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效臥式混料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臥式混料裝置都是沒有出料控制裝置,使出料時物料隨意輸出,不能控制物料輸出的速度和出料量,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且不能大規(guī)模生產。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臥式混料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效果好、實用性強的一種高效臥式混料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高效臥式混料裝置,包括臥式混料裝置和設置于臥式混料裝置下方的低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臥式混料裝置包括有混料腔和支撐混料腔的支架,所述的混料腔內設有由攪拌主軸、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組成的攪拌機構,所述的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均為螺旋狀結構,所述的主軸與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所述的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上設置有多個攪拌小葉,所述的混料腔中部下方設置有下料口;
所述的低混裝置包括有低混缸以及設置于低混缸下方的輸送機構,所述的低混缸由低混腔以及設置于低混腔內的攪拌機構組成,所述的輸送機構由輸送腔以及設置于輸送腔內的旋轉螺桿組成,所述的低混腔連通所述的輸送腔,輸送腔末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上設有輸出測量裝置,所述的下料口與低混腔連通。
進一步說明,所述的攪拌主軸一端通過減速機連接有電機,所述的減速機與電機由皮帶連接。
進一步說明,所述的攪拌小葉設置有6-9個,均為月弧形結構。
進一步說明,所述的攪拌機構由主軸以及設置于主軸上的攪拌葉組成,所述的主軸通過第一減速機與設置于低混缸一側的第一電機傳動連接。
進一步說明,所述的出料口直徑寬度為15mm。
進一步說明,所述的旋轉螺桿通過第二減速機與設置于輸送機構一側的第二電機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臥式混料裝置結構簡單、生產和維修成本較低,適合自動化使用,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現(xiàn)舉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高效臥式混料裝置,它主要包括臥式混料裝置和設置于臥式混料裝置下方的低混裝置,臥式混料裝置包括有混料腔1和支撐混料腔1的支架2,混料腔1內設有由攪拌主軸3、第一攪拌葉4和第二攪拌葉5組成的攪拌機構,第一攪拌葉4和第二攪拌葉5均為螺旋狀結構,主軸3與第一攪拌葉4和第二攪拌葉5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桿6、第二連桿7和第三連桿8,第一攪拌葉4和第二攪拌葉5上設置有多個攪拌小葉9,混料腔1中部下方設置有下料口13;
低混裝置包括有低混缸101以及設置于低混缸101下方的輸送機構102,低混缸101由低混腔103以及設置于低混腔103內的攪拌機構104組成,輸送機構102由輸送腔105以及設置于輸送腔105內的旋轉螺桿106組成,低混腔103連通輸送腔105,輸送腔105末端設置有出料口107,出料口107直徑寬度為15mm,
出料口107上設有輸出測量裝置108,下料口13與低混腔103連通。
攪拌主軸3一端通過減速機10連接有電機11,減速機10與電機11由皮帶12連接。
攪拌小葉9設置有6-9個,均為月弧形結構。
攪拌機構104由主軸109以及設置于主軸109上的攪拌葉110組成,主軸109通過第一減速機111與設置于低混缸101一側的第一電機112傳動連接。
旋轉螺桿106通過第二減速機113與設置于輸送機構102一側的第二電機114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臥式混料裝置結構簡單、生產和維修成本較低,適合自動化使用,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熟悉此項技術者,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原則及技術特征,所作的各種變更及裝飾,皆應涵蓋于本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保護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