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防止鐵路車輛在軌道上溜逸導致滑出
線路末端事故的發(fā)生。
背景技術:
與本實用新型最接近的現(xiàn)有技術是實用新型專利"緩沖減震擋車器(97208335. 9)",由緩沖架、制動座、軌道壓緊組件和彈簧摩擦塊組件幾部分構成,其緩沖架由托架、前支撐、后支撐通過螺栓連接而成,整體結構強度不高,且鐵路車輛溜逸產生的沖擊力直接作用在緩沖架上,不但緩沖減震效果不理想,而且直接破壞緩沖架的結構強度,縮短其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其緩沖架采用整體焊接而成,受力強度高;且緩沖架前端增設緩沖鐵鞋組,車輛先接觸緩沖鐵鞋組緩沖減速后再接觸緩沖架上端的彈簧緩沖器,真真實現(xiàn)四級緩沖擋車,整體結構新穎合理,緩沖減震效果理想,使用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和效果 1、緩沖架前端增設緩沖鐵鞋組,車輛先接觸緩沖鐵鞋組緩沖減速后再接觸緩沖架上端的彈簧緩沖器,真真實現(xiàn)四級緩沖擋車,整體結構新穎合理,緩沖減震效果理想。[0006] 2、緩沖架采用整體焊接而成,受力強度高,抗沖擊能力強,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種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包括緩沖架(1)和制動座(2),緩沖架(1)整體焊接而成,且緩沖架(1)固定在制動座(2)上。緩沖架(1)前端頂部水平裝有彈簧緩沖器(8),垂直裝有反光標志牌(9),且反光標志牌(9)位于彈簧緩沖器(8)的上方。緩沖架(1)的前端底部設置有與軌道同向的套筒(3),套筒(3)的后端固定在緩沖架(1)的底部,活塞桿(4)的后端插裝在套筒(3)中,活塞桿(4)的前端固定有與軌道方向垂直的連桿(5),且活塞桿
(4) 上套裝有彈簧(6),彈簧(6)的一端頂在套筒(3)的前端,另一端頂在連桿(5)上,連桿
(5) 的兩端均固定有鐵鞋(7)。緩沖架(1)的后部設有兩組制動軌(10)。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制動座(2)固定在線路末端的軌道上,連桿(5)兩端固定的鐵鞋(7)安裝在制動座(2)前方的軌道上,兩組制動軌(10)安裝在制動座(2)后方的軌道上。當車輛發(fā)生溜逸時,車輛先接觸鐵鞋組,通過鐵鞋(7) —級緩沖減速后推動活塞桿(4)壓縮彈簧(6)實現(xiàn)二級緩沖減速,然后再接觸緩沖架(1)上端的彈簧緩沖器(8)三級緩沖減震后將力通過緩沖架(1)傳給制動座(2)四級緩沖后停止,真真實現(xiàn)四級緩沖擋車,安全可靠。當車輛沖擊力過大使制動座(2)向后滑動至制動軌(10)時,通過制動軌(10)阻止制動座(2)向后繼續(xù)滑動,起備用擋車作用,進一步提高擋車器擋車的可靠性。車輛離開擋車器后,在彈簧(6)的推動下鐵鞋(7)復位。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包括緩沖架(1)和制動座(2),緩沖架(1)固定在制動座(2)上,其特征在于緩沖架(1)的前端設置有與軌道同向的套筒(3),套筒(3)的后端固定在緩沖架(1)的底部,活塞桿(4)的后端插裝在套筒(3)中,活塞桿(4)的前端固定有與軌道方向垂直的連桿(5),且活塞桿(4)上套裝有彈簧(6),彈簧(6)的一端頂在套筒(3)的前端,另一端頂在連桿(5)上,連桿(5)的兩端均固定有鐵鞋(7)。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架(1)整體焊 接而成。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架(1)前端頂部水平裝有彈簧緩沖器(8)。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架(1)前端頂部垂直裝有反光標志牌(9)。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 架(1)的后部設有兩組制動軌(10)。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緩沖減震擋車器,包括緩沖架(1)和制動座(2),緩沖架(1)固定在制動座(2)上,緩沖架(1)的前端設置有與軌道同向的套筒(3),套筒(3)的后端固定在緩沖架(1)的底部,活塞桿(4)的后端插裝在套筒(3)中,活塞桿(4)的前端固定有與軌道方向垂直的連桿(5),且活塞桿(4)上套裝有彈簧(6),彈簧(6)的一端頂在套筒(3)的前端,另一端頂在連桿(5)上,連桿(5)的兩端均固定有鐵鞋(7)。本實用新型緩沖架采用整體焊接而成,受力強度高;且緩沖架前端增設緩沖鐵鞋組,車輛先接觸緩沖鐵鞋組緩沖減速后再接觸緩沖架上端的彈簧緩沖器,真真實現(xiàn)四級緩沖擋車,整體結構新穎合理,緩沖減震效果理想,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61K7/18GK201446960SQ20092003470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徐和全 申請人:徐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