多個油路并聯(lián)而成,即從分配器出來的潤滑油同時進入不同的油路中,再由各油路分別經其對應的油嘴輸送到設備的不同部位,這種結構的優(yōu)勢在于油路結構簡單,給油快捷,然而其缺陷也比較明顯,具體如下:
首先,采用并聯(lián)集中供油的方式,由于一臺設備一般只采用一臺手動或機械油泵,各需要潤滑的機械部位離油泵的距離各不相同,也就是說油路的長短各有差異,油經油路到達油嘴的時間也有先后,往往是近的先到,遠的后到,一旦遠距離的潤滑完畢,距離近的早已過多過剩了,造成潤滑油的浪費。
[0003]其次,在供油的過程中,油路管壁對油會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即使在油嘴、待潤滑的機械部位通暢的情況下,離油泵越遠的部位由于油壓的減小越不容易被潤滑到,這就需要提高油泵壓力和延長潤滑時間,因此在離油泵近的部位就產生了更大的浪費
再次,由于采用并聯(lián)供油的方式,機械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自然摩損會堵塞油槽,使噴嘴對其需要潤滑的部位無法供油,但此時油泵工作仍正常,也無法檢測到哪個部位沒有潤滑,長期運轉對機械設備會造成嚴重損壞,還有可能引發(fā)事故。
[0004]第四,由于過度潤滑不但造成潤滑油的巨大浪費,而且對機械的清潔也很受影響,嚴重的直接影響到生產產品的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用串聯(lián)方式,節(jié)油效率高,潤滑精度好、可控性強,又便于檢測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包括基座、進油口、油槽和出油口。進油口、出油口分別對應設置于基座兩側,基座內設置有若干個小油缸,相鄰油缸的缸體之間通過背面的油槽以串聯(lián)方式連通,靠近進油口的油缸與進油口連通,靠近出油口的油槽與出油口連通。所述的油缸包括油缸內腔即缸體、缸體入口、T形活塞蓋、下彈簧、活塞、油槽口、上彈簧和缸體出口,缸體置于基座內,活塞、T形活塞蓋、上彈簧、下彈簧置于缸體內,其中,活塞的外徑與缸體內徑零配合,T形活塞蓋的外徑略小于缸體內徑,活塞中間設置有一通孔,其直徑略大于T形活塞蓋柄的直徑,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別套有上彈簧和下彈簧,油槽口設置于缸體中部,油槽口的直徑不大于活塞直徑,缸體能通過油槽口與背面的油槽連通,缸體出口處安裝油嘴,便于與潤滑部位連接,缸體入口與進油口或油槽連通。
[0007]進一步的,作為優(yōu)選:
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裝于下彈簧外,起密封作用。
[0008]所述的上彈簧彈性系數較下彈簧彈性系數大,這樣可以確保:當油劑經缸體入口進入后,T形活塞蓋向上移動,此時,上彈簧變形,下彈簧不發(fā)生變形,當下彈簧行至通孔內時,T型活塞蓋將通孔堵住,油壓進一步持續(xù)上升,下彈簧發(fā)生形變。
[0009]所述的油缸包括油缸一、油缸二和油缸三,噴嘴對應的包括噴嘴一、噴嘴二和噴嘴三,油槽包括油槽一、油槽二和油槽三;油缸一由缸體一、缸體入口一、下彈簧一、油槽口一、上彈簧一、活塞一、τ形活塞蓋一和缸體出口一構成,進油口與缸體入口一連通,噴嘴一安裝于缸體出口一處,油槽口一設置于缸體一中部;油缸二由缸體二、缸體入口二、下彈簧二、油槽口二、上彈簧二、活塞二、T形活塞蓋二和缸體出口二構成,油槽一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一與缸體一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二與缸體二連通,噴嘴二安裝于缸體出口二處,油槽口二設置于缸體二中部;油缸三由缸體三、缸體入口三、下彈簧三、油槽口三、上彈簧三、活塞三、T形活塞蓋三和缸體出口三構成,油槽二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二與缸體二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三與缸體三連通,噴嘴三安裝于缸體出口三處;油槽三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三與缸體三連通,另一端連通到出油口處。
[0010]所述的油缸下端于缸體入口處設置有檢測活塞,檢測活塞用于檢測該處是否有壓力油通過,以判斷機械活動部位的油槽是否堵塞:當壓力油從進油口進入,將檢測活塞壓入缸體入口處,如果檢測活塞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說明潤滑正常;反之,則說明機械活動部位的油槽堵塞,從而有效的可以對堵塞現(xiàn)象進行排查。
[0011]所述的出油口可以直接與手動或機械油泵的油池相連,使未使用的過剩潤滑油得以重新利用;在出油口還安裝有電子監(jiān)測裝置,一旦出油口有油流出,機械油泵即停止工作,進入下一個潤滑周期;在進油口加裝一個壓力控制裝置,當油泵輸出的壓力超過設定值時,油泵關閉并報警,提醒維修人員使用檢測活塞排除故障。
[0012]將本發(fā)明作為潤滑裝置應用于機械設備上,油劑經進油口進入,先進入油缸一:通過缸體入口一進入缸體一中,在壓力油的作用下,T形活塞蓋向上移動堵住通孔并帶動活塞一繼續(xù)向上移動,由于活塞一的外徑不小于油槽口一的孔徑,因此,活塞一會堵住油槽口一,油劑僅能在缸體一內運動,并經缸體出口一進入噴嘴一中,噴嘴一對其所對應的部位進行潤滑;當進油口中油劑量繼續(xù)增加,油壓繼續(xù)升高時,活塞一繼續(xù)向上移動至活塞一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一,此時,油槽口一與缸體一連通,噴嘴一潤滑結束,油劑經油槽口一進入油槽一,并通過油槽一和缸體入口二進入缸體二中,在油壓的作用下,活塞二向上移動,當活塞二下端面低于油槽口二時,缸體二中的油劑僅使噴嘴二供油,當活塞二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二時,噴嘴二停止供油,缸體二通過油槽口二與油槽二連通,油槽二通過缸體入口三與缸體三連通,此時,油劑依次經缸體一、油槽一、缸體二、油槽二進入缸體三,此時,噴嘴三開始對相應部位供油,當活塞三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三時,噴嘴三停止供油。油劑經油槽口三進入油槽三中,并從出油口排出。當進油口停止進油,由于T形活塞蓋外徑小于缸體內徑,T形活塞蓋豎直部分即活塞蓋柄外徑小于通孔內徑,此時,在彈簧的彈性作用下,T形活塞蓋下方的油劑由活塞蓋柄與通孔之間的間隙滲入活塞內,下彈簧和上彈簧在自身彈力作用下恢復,并推動活塞向下移動,直至活塞復位,完成一個周期。本發(fā)明僅例供了可以潤滑三個部位的情景,需要更多部位可以串接安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油缸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狀態(tài)示意圖。
[0014]圖中標號:1.基座;2.進油口;3.噴嘴;31.噴嘴一;32.噴嘴二;33.噴嘴三;4.油槽;41.油槽一;42.油槽二;43.油槽三;5.出油口;6.油缸;6a.缸體入口;6b.T形活塞蓋;6c.下彈簧;6d.密封圈;6e.活塞;6f.油槽口;6g.上彈簧;6h.缸體;61.通孔;61.油缸一 ;61a.缸體入口一 ;61b.T形活塞蓋一 ;61c.下彈簧一 ;61d.密封圈一;61e.活塞一;61f.油槽口一;61g.上彈簧一;61h.缸體一;62.油缸二;62a.缸體入口二;62f.油槽口二;62h.缸體二;63.油缸三;63a.缸體入口三;63f.油槽口三;63h.缸體三;71.檢測活塞一;72.檢測活塞二;73.檢測活塞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
本實施例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結合圖1,包括基座1、進油口 2、油槽4和出油口 5。進油口
2、出油口 5分別對應設置于基座I兩側,基座I內設置有若干個油缸6,相鄰油缸6之間通過油槽4以串聯(lián)方式連通,靠近進油口 2的油缸與進油口 2連通,靠近出油口 5的油槽與出油口 5連通,每個油缸6末端分別安裝有一個噴嘴3 ;結合圖2,油缸6包括缸體6h、缸體入口 6a、下彈簧6c、油槽口 6f、上彈簧6g、活塞6e、T形活塞蓋6b和缸體出口,缸體6h設置于基座I內,活塞6e為中空圓柱狀,其下方配合安裝有T形活塞蓋6b。T形活塞蓋6b、上彈簧6g、下彈簧6c、活塞6e均位于缸體6h內,其中,活塞6e的外徑與缸體6h內徑零配合,使活塞6e配合安裝于缸體6h內,活塞6e上端和下端分別套裝有上彈簧6g和下彈簧6c ;T形活塞蓋6b的外徑略小于缸體內徑,活塞6e中間設置有通孔6i,通孔6i的直徑略大于T形活塞蓋的豎直部分即蓋柄的直徑,油槽口 6f設置于缸體6h中部,油槽口 6f的孔徑不大于活塞6e外徑,缸體6h通過油槽口 6f與背面的油槽4連通,缸體出口處安裝噴嘴3。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油缸6包括油缸一 61、油缸二 62和油缸三63,噴嘴3對應的包括噴嘴一 31、噴嘴二 32和噴嘴三33,油槽4包括油槽一 41、油槽二 42和油槽三43 ;油缸一 61由缸體一61h、缸體入口一 61a、T形活塞蓋一 61b、下彈簧一 61c、油槽口一 61f、上彈簧一 61g、活塞一61e和缸體出口一構成,進油口 2與缸體入口一 61a連通,噴嘴一 31安裝于缸體出口一處,油槽口一 61f設置于缸體一 61h中部;油缸二 62由缸體二 62h、缸體入口二 62a、下彈簧二、油槽口二 62f、上彈簧二、活塞二、T形活塞蓋二和缸體出口二構成,油槽一 41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一 61f與缸體一 61h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二 62a與缸體二 62h連通,噴嘴二 32安裝于缸體出口二處,油槽口二 62f設置于缸體二 62h中部;油缸三63由缸體三63h、缸體入口三63a、下彈簧三、油槽口三63f、上彈簧三、活塞三、T形活塞蓋三和缸體出口三構成,油槽二 42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二 62f與缸體二 62h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三63a與缸體三63h連通,噴嘴三33安裝于缸體出口三處;油槽三43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三63f與缸體三63h連通,另一端連通到出油口 5處。
[0016]將本發(fā)明作為加油潤滑裝置應用于機械設備上,油劑經進油口 2進入,先進入油缸一 61:結合圖3,通過缸體入口一 61a進入缸體一 61h中,并在油壓作用下,推動T形活塞蓋一 61b向上移動,使下彈簧一 61c進入通孔一內,隨著油壓的增加,油劑繼續(xù)推動活塞一61e向上移動,此時,上彈簧一 61g開始進入壓縮狀態(tài),由于活塞一 61e的外徑不小于油槽口一 61f的孔徑,因此,活塞一 61e會堵住油槽口一 61f,油劑僅能在缸體一 61h內運動,活塞一 61e上部的油劑經缸體出口一進入噴嘴一 31中,對噴嘴一 31所對應的位置進行給油潤滑;當進油口 2中油劑量繼續(xù)增加,油壓繼續(xù)上升時,活塞一 61e繼續(xù)向上移動,當活塞一 61e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一 61f,此時,結合圖4,噴嘴一 31不再向外供油,而油槽口一61f與缸體一 61h連通,油劑則經由油槽口一 61f進入油槽一 41,并經油槽一 41到缸體入口二 62a進而進入缸體二 62h中,在油壓的作用下,推動T形活塞蓋二向上移動,使下彈簧二進入通孔二內并堵住通孔隨后繼續(xù)推動活塞二向上移動,當活塞二下端面低于油槽口二62f時,缸體二 62h中的油劑僅供應給噴嘴二 32,此時,僅噴嘴二 32向外給油;當活塞二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二 62f時,結合圖5,缸體二 62h通過油槽口二 62f與油槽二 42連通,油槽二42通過缸體入口三63a與缸體三63h連通,此時,油劑依次經缸體一 61h、油槽一 41、缸體二 62h、油槽二 42進入缸體三63h,噴嘴二 32停止供油,油劑供應給噴嘴三33 ;當活塞三的下端面高于油槽口三63f時,油劑經油槽口三63f進入油槽三43中,并經油槽三43輸入給出油口 5,此時噴嘴一 31、噴嘴二 32和噴嘴三33均不對外供油;當進油口 2停止進油時,由于T形活塞蓋6b的水平部分即活塞蓋外徑小于缸體6h,T形活塞蓋6b的豎直部分即活塞蓋柄直徑小于通孔6i直徑,因此,在下彈簧6c、上彈簧6g的彈性作用下,活塞蓋下方的油劑由活塞蓋柄與通孔6i之間的間隙滲入活塞6e內,下彈簧6c和上彈簧6g在自身彈力作用下恢復,并推動活塞6e向下移動,直至活塞6e復位至圖3狀態(tài)。
[0017]本實施例中,各油缸6以串聯(lián)方式連通,不管油泵運轉時間加長,壓力加高,每潤滑一次所排出的油劑量僅是油槽口與缸體出口之間的油缸容積,每個待潤滑的部位所得到的潤滑油量恒定,因此,噴嘴3處的進油量精確可控,避免了傳統(tǒng)粗放并聯(lián)潤滑方式所存在的潤滑精度差、潤滑油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的缺陷。
[0018]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qū)別在于:缸體入口一 61a、缸體入口二62a、缸體入口三63a處分別設置有檢測活塞一 71、檢測活塞二 72和檢測活塞三73:當壓力油從進油口 2進入,將檢測活塞壓入缸體入口處,如果出現(xiàn)檢測活塞反彈現(xiàn)象,說明此處有壓力油通過,表明從進油口 2到該點的管路工作正常;如果將檢測活塞推入缸體入口,壓力油進入時不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則說明它的上一級發(fā)生了故障。如:將檢測活塞二 72推入缸體入口 62a時,活塞二 72受壓力油的作用被推離缸體入口 62a,則說明缸體61正常,噴嘴31是供油的;反之,則說明被噴嘴31潤滑的部位堵塞,無法潤滑。
【權利要求】
1.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進油口、油槽和出油口,進油口、出油口分別對應設置于基座兩側,基座內設置有若干個油缸,相鄰油缸之間通過油槽以串聯(lián)方式連通,靠近進油口的油缸與進油口連通,靠近出油口的油槽與出油口連通,每個油缸末端分別安裝有一個噴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包括缸體、缸體入口、下彈簧、油槽口、上彈簧、活塞、T形活塞蓋和缸體出口,缸體置于基座內,活塞、T形活塞蓋、上彈簧、下彈簧置于缸體內,其中,活塞的外徑與缸體內徑零配合,T形活塞蓋的外徑小于缸體內徑,活塞中間設置有一通孔,其直徑大于T形活塞蓋的活塞蓋柄的直徑,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別套有上彈簧和下彈簧,油槽口設置于缸體中部,油槽口的直徑不大于活塞直徑,缸體能通過油槽口與背面的油槽連通,缸體出口處安裝噴嘴,缸體入口與進油口或油槽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裝于上彈簧外側。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彈簧彈性系數較下彈簧彈性系數大。
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包括油缸一、油缸二和油缸三,噴嘴對應的包括噴嘴一、噴嘴二和噴嘴三,油槽包括油槽一、油槽二和油槽三;油缸一由缸體一、缸體入口一、下彈簧一、油槽口一、上彈簧一、活塞一、T形活塞蓋一和缸體出口 一構成,進油口與缸體入口 一連通,噴嘴一安裝于缸體出口 一處,油槽口一設置于缸體一中部;油缸二由缸體二、缸體入口二、下彈簧二、油槽口二、上彈簧二、活塞二、T形活塞蓋二和缸體出口二構成,油槽一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一與缸體一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二與缸體二連通,噴嘴二安裝于缸體出口二處,油槽口二設置于缸體二中部;油缸三由缸體三、缸體入口三、下彈簧三、油槽口三、上彈簧三、活塞三、T形活塞蓋三和缸體出口三構成,油槽二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二與缸體二連通,另一端通過缸體入口三與缸體三連通,噴嘴三安裝于缸體出口三處;油槽三的一端通過油槽口三與缸體三連通,另一端連通到出油口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下端設置有檢測活塞。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口與手動或機械油泵的油池相連。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油口還安裝有電子監(jiān)測裝置,該電子檢測裝置與機械油泵相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jié)油型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油口裝設有壓力控制裝置,該壓力控制裝置與機械油泵相連接。
【文檔編號】F16N7/38GK104180141SQ20141039632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孫佳樂, 孫建洪 申請人:紹興縣濱海塑料制品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