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肉末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肉末常被選作制作菜肴的主料或配料,廚師在烹飪前需對肉末進行攪拌或揉捏,使其內的纖維反生改變,使之食用起來更具彈性口感更好,然而傳統(tǒng)技術中對于肉末烹飪前攪拌或揉捏這一加工工序一般都是通過手動操作,其操作較為吃力且效率低下,同時通過手動操作食品安全衛(wèi)生無法保障,現(xiàn)有中也有較多的自動攪拌裝置,但其價格昂貴,操作復雜,存在較大弊端,無法滿足現(xiàn)有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包括容箱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容箱頂部的容器,所述容箱內設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底部沿邊處設有凸圓塊,所述第一容腔貼近下方的左右兩側內壁上對應設有滑接槽,所述第一容腔內設有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件,所述滑接件內頂部設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頂部滑接配合連接有管筒,所述管筒頂部與所述第一容腔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所述管筒內設有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頂部的所述容箱內設有開口,所述開口內設有第一封閉閥,所述第二容腔底部的所述滑接件內設有倒插腔,所述滑接件貼近下方的左右兩側外壁上對應設有斜切槽,所述滑接件底部設有與所述凸圓塊滑接配合連接的凸頂塊,所述倒插腔底部設有向下伸長并穿透所述滑接件和所述凸頂塊的穿槽,所述穿槽底部設有連接管,所述滑接槽內滑接配合連接有與所述斜切槽配合連接的斜切塊,所述斜切塊離開所述第一容腔一側內設有螺狀紋孔,所述螺狀紋孔內螺狀紋配合連接有螺狀桿,所述螺狀桿離開所述螺狀紋孔一側與第一電轉機連接,所述容箱右側端面設有計時裝置,所述所述容箱右側端面位于所述計時裝置上方設有揚聲器,所述凸圓塊后側設置有解鎖裝置。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開口頂部與所述容器內底部互通,所述開口底部與所述第三容腔頂部互通。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穿槽頂部設有第二封閉閥,所述第二封閉閥與所述第一封閉閥均為電控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三容腔內設有轉接軸,所述轉接軸外表面設有多組拌勻扇葉,所述轉接軸左側端與第二電轉機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管由頂部與所述凸頂塊底部固定連接的上導管、頂部與所述上導管固定連接的伸長管以及與所述伸長管底部固定連接的下導管組接成,所述連接管右側設有下伸件。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下伸件由與所述下導管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板、與所述連接板頂部固定連接的推升桿、與所述導向桿頂部配合連接的推升裝置,所述推升裝置頂部與所述凸頂塊底部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升裝置右側的所述凸頂塊底部端面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向下伸長段穿透所述連接板且與所述連接板滑接配合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解鎖裝置包括第一螺狀桿和第三電轉機,所述第三電轉機固定設置在凹腔的側壁上,所述凹腔設置在所述第一容腔底部,所述第一螺狀桿與所述第三電轉機連接,所述第一螺狀桿與所述凸圓塊螺狀紋配合連接,需要拆出所述滑接件對內部進行清洗時,通過所述解鎖裝置使得所述凸圓塊縮入到所述凹腔內,然后向下拉出所述滑接件即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容腔內設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件,滑接件內頂部設第二容腔,第二容腔頂部滑接配合連接管筒,管筒頂部與第一容腔的內頂壁固定連接,管筒內設第三容腔,通過滑接件與管筒的反方向滑接配合,從而實現(xiàn)控制第二容腔與第三容腔之間形成的容腔大小,減少浪費。
2.通過滑接槽內滑接配合連接用以與斜切槽配合連接的斜切塊,斜切塊離開第一容腔一側內設螺狀紋孔,螺狀紋孔內螺狀紋配合連接螺狀桿,螺狀桿離開螺狀紋孔一側與第一電轉機連接,通過第一電轉機控制螺狀桿轉動以及斜切塊與斜切槽抵壓滑接配合,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調節(jié),減少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連接管由頂部與凸頂塊底部固定連接的上導管、頂部與上導管固定連接的伸長管以及與伸長管底部固定連接的下導管組接成,連接管右側設下伸件,從而實現(xiàn)自動調節(jié)排料高度,滿足不同供料高度的調節(jié)。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滿足能實現(xiàn)自動攪拌及自動排料,減少浪費,制造成本低,減少勞動力以及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初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調節(jié)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最大調節(jié)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帶計時功能的加工裝置,包括容箱1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容箱1頂部的容器3,所述容箱1內設有第一容腔5,所述第一容腔5底部沿邊處設有凸圓塊51,所述第一容腔5貼近下方的左右兩側內壁上對應設有滑接槽7,所述第一容腔5內設有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件6,所述滑接件6內頂部設有第二容腔61,所述第二容腔61頂部滑接配合連接有管筒4,所述管筒4頂部與所述第一容腔5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所述管筒4內設有第三容腔41,所述第三容腔41頂部的所述容箱1內設有開口11,所述開口11內設有第一封閉閥111,所述第二容腔61底部的所述滑接件6內設有倒插腔62,所述滑接件6貼近下方的左右兩側外壁上對應設有斜切槽64,所述滑接件6底部設有與所述凸圓塊51滑接配合連接的凸頂塊65,所述倒插腔62底部設有向下伸長并穿透所述滑接件6和所述凸頂塊65的穿槽63,所述穿槽63底部設有連接管66,所述滑接槽7內滑接配合連接有與所述斜切槽64配合連接的斜切塊71,所述斜切塊71離開所述第一容腔5一側內設有螺狀紋孔72,所述螺狀紋孔72內螺狀紋配合連接有螺狀桿73,所述螺狀桿73離開所述螺狀紋孔72一側與第一電轉機74連接,所述容箱1右側端面設有計時裝置101,所述計時裝置101用于計時攪拌時間,所述所述容箱1右側端面位于所述計時裝置101上方設有揚聲器102,所述計時裝置101通過線路與所述揚聲器102連接,通過所述計時裝置101上所設定時間達到后控制所述揚聲器102發(fā)出警示音,從而起到提醒作用,防止攪拌時間過長而影響口感,所述凸圓塊51后側設置有解鎖裝置。
其中,所述開口11頂部與所述容器3內底部互通,所述開口11底部與所述第三容腔41頂部互通。
其中,所述穿槽63頂部設有第二封閉閥631,所述第二封閉閥631與所述第一封閉閥111均為電控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減少勞動量。
其中,所述第三容腔41內設有轉接軸411,所述轉接軸411外表面設有多組拌勻扇葉412,所述轉接軸411左側端與第二電轉機413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攪拌,使肉末攪拌更加均勻。
其中,所述連接管66由頂部與所述凸頂塊65底部固定連接的上導管661、頂部與所述上導管661固定連接的伸長管662以及與所述伸長管662底部固定連接的下導管663組接成,所述連接管66右側設有下伸件664,從而實現(xiàn)自動調節(jié)排料高度,滿足不同排料高度的調節(jié)。
其中,所述下伸件664由與所述下導管663右側端面固定連接的連接板6644、與所述連接板6644頂部固定連接的推升桿6643、與所述導向桿6643頂部配合連接的推升裝置6641,所述推升裝置6641頂部與所述凸頂塊65底部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升裝置6641右側的所述凸頂塊65底部端面設有向下伸長設置的導向桿6642,所述導向桿6642向下伸長段穿透所述連接板6644且與所述連接板6644滑接配合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調節(jié)連接管的伸縮工作。
其中,所述解鎖裝置包括第一螺狀桿511和第三電轉機512,所述第三電轉機512固定設置在凹腔513的側壁上,所述凹腔513設置在所述第一容腔5底部,所述第一螺狀桿511與所述第三電轉機512連接,所述第一螺狀桿511與所述凸圓塊51螺狀紋配合連接,需要拆出所述滑接件6對內部進行清洗時,通過所述解鎖裝置使得所述凸圓塊51縮入到所述凹腔513內,然后向下拉出所述滑接件6即可。
初始狀態(tài)時,如圖2所示斜切塊71與斜切槽64完全滑接抵壓配合連接,此時,滑接件6頂部端面與第一容腔5的內頂壁相抵接,同時,管筒4最大程度伸入第二容腔61內,此時,滑接件6的底部端面最大程度離開凸圓塊51頂部端面,同時開口11內的第一封閉閥111與穿槽63內的第二封閉閥631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
需要攪拌加工時,首先使第一電轉機74帶動螺狀桿73轉動,由螺狀桿73帶動斜切塊71逐漸滑出斜切槽64外,此時,滑接件6通過自重逐漸向下滑接,同時,滑接件6頂部端面逐漸離開第一容腔5的內頂壁,此時,管筒4相對與滑接件6向上滑接,當調節(jié)到需要加工量時如圖3所示,控制第一電轉機74停止轉動,同時,控制第一封閉閥111開啟,此時,容器3內的肉末滑入開口11內,經過開口11后滑入第三容腔41以及第二容腔61內,直至肉末完全進入第三容腔41與第二容腔61形成的容腔內時,然后控制第一封閉閥111關閉,再然后通過計時裝置101調節(jié)好攪拌時間后,通過控制第二電轉機413帶動轉接軸411轉動,由轉接軸411帶動拌勻扇葉412開始攪拌工作,當計時裝置101上設定的時間達到后,揚聲器102發(fā)出警示音,此時攪拌完成,控制第二電轉機413停止轉動,接著通過推升裝置6641控制導向桿6643推壓連接板6644,使連接板6644帶動下導管663沿導向桿6642向下移動移動,然后控制第二封閉閥631開啟將攪拌完成的肉末通過穿槽63后滑入連接管66內,最后經連接管66排出;如圖4所示當滑接件6底部端面與凸圓塊51頂部端面相抵時,此時,斜切塊71離開所述斜切槽64一側與滑接槽7離開第一容腔5一側相抵接,此時為最大調節(jié)范圍。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容腔內設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件,滑接件內頂部設第二容腔,第二容腔頂部滑接配合連接管筒,管筒頂部與第一容腔的內頂壁固定連接,管筒內設第三容腔,通過滑接件與管筒的反方向滑接配合,從而實現(xiàn)控制第二容腔與第三容腔之間形成的容腔大小,減少浪費。
2.通過滑接槽內滑接配合連接用以與斜切槽配合連接的斜切塊,斜切塊離開第一容腔一側內設螺狀紋孔,螺狀紋孔內螺狀紋配合連接螺狀桿,螺狀桿離開螺狀紋孔一側與第一電轉機連接,通過第一電轉機控制螺狀桿轉動以及斜切塊與斜切槽抵壓滑接配合,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調節(jié),減少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連接管由頂部與凸頂塊底部固定連接的上導管、頂部與上導管固定連接的伸長管以及與伸長管底部固定連接的下導管組接成,連接管右側設下伸件,從而實現(xiàn)自動調節(jié)排料高度,滿足不同供料高度的調節(jié)。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滿足能實現(xiàn)自動攪拌及自動排料,減少浪費,制造成本低,減少勞動力以及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