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研磨機滾壓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695407閱讀:613來源:國知局
研磨機滾壓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研磨機滾壓結構,供連接于框形基座的內部,該研磨機滾壓結構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第一滾筒組、第二滾筒組、第三滾筒組及第四滾筒組,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支撐件組;第一滾筒組具有第一滾刷及第一壓輪,第二滾筒組具有第二滾刷及第二壓輪,第三滾筒組具有第三滾刷及第三壓輪,第四滾筒組具有第四滾刷及第四壓輪。而第一滾刷及第四滾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第二滾刷及第三滾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借此,即可有效縮小相鄰滾刷與壓輪之間的距離,以進行有效的研磨加工,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并確保研磨的品質。
【專利說明】
研磨機滾壓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有關一種研磨機滾壓結構,尤指一種不僅能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且能確保研磨品質的研磨機滾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諸如印刷電路板之類薄板的加工過程中,必須經(jīng)過數(shù)道手續(xù),方能達到表面加工所需的品質要求,而在諸道手續(xù)之中,產(chǎn)業(yè)界一般是以薄板研磨機進行印刷電路板的整面及毛邊去除工作。如圖6、圖7所示,薄板研磨機a主要包括一基座b與一研磨裝置C,研磨裝置c內設有4個滾筒組d,任一滾筒組d皆包括上、下相對應的一滾刷dl及一壓輪d2,各滾刷dl以上、下、上、下的方式依序向后間隔排列延伸,以使印刷電路板e由研磨機的一端進入時,穿過各滾刷dl及壓輪d2之間的間隙,而由另一端輸出,并借助使用大量酸液以及各滾刷dl的作用進行刷洗,將印刷電路板e上多余的銅箔洗除。
[0003]上述印刷電路板e通過研磨裝置c的內部時,除了借助滾刷dl及壓輪d2的反向滾動,以使印刷電路板e前進之外,任一個下滾刷dl與下壓輪d2之間更設有至少二支橡膠導輪f,以使印刷電路板e能夠前進的更順暢。
[0004]只是,在實際的研磨過程中發(fā)現(xiàn),橡膠導輪的兩端分別以軸承座支撐,任二支橡膠導輪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且各滾刷的排列方式讓各間隔幾乎維持一致。當印刷電路板的厚度在0.124mm以上時,由于具有足夠的強度不易彎折,可以在下滾刷與下壓輪的上方平順的前進。但隨著制程的精進,需要厚度更薄的印刷電路板,而當厚度愈薄時,愈容易使薄板產(chǎn)生撓曲現(xiàn)象,如此一來,依據(jù)現(xiàn)有滾刷的排列方式,在印刷電路板的前進過程中,印刷電路板的前端容易因向下彎曲而伸入二支橡膠導輪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研磨加工。

【發(fā)明內容】

[0005]有鑒于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并改善上述的缺點,發(fā)明人積多年的經(jīng)驗及不斷的研發(fā)改進,遂有本發(fā)明的產(chǎn)生。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新排列滾刷的上、下位置,以縮小滾刷、壓輪或導輪之間距離的研磨機滾壓結構,能解決現(xiàn)有薄板研磨機在研磨較細薄板時,薄板前端容易向下彎曲而伸入二支橡膠導輪之間的問題,以進行有效的研磨加工,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并確保研磨的品質。
[0007]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所設的一種研磨機滾壓結構,供連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內部,該框形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側及一右側,該滾壓結構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數(shù)個滾筒組,任一滾筒組包括上、下相對應的一滾刷及一壓輪,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支撐件組;其主要的技術特點在于:該滾壓結構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第一滾筒組、第二滾筒組、第三滾筒組及第四滾筒組;第一滾筒組具有第一滾刷及第一壓輪,第二滾筒組具有第二滾刷及第二壓輪,第三滾筒組具有第三滾刷及第三壓輪,第四滾筒組具有第四滾刷及第四壓輪;以及第一滾刷及第四滾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而第二滾刷及第三滾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
[0008]實施時,第一高度位置低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壓輪位于第一滾刷的上方,第二壓輪位于第二滾刷的下方,第三壓輪位于第三滾刷的下方,第四壓輪位于第四滾刷的上方。
[0009]實施時,本發(fā)明更包括第一馬達、第二馬達、第三馬達及第四馬達,第一馬達、第二馬達、第三馬達及第四馬達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左側,供分別連動第一滾刷、第二滾刷、第三滾刷及第四滾刷。
[0010]實施時,本發(fā)明更包括第一調整元件、第二調整元件、第三調整元件及第四調整元件,第一調整元件、第二調整元件、第三調整元件及第四調整元件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左側,并分別連接于第一滾刷的左側端、第二滾刷的左側端、第三滾刷的左側端及第四滾刷的左側端,供分別連動第一滾刷、第二滾刷、第三滾刷及第四滾刷上、下移動。
[0011]實施時,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第一支撐件組、第二支撐件組及第三支撐件組,第一支撐件位組于第一滾筒組及第二滾筒組之間,第一支撐件組包括第一導輪及至少一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組位于第二滾筒組及第三滾筒組之間,第二支撐件組包括第二導輪及二個第二支撐件,該二個第二支撐件分別位于第二導輪的二側,而第三支撐件組位于第三滾筒組及第四滾筒組之間,第三支撐件組包括第三導輪及第三支撐件。
[0012]實施時,上述第一導輪位于第一滾刷及第二壓輪之間,第二導輪位于第二壓輪及第三壓輪之間,第三導輪位于第三壓輪及第四滾刷之間,第三支撐件為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所組成的滾輪。
[0013]實施時,本發(fā)明更包括一連動桿,連動桿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右側,連動桿受一馬達的連動而轉動,連動桿設有同軸的第一蝸輪、第二蝸輪、第三蝸輪,第一蝸輪、第二蝸輪、第三蝸輪分別連接第一導輪的右側端、第二導輪的右側端及第三導輪的右側端,供分別連動第一導輪、第二導輪及第三導輪。
[0014]實施時,第一高度位置亦可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壓輪位于第一滾刷的下方,第二壓輪位于第二滾刷的上方,第三壓輪位于第三滾刷的上方,第四壓輪位于第四滾刷的下方。
[0015]實施時,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第一支撐件組、第二支撐件組及第三支撐件組,第一支撐件組位于第一滾筒組及第二滾筒組之間,第一支撐件組包括第一導輪及至少一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組位于第二滾筒組及第三滾筒組之間,第二支撐件組包括第二導輪及二個第二支撐件,二個第二支撐件分別位于第二導輪的二側,而第三支撐件組位于第三滾筒組及第四滾筒組之間,第三支撐件組包括第三導輪及第三支撐件。
[0016]實施時,上述第一導輪位于第一壓輪及第二滾刷之間,第二導輪位于第二滾刷及第三滾刷之間,第三導輪位于第三滾刷及第四壓輪之間,第三支撐件為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所組成的滾輪。
[001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將滾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縮小相鄰滾刷、壓輪或導輪之間的距離,以避免細薄的薄板因撓曲而下彎,因此,不但可以確保薄板研磨的品質,且可以將薄板的研磨厚度降至約0.05mm,以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
[0018]2、本發(fā)明在將滾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之后,能有效縮小相鄰滾刷、壓輪或導輪之間的距離,讓整體的體積縮小,因此,可以降低機器占用的空間,而增加作業(yè)的空間。
[0019]3、本發(fā)明的第三支撐件以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而成,并設置于第三滾筒組的后端,因此,當薄板經(jīng)過多道研磨程序而使得薄板的前端以不規(guī)則形狀上下彎曲時,能借助多個圓板及相鄰之間隔以形成多點的有效支撐,讓薄板順利向后移動。
[0020]為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以下舉較佳的實施例,配合圖式、圖號,將本發(fā)明的具體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0023]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側剖面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三支撐件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0025]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側剖面示意圖。
[0026]圖6為現(xiàn)有薄板研磨機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0027]圖7為現(xiàn)有薄板研磨機的側剖面示意圖。
[0028]【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研磨機滾壓結構I框形基座10
第一滾筒組20第一滾刷201
第一壓輪202第二滾筒組21
第二滾刷211第二壓輪212
第三滾筒組22第三滾刷221
第三壓輪222第四滾筒組23
第四滾刷231第四壓輪232
第一高度位置H第二高度位置Hl
第一馬達30第二馬達31
第三馬達32第四馬達33
第一調整元件40第二調整元件41
第三調整元件42第四調整元件43
第一支撐件組50第一導輪501
第一支撐件502、503第二支撐件組51
第二導輪511第二支撐件512、513
第三支撐件組52第三導輪521
第三支撐件522連動桿60
馬達61第一蝸輪62
第二蝸輪63第三蝸輪64薄板9
薄板研磨機a基座b
研磨裝置c滾筒組d
滾刷dl壓輪d2
印刷電路板e橡膠導輪f。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發(fā)明研磨機滾壓結構連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內部,該框形基座概略呈長方體,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側及一右側,前端為薄板的輸入端,后端為輸出端。而該滾壓結構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四個滾筒組,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支撐件組,任一滾筒組包括上、下相對應的一滾刷及一壓輪,各個滾刷以對應的各個馬達分別帶動,各個壓輪以一連動桿同時連動。位于接近框形基座前端及后端的二個滾刷位于同一第一高度位置,而上述二個滾刷之間的另二個滾刷位于同一第二高度位置。
[0030]請參閱圖1~圖3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研磨機滾壓結構I的第一實施例,包括四個滾筒組(20、21、22、23)、四個馬達(30、31、32、33)、四個調整元件(40、41、42、43)、一第一支撐件組50、一第二支撐件組51及一第三支撐件組52及一連動桿60。
[0031]該滾壓結構I的四個滾筒組(20、21、22、23)由框形基座10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為第一滾筒組20、第二滾筒組21、第三滾筒組22及第四滾筒組23 ;第一滾筒組20具有第一滾刷201及第一壓輪202,第二滾筒組21具有第二滾刷211及第二壓輪212,第三滾筒組22具有第三滾刷221及第三壓輪222,第四滾筒組23具有第四滾刷231及第四壓輪232。第一滾刷201及第四滾刷位231于位于同一第一高度位置H,第二滾刷211及第三滾刷221位于同一第二高度位置H1,第一高度位置H低于第二高度位置H1。且第一壓輪202位于第一滾刷201的上方,第二壓輪212位于第二滾刷211的下方,第三壓輪222位于第三滾刷221的下方,第四壓輪232位于第四滾刷231的上方。
[0032]該四個馬達(30、31、32、33)為第一馬達30、第二馬達31、第三馬達32及第四馬達33。四個馬達(30、31、32、33)分別定位于框形基座10的左側下方,并分別以皮帶連接第一滾刷201、第二滾刷211、第三滾刷221及第四滾刷231,以分別連動該第一滾刷201、第二滾刷211、第三滾刷221及第四滾刷231轉動。而四個調整元件(40、41、42、43)定位于框形基座10的左側,四個調整元件(40、41、42、43)為第一調整元件40、第二調整元件41、第三調整元件42及第四調整元件43,第一調整元件40、第二調整元件41、第三調整元件42及第四調整元件43分別連接第一滾刷201的左側端、第二滾刷211的左側端、第三滾刷221的左側端及第四滾刷231的左側端,且各個調整元件主要是以螺桿與螺帽所組成,借以分別帶動第一滾刷201、第二滾刷211、第三滾刷221及第四滾刷231上、下移動。
[0033]第一支撐件組50、第二支撐件組51及第三支撐件組52分別位于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其中,第一支撐件組50位于第一滾筒組20及第二滾筒組21之間,第一支撐件組50包括第一導輪501及二個第一支撐件(502、503),該二個第一支撐件(502、503)分別位于第一導輪501的二側;第二支撐件組51位于第二滾筒組21及第三滾筒組22之間,第二支撐件組51包括第二導輪511及二個第二支撐件(512、513),該二個第二支撐件(512、513)分別位于第二導輪511的二側;第三支撐件組52位于第三滾筒組22及第四滾筒組23之間,第三支撐件組52包括第三導輪521及第三支撐件522,而如圖4所示,第三支撐件522為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所組成的滾輪。
[0034]第一導輪501位于第一滾刷201及第二壓輪212之間,第二導輪511位于第二壓輪212及第三壓輪222之間,第三導輪521位于第三壓輪222及第四滾刷231之間,而連動桿60定位于框形基座10的右側,連動桿60受一馬達61的連動而轉動。該連動桿60設有同軸的第一蝸輪62、第二蝸輪63及第三蝸輪64,第一蝸輪62、第二蝸輪63、第三蝸輪64分別連接第一導輪501的右側端、第二導輪511的右側端及第三導輪521的右側端,以于連動桿60轉動時,讓第一蝸輪62、第二蝸輪63、第三蝸輪64同軸轉動,并分別連動第一導輪501、第二導輪511及第三導輪521。
[0035]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研磨機滾壓結構I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第一高度位置H高于第二高度位置H1,第一壓輪202位于第一滾刷201的下方,第二壓輪212位于第二滾刷211的上方,第三壓輪222位于第三滾刷221的上方,第四壓輪232位于第四滾刷231的下方。而第一導輪501及二個第一支撐件(502、503)位于第一壓輪202及第二滾刷211之間,第二導輪511及二個第二支撐件(512、513)位于第二滾屆IJ 211及第三滾刷221之間,第三導輪521及第三支撐件522位于第三滾刷221及第四壓輪232之間。借此,同樣可以有效導引薄板9,以進行有效的研磨加工。
[0036]因此,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將滾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縮小相鄰滾刷、壓輪或導輪之間的距離,以避免細薄的薄板因撓曲而下彎,因此,不但可以確保薄板研磨的品質,且可以將薄板的研磨厚度降至約0.05mm,以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
[0037]2、本發(fā)明在將滾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之后,能有效縮小相鄰滾刷、壓輪或導輪之間的距離,讓整體的體積縮小,因此,可以降低機器占用的空間,而增加作業(yè)的空間。
[0038]3、本發(fā)明的第三支撐件以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而成,并設置于第三滾筒組的后端,因此,當薄板經(jīng)過多道研磨程序而使得薄板的前端以不規(guī)則形狀上下彎曲時,能借助多個圓板及相鄰之間隔以形成多點的有效支撐,讓薄板順利向后移動。
[0039]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內容,本發(fā)明確可達到預期的目的,提供一種不僅能確保薄板研磨品質、提高產(chǎn)品細薄化的要求,且可縮小整體體積的研磨機滾壓結構,極具產(chǎn)業(yè)上利用的價值,爰依法提出發(fā)明專利申請。
【主權項】
1.一種研磨機滾壓結構,供連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內部,該框形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側及一右側,該滾壓結構包括由該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數(shù)個滾筒組,任一滾筒組包括上、下相對應的一滾刷及一壓輪,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支撐件組;其特征在于: 該滾壓結構包括由該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設置的一第一滾筒組、一第二滾筒組、一第三滾筒組及一第四滾筒組;該第一滾筒組具有一第一滾刷及一第一壓輪,該第二滾筒組具有一第二滾刷及一第二壓輪,該第三滾筒組具有一第三滾刷及一第三壓輪,該第四滾筒組具有一第四滾刷及一第四壓輪;以及 該第一滾刷及該第四滾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而該第二滾刷及該第三滾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該第二高度位置,該第一壓輪位于該第一滾刷的上方,該第二壓輪位于該第二滾刷的下方,該第三壓輪位于該第三滾刷的下方,該第四壓輪位于該第四滾刷的上方。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馬達、一第二馬達、一第三馬達及一第四馬達,該第一馬達、第二馬達、第三馬達及第四馬達定位于該框形基座的左側,供分別連動該第一滾刷、第二滾刷、第三滾刷及第四滾刷。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一調整元件、一第二調整元件、一第三調整元件及一第四調整元件,該第一調整元件、第二調整元件、第三調整元件及第四調整元件定位于該框形基座的左側,并分別連接于該第一滾刷的左側端、第二滾刷的左側端、第三滾刷的左側端及第四滾刷的左側端,供分別連動該第一滾刷、第二滾刷、第三滾刷及第四滾刷上、下移動。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一第一支撐件組、一第二支撐件組及一第三支撐件組,該第一支撐件組位于該第一滾筒組及該第二滾筒組之間,該第一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一導輪及至少一第一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組位于該第二滾筒組及該第三滾筒組之間,該第二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二導輪及二個第二支撐件,該二個第二支撐件分別位于該第二導輪的二側,而該第三支撐件組位于該第三滾筒組及該第四滾筒組之間,該第三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三導輪及一第三支撐件。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導輪位于該第一滾刷及該第二壓輪之間,該第二導輪位于該第二壓輪及該第三壓輪之間,該第三導輪位于該第三壓輪及該第四滾刷之間,該第三支撐件為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所組成的滾輪。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連動桿,該連動桿定位于該框形基座的右側,該連動桿受一馬達的連動而轉動,該連動桿設有同軸的一第一蝸輪、一第二蝸輪、一第三蝸輪,該第一蝸輪、第二蝸輪、第三蝸輪分別連接該第一導輪的右側端、第二導輪的右側端及第三導輪的右側端,供分別連動該第一導輪、第二導輪及第三導輪。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高度位置高于該第二高度位置,該第一壓輪位于該第一滾刷的下方,該第二壓輪位于該第二滾刷的上方,該第三壓輪位于該第三滾刷的上方,該第四壓輪位于該第四滾刷的下方。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各相鄰滾筒組之間分別設有一第一支撐件組、一第二支撐件組及一第三支撐件組,該第一支撐件位組于該第一滾筒組及該第二滾筒組之間,該第一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一導輪及至少一第一支撐件,該第二支撐件組位于該第二滾筒組及該第三滾筒組之間,該第二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二導輪及二個第二支撐件,該二個第二支撐件分別位于該第二導輪的二側,而該第三支撐件組位于該第三滾筒組及該第四滾筒組之間,該第三支撐件組包括一第三導輪及一第三支撐件。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研磨機滾壓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導輪位于該第一壓輪及該第二滾刷之間,該第二導輪位于該第二滾刷及該第三滾刷之間,該第三導輪位于該第三滾刷及該第四壓輪之間,該第三支撐件為數(shù)片具間隔的圓板同軸排列所組成的滾輪。
【文檔編號】B24B39/06GK106064346SQ201510645423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8日 公開號201510645423.3, CN 106064346 A, CN 106064346A, CN 201510645423, CN-A-106064346, CN106064346 A, CN106064346A, CN201510645423, CN201510645423.3
【發(fā)明人】張德勇
【申請人】高亞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