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如通式I所示的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用。式中各取代基定義見說明書。通式I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可用于防治煙草、蔬菜、果樹、豆類、谷類和薯類等多種作物的病毒病。
【專利說明】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農(nóng)業(yè)用抗病毒劑領(lǐng)域,具體涉及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 用。
【背景技術(shù)】
[0002] 本發(fā)明化合物已在專利 CN1906171、CN101119972、CN1154692、CN1308065、 US5869517、US6054592、W09933812中公開,具有殺菌和殺蟲活性,但作為抗病毒劑及應(yīng)用則 沒有任何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結(jié)構(gòu)如通式I所示的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 的應(yīng)用。
[0004]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0005] 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用,化合物結(jié)構(gòu)如通式I所示:
[0006]
【權(quán)利要求】
1.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抗植物病毒劑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取代唑類化合物結(jié)構(gòu)如通式I所示:
式中: Q選自如下Q1至Q22所示基團之一:
Ar選自如下Ar-I至Ar_3所示基團之一:
R1選自氫*、齒素、C1-C12燒基、C3-C12環(huán)燒基、齒代C1-C12燒基、C1-C12燒氧基、齒代C1-C12 烷氧基、C「C12烷氧基C1-C12烷基、齒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5個R5取 代的下述基團:芳基、芳基C1-C12烷基、芳氧基、芳基C1-C12烷氧基、雜芳基、雜芳基氧基或雜 芳基C1-C12烷基; R2選自氫、鹵素、氰基、C1-C12烷基、C3-C12環(huán)烷基、鹵代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鹵代 C1-C12燒氧基、C「C12燒氧基C1-C12燒基或1?代C1-C12燒氧基C1-C12燒基; R1和R2還可以組成五元或者六元環(huán); R3選自氫*、齒素、C1-C12燒基、C3-C12環(huán)燒基、齒代C1-C12燒基、C1-C12燒氧基、齒代C1-C12 烷氧基、c「c12烷氧基C1-C12烷基或齒代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 X=0、S或NR4 ; &選自C1-C12燒基、C3-C12環(huán)燒基、齒代C1-C12燒基、C「C12燒氧基C1-C12燒基、齒代C1-C12 烷氧基C1-C12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5個R5取代的下述基團:芳基、芳基C1-C12烷基、雜芳基 或雜芳基C1-C12烷基; R5選自齒素、硝基、氰基、C1-C12烷基、齒代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齒代C1-C12烷氧 基、C1-C12烷硫基、C1-C12烷基羰基、C1-C12烷氧基羰基、C2-C12烯基、齒代C2-C12烯基、C3-C12 烯氧基、齒代C3-C12烯氧基、C2-C12塊基、1?代C2-C12塊基、C3-C12塊氧基、1?代C3-C6塊氧基、 鹵代C1-C6烷硫基、鹵代C1-C6烷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鹵代C1-C12烷基氨基、C2-C12二烷基 氨基、C1-C12烷基羰基氨基、鹵代C1-C12烷基羰基氨基、C1-C12烷基氨基羰基或鹵代C1-C12烷 基氣基撰基。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中 Q選自QpQ2、Q3、Q4、Q5、Q6、Q7、Q8 或Q9; Ar選自Ar_l、Ar_2 或Ar_3 ; R1選自氫、鹵素X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代C1-C6烷氧 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齒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 述基團:苯基、萘基、吡啶基、噻唑基、噻吩基、呋喃基、苯基C1-C6烷基或吡啶基C1-C6烷基; R2選自氫、齒素、氰基X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tC1-C6烷基、C1-C6烷氧基.^tC1-C6 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或鹵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 或R1和R2組成的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選自-CH2CH2CH2-或-CH2CH2CH2CH2-; R3選自氫、鹵素、C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代C1-C6烷 氧基、C1-C12烷氧基C1-C6烷基或鹵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 X=0、S或NR4 ; R4選自C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鹵代C1-C6烷 氧基C1-C6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述基團:苯基、吡啶基、苯基C1-C6烷基或 吡啶基C1-C6烷基; R5選自鹵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鹵代C1-C6烷硫基、鹵代C1-C6烷基羰基、 C1-C6烷基氨基、鹵代C1-C6烷基氨基、C2-C8二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鹵代C1-C6烷 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或齒代C1-C6烷基氨基羰基。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中 Q選自Q!、Q2、Q3、Q4、Q5、Q6、Q7、Q8 或Q9; Ar選自Ar_l、Ar_2 或Ar_3 ; R1選自氫、鹵素X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未取 代的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述基團:苯基、萘基、吡啶基、噻唑基、噻吩基、呋喃基、苯基C1-C3 烷基或吡啶基C1-C3烷基; R2選自氫、齒素、氰基、C1-C6烷基、齒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齒代C1-C6烷氧基、C1-C6 烷氧基C1-C6烷基或鹵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 或R1和R2組成的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選自-CH2CH2CH2-或-CH2CH2CH2CH2-; R3選自氫、鹵素、C1-C6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鹵代C1-C6烷氧基; X=0、S或NR4 ; R4選自C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述 基團:苯基、吡啶基、苯基C1-C6烷基或吡啶基C1-C6烷基; R5選自鹵素、硝基、氰基、C1-C6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或鹵代C1-C6烷硫基。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中 Q選自Q!、Q2、Q3、Q4、Q5、Q6、Q7 或Q8; Ar選自Ar_l、Ar_2 或Ar_3 ; R1選自氫X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齒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未取代的 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述基團:苯基或吡啶基; R2選自氫、F、Cl、Br、I、氰基、C1-C6烷基、鹵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鹵代C1-C6烷 氧基 或R1和R2組成的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選自-CH2CH2CH2-或-CH2CH2CH2CH2-; R3選自氫、F、Cl、Br、C1-C6燒基、齒代C1-C6燒基、C1-C6燒氧基或齒代C1-C6燒氧基; X=0、S或NR4 ; R4選自C1-C6烷基、C3-C6環(huán)烷基、鹵代C1-C6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個R5取代的下述 基團:苯基或吡啶基; R5選自F、Cl、Br、I、硝基、氰基X1-C6烷基、齒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齒代C1-C6烷 氧基、C1-C6烷硫基或鹵代C1-C6烷硫基。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用于防治煙草、 蔬菜、果樹、豆類作物、谷類作物或薯類作物的抗植物病毒劑。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唑類化合物作為用于防治煙草、 蔬菜、水稻或馬鈴薯的抗植物病毒劑。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應(yīng)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毒為煙草花葉病毒、煙草脆 裂病毒、煙草曲葉病毒、煙草環(huán)斑病毒、煙草蝕紋病毒、甘薯羽狀斑駁病毒、馬鈴薯Y病毒、 馬鈴薯卷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馬鈴薯S病毒、馬鈴薯A病毒、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甘 蔗花葉病毒、甘蔗線條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南瓜花葉病毒、番茄斑萎病 毒、番爺不孕病毒、甜菜曲頂病毒、苜猜花葉病毒、香蕉束頂病毒、香蕉線條病毒、柑橘哀退 病毒、小麥黃花葉病毒、小麥土傳花葉病毒、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大麥黃矮病毒、禾谷花葉 病毒、水稻矮縮病毒、水稻瘤矮病毒、水稻簇矮病毒、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水稻齒矮病毒、水 稻條紋葉枯病毒、水稻白葉病毒、水稻草狀矮化病毒、水稻黃葉病毒、水稻黃化病毒、水稻東 格魯球狀病毒、水稻黃斑駁病毒、水稻條紋壞死病毒、水稻東格魯桿狀病毒或水稻壞死花葉 病毒。
【文檔編號】A01N43/88GK104430368SQ20131043907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李淼, 李慧超, 劉長令 申請人: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