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領域是關于對具備體感振動功能和來電通知音等音響產生功能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體感振動特性進行的改良。
背景技術:
能夠在一個裝置上具備有來電鈴聲和體感振動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作為以移動電話為代表的攜帶式終端設備的來電通知功能,被搭載在上述終端設備上。
這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如
圖19所示,具備有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的外殼1,為了形成起磁隙作用的間隙G1,將極靴2和磁軛3與磁石4固定為一體從而形成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5上面的隔膜6,包含有固定支撐上述磁力回路的支撐部件7a的懸掛裝置7,7′。
作為懸掛裝置7,7′,例如可以是如圖20所示,由以下部分組成作為固定,支撐磁力回路的支撐部件的環(huán)形部7a,沿環(huán)形部7a的外框(圖20中為近圓形),等間隔的(圖20中為間隔120°),向同一方向伸出的3個支臂7b~7d。
懸掛裝置7,7′通過環(huán)形部7a固定并支撐著磁路部,通過支臂7b~7d的端部固定在外殼1的內側側面,從而支撐著使磁路部能夠通過各支臂7b~7d的彎曲在圖19所示的上下方向上振動。進一步闡述的話,通過將懸掛裝置7,7′位于襯套環(huán)10a,10b之間并以制動環(huán)11固定,從而將中央的圓環(huán)部7a與磁軛3的外周嵌合。
進而,在將音圈5的導線引出至外殼1外部的同時,使其與安裝在外殼1外側的接線頭8相接,并設置使音圈5配置在磁隙G1處,隔膜6能夠覆蓋外殼1的一側開口。進而,將隔膜6覆蓋住外殼1的另一側開口處設有貫穿孔的蓋子9a,并固定。
上述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是使外殼1的內側面和磁軛3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隙G2,從而使支臂7b~7能夠進行彎曲的情況下,進行的組裝。
當在由這種構成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音圈5上施加以低赫茲的電信號后,由于磁隙G1周圍的磁力作用而使磁路部在圖19所示的上下方向發(fā)生振動,這種振動被傳遞到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外部,作為振動信號通知終端設備的使用者。另一方面,當施加以高赫茲的電信號后,由于相同的電磁作用隔膜6發(fā)生振動,產生來電鈴聲等的聲響通知使用者。
這種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體感振動特性,如圖6中實線所示,共振敏銳性,也就是說能夠迅速上升,還有獲得所希望的振動加速度的頻率帶寬狹窄。于是,當由于制造問題而使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產生振動偏差,當搭載有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終端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因為難于發(fā)現(xiàn)共振點,而且能夠得到所希望的振動加速度的頻率帶寬的狹窄,所以振動特性容易從該帶寬區(qū)域中脫離。由此,從難于獲取所希望的振動加速度,以及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角度考慮,現(xiàn)有技術的多功能性振動傳動裝置還有應繼續(xù)改善。
另外,如圖19所示,當搭載有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終端設備處于等待來電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上述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沒有運轉時,敲擊終端設備的外殼,上述磁路部發(fā)生振動并發(fā)出彈弦似的“乒-”的聲音(以下,將這種聲音稱為異常聲響)。這種異常聲響會讓使用者覺得自己的攜帶式終端設備的外殼剛性不足,懷疑終端設備內部所搭載的部件是否有安裝不良和故障問題。
發(fā)明的提示經(jīng)過發(fā)明者的銳意開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將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使用,能夠有效的改善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由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調節(jié)存在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間隙部G2的大小,來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組成的空間范圍內的空氣移動,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組成的空間范圍內的空氣移動,來達到提高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另外,攜帶式終端設備根據(jù)制造方的不同,一般在其性能和規(guī)格上也有所不同,而搭載在終端設備上的各個部件一般也根據(jù)其制造方的要求,在性能和規(guī)格上各有特點。因此,本發(fā)明更希望通過調節(jié)上述間隙G2的大小,來調節(jié)、限制上述空間內的空氣移動,從而實現(xiàn)各個制造方的要求。
進而,本發(fā)明不僅僅限于上述間隙G2的調節(jié)、限制作用,通過在磁路部上設置調節(jié)、限制上述2個空間范圍內空氣移動的貫穿孔,也能夠達到限制上述2個空間范圍內的空氣移動,從而提高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進而,本發(fā)明更希望在等待來電的狀態(tài)下,降低異常音。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使所說的磁軛的外形面接近外殼的內側面配置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來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如上所述,因為通過使磁軛的外形面接近外殼的內側面,能夠調節(jié)、限制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移動,使空氣作為緩沖器來發(fā)揮作用。由此,本發(fā)明達到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進而,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使與磁軛外形形狀一致的環(huán)嵌合在磁軛的外形面上,環(huán)的外形面與外殼的內側面之間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來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如果采取了以上所述結構的話,能夠通過準備大小不同的環(huán),使該環(huán)嵌合入預先決定了其大小的磁軛外形面上,從而能夠對間隙G2進行調節(jié)。由此,本發(fā)明在提高了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基礎上,還能夠容易地控制、改變振動特性及其制造成本。
進而,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至少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在上述磁路部設置貫穿孔,并至少通過該貫穿孔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這樣,因為不需要改變部件的大小和增添新的附屬部件,所以在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基礎上,還能夠容易地控制、改變振動特性及其制造成本。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支撐上述磁路部的懸掛裝置,與上述磁路部相對配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磁路部的外殼;其中,所說的磁路部,相對于上述外殼的內面而言,是將其側面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和向該磁路部徑方向伸出的伸出部的可移動部件,支持上述可移動部件的懸掛裝置,與上述可移動部件相對設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可移動部件的外殼;其中,上述可移動部件,是將其伸出部件的側面相對于外殼的內面而言,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和沿該磁路部的側面設置的環(huán)的可移動部件,支持上述可移動部件的懸掛裝置,與上述可移動部件相對設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可移動部件的外殼;其中,上述可移動部件,是將其環(huán)的側面相對于外殼的內面而言,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在所說的外殼上設置有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在所說的磁路部或者可移動部上設置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在所說的外殼上設有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同時,在所說的磁路部或者可移動部上也設有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所示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2所示是裝在圖1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磁軛的斜視圖。
圖3是由隔膜側觀察圖1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所得的平面圖。
圖4是圖1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在磁路部的下振幅狀態(tài)下的運轉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5是圖1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在磁路部的上振幅狀態(tài)下的運轉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6所示的是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中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振動特性的特性圖。
圖7所示的是將貫穿孔設置在外形框的側面上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8所示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9是圖8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變更例的斷面圖。
圖10所示的是體感振動特性根據(jù)間隙G2而發(fā)生變化的特性圖。
圖11是將環(huán)嵌合在裝在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磁軛的狀態(tài)下的斜視圖。
圖12是嵌合了圖11所示環(huán)的磁軛的斜視圖。
圖13是組裝有圖12所示磁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14是圖11變更例的磁軛的斜視圖。
圖15是裝有圖14所示的磁軛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16是裝在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設有貫穿孔的磁軛的斜視圖。
圖17是設有貫穿孔的磁軛的變更例的斜視圖。
圖18是體感振動特性根據(jù)設在磁軛上的貫穿孔的數(shù)量而發(fā)生變化的特性變化圖。
圖19是一般實施例中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側向斷面圖。
圖20是裝在一般實施例中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懸掛裝置實例的斜視圖。
圖21是通過攜帶式終端設備的外殼計測所得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磁路部振動特性的曲線圖。
圖22是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升特性的說明圖。
圖23是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各個組成部件的展開斜視圖。
圖24是裝在圖23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磁路部的斷面圖。
圖25是裝在圖23所示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懸掛裝置和磁軛板的展開斜視圖。
圖26是裝有圖25所示懸掛裝置和磁軛板的斜視圖。
圖27是圖26所示組裝狀態(tài)下懸掛裝置彈簧支臂的彎曲狀況的側面圖。
圖2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5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2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7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30是裝在圖29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磁軛,磁石以及環(huán)的展開側視圖。
圖3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8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32是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
圖33是裝在圖32所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的蓋子的斜視圖。
實施發(fā)明的最佳形態(tài)<內磁型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以下,參照圖1至圖6對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實施例1進行說明。對于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相同的構成部分標以相同的符號,并在此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在與懸掛裝置7的支臂7b~7d相對的磁軛3的外周側的臺面31中,為了使因撓性彎曲而產生體感振動的支臂7b~7d不與磁軛3發(fā)生接觸,設置有與支臂相對應的退讓部30a~30c。臺面31較緊貼固定在懸掛裝置7的圓環(huán)部的外臺面32呈階梯型的下降設置,并且在外臺面32上,還設有與圓環(huán)部7a相嵌合的外徑為環(huán)狀的阻擋框33。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伸出部與磁軛3形成為一體結構,其是由外臺面32階梯式降低的段面31的厚壁部分。另外,本實施例的可動部是由構成磁路部的極靴2、磁軛3、磁石4和在磁軛3的徑向呈一體結構的伸出部組成的。
在退讓部30a~30c的外側,設有對磁軛的外邊緣進行了凹狀切割的退讓部34a~34c。如圖1所示,因為在外殼1的內側面設有呈凹狀、且一端與懸掛裝置7b~7d固定的凸臺部1a,所以有必要在軛3的外周邊緣設置退讓部34a~34c,以防止凸臺部1a的伸出緣1b與磁軛3發(fā)生接觸。
在退讓部34a~34c的外側是形成磁軛3的外形形狀的外形面35。如圖1和圖3所示,懸掛裝置7組裝在磁軛3上是通過將圓環(huán)部7a嵌合在阻擋框33外側,將支臂7a~7d與退讓部30a~30c位置相對應地緊貼固定在厚度方向的外臺面32上。
另外,將各支臂7b、7c(7d隱藏在圖1的深處,所以圖中未示)通過支臂7b~7d的端部與外殼1的凸臺部1a相連固定,從而張設在外殼1的內側,盡可能地使磁軛3的外形面40接近外殼1的內側面,這樣形成有間隙G2。
作為其他構成還有將音圈5的導線5a、5b引出至外殼1外部,同時,使其與裝在外殼1外側的接線頭8a、8b進行電連接。
接線頭8a、8b為彎曲而形成的,其中央是“コ”狀嵌入部80,還有通過與嵌入部80的一側端部保持一定間隙的豎起部81相互平行彎曲、且用于連接導線的平板部82,和自嵌入部80的另一側端部斜向延伸出的板簧83,以及從板簧83起彎曲成上弦狀的、用于供電板連接的接點部84。
接線頭8a、8b如圖1和圖3所示,是通過嵌入部80嵌入固定在外殼1的端子臺1c、1d上,通過連接音圈5的導線5a、5b與由端子臺1c、1d之間起配線的平板部82,使接點部84彈性位移與電路板的供電板壓接,從而能夠在確保電連接通暢的情況下進行組裝。
接著,就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動作原理進行說明。如圖4和圖5所示,以音圈5為例,當施加以100Hz以上200Hz以下的(推薦是120~160Hz)的電信號后,在磁隙G1的附近由于音圈5和磁路部的電磁作用,在保持間隙G2的同時,磁路部發(fā)生上下振動。此時,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也就是隔膜6與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S1內的空氣、和磁路部與蓋子9所形成的空間S2內的空氣,會將此振動進行傳遞,這些空氣也會上下移動。
在將空氣看作為流體的情況下,空間S1、S2內的上下移動的空氣通過間隙G2在空間S1、S2之間往來。但是,如前文所述,因為間隙G2是通過將磁軛3的外形面40盡可能接近外殼1內側面來固定而形成的,所以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參照圖19)的間隙G2相比,是十分細微的。由此,上下移動的空間S1、S2內的空氣,會通過此移動對微間隙G2處產生氣壓,這樣,使得具有氣壓的空氣難以通過微間隙,限制了2個空間S1、S2內空氣的相互移動量。
這樣,限制了移動量的空氣分別被留在了各自的空間S1、S2處,而這些留下的空氣可以作為阻擋磁路部上下振動的緩沖器來發(fā)揮作用。由此,因為控制了磁路部的上下振動幅度,如圖6虛線所示,能夠獲得相對于頻率變化量的加速度變化量較小、具平穩(wěn)拋物線形的振動特性。這種振動特性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
第一,能夠在更寬的頻帶寬度內獲得體感振動所必需的加速度。用圖6予以說明,例如當體感振動特性所必需的加速度設定在A0[G]以上的情況下,獲得該加速度的頻率帶寬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頻率范圍fa[Hz]來說,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范圍fb[Hz]則有明顯的擴大。這樣,因為帶寬度較寬,所以能容易地決定運行信號。由此,則能夠達到容易獲取所希望的振動加速度、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第二,是減少體感振動量的下降。如圖6所示,在體感振動特性所需的加速度設定為A0[G]以上時,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在f1[Hz]附近獲得最大加速度A1[G],這是最大體感振動量的發(fā)生點即共振點。但是,當頻率移動至f1[Hz]以上時,加速度急劇下降,當?shù)竭_f3[Hz]以上時將無法獲得A0[G]以下所需的加速度。在f1[Hz]以下的頻帶寬度區(qū)域內,加速度的下降雖然沒有上述那樣急劇,但也看得出在下降,在f4[Hz]以下范圍時降到A0[G]以下。由此,可以考慮到的是,由共振點起僅僅發(fā)生了細微的頻率變化,振動量就會急劇下降,根據(jù)場合的不同,將其安裝在終端設備上時,可能會無法得到來電通知所需的體感振動量。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在f2[Hz]附近獲得最大加速度A0[G]。比較一下這2個體感振動特性就能清楚的知道,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相比,能夠減緩相對于頻率變化幅度的加速度的下降。由此,即使由于制造原因發(fā)生各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共振點偏移而使體感振動特性發(fā)生偏差,即使搭載有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終端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而使共振點發(fā)生偏移,也能夠防止振動量的急劇下降和無法得到必要的體感振動量等。
而且,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因為兼?zhèn)溆心軓母裟?發(fā)音的音響發(fā)生功能,所以將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外框(由隔膜6、外殼1和蓋子9組成)完全密封的話,會影響產生低音時的隔膜振動特性,使音響特性惡化。但是另一方面,因為將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使用,所以有必要限制空氣的流出。為了在1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實現(xiàn)這二律背反的要素,本實施例在蓋子9上設置了空氣出入用的貫穿孔9a、9b,這樣,能夠良好地保證空間S2內的空氣出入順暢,從而保證其良好的音響特性。相反,因為空間S2內的空氣沒有了氣壓,所以無法作為緩沖器來使用。但是,因為如前文所述限制了間隙G2的空氣出入,所以空間S1側的空氣可作為緩沖器來使用,從而獲得圖6中虛線所示的振動特性。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通過1臺裝置發(fā)出聲音和體感振動,在不犧牲音響特性的情況下,有效地解決了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另外,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相比,能夠向音圈5加以更大電力值的電信號。
而且,當然本發(fā)明也能根據(jù)這種技術理念進行各種的變更,例如,如圖7所示,在蓋子9為密封結構并將空間S2側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來使用的同時,在外殼1的側面設置貫穿孔1e,使空間S1內的空氣能夠自由出入,以改善其音響特性。這樣,因為通過在外殼1側面設置貫穿孔1e,不需要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和安裝臺的空間,故能夠達到有效控制實際產品厚度的目的。
以下就本發(fā)明降低異音的原理和效果進行說明。當敲擊搭載有圖19所示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終端設備的外殼時,該振動傳遞到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內部,磁路部發(fā)生振動。如上所述,因為磁路部是由懸掛裝置來支撐的,所以磁路部的振動隨著時間而慢慢收斂衰減。圖21中虛線所示的是通過上述外殼檢測的磁路部的振動特性,如圖所示,由于磁路部的振動,會導致空氣震動,則會發(fā)出像彈弦似的[乒-]的異音。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中,因為將其內部的空氣作為阻擋磁路部振動的緩沖器而發(fā)揮作用,所以磁路部的振動被抑制,并早早的收斂。圖21中實線所示的是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振動特性曲線,如實線所示,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振動特性與圖19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振動特性相比,更早地收斂為0。由此,能夠大幅度的減小便攜式終端設備的使用者的耳朵在傾聽時的余音。從而達到減少使用者聽到異常聲音的目的。
另外,如圖22所示,本發(fā)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也改善了振動的上升特性,即如虛線所示,在無制動的情況下(現(xiàn)有技術中不限制間隙G2的空氣移動量的情況下),當設定穩(wěn)定狀態(tài)的加速度為接近振動極限水平的數(shù)值時,由于加速度在到達穩(wěn)定狀態(tài)前就超過了振動極限水平,所以會發(fā)生異音。對此,在有制動的情況下(如本發(fā)明,限制了間隙G2的空氣移動量的情況下),如實線所示,上升特性是穩(wěn)定的。另外,因為振幅衰減較快,故加速度不會超過振動極限水平,防止了異音的發(fā)生。
《實施例2》接著,參照圖8~圖10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進行說明。其中,與實施例1相同的構成以及部件標示以相同的符號,并在此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上文所述,搭載在終端設備的各個部件根據(jù)各個終端設備制造方的要求,其性能和規(guī)格一般也各不相同。由此,由于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所要求的體感振動特性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地決定理想的體感振動特性。由此,在搭載于終端設備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中,不能一概地說如實施例1那樣間隙G2越小越好,而是有必要根據(jù)各種的要求對傳動裝置內部的構造進行細微的變化。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本實施例是根據(jù)對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磁軛3面方向的大小(磁軛3的直徑方向)的要求,進行了變化。具體的結構如圖8和圖9所示,在將空間S1內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來發(fā)揮作用的范圍內,改變磁軛3向外殼1的內側面伸出的量R1,然后分別制作磁軛3。通過變更、調節(jié)間隙G2,能夠限制并調節(jié)空間S1和S2之間空氣的移動量,從而調節(jié)施加至磁路部上下振動的空氣的緩沖作用。
如圖10所示,一方面通過擴大間隙G2能夠提高加速度,另一方面通過縮小間隙G2也能夠減緩加速度的降低,并且擴大頻帶寬度。而且,當圖10所示的任意一振動特性處于將相同的電信號施加至音圈的狀態(tài)下,則能夠改變間隙G2的大小,如果增大電信號的電力數(shù)值,則能夠提高加速度。由此,能夠通過獲取所希望的振動量和電信號的大小間的平衡,來調節(jié)共振的靈敏度,從而使振動特性在符合前文要求的進行設定。
《實施例3》接著,參照圖11~圖15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進行說明。其中,對于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相同的構成以及部件標示以相同的符號,并在此次省略重復的說明。像實施例2那樣,根據(jù)各項要求改變磁軛3的大小進行分別制作的話,會花費相應的制作成本和制作所需的時間、勞力。在此,為了能夠控制制作成本、時間、和勞力的情況下變更間隙G2,使與磁軛3外形一致的環(huán)與磁軛3的外形面35相嵌合。如圖11~圖12所示,磁軛3和環(huán)41的具體構成是預先將磁軛3外形面與外殼1內側面間的間隙放大,使磁軛3的制造在面方向上小型化,進而,在與磁軛3的面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即環(huán)41的面方向)上,準備大小各異的多種類型的環(huán)。
僅僅通過將該環(huán)41嵌合在磁軛3的外形面上,就能夠自由變更由環(huán)41的外形面42與外殼1內側面間所形成的間隙G2的大小。在將由嵌合有環(huán)41的磁軛3組成的磁路部組裝在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上,并使該磁路部上下振動時,在保持使磁軛41的外形面42不會與外殼1內側面發(fā)生接觸的范圍內,對環(huán)41的大小進行調節(jié)。
圖13是裝有圖12所示磁軛3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圖14是嵌合有在面方向上擴大了的環(huán)41的磁軛3的斜視圖;圖15是裝有圖14所示的磁軛3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斷面圖。由此,因為能夠設定磁軛3的大小為一定的數(shù)值,所以不必分別進行制作。另外,因為環(huán)41內周面的尺寸與磁軛3外形面35的尺寸一致,所以不必進行變更,而且由于需要變更的僅僅是環(huán)41的外周尺寸,所以能夠容易地控制制造成本和時間、勞力,能夠一邊調節(jié)電信號,一邊自由改變共振靈敏性、加速度的降低、以及頻帶寬度。
作為環(huán)41材料的,一般為樹脂、金屬或者與磁軛相同的材料等,以采用不會發(fā)生彈性變形的材料為宜。這是因為當能夠發(fā)生彈性變形的環(huán)與磁軛嵌合后,施加至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徑方向的外部沖擊使環(huán)的外形面與外殼內側面發(fā)生接觸時,發(fā)生彈性變形后則會受到擠壓,受到擠壓的部分進而使磁軛發(fā)生位移,最終使磁路部的位移量變大。而徑方向的位移量增大后,固定在磁軛的懸掛裝置則會發(fā)生扭曲變形,可能會無法恢復到原有形狀,也就是說,傳動裝置受到損害。因此推薦使用不會發(fā)生彈性變形的材料。
《實施例4》接著,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進行說明。其中,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3相同的構成部分以及部件標示以相同的符號,并在此省略重復的說明。
本實施例如圖16所示,是通過在磁軛3上設置貫穿孔36a~36c,來改變體感振動特性的設定的。貫穿孔36a~36c是為了限制、調節(jié)上述空間S1和S2內部的空氣相互移動量而貫穿磁軛3設置的。圖18中分別顯示了當向音圈施加的電信號的電力值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在未設貫穿孔(參照實線)、在磁軛上設有一個貫穿孔(參照虛線)、設有2個貫穿孔(1點長虛線)、設有3個貫穿孔(2點長虛線)、設有4個貫穿孔(3點長虛線)的情況下的振動特性。
通過圖18可以了解到,通過增加孔數(shù)能夠增大其振動加速度。這是因為隨著孔的增加,空間S1和S2內部之間相互的空氣流動變得容易,空間S1內部的氣壓而減小削弱了緩沖器的功能。由此,能夠根據(jù)孔數(shù)的變化調節(jié)共振的靈敏性、加速度的降低、以及頻帶寬度。當然,即使在施加至音圈的電信號的電力值變大的情況下,因為加速度也增加了,所以希望能夠在取得與電信號間的平衡的同時來設定孔數(shù)。
本實施例是通過孔數(shù)的變更來實現(xiàn)如上所述體感振動特性的變更。由此,因為不必再改變磁軛的大小來分別制作,不必制作環(huán)41那樣新的附屬部件的情況下,就可以在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基礎上,與實施例2和實施例3相比,更加容易地控制制造成本、時間和勞力。
而且,因為必須保持磁路部的重量平衡,所以貫穿孔的數(shù)量設置以在磁軛3上面設置相對的1個或者2個孔、或者沿磁軛的圓周方向上等距離設置3個或者6個孔為佳。
實施例4還能根據(jù)這種技術理念進行各種的變更。例如,可以如圖17所示,在退讓部30a~30c和段面31上設置貫穿孔36a~36f。另外,如圖12所示,可以在嵌合有環(huán)41的磁軛3上設置貫穿孔。另外,還可以改變貫穿孔的孔徑大小。
《外磁型的實施例》以下,參照圖23~圖40對外磁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進行說明。而且,為了方便說明,就裝置整體按照隔膜側為[上],蓋子側為[下]進行說明。圖23~圖27所示的是外磁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整體結構,其基本構造是由如圖23所示在圓板部20b的板面中央設有極靴20a的磁軛20、環(huán)狀磁石21、和近環(huán)狀的磁軛板22組裝成為一體的外磁型磁路部2。除此之外,作為裝置整體而言,其還包括有兩端開口的近圓桶形外殼1、將音圈3安裝在面上的隔膜4、1個懸掛裝置5、和蓋子6。
磁路部2如圖24所示,是將極靴20a設置在磁石21和磁軛板22的內徑范圍內,并使設置極靴20a的側面與磁石21和磁軛板22的內面之間間隔以起磁隙作用的間隙G1,通過中間的磁石21將磁軛20和磁軛板22這三者組合成為一體結構,形成外磁型。
懸掛裝置5如圖25所示,其構造是將固定支撐磁路部的支撐部件50形成為圓環(huán)狀,同時,自沿該支撐部件50的圓周每間隔120°的根部51a~51c起,向同一方向伸出3個彈簧支臂52a~52c。進而,在各支臂52a~52c的端部形成有與上述外殼連接部位的固定片53a~53c。
磁軛板22如圖2 5所示,以環(huán)部22a為主體,沿著內徑邊緣設置有支撐上述支撐部50的阻擋輪22b。另外,為了將從磁石21的發(fā)出的磁通有效地引導至上述磁隙G1處,在該環(huán)部22a的外周面上,對應于上述彈簧支臂數(shù)量、且每間隔120°設置3個伸出部22c~22e。
設置伸出部22c~22e的配置位置和圓周方向的長度,是以使磁路部2在振動到達上側死點時,不會與固定片53a~53c發(fā)生接觸,不與固定片53a~53c重疊來設定的。進而,伸出部22c~22e的上表面為了避免磁路部2在向上振動時與彈簧支臂52a~52c發(fā)生接觸,設有從根部51a~51c起向固定片53a~53c傾斜的錐度部22f~22h。
懸掛裝置5如圖26所示,將磁路部2的支撐部件50緊貼在與磁軛板22的阻擋輪22b相嵌合的環(huán)部22a的表面,將根部51a~51c設置在伸出部22c~22e的非錐面上,使彈簧支臂52a~52c設置在錐度部22f~22h的上側,并近可能地將固定片53a~53c設置在伸出部22c~22e的端面附近,從而組裝固定磁軛板22。
這樣,如圖27所示,因為允許彈簧支臂52a~52c在錐度部22f~22h的上側彎曲偏向,所以組裝時允許使裝有磁軛板22的磁路部大幅振動至上死點。
懸掛裝置5通過固定片53a~53c將彈簧支臂52a~52c裝在外殼1的側面,然后在外殼1的內部支撐磁路部2。隔膜4將音圈3設置在磁隙G1的內部,其外周緣覆蓋了外殼1的一側開口。蓋子6在組裝時將外周緣與外殼1的另一側開口緣相嵌合,并覆蓋住外殼1的另一側開口。
根據(jù)這種外磁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基本結構,對實施例5至實施例8進行說明。
《實施例5》實施例5如圖23和圖28所示,在外殼1的側面設有多個貫穿孔10a~10c。另外,通過使磁軛20的圓板部20b的外周面接近外殼1的內側面,在磁軛外周面和外殼內側面之間形成有間隙G2。由此,限制了由隔膜4和磁路部2所形成的空間S1內部的空氣、與由磁路部2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S2內部的空氣之間的相互移動量。
本實施例5在外殼1的側面設有與懸掛裝置5的彈簧支臂52a~52c數(shù)量相當?shù)娜齻€貫穿孔(參照圖23中的10a~10c),通過該貫穿孔的兼用,將彈簧支臂的固定片(參照圖26中的53a~53c)與各貫穿孔相連固定(參照圖28中的10c和53c),能夠將懸掛裝置5安裝在外殼的內部。另外,隔膜4、蓋子6也可以是密封型結構。
《實施例6》實施例6與內磁型實施例2相同,都是根據(jù)要求來改變磁軛20面方向的大小(圓板部20b的直徑方向)的。也就是說,在空間內部的空氣發(fā)揮緩沖器功能的范圍內,為了改變圓板部20b相對于外殼1內側面的徑向尺寸,進行分別制作。由此,因為能夠限制、調節(jié)空間S1、S2內部的空氣移動,所以能夠調節(jié)空氣對于磁路部上下振動的緩沖器作用。
<實施例7>
如圖31和圖32所示,實施例7與內磁型實施例3相同,也可以在磁軛20外周面上嵌合以環(huán)11。環(huán)11的厚度t的設定,是使其在確保能夠對外殼1與內徑之間范圍內進行空氣制動,并與磁石21外徑面相吻合。而且,關于環(huán)的設置效果,因為與實施例3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說明。
<實施例8>
實施例8通過在磁軛20上設置上述貫穿孔10a~10c、間隙G2和圖33所示的貫穿孔12a~12c,來設定改變體感振動特性。因為該貫穿孔12a~12c限制、調節(jié)了空間S1、S2相互間的空氣移動量,所以是貫穿在磁軛20上的。
設置該貫穿孔時,能夠從如圖所示的極靴20a和圓板部20b雙方、或者分別從極靴20a或圓板部20b中選擇穿孔位置。因為必須保持磁路部的重量平衡,其數(shù)量推薦設置1個或者2個、或者沿圓周方向間隔以固定距離設置3個或者6個。
<其他實施例>
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如果不像上述外磁型實施例那樣在外殼上設置貫穿孔,而是如圖34和圖35所示,在蓋子6上設置多個貫穿孔13a、13b…,并采用無孔的外殼亦可。
以上,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用語及表現(xiàn)方式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內容。由此,例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8是以1個懸掛裝置為例進行的說明的,但是如圖19所示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裝有2個懸掛裝置的類型適用。也就是說,圖19所示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通過使阻擋環(huán)的側面接近外殼內面,以形成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
另外,實施例1至實施例8種,是以內磁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和外磁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僅僅限定于以上的類型。由此,雖然圖中未顯示,但是本發(fā)明也能適用于徑向型配置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也就是說,通過使徑向型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可移動部或者磁路部的側面接近外殼內面,來形成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另外,磁路部和可移動部的結構不僅僅限于實施例1~實施例8所說明的結構。
進而,實施例1~實施例8是以外殼兩側端面開放的結構,并在隔膜和相對的開放端之間設有蓋子的類型進行了說明。本發(fā)明不僅僅限于這些,也適用于外殼形成為有底的筒狀結構。
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在說明書中有些部分使用了的具體尺寸和具體數(shù)值,這些數(shù)據(jù)也不限定本發(fā)明。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使用了限制性的用語和表現(xiàn)方式,但不妨礙這些用語和表現(xiàn)方式用于其他的場合。因此,只要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工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是利用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空氣通過間隙時的空氣抵抗作用,來限制磁路部或者可移動部的移動。另外,通過減小間隙產生了空氣抵抗,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上升特性和下降特性變得順暢,振動的控制變得簡單。進而,通過將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使用,利用該緩沖作用阻擋磁路部的上下振動,能夠擴大產生來電通知所需的體感振動量的頻帶寬度。由此,因為能夠在更大的頻帶寬度范圍內得到振動所需的加速度,能簡單的找到共振點。于是,能容易地得到所希望的振動加速度,達到提高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的目的。
進而,能夠使相對于頻率變化幅度的加速度的降低變得緩和。由此,即使由制造原因使各臺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共振點發(fā)生偏移,體感振動特性發(fā)生偏差,搭載有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終端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而使共振點發(fā)生偏移,也能夠在防止振動量急劇降低的同時,得到必要振動量。
進而,通過將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內部的空氣作為緩沖器使用,以該緩沖功能阻擋磁路部的上下振動,能夠降低攜帶式終端設備等待來電時的異常噪聲。
另外,本發(fā)明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相比,能夠向音圈施加更大的電力。
通過改變磁路部的面方向的大小,能夠根據(jù)便攜式終端設備制造者的要求,改變體感振動特性。
本發(fā)明在以上各項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在磁軛的外形面上嵌合與其外形形狀一致的環(huán),通過環(huán)的大小來改變由環(huán)的外形面和外殼內側面所形成的間隙,從而能夠更容易的控制制造成本和時間、勞力,自由地改變共振靈敏度、加速度的降低、以及頻帶寬度。
進而,本發(fā)明在以上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在磁路部上設置貫穿孔來改變體感振動特性,能夠更容易的控制制造成本和時間、勞力,并改變體感振動特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使所說的磁軛的外形面接近外殼的內側面配置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來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2.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使與磁軛外形形狀一致的環(huán)嵌合在磁軛的外形面上,環(huán)的外形面與外殼的內側面之間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來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3.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至少在相對側有開口的近筒形外殼,為形成發(fā)揮磁隙作用而將極靴和磁軛與磁石固定為一體的磁路部,安裝在音圈上面的隔膜,設有對上述磁路部起固定、支撐作用的支持部件的懸掛裝置,以及覆蓋上述一側開口的蓋子;其中,將上述音圈配置在上述磁隙內,使隔膜與外殼的端面相接,以覆蓋與上述用蓋子所覆蓋住開口的另一側開口;并沿著上述支持部的外形形狀,自支持部的外形起延伸出多條支臂,延伸出的支臂先端部固定在上述外殼的內側面上;通過向上述音圈施加以電信號,使上述磁路部因上述支臂的彎曲變形而在外殼內振動;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隔膜和蓋子這三者中的至少1部件上設置貫穿孔,同時,在上述磁路部設置貫穿孔,并至少通過該貫穿孔限制由隔膜和磁路部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以及由磁路部和蓋子所形成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量,以擴大獲得上述磁路部振動的頻帶寬度區(qū)域。
4.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支撐上述磁路部的懸掛裝置,與上述磁路部相對配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磁路部的外殼;其中,所說的磁路部,相對于上述外殼的內面而言,是將其側面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5.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和向該磁路部徑方向伸出的伸出部的可移動部件,支持上述可移動部件的懸掛裝置,與上述可移動部件相對設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可移動部件的外殼;其中,上述可移動部件,是將其伸出部件的側面相對于外殼的內面而言,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6.一種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設有設有形成磁路的磁路部、和沿該磁路部的側面設置的環(huán)的可移動部件,支持上述可移動部件的懸掛裝置,與上述可移動部件相對設置的隔膜,設置在上述隔膜上、并插入在磁路部上所形成的磁隙內的音圈,收納上述可移動部件的外殼;其中,上述可移動部件,是將其環(huán)的側面相對于外殼的內面而言,間隔有用于限制空氣移動量的間隙而設置的。
7.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上設置有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8.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磁路部或者可移動部上設置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9.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外殼上設有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同時,在所說的磁路部或者可移動部上也設有用于調節(jié)空氣移動量的貫穿孔。
全文摘要
使磁軛3的外形面35接近外殼1的內側側面,并調整間隙G2,并由此調節(jié)通過間隙G2的空氣移動量。這樣一來,能夠獲得頻帶寬度區(qū)域較寬特性的振動特性,更會提高多功能振動傳動裝置的體感振動特性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
文檔編號H04R9/06GK1487859SQ02803868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上田稔, 上野賢司, 熊谷隆行, 司, 行 申請人:并木精密寶石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