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換擋機構限位技術主要采用齒套和齒輪對換擋行程進行限位,這種限位方式涉及的零件比較多,公差累計較大,很難控制換擋行程,容易過限位。而且換擋撥叉的行程與靠齒套和齒輪之間限位行程決定,導致?lián)懿媾c齒套在換擋完成后總是緊靠在一起,撥叉容易磨損,并且整個軸系的竄動會通過同步器齒套和撥叉?zhèn)鬟f到換擋手柄上,換擋性能變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包括外換擋機構1和內換擋機構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換擋機構1包括支撐套1-1、換擋軸1-2、換擋卷筒1-3和換擋撥塊1-4;所述支撐套1-1套設在換擋軸1-2外,且與換擋軸1-2固定連接;所述換擋卷筒1-3與換擋撥塊1-4固定連接;所述換擋卷筒1-3與支撐套1-1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套1-1的外圓面設有兩個限位塊1-5;所述換擋卷筒1-3開設有兩個矩形通槽1-7,且兩個矩形通槽1-7分別與兩個限位塊1-5相對應設置;所述內換擋機構2包括撥叉軸2-3和叉口架2-2,所述撥叉軸2-3與叉口架2-2固定連接;所述叉口架2-2與換擋撥塊1-4接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內換擋機構2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撥叉軸2-3上的撥叉2-1。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通過對控制換擋撥叉的行程來對換擋行程進行限位,可以有效的控制撥叉于齒套之間的間隙,使得撥叉不易磨損,將軸系的抖動與手柄之間隔絕,不會將抖動傳遞出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支撐套與限位塊的配合示意圖;
圖4是外換擋機構順時針旋轉時的限位示意圖;
圖5是外換擋機構逆時針旋轉時的限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5所示出了本發(fā)明提供的手動變速器換擋限位機構,包括外換擋機構1和內換擋機構2;所述外換擋機構1包括支撐套1-1、換擋軸1-2、換擋卷筒1-3和換擋撥塊1-4;所述支撐套1-1套設在換擋軸1-2外,且與換擋軸1-2固定連接;所述換擋卷筒1-3與換擋撥塊1-4固定連接;所述換擋卷筒1-3與支撐套1-1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套1-1的外圓面設有兩個限位塊1-5;所述換擋卷筒1-3開設有兩個矩形通槽1-7,且兩個矩形通槽1-7分別與兩個限位塊1-5相對應設置;所述內換擋機構2包括撥叉軸2-3和叉口架2-2,所述撥叉軸2-3與叉口架2-2固定連接;所述叉口架2-2與換擋撥塊1-4接觸配合;所述內換擋機構2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撥叉軸2-3上的撥叉2-1。
支撐套1-1中間開設有一個通孔1-6,換擋軸1-2穿過通孔1-6,且支撐套1-1與換擋軸1-2焊接固連在一起。
工作原理:
如圖4所示當向下?lián)Q擋時,外換擋機構1順時針旋轉,換擋軸1-2和換擋卷筒1-3和換擋撥塊1-4一起順時針旋轉,此時換擋撥塊1-4撥動撥叉2上的叉口架2-2向下移動,使整個內換擋機構2跟著一起豎直向下移動,當外換擋機構1轉動到一定角度時,叉口架2-2的上端面穿過矩形通槽1-7與限位塊1-5端面接觸,此時外換擋機構1無法順時針旋轉,內換擋機構2也無法再豎直往下移動,此時整個外換擋機構1和內換擋機構2都被限位,完成限位動作。
如圖5所示,當向上換擋時,外換擋機構1逆時針旋轉,換擋軸1-2和換擋卷筒1-3和換擋撥塊1-4一起逆時針旋轉,此時換擋撥塊1-4撥動撥叉2上的叉口架2-2向上移動,使整個內換擋機構2跟著一起豎直向上移動,當外換擋機構1轉動到一定角度時,叉口架2-2的下端面穿過矩形通槽1-7與限位塊1-5端面接觸,此時外換擋機構1無法逆時針旋轉,內換擋機構2也無法再豎直往上移動,此時整個外換擋機構1和內換擋機構2都被限位,完成限位動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