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行駛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涉及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及具有該結 構的汽車行駛系。
背景技術:
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通常通過汽車懸架(例如鋼板彈簧)進行連接,鋼板彈簧起 到對整車行駛進行減震,傳遞驅動、制動以及承載等作用。如
圖1所示,傳統(tǒng)的汽車后橋與 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通常包括車架1、后橋2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所 述后橋2的上方,并且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通過U形螺栓4與所述后橋2連接,所述后 鋼板彈簧3的兩端通過鋼板彈簧支架5與所述車架1連接。由于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后橋 2的上方,所以整車重心較高,防側傾能力較低,從而對汽車的行駛安全性造成影響。在追求 高承載、高速度的今天,降低重心對于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尤其重要。此外,一些載貨汽車因貨箱質心靠后,而載貨量要求又很高,所以要求后軸承載負 荷遠大于前軸承載負荷,從而要求后鋼板彈簧3的抗變形能力遠強于前鋼板彈簧6的抗變 形能力,因此導致后鋼板彈簧3比前鋼板彈簧6厚很多,而且在設計中還有可能將后輪設計 得比前輪大。上述原因導致整車前低后高很嚴重,姿態(tài)很差。甚至,有些車型只能將車架1 做成前低后高變形梁,從而增加了車架1成型工藝的難度,提高了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降低整車重心的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 接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行駛系。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該連接結構包括車架、 后橋和后鋼板彈簧,所述后鋼板彈簧的中部與所述后橋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的兩端與所 述車架連接,其中,所述后鋼板彈簧設置在所述后橋的下方。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行駛系,該汽車行駛系包括車架、前橋、后橋、前鋼 板彈簧和后鋼板彈簧,所述前鋼板彈簧的中部與所述前橋連接,所述前鋼板彈簧的兩端與 所述車架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的中部與所述后橋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的兩端與所述車 架連接,其中,所述后鋼板彈簧設置在所述后橋的下方,且所述車架為直梁。由于后鋼板彈簧從后橋的上方移到后橋的下方,所以可以相應地將與后鋼板彈簧 的兩端連接的車架下移,從而降低了整車的重心,提高了防側傾能力,從而提高了汽車的行 駛安全性。此外,由于與后鋼板彈簧的兩端連接的車架的后部下移,所以即使后鋼板彈簧比 前鋼板彈簧厚,后輪比前輪大,也能夠緩和現有技術中前低后高太嚴重的缺陷,從而可以提 高整車姿態(tài)的美觀度。并且,無需將車架做成前低后高變形梁,從而降低了車架成型工藝的 難度,減少了制造成本。[0008]
圖1是傳統(tǒng)汽車行駛系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行駛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該連接結 構包括車架1、后橋2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與所述后橋2連接,所述后 鋼板彈簧3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其中,所述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所述后橋2的下方。由于后鋼板彈簧3從后橋2的上方移到后橋2的下方,所以可以相應地將與后鋼 板彈簧3的兩端連接的車架1下移,從而降低了整車的重心,提高了防側傾能力,從而提高 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此外,由于與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連接的車架1的后部下移,所以即 使后鋼板彈簧3比前鋼板彈簧厚,后輪比前輪大,也能夠緩和現有技術中前低后高太嚴重 的缺陷,從而可以提高整車姿態(tài)的美觀度。并且,無需將車架1做成前低后高變形梁,從而 降低了車架1成型工藝的難度,減少了制造成本。所述后鋼板彈簧3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各種方式與所述后橋2連接,如焊接或 者通過緊固件連接。為了方便連接,并且提高后鋼板彈簧3與后橋2之間的連接力,優(yōu)選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還包括兩個U形螺栓4、緊固支架7和螺 母8,所述緊固支架7與所述后橋2固定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后橋2的上方,所述緊固支架 7上設置有與所述U形螺栓4對應的通孔(未示出),所述兩個U形螺栓4從下往上夾持所 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并將所述后橋2夾持在中間,而且所述兩個U形螺栓4穿過所述緊 固支架7上的通孔并通過所述螺母8緊固。所述緊固支架7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各種方 式與所述后橋2固定連接,如焊接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對所述緊固支架7沒有特別的要 求,只要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并且能夠實現其固定U形螺栓4的功能即可。對所述U形 螺栓4和螺母8沒有特別的要求,其規(guī)格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為了增加后橋2與后鋼板彈簧3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后橋2與后鋼板彈簧3之 間的連接穩(wěn)固性,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還包括定位 支架9,該定位支架9與所述后橋2固定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后橋2與所述后鋼板彈簧3之 間。所述定位支架9可以采用本領域公知的各種結構,只要能夠對后橋2起到定位作用并 且保證后橋主減速器的傾角即可。所述定位支架9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各種方式與所述 后橋2固定連接,如焊接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各種方式與所述車架1連接。例 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還可以包括兩個鋼板彈簧支架5,該 兩個鋼板彈簧支架5與所述車架1固定連接,并且分別與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鉸接在 一起。所述鋼板彈簧支架5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各種方式與所述車架1固定連接,如焊 接或者通過緊固件連接。通常,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設置有卷耳11。如圖2和圖3所 示,所述后鋼板彈簧3左端的卷耳11與所述鋼板彈簧支架5之間可以通過銷柱10鉸接在 一起,而所述后鋼板彈簧3右端的卷耳11與所述鋼板彈簧支架5之間則可以通過吊耳13 鉸接在一起。因此,當后鋼板彈簧3發(fā)生變形時,其右端可以圍繞所述吊耳13進行活動,以
4適應后鋼板彈簧3右端卷耳11位置的微小變化。對所述鋼板彈簧支架5的結構沒有特別 的要求,只要能夠實現后鋼板彈簧3與車架1之間的連接即可。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 一種汽車行駛系,該汽車行駛系包括車架1、前 橋12、后橋2、前鋼板彈簧6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前鋼板彈簧6的中部與所述前橋12固定 連接,所述前鋼板彈簧6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與所述后橋2 固定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其中,所述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所 述后橋2的下方,且所述車架1為直梁。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與所述后橋2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 兩端與所述車架1之間的連接方式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贅述。對前鋼板彈簧6的設置位置沒有特別的要求,所述前鋼板彈簧6可以設置在前橋 12的上方,也可以設置在前橋12的下方。為了方便前鋼板彈簧6的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前鋼 板彈簧6設置在所述前橋12的上方。所述前鋼板彈簧6的中部與所述前橋12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所述前鋼板彈簧6 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在此不再贅述。所述前鋼板彈簧6和后鋼板彈簧3的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在此不再贅 述。所述車架1、前橋12和后橋2的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在此不再贅述。由于后鋼板彈簧3從后橋2的上方移到后橋2的下方,所以可以相應地將與后鋼 板彈簧3的兩端連接的車架1下移,從而降低了整車的重心,提高了防側傾能力,從而提高 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此外,由于前鋼板彈簧6設置在所述前橋12的上方,而后鋼板彈簧3 從后橋2的上方移到后橋2的下方,所以與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連接的車架1的后部可以 下移,所以即使后鋼板彈簧3比前鋼板彈簧6厚,后輪比前輪大,也能夠緩和現有技術中前 低后高太嚴重的缺陷,從而可以提高整車姿態(tài)的美觀度。并且,無需將車架1做成前低后高 變形梁,從而降低了車架1成型工藝的難度,減少了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一種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該連接結構包括車架(1)、后橋(2)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與所述后橋(2)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所述后橋(2)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還包括兩個U形螺栓 (4)、緊固支架(7)和螺母(8),所述緊固支架(7)與所述后橋(2)固定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 后橋⑵的上方,所述緊固支架(7)上設置有與所述U形螺栓(4)對應的通孔,所述兩個U 形螺栓(4)從下往上夾持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并將所述后橋(2)夾持在中間,而且 所述兩個U形螺栓(4)穿過所述緊固支架(7)上的通孔并通過所述螺母(8)緊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還包括定位支架(9),該 定位支架(9)與所述后橋(2)固定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后橋(2)與所述后鋼板彈簧(3)之 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還包括兩個鋼板彈簧支 架(5),該兩個鋼板彈簧支架(5)與所述車架(1)固定連接,并且分別與所述后鋼板彈簧 (3)的兩端鉸接在一起。
5. 一種汽車行駛系,該汽車行駛系包括車架(1)、前橋(12)、后橋(2)、前鋼板彈簧(6) 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前鋼板彈簧(6)的中部與所述前橋(12)連接,所述前鋼板彈簧(6) 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1)為直梁,所述后橋(2)與所述車架 (1)之間的連接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行駛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鋼板彈簧(6)設置在所述前 橋(12)的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后橋與車架之間的連接結構及具有該連接結構的汽車行駛系,該連接結構包括車架(1)、后橋(2)和后鋼板彈簧(3),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中部與所述后橋(2)連接,所述后鋼板彈簧(3)的兩端與所述車架(1)連接,其中,所述后鋼板彈簧(3)設置在所述后橋(2)的下方。該連接結構能夠降低整車的重心,提高防側傾能力,從而提高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此外,該連接結構能夠緩和現有技術中前低后高太嚴重的缺陷,從而可以提高整車姿態(tài)的美觀度。并且,無需將車架(1)做成前低后高變形梁,從而降低了車架(1)成型工藝的難度,減少了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B60G11/04GK201685675SQ20102017674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李小軍, 粟樹輝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