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止料件阻塞的組裝裝置及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組裝裝置,尤其關于一種能夠減少阻塞情況發(fā)生的軟性料件的組
-Μ.ο
背景技術:
因應各種消費性產品的功能不斷提升,該等產品所具有的零組件數量也不斷地增力口,進而也使得該等產品的組裝流程變得更為繁復。例如,以辦公室常見的打印機為例,僅作為卡紙清除的清紙卡匣一個部件,即由三種不同的料件所組成。于中國臺灣專利申請?zhí)?98203354中,揭示一種清紙卡匣的組裝裝置,其能夠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且提高清紙卡匣的質量。圖1顯示公知組裝裝置的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所示,組裝裝置I包括一第一儲料機構11、一第二儲料機構12、一基座
13、一料件組裝機構14及一裝載機構15。第一儲料機構11可儲存一滾輪Ml。第二儲料機構12可儲存一彈簧M2?;?3具有一導引軌道131、至少一配送軌道132、一第一加工區(qū)域133及一第二加工區(qū)域134,導引軌道131與第一儲料機構11連接,第一加工區(qū)域133位于導引軌道131,第二加工區(qū)域134位于配送軌道132的一端。此外,第一儲料機構11具有一震動盤111及一螺旋軌道112。第二儲料機構12具有一震動盤121及一螺旋軌道122。導引軌道131連接于螺旋軌道112與料件組裝機構14之間,而第二儲料機構12亦可 具有一輸送管123,輸送管123分別與螺旋軌道122及料件組裝機構14連接。該等滾輪Ml與該等彈簧M2被置于第一儲料機構11及第二儲料機構12中,且可藉由震動的方式而依序沿螺旋軌道112、122移動。藉此,滾輪Ml可沿螺旋軌道112移動至導引軌道131,而彈簧M2則沿螺旋軌道122及輸送管123移動至料件組裝機構14的轉向單元142。料件組裝機構14鄰設于第一加工區(qū)域133,并具有一推壓單元141及一轉向單元142,推壓單元141鄰設于轉向單元142,轉向單元142與第二儲料機構12連接。其中,推壓單元141是由一馬達與一桿體配合,藉由馬達推動桿體于方向X往復運動,而轉向單元142使彈簧M2的長軸方向沿一通道移動后而順勢轉向為位于方向X。因此,藉由推壓單元141可推壓彈簧M2與滾輪Ml結合。裝載機構15與配送軌道132及第二加工區(qū)域134對應設置。藉此,與彈簧M2結合后的滾輪Ml會沿配送軌道132移動至第二加工區(qū)域134,再藉由裝載機構15將滾輪Ml裝載至清紙卡匣9的凹槽91內。因此,操作人員只需將清紙卡匣9放置于與裝載機構15對應的位置,裝載機構15即可自動地將與彈簧M2結合后的滾輪Ml與清紙卡匣9組裝。藉此,利用自動化的組裝裝置I不僅可增加制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且可避免組裝時所可能產生的人為疏失,以提高
產品信賴度。然而,公知組裝裝置I所組裝的料件,例如滾輪Ml及彈簧M2,其材質較硬且重量較重。當更換成材質較軟且重量較輕的料件時,軟性料件常會阻塞于傳送軌道中,例如導引軌道 131。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裝置,以適于將一軟性材料與另一材料加以組裝,能夠減少阻塞情況發(fā)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組裝裝置包括一第一儲料機構、一第二儲料機構、一料件組裝機構、一第一導引軌道、一第二導引軌道及一導氣管。第一儲料機構用以儲存一第一料件。第二儲料機構用以儲存一第二料件。料件組裝機構用以將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第一導引軌道連通于第一儲料機構及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第一料件。第二導引軌道連通于第二儲料機構及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第二料件。導氣管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用以使一氣流通過導氣管后進入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而流經第二料件。于一實施例中,料件組裝機構包括一第一定位點、一第二定位點、一驅動裝置及一推壓組件。第一定位點連通于第一導引軌道。第二定位點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推壓組件連接于驅動裝置。當第一料件通過第一導引軌道到達第一定位點,第二料件通過第二導引軌道到達第二定位點時,驅動裝置適于驅動推壓組件,使推壓組件推動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其一,藉以將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連接第二定位點。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開口。較佳的情況是該至少一開口沿第二料件的行進方向延伸,形成一長條狀。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導引壁面及至少一彎曲壁面。前述至少一導引壁面設有長條狀的開口。前述至少一彎曲壁面,具有第二定位點,并連接前述至少一導引壁面。第二料件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動,且受彎曲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動,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呈一預設角度。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更包括至少一傾斜壁面,該至少一導引壁面位于該至少一傾斜壁面及該至少彎曲壁面間。第二料件受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動,且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動,第三方向與第一方向呈另一預設角度。于一實施例中,第三方向包含有一重力方向的分量。于一實施例中,導氣管與導引壁面間的一連通口位于第二定位點及傾斜壁面之間。于一實施例中,第二料件為一軟性材料。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組裝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將第一料件從第一儲料機構傳送至第一導引軌道。步驟(b)將第二料件從第二儲料機構傳送至第二導引軌道。步驟(C)使第一料件通過第一導引軌道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較佳的情況是,前述步驟(C)更包括將第一料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的第一定位點。
步驟(d)使一氣流通過導氣管后進入第二導引軌道內,并吹過第二料件,以使第二料件通過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較佳的情況是,將第二料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的第二定位點。于一實施例中,前述步驟(d)更包括以下步驟:使氣流吹過第二料件,通過第二導引軌道的連接第二定位點的一部分所界定的至少一開口后,流至外部環(huán)境。使第二料件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動,且受彎曲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動,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呈一預設角度。使第二料件受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動,且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動,其中第三方向與第一方向呈另一預設角度。步驟(e):利用料件組裝機構將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較佳的情況是,前述步驟(e)更包括利用一驅動裝置推動一推壓組件,以使推壓組件推動第一料件及第二件料件其一,藉以將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使導氣管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并使一氣流流進第二導引軌道用以吹動第二料件,以減少阻塞的情況發(fā)生。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更設有至少一開口,以減少反向氣流的產生。于一實施例中,更于第二導引軌道更設有長條開口,長條開口的長軸是沿導引壁面的長軸方向延伸,能夠使氣流流經第二料件后順勢流向長條開口,而流向外部的環(huán)境中。如此,能夠減少反向氣流的產生并提高第二料件精準到達第二定位點的機率,進而提升制品的良率。
圖1顯示公知組裝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2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組裝裝置的示意圖。圖3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料件組裝機構的示意圖。圖4A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4B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4C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4D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5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2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組裝裝置的示意圖。圖3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料件組裝機構的示意圖。如圖2及圖3所示,組裝裝置300包括一第一儲料機構311、一第二儲料機構312、一基座313、一料件組裝機構314、315及316。料件組裝機構314包括一第一定位點441、一第二定位點442、一驅動裝置443與一推壓組件444。料件組裝機構314、第一導引軌道315及第二導弓I軌道316設于基座313。并且,第一導引軌道315連通于第一儲料機構311及料件組裝機構314的第一定位點441之間;第二導引軌道316連通于第一儲料機構312及料件組裝機構314的第二定位點442之間(將于后述)。第一儲料機構311可儲存一殼體MlI。第二儲料機構312可儲存一吸墨棉M21。于組裝過程中,使殼體Mll通過第一導引軌道315到達第一定位點441,使吸墨棉M21通過第二導引軌道316到達第二定位點442。隨后使驅動裝置443驅動推壓組件444,推壓組件444推動吸墨棉M21使其往殼體Mll的方向移動,而將吸墨棉M21組裝至殼體Mll的容置空間內。于一實施例中,第一儲料機構311可以具有一震動盤411及一螺旋軌道412 ;第二儲料機構312可以具有一震動盤421及一螺旋軌道422。螺旋軌道412連通于第一導引軌道315,而螺旋軌道422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316,震動盤411及震動盤421產生震動,并以震動的方式,使殼體Mll及吸墨棉M21產生移動而分別沿螺旋軌道412及422移動至第一及二導引軌道315及316。如圖3所示,為方便說明,將組裝殼體Mlll及吸墨棉M21的區(qū)域稱作組裝區(qū)A,第一導引軌道315及第二導引軌道316的在組裝區(qū)A中的部分,分別稱為第一組裝區(qū)軌道315a及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 (未圖示)。殼體Mll及吸墨棉M21分別通過第一組裝區(qū)軌道315a及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后到達第一定位點441及第二定位點442。軟性料件其材質輕,依據公知技術很容易被卡住于第二導引軌道316中,尤其是吸墨棉M21其側邊有時會有毛邊產生,若毛邊多時與第二導引軌道316間的摩擦力較大,更容易被卡住于第二導引軌道316中。若被卡在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中時,如圖3所示,其被置于密閉空間操作人員無法實時處理,會造成組裝裝置300無法生產的情況。此外,雖然當前的吸墨棉M21有可能會被下一個吸墨棉M21擠壓而繼續(xù)前進,但是被擠壓過度時,當前的吸墨棉M21會無法精準地到達第二定位點442,因而造成制品的損壞影響良率。因此,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針對第一導引軌道315及第二導引軌道316進行特別的設計,此一新穎且獨特的設計,相較于公知技術,更能夠讓吸墨棉M21精準地到達第二定位點442,而增加良率及產品的質量。以下將更具體且詳細地加以說明。圖4A顯示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第二導引軌道316用以輸送質地較輕的軟性料件,以下以輸送吸墨棉M211為例加以說明。如圖4A所不,第二傳送軌道316b為第二導引軌道316的一部分,且第二傳送軌道316b為被多個導引壁面361所界定而形成的一容置空間。組裝裝置300更包括一導氣管363。導氣管363連通于第二傳送軌道316b, —氣流arf通過導氣管363后流向第二傳送軌道316b中,透過該氣流arf推動吸多個吸墨棉M211,沿第二傳送軌道316b的延伸方向Dl移動,如此能夠減少吸墨棉M21阻塞于第二導引軌道316中的情況。此外,于第二傳送軌道316b的一壁面上更形成有一狹長形狀的長條開口 371。氣流arf吹過吸墨棉M21后能夠通過開口371而流到外部環(huán)境中,如此能夠避免第二傳送軌道316b中氣壓過高,而過度擠壓吸墨棉M21。圖4B顯示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4B的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大致上與圖4A的第二傳送軌道316b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相同的組件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相關說明。如圖4B所示,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為第二導引軌道316的一部分,且連接于第二定位點442。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為被多個軌道壁面361及多個彎曲壁面362所界定而形成的一容置空間,且多個彎曲壁面362具有第二定位點442并連接多個軌道壁面361。吸墨棉M21藉由震動盤421以及氣流arf的推動所產生的動能,受導引壁面361的限制而沿導引壁面361的延伸方向Dl移動,到達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的端部后,受彎曲壁面362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進而沿方向D2 (其不平行于方向Dl且與方向Dl呈預定角度)移動,最后到達第二定位點442。經過實驗證實,形成有彎曲壁面362的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能夠較精確地定位吸墨棉M21,因此能夠提高制品的良率。圖4C顯示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如圖4C所示,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更包括有多個傾斜壁面364,導引壁面361位于該些傾斜壁面364及該些彎曲壁面362間,傾斜壁面364不平行于導引壁面361,因此吸墨棉M21受傾斜壁面364限制沿方向D3(其不平行于方向Dl且與方向Dl呈另一預定角度)移動,再經由轉彎后改變行進方向,而進入導引壁面361所界定的區(qū)域而沿方向Dl移動。較佳的情況是方向D3包含一重力方向的分量g。因此,于傾斜壁面364所界定的區(qū)域,吸墨棉M21除了利用震動盤421的震動以及氣流arf的推動所產生的動能行進行外,還能夠透過重力產生動能行進。此外,導氣管363與導引壁面361間的連通口位于第二定位點442及傾斜壁面364之間,較佳的情況是位于傾斜壁面364的附近或位于傾斜壁面364及導引壁面361間的連接部分。當氣流arf進入第二導引軌道316,流經吸墨棉M21后會再從開口 371流向外部,因此導引壁面361上的連通口后方的區(qū)域,會形成壓力較小的區(qū)域,進而吸引位在連通口后方的吸墨棉M21往前移動,使吸墨棉M21順暢地通過傾斜壁面364及導引壁面361間的連接部分。依據實驗的結果,于公知技術中,吸墨棉M21僅透過震動盤421的震動所產生的動能移動,大約僅有2% 10%的吸墨棉M21能夠通過導引軌道131到達定位點。為改善前述問題,于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增設有傾斜壁面364,并使傾斜壁面364的延伸方向D3包含有一重力的向量g,吸墨棉M21能夠再更進一步透過重力產生動能,進而將吸墨棉M21通過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到達第二定位點442的機率提高,依據一實驗結果大約提高至60%左右。圖4D顯示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導引軌道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如圖4D所示,為更進一步提高制品的制造良率,更于使導氣管363連通于傾斜壁面364及導引壁面361間的連接部分,較佳的情況是導 氣管363與導引壁面361間的連通口更位于傾斜壁面364的附近。在未設有開口的情況下,將氣流arf從導氣管363通入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后,大部分的氣體吹向吸墨棉M21后,會再往后方流動形成反向氣流,反向氣流會阻止傾斜壁面364區(qū)的吸墨棉M21往第二定位點442的方向移動,因而造成阻塞的情況。如圖4D所示,為改善此種阻塞的現象,更于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的端部,或于側邊的多個導引壁面361上設置開口 372。依此實施例,能夠將吸墨棉M21通過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到達第二定位點442的機率更進一步提高。然而在此種情況下,由于該些開口 372的設置位置及形狀,還是會產生部分的反向氣流。為更進一步提高制程的良率,發(fā)明人再更進一步將該些開口 372修改成具有狹長形狀的長條開口 371。較佳的情況是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更設置有彎曲壁面362用以界定出第二定位點442,如此能夠再更進一步提高將吸墨棉M21通過第二組裝區(qū)軌道316a到達第~■定位點442的機率提聞,并提聞制品的制造良率。依據一實驗結果大約提聞至90 98%左右。依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使一導氣管363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316,并使一氣流arf流進第二導引軌道316用以吹動吸墨棉M21,以減少阻塞的情況發(fā)生。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引軌道316更設有至少一開口 372,以減少反向氣流的產生。于一實施例中,更于第二導引軌道316更設有長條開口 371,長條開口 371的長軸是沿導引壁面361的長軸方向延伸,能夠使氣流arf流經吸墨棉M21后順勢流向長條開口 371,而流向外部的環(huán)境中。如此,能夠提聞吸墨棉M21精準到達第_二定位點442的機率,進而提升制品的良率。圖5顯示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組裝方法的流程圖。依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02:將殼體Mll從第一儲料機構311傳送至第一導引軌道315。步驟S04:將吸墨棉M21從第二儲料機構312傳送至第二導引軌道316。步驟S06:使殼體MlI通過第一導引軌道315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314。較佳的情況是,步驟S06更包括將殼體Mll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314的第一定位點。步驟S08:使一氣流通過導氣管363后進入第二導引軌道316內,并吹過吸墨棉M21,以使吸墨棉M21通過第二導引軌道316并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314。較佳的情況是,將吸墨棉M21傳送至料件組裝機構314的第二定位點。于一實施例中,步驟S08更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2:使氣流吹過吸墨棉M21,通過第二導引軌道316的連接第二定位點的一部分所具有的至少一開口 371后,流至外部環(huán)境。步驟S14:使吸墨棉M21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動,且受彎曲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動,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呈一預設角度。步驟S16:使吸墨棉M21受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動,且受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移動,其中第三方向與第一方向呈另一預設角度。步驟SlO:利用料件組裝機構314將殼體MlI及吸墨棉M21加以組裝。較佳的情況是,步驟SlO更包括利用驅動裝置443推動推壓組件444,以使推壓組件444推動殼體Mll,藉以將殼體MlI及吸墨棉M21加以組裝。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料件阻塞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儲料機構,用以儲存一第一料件; 一第二儲料機構,用以儲存一第二料件; 一料件組裝機構,用以將該第一料件及該第二料件加以組裝; 一第一導引軌道,連通于該第一儲料機構及該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該第一料件; 一第二導引軌道,連通于該第二儲料機構及該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該第二料件;以及 一導氣管,連通于該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用以使氣流通過該導氣管后進入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而流經該第二料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連接一第二定位點,且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開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口沿該第二料件的行進方向延伸,而呈一長條狀。
4.如權利要求2至3任一項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導引壁面,設有該長條狀的該開口 ;及 至少一彎曲壁面,具有該第二定位點,并連接該至少一導引壁面, 其中該第二料件受該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動,且受該彎曲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呈一預設角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料件為一殼體,而該第二料件為一吸墨棉。
6.一種防止料件阻塞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一第一料件從一第一儲料機構傳送至一第一導引軌道; 將一第二料件從一第二儲料機構傳送至一第二導引軌道; 使該第一料件通過該第一導引軌道并傳送至一料件組裝機構; 使氣流通過一導氣管后進入該第二導引軌道內,并吹過該第二料件,以使該第二料件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及 利用該料件組裝機構將該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該第一料件通過該第一導引軌道并傳送至一料件組裝機構的步驟,包括將該第一料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第一定位點; 所述使該第二料件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步驟,包括使該氣流吹過該第二料件而將該第二料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第二定位點; 所述利用該料件組裝機構將該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加以組裝的步驟,包括利用一驅動裝置推動一推壓組件,以使該推壓組件推動該第一料件及該第二料件其一,藉以將該第一料件及該第二料件加以組裝。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該第二料件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步驟,更包括使該氣流吹過該第二料件后,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中的連接該第二定位點的第一部分具有的一開口,而流至外部環(huán)境。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開口沿該第二料件的行進方向延伸,而呈一長條狀。
10.如權利要求7至9任一項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包括: 至少一導引壁面,設有該長條狀的該開口 ;及至少一彎曲壁面,具有該第二定位點,并連接該至少一導引壁面,且所述使該第二料件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步驟,更包括使該第二料件受該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一方向移動,且受該彎曲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第二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呈一預設角度。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該第二導引軌道的該第一部分更包括至少一傾斜壁面,該至少一導引壁面位于該至少一傾斜壁面及該至少彎曲壁面間,且 所述使該第二料件通過該第二導引軌道并傳送至該料件組裝機構的步驟,更包括使該第二料件受該傾斜壁面的限制而沿第三方向移動,且受該導引壁面的限制而改變行進方向并沿該第一方向移動,其中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呈另一預設角度。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三方向包含有一重力方向的分量。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導氣管與該導引壁面間的一連通口位于該第二定位點及該傾斜壁面之間。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料件為一軟性材料。`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料件為一殼體,而該第二料件為一吸墨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組裝裝置,一第一導引軌道連通于一第一儲料機構及一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一第一料件。一第二導引軌道連通于一第二儲料機構及料件組裝機構間,用以輸送一第二料件。一導氣管連通于第二導引軌道的一第一部分,用以使一氣流通過導氣管后進入第二導引軌道的第一部分,而流經第二料件。本發(fā)明適于將一軟性材料與另一材料加以組裝,以減少阻塞的情況發(fā)生。
文檔編號B41J11/00GK103112256SQ2011103653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唐于斌, 陳忠賢 申請人:金寶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金寶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