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包括大車架、鉗架、頂部平臺和四根,立柱分別垂直固定在大車架的上端面,鉗架置于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頂部平臺固定在四根立柱的頂部,在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分別設滑槽。在縱梁的外側設置與滑槽配合的滑軌,在鉗架前端、后端處、頂部平臺前端、后端處分別設由軸滾、滑輪及鋼絲繩形成的傳動裝置,來驅動鉗架的前端及后端升降移動。其通過采用軸滾、滑輪及鋼絲繩等組成對鉗架的升降驅動單元,使鉗架的垂直升降幅度大大提高,相對水平面形成的傾角范圍明顯變大。
【專利說明】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鍛造機械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鍛造操作機是一種用以夾持鍛坯配合水壓機或鍛錘完成送進、轉動、調(diào)頭等主要動作的輔助鍛壓機械。鍛造操作機有助于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生產(chǎn)效率。根據(jù)需要,鍛造操作機也可用于裝爐、出爐,并可實現(xiàn)遙控和與主機聯(lián)動。鍛造操作機結構分有軌和無軌兩種,其傳動方式有機械式、液壓式和混合式等。此外,還有專門用于某些輔助工序的鍛造操作機,如裝取料操作機和工具操作機等。
[0003]鍛造操作機造型美觀,結構緊湊,鉗手轉動極其靈活,能出色地完成龐大的鍛造操作機無法完成的動作,讓操作工體驗到人機合一、隨心所欲的感覺,充分體現(xiàn)鍛造操作機向機械手轉變的根本意義。鍛造操作機適用于鍛造和鍛壓行業(yè),與各種自由鍛錘及壓機配合,能完成坯料成型的各種工序;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60%以上;是鍛造鍛壓行業(yè)不可缺少的輔助設備。
[0004]鍛造操作機具有以下動作功能:大車在軌道上自由行走;鉗架前后升降、傾斜;鉗頭夾持、松開、旋轉等。大車架采用整體框架式結構,由電機或馬達驅動。鉗架升降采用液壓驅動,可實現(xiàn)前后同步升降或分別升降,使鉗架到達水平或實現(xiàn)一定角度的傾斜(相對水平面)。鉗頭夾緊由大螺距絲桿或油缸帶動夾持拉桿水平移動實現(xiàn),并且有緩沖保險裝置。鉗頭旋轉由電機減速機帶動,并設有過載保護裝置。鉗架的前后、兩側及鉗架與升降機之間均設有防振動的緩沖裝置。但是,由于鉗架升降采用的是液壓驅動的方式,其不足處在于升降的最大距離及相對水平面的最大夾角受到了液壓驅動桿軸向長度的限制,對鉗頭的提升高度在有些應用場合往往不能滿足使用需要。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鉗架的升降的高度明顯提高,鉗架相對水平面的夾角值明顯變大的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包括大車架、鉗架、頂部平臺和立柱。所述鉗架主體為方形框架結構,包括兩根縱梁和兩根橫梁。所述立柱有四根,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大車架的上端面。所述鉗架置于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所述頂部平臺固定在所述四根立柱的頂部。在所述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分別設置垂向延伸的滑槽。在所述縱梁的外側對應于立柱的位置處分別設置與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軌,所述滑軌為橫向向外側延伸的凸緣。在所述鉗架前端、后端處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一個或多個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后端處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一個或多個滑輪。在所述鉗架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與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垂直方向上一一對應。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的下端面的前端、后端處分別設置固定部。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前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前軸滾。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后軸滾。所述鉗架前端設置的各滑輪,通過鋼絲繩分別與各自垂直對應的設置在頂部平臺前端的滑輪連接,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頂部平臺前端設置的固定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軸滾上。所述鉗架后端設置的各滑輪,亦通過鋼絲繩分別與各自垂直對應的設置在頂部平臺后端的滑輪連接,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頂部平臺后端設置的固定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軸滾上。所述前軸滾、后軸滾分別連接驅動裝置。
[0007]進一步,在所述鉗架的兩根縱梁的前端分別設置一個前側底端滑輪;對應各前側底端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頂部滑輪;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的前側頂部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的下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的固定部一;各自相互對應的一組前側底端滑輪、前側頂部滑輪及前側的固定部一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的前側底端滑輪、前側頂部滑輪及前側的固定部一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在所述鉗架的后端橫梁的中部位置設置一個后側底端滑輪;對應該后側底端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后端的上端面上設置后側頂部滑輪;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的后側頂部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后端的下端面上設置后側的固定部二;所述的后側底端滑輪、后側頂部滑輪及后側的固定部二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后側底端滑輪、后側頂部滑輪及后側的固定部二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
[0008]進一步,所述前軸滾的驅動裝置及所述后軸滾的驅動裝置分別固定在所述頂部平臺的上端面上。
[0009]進一步,所述固定部為定滑輪。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通過采用軸滾、滑輪及鋼絲繩等組成對鉗架的升降驅動單元,使鉗架的垂直升降幅度大大提高,相對水平面形成的傾角范圍明顯變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傳動裝置與鉗頭及鉗頭驅動組件單元組裝為一體時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傳動裝置與鉗頭及鉗頭驅動組件單元組裝為一體時的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傳動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傳動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I大車架,2頂部平臺,3鉗頭驅動單元組件,4鉗頭,5立柱,51滑槽,61縱梁,611滑軌,62橫梁,71固定部一,72前側底端滑輪,73前側頂部滑輪,74前軸滾,81固定部二,82后側底端滑輪,83后側頂部滑輪,84后軸滾。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內(nèi)容作進一步說明。
[0017]在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頂”、“底”、
“內(nèi)”、“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0019]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包括大車架1、頂部平臺2、鉗架以及四根立柱5。所述鉗架主體為方形框架結構,包括兩根縱梁61和兩根橫梁62。
[0020]所述的四根立柱5分別垂向固定在所述大車架I的上端面(靠近大車架I四角的位置),所述鉗架位于所述大車架I的上端面之上并置于四根立柱5的內(nèi)側。所述頂部平臺2固定在所述四根立柱5的頂部。鉗頭驅動單元組件3固定在鉗架上,與鉗架形成為一體結構,鉗頭4設置在鉗頭驅動單元組件3的前端。對于鉗頭驅動單元組件3及鉗頭4的具體結構及二者之間的具體連接結構、大車架I的具體結構等為現(xiàn)有技術,所以不再贅述。
[0021]在所述四根立柱5的內(nèi)側分別設置垂向延伸的滑槽51,所述滑槽51由立柱5的底部延伸到其頂部。在所述鉗架縱梁61的外側對應于立柱5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滑軌611,所述滑軌611為橫向向外側延伸的凸緣。所述滑軌611與所述滑槽51配合,在受到外部的垂向驅動力的作用時,鉗架能夠沿所述滑槽51垂直滑動。
[0022]在所述鉗架的兩根縱梁61的前端分別設置一個前側底端滑輪72。對應各前側底端滑輪72,在所述頂部平臺2前端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頂部滑輪73。對應所述頂部平臺2上設置的前側頂部滑輪73,在所述頂部平臺2前端的下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的固定部
一71。各自相互對應的一組前側底端滑輪72、前側頂部滑輪73及前側的固定部一 71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的前側底端滑輪72、前側頂部滑輪73及前側的固定部一 71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即前側底端滑輪72、前側頂部滑輪73及前側的固定部一 71對應為兩組,每一組中的前側底端滑輪72、前側頂部滑輪73及前側的固定部一 71之間分別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本組內(nèi)的前側的固定部一 71上,另一端依次繞過本組內(nèi)的前側底端滑輪72、前側頂部滑輪73,最終被固定在前軸滾74上。前軸滾74固定設置在所述頂部平臺2的上端面上,對應于前側頂部滑輪73而設置,位于前側頂部滑輪73右側。需要說明的是,前側頂部滑輪73有兩個,而前軸滾74既可以設置兩個,也可以僅設置一個。
[0023]在位于所述鉗架的后端處的橫梁62的中部位置設置一個后側底端滑輪82 ;對應該后側底端滑輪82,在所述頂部平臺2后端的上端面上設置后側頂部滑輪83 ;對應所述頂部平臺2上設置的后側頂部滑輪83,在所述頂部平臺2后端的下端面上設置后側的固定部
二81 ;所述的后側底端滑輪82、后側頂部滑輪83及后側的固定部二 81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后側底端滑輪82、后側頂部滑輪83及后側的固定部二 81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該根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后側的固定部二 81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后側底端滑輪82、后側頂部滑輪83,最終被固定在后軸滾84上。后軸滾84固定設置在所述頂部平臺2的上端面上,對應于后側頂部滑輪83而設置,位于后側頂部滑輪83左側。前軸滾74以及后軸滾84分別連接驅動其轉動的驅動裝置。
[0024]前軸滾74的驅動裝置驅動其轉動時,能夠使其對鋼絲繩形成纏繞或放開,從而驅動鉗架的前端上升或下降。后軸滾84的驅動裝置驅動其轉動時,能夠使其對鋼絲繩形成纏繞或放開,從而驅動鉗架的后端上升或下降。前軸滾74的驅動裝置及后軸滾84的驅動裝置同時驅動它們各自同步轉動時,能夠使所述鉗架水平上升或下降,而二者的驅動不同步時,能夠使所述鉗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即實現(xiàn)了鉗架前后端同步升降或分別升降,使鉗架到達水平或實現(xiàn)一定角度的傾斜(相對水平面),而且相對目前的液壓驅動升降方式,升降幅度大大提高,形成的夾角范圍明顯變大。
[0025]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包括大車架、鉗架,其特征是: 還包括頂部平臺和立柱;所述鉗架主體為方形框架結構,包括兩根縱梁和兩根橫梁; 所述立柱有四根,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大車架的上端面;所述鉗架置于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所述頂部平臺固定在所述四根立柱的頂部; 在所述四根立柱的內(nèi)側分別設置垂向延伸的滑槽;在所述縱梁的外側對應于立柱的位置處分別設置與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軌,所述滑軌為橫向向外側延伸的凸緣; 在所述鉗架前端、后端處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一個或多個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后端處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一個或多個滑輪;在所述鉗架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與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垂直方向上一一對應; 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前端、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的下端面的前端、后端處分別設置固定部; 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前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前軸滾;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端面后端處設置的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后軸滾; 所述鉗架前端設置的各滑輪,通過鋼絲繩分別與各自垂直對應的設置在頂部平臺前端的滑輪連接,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頂部平臺前端設置的固定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軸滾上; 所述鉗架后端設置的各滑輪,亦通過鋼絲繩分別與各自垂直對應的設置在頂部平臺后端的滑輪連接,鋼絲繩的一端固定在頂部平臺后端設置的固定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軸滾上;所述前軸滾、后軸滾分別連接驅動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其特征是: 在所述鉗架的兩根縱梁的前端分別設置一個前側底端滑輪;對應各前側底端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的上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頂部滑輪;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的前側頂部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前端的下端面上分別設置前側的固定部一;各自相互對應的一組前側底端滑輪、前側頂部滑輪及前側的固定部一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的前側底端滑輪、前側頂部滑輪及前側的固定部一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 在所述鉗架的后端橫梁的中部位置設置一個后側底端滑輪;對應該后側底端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后端的上端面上設置后側頂部滑輪;對應所述頂部平臺上設置的后側頂部滑輪,在所述頂部平臺后端的下端面上設置后側的固定部二;所述的后側底端滑輪、后側頂部滑輪及后側的固定部二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且后側底端滑輪、后側頂部滑輪及后側的固定部二之間通過一根鋼絲繩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軸滾的驅動裝置及所述后軸滾的驅動裝置分別固定在所述頂部平臺的上端面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鍛造操作機上的鉗架升降移動的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部為定滑輪。
【文檔編號】B21J13/10GK203778674SQ201420178573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14日
【發(fā)明者】柏民 申請人:章丘市榮升鍛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