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撥叉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撥叉加固墊座。
背景技術:
拔叉是汽車變速箱上的部件,與變速手柄相連,位于手柄下端,撥動中間變速輪,使輸入/輸出轉速比改變,撥叉主要用于離合器換檔。如果是機床上的撥叉是用于變速的,主要用在操縱機構中就是把2個咬合的齒輪撥開來再把其中一個可以在軸上滑動的齒輪撥到另外一個齒輪上以獲得另一個速度。即改變車床滑移齒輪的位置,實現變速?;蛘邞糜诳刂齐x合器的嚙合、斷開的機構中,從而控制橫向或縱向進給。但傳統(tǒng)的撥叉都是采用一體式的結構構成,缺乏保護裝置來保護,降低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撥叉加固墊座,能夠安裝到撥叉底部端加固,墊座本體自身還貫穿入一加強筋來加固,進一步提升撥叉穩(wěn)固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撥叉加固墊座,包括墊座本體,所述墊座本體上端設有墊座座體,所述墊座座體頂端呈一弧形端面,所述墊座座體底部端開設有凹缺口,所述墊座座體兩端設有加固卡頭,所述加固卡頭底部端導入緊固螺母固定,所述緊固螺母導入所述墊座座體后頂入撥叉內連接,所述加固卡頭之間橫向水平導入一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兩端均導出于所述加固卡頭外,所述加強筋兩端分別設有彈簧頭,所述彈簧頭前端設有膠墊片,所述墊座座體安裝在撥叉底端后所述加強筋兩端抵在撥叉臂內側端。
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緊固螺母豎直向上導入所述加固卡頭內,所述緊固螺母上端貫穿導出所述墊座座體外。
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加固卡頭與所述墊座座體為一體式連接機構,所述加固卡頭豎直向下導出于所述墊座座體兩側下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能夠安裝到撥叉底部端加固,墊座本體自身還貫穿入一加強筋來加固,進一步提升撥叉穩(wěn)固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撥叉加固墊座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 1、墊座本體; 2、墊座座體; 3、加固卡頭; 4、緊固螺母; 5、加強筋; 6、彈簧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撥叉加固墊座,包括墊座本體1,所述墊座本體1上端設有墊座座體2,所述墊座座體2頂端呈一弧形端面,所述墊座座體2底部端開設有凹缺口,所述墊座座體2兩端設有加固卡頭3,所述加固卡頭3底部端導入緊固螺母4固定,所述緊固螺母4導入所述墊座座體2后頂入撥叉內連接,所述加固卡頭3之間橫向水平導入一加強筋5,所述加強筋5兩端均導出于所述加固卡頭3外,所述加強筋5兩端分別設有彈簧頭6,所述彈簧頭6前端設有膠墊片,所述墊座座體2安裝在撥叉底端后所述加強筋5兩端抵在撥叉臂內側端。
另外,所述緊固螺母4豎直向上導入所述加固卡頭3內,所述緊固螺母4上端貫穿導出所述墊座座體2外。
另外,所述加固卡頭3與所述墊座座體2為一體式連接機構,所述加固卡頭3豎直向下導出于所述墊座座體2兩側下端。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在墊座本體1上端設置墊座座體2,墊座座體2頂端呈一弧形端面,墊座座體2底部端開設有凹缺口,墊座座體2兩端設有加固卡頭3,加固卡頭3與墊座座體2為一體式連接機構,加固卡頭3豎直向下導出于墊座座體2兩側下端,加固卡頭3底部端導入緊固螺母4固定,緊固螺母4導入墊座座體2后頂入撥叉內連接,緊固螺母4豎直向上導入加固卡頭3內,緊固螺母4上端貫穿導出墊座座體2外,加固卡頭3之間橫向水平導入一加強筋5,加強筋5兩端均導出于加固卡頭3外,加強筋5兩端分別設有彈簧頭6,彈簧頭6前端設有膠墊片,墊座座體2安裝在撥叉底端后加強筋5兩端抵在撥叉臂內側端,墊座本體1能夠安裝到撥叉底部端加固,墊座本體1自身還貫穿入一加強筋5來加固,進一步提升撥叉穩(wěn)固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