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運輸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跨樓層運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布料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線下來的成品需要送到檢驗車間進行質量檢查,以確保出廠產品的良品率。而布料一般都是以一卷為一個單位運送的,一卷布料的重量一般都在百斤左右,因此,靠人工成批量地運送非常的麻煩。目前,工廠內大多使用手拉叉車運輸布料。對于檢驗車間與生產車間在同一樓層的情況,使用手拉叉車確實較為方便,然而在實際生產中,為了節(jié)省空間,檢驗車間與生產車間并不在一個樓層,通常情況下,檢驗車間一般是在生產車間的上一層,這樣,僅使用手拉叉車便無法跨越樓層運送布料,而借助電梯運輸?shù)姆绞剑诛@得費時費力。
公告號為CN 201010292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升降式輸送機,它包括用于與上部樓層的地坪安裝固定的靜架、一端與靜架聯(lián)結而另一端延伸到下部樓層的動架、設置在靜架上的動力傳動機構以及一與所述的動力傳動機構聯(lián)結的并且圍繞所述的動、靜架、行移而形成一個傳運平面的傳送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靜架、之間的聯(lián)結為鉸接聯(lián)結,并且在所述的動架上延接有一動架起落裝置。該專利所公開的升降式輸送機,能夠將貨物不斷的運送到上部樓層。
然而,上述專利所公開的升降式輸送機,雖然能夠將貨物運送到上部樓層,但是位于上部樓層的工作人員仍需要一個一個地將貨物從該輸送上卸下并放到手拉叉車上,對于紡織業(yè)中超過百斤的成卷布料,工作人員操作起來仍然比較費力。另外,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通常檢驗車間內會具備多個檢驗機,因此,需要工作人員不斷的將待檢驗的布料成批的運送,而工作人員一次運送的數(shù)量有限,那么此時就需要一直有工作人員守在輸送機的旁邊不斷的卸載貨物,并由另外的工作人員負責運送,這樣就浪費了人力資源。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跨樓層運輸裝置,可以僅由一個工作人員即可完成將運輸裝置上的貨物卸下,并運送至檢驗車間。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跨樓層運輸裝置,用于運輸成卷的貨物,包括用于將貨物從下部樓層運輸至上部樓層的提升運輸機構和設置于上部樓層的水平運輸機構,所述提升運輸機構呈傾斜設置,其起始端設置于下部樓層,末端設置于上部樓層,所述水平運輸機構與提升運輸機構的末端對接,所述水平運輸機構上沿貨物的運輸方向間隔設置有三處用于阻擋貨物移動的第一擋料機構,三個第一擋料機構將水平運輸機構分隔為三個工位;每個工位均設置有接料機構,貨物進入接料機構后自高處向低處滾動,在滾動路徑上設置有第二擋料機構;相應的在每個工位上設有用于將貨物頂至對應的接料機構上的頂料機構;第一擋料機構在擋住貨物時,產生一檢測信號,該檢測信號傳送至一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響應于該檢測信號控制相應的第一擋料機構和頂料機構;
其中,若控制裝置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小于預設值,則控制裝置控制第一擋料機構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上,且每當檢測到有貨物時,控制裝置控制頂料機構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若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達到預定值,控制裝置在控制頂料機構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后,還控制對應的第一擋料機構退出貨物的運輸路徑;
另外,當?shù)诙趿蠙C構退出貨物的滾動路徑后并再次進入后,控制裝置控制對應工位上的第一擋料機構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運輸機構包括第一支架、電機、主動輥、從動輥、若干托輥組以及傳送帶,所述第一支架呈傾斜設置,其一端固定于該下部樓層,另一端固定于該上部樓層,所述主動輥設置于第一支架位于上部樓層的一端并與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輥設置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架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與所述托輥組數(shù)量相同的托輥架,每一個托輥架上均設有該托輥組,所述托輥組包括設置于托輥架中部的平托輥以及設置于托輥架兩側的側托輥,所述傳送帶圍繞所述主動輥、從動輥以及托輥組形成運輸面,所述傳送帶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防滑凸條,所述防滑凸條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傳送帶的運輸方向。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運輸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支架、電機、鏈條、以及架設于第一支架上的一排送料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以及送料輥的兩端均設有與鏈條嚙合的齒輪,所述電機通過鏈條帶動送料輥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頂料機構包括第一氣缸、三個轉臂、連桿以及三個頂板,所述第一氣缸的底部與第二支架鉸接,三個所述轉臂均固定于連桿上,所述轉臂的一端與第二支架的一側鉸接,所述頂板固定于所述轉臂的另一端,每個頂板均位于兩個送料輥之間,其中一個轉臂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三個轉臂可在第一氣缸的驅動下轉動,所述第一氣缸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擋料機構包括第二氣缸、豎直設置于送料輥下方的滑軌、與滑軌滑移配合的擋板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二支架左、右兩側的紅外接收器、紅外發(fā)射器,所述擋板與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擋板可在氣缸的驅動下沿著滑軌上下滑動,所述第二氣缸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所述紅外接收器、紅外發(fā)射器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接料機構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三支架,貨物可在第三支架上滾動,所述第二擋料機構包括第三氣缸和與第三支架鉸接的擋料桿,所述第三氣缸的底部鉸接于第三支架,所述擋料桿與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并可在第三氣缸的驅動下轉動,第三支架的兩側均設有該第二擋料機構,所述第三氣缸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裝置包括PLC控制器和多個分別用于控制第一至第三氣缸的電磁閥,多個所述電磁閥與PLC控制器電連接。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跨樓層運輸方法,用于運輸成卷的貨物,包括以下步驟:
a. 利用提升運輸機構將貨物沿傾斜向上的運輸方向自下部樓層運輸至上部樓層;
b.貨物被運輸至上部樓層后,進入水平運輸機構,并在水平運輸機構上沿貨物的運輸路徑依次設置三個工位,每個工位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擋料機構,每個工位上還設置頂料機構;
c.在每個工位的側面設置一個接料機構,第一擋料機構在擋住貨物時,產生一檢測信號,該檢測信號傳送至一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響應于該檢測信號控制相應的第一擋料機構和頂料機構,由頂料機構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貨物進入接料機構后自高處向低處滾動,并由設置在滾動路徑上的第二擋料機構阻擋;
d,若控制裝置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小于預設值,則控制裝置控制第一擋料機構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上,且每當檢測到有貨物時,控制裝置控制頂料機構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若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達到預定值,控制裝置在控制頂料機構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后,還控制對應的第一擋料機構退出貨物的運輸路徑,貨物繼續(xù)進入下一工位;
e.在將預設數(shù)量的貨物頂出至接料機構上后,將第二擋料機構退出貨物的滾動路徑,并在貨物卸載完成后,使第二擋料機構重新進入貨物的滾動路徑,同時將對應工位的第一擋料機構重新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通過在水平運輸機構上設置三個工位,每個工位對應的設置一個接料機構,當?shù)谝粋€工位對應的接料機構上的貨物數(shù)量達到預設值時,貨物進入第二個工位,并由第二個工位對應的接料機構裝載。因此,工作人員能夠一次性將一個接料機構上的多個貨物卸下,并運送至檢驗車間,該工作人員離開后,也無需另外的工作人員值守在水平運輸機構旁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提升運輸機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其中一段工位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該其中一段工位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部的放大圖;
圖6為圖4中B部的放大圖;
圖7為圖4中C部的放大圖;
圖8為本發(fā)明中接料機構的示意圖;
圖9為圖8中D部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1、提升運輸機構,11、第一支架,12、主動輥,13、從動輥,14、平托輥,15、側托輥,16托輥架,2、水平運輸機構,21、第二支架,22、電機,23、送料輥,3、頂料機構,31、第一氣缸,32、轉臂,33、連桿,34、頂板,4、第一擋料機構,41、第二氣缸,42、滑軌,43、擋板,44、滑輪,5、接料機構,51、第三支架,52、擋料桿,53、第三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9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一種跨樓層運輸裝置,用于運輸成卷的貨物,包括用于將貨物從下部樓層運輸至上部樓層的提升運輸機構1和設置于上部樓層的水平運輸機構2,提升運輸機構1呈傾斜設置,其起始端設置于下部樓層,末端設置于上部樓層,水平運輸機構2與提升運輸機構1的末端對接。
參照圖2,本實施例中,該提升運輸機構1包括第一支架11、電機(圖中未示出)、主動輥12、從動輥13、若干托輥組以及傳送帶(圖中未示出),第一支架11呈傾斜設置,其一端固定于該下部樓層,另一端固定于該上部樓層,主動輥12設置于第一支架11位于上部樓層的一端并與電機22的輸出軸傳動連接,從動輥13設置于第一支架11的另一端,第一支架11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與托輥組數(shù)量相同的托輥架16,每一個托輥架16上均設有該托輥組,托輥組包括設置于托輥架16中部的平托輥14以及設置于托輥架16兩側的側托輥15,傳送帶圍繞主動輥12、從動輥13以及托輥組形成運輸面,傳送帶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防滑凸條(圖中未示出),防滑凸條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傳送帶的運輸方向。
因此,提升運輸機構1的工作方式為,將成卷的貨物(布料)放置于傳送帶上,貨物的長度方向與傳送帶的運輸方向一致,由于側托輥15的存在,傳送帶展開后呈弧形,中部下凹,因此,貨物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向傳送帶兩側滾動,而防滑凸條能夠防止貨物下滑。貨物被運輸至提升運輸機構1的末端后,進入到水平運輸機構2上。
本實施例中,僅針對某一段工位對水平運輸機構2的工作方式詳細展開說明:
參照圖1至圖7,本發(fā)明的設計要點在于,在水平運輸機構2上沿貨物的運輸方向間隔設置有三處用于阻擋貨物移動的第一擋料機構4,三個擋料機構將水平運輸機構2分隔為三個工位;每個工位均設置有接料機構5,貨物進入接料機構5后自高處向低處滾動,在滾動路徑上設置有第二擋料機構;相應的在每個工位上設有用于將貨物頂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上的頂料機構3;第一擋料機構4在擋住貨物時,產生一檢測信號,該檢測信號傳送至一控制裝置;控制裝置響應于該檢測信號控制相應的第一擋料機構4和頂料機構3;其中,若控制裝置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小于預設值,則控制裝置控制第一擋料機構4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上,且每當檢測到有貨物時,控制裝置控制頂料機構3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若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達到預定值,控制裝置在控制頂料機構3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后,還控制對應的第一擋料機構4退出貨物的運輸路徑;另外,當?shù)诙趿蠙C構退出貨物的滾動路徑后并再次進入后,控制裝置控制對應工位上的第一擋料機構4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
以下描述具體工作方式:
參照圖3、圖4,水平運輸機構2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支架21、電機22、鏈條、以及架設于第一支架11上的一排送料輥23,電機22的輸出軸上以及送料輥23的兩端均設有與鏈條嚙合的齒輪,電機22通過鏈條帶動送料輥23轉動;
參照圖4、圖 7,第一擋料機構4包括第二氣缸41、豎直設置于送料輥23下方的滑軌42、與滑軌42滑移配合的擋板43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二支架21左、右兩側的紅外接收器、紅外發(fā)射器,擋板43與第二氣缸41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擋板43可在氣缸的驅動下沿著滑軌42上下滑動,第二氣缸41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所述紅外接收器、紅外發(fā)射器與控制裝置電連接。本實施例中,將紅外接收器和紅外發(fā)射器設置在靠近擋料板處,當貨物擋住紅外信號時,紅外接收器向控制裝置發(fā)送一檢測信號。以上方案中,擋板43的兩側設有與滑軌42配合的滑輪44,從而實現(xiàn)擋板43可上下滑動。
參照圖3至圖6,頂料機構3包括第一氣缸31、三個轉臂32、連桿33以及三個頂板34,第一氣缸31的底部與第二支架21鉸接,三個轉臂32均固定于連桿33上,轉臂32的一端與第二支架21的一側鉸接,頂板34固定于轉臂32的另一端,每個頂板34均位于兩個送料輥23之間,其中一個轉臂32與第一氣缸31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三個轉臂32可在第一氣缸31的驅動下轉動,第一氣缸31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控制裝置在接收到檢測信號后,控制第一氣缸31伸出,驅動轉臂32轉動,三個頂板34也跟隨著轉動,將送料輥23上的貨物向水平運輸機構2的一側頂出。
參照圖8、圖9,接料機構5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三支架51,貨物可在第三支架51上滾動,第二擋料機構包括第三氣缸53和與第三支架51鉸接的擋料桿52,第三氣缸53的底部鉸接于第三支架51,擋料桿52與第三氣缸53的活塞桿固定連接并可在第三氣缸53的驅動下轉動,第三支架51的兩側均設有該第二擋料機構,第三氣缸53的氣路與控制裝置連通。因此,貨物由三個頂板34頂至第三支架51上后,自高處向低處滾動,并由擋料桿52擋住。當工作人員需要一次性將第三支架51上的多個貨物卸下時,只需要控制第三氣缸53,驅動擋料桿52轉動即可,這個過程可通過該控制裝置來完成,也就是將第三氣缸53與控制裝置電連接。
另外,控制裝置包括PLC控制器和多個分別用于控制第一至第三氣缸53的電磁閥,多個電磁閥與PLC控制器電連接。本實施例未給出控制裝置的具體電路圖,而電磁閥與氣缸的連接方式也為較簡單的技術手段,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能夠理解其工作原理。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跨樓層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利用提升運輸機構1將貨物沿傾斜向上的運輸方向自下部樓層運輸至上部樓層;
b.貨物被運輸至上部樓層后,進入水平運輸機構2,并在水平運輸機構2上沿貨物的運輸路徑依次設置三個工位,每個工位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擋料機構4,每個工位上還設置頂料機構3;
c.在每個工位的側面設置一個接料機構5,第一擋料機構4在擋住貨物時,產生一檢測信號,該檢測信號傳送至一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響應于該檢測信號控制相應的第一擋料機構4和頂料機構3,由頂料機構3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貨物進入接料機構5后自高處向低處滾動,并由設置在滾動路徑上的第二擋料機構阻擋;
d,若控制裝置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小于預設值,則控制裝置控制第一擋料機構4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上,且每當檢測到有貨物時,控制裝置控制頂料機構3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若接收到檢測信號的次數(shù)達到預定值,控制裝置在控制頂料機構3將貨物頂出至對應的接料機構5后,還控制對應的第一擋料機構4退出貨物的運輸路徑,貨物繼續(xù)進入下一工位;
e.在將預設數(shù)量的貨物頂出至接料機構5上后,將第二擋料機構退出貨物的滾動路徑,并在貨物卸載完成后,使第二擋料機構重新進入貨物的滾動路徑,同時將對應工位的第一擋料機構4重新移動至貨物的運輸路徑。
通過以上步驟,首先能夠實現(xiàn)將貨物自動從水平運輸機構2上卸下,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另外,通過設置多個工位和接料機構5,實現(xiàn)了僅由一個工作人員就能夠應付運送工作,無需增加額外的工作人員,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