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鉆桿旋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輔助鉆桿移動的裝置,特別是ー種鉆桿旋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鉆機鉆桿接換方式幾乎全部為手工操作,操作過程如下
接鉆桿操作ー鉆エ配合司鉆將上一根鉆桿與動カ頭下接頭卸開,司鉆將動カ頭移至鉆機井架下部,ー鉆工手エ將鉆機動カ頭翻轉一定角度保持不變,ニ鉆エ、三鉆エ將要接入的鉆桿對準動カ頭下接頭,司鉆將動カ頭下接頭接好并提起動カ頭,一鉆エ配合司鉆將這根鉆桿與上一根鉆桿接在一起即完成了一根鉆桿的連接。卸鉆桿操作ー鉆エ配合司鉆將上一根鉆桿與動カ頭下接頭卸松,放下卸扣套,提 出要拆卸的鉆桿,一鉆エ配合司鉆將與下ー根鉆桿的連接卸開,三鉆エ將鉆桿拉出工作位置,同時司鉆將動カ頭移至鉆機井架下部,ー鉆工手エ將鉆機動カ頭翻轉一定角度保持不變,ニ鉆エ將卸扣套上移后與三鉆エ配合司鉆將鉆桿卸下,即完成了ー根鉆桿的拆卸。上述人工上卸桿的方式,其不足之處在于移動、定位鉆桿的難度較大,操作不便,操作效率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輔助完成鉆桿上、卸扣工作,提高操作效率的鉆桿旋轉裝置。為了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ー種鉆桿旋轉裝置,包括方管,所述方管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方管繞其軸線轉動;所述方管上設置有鉆桿卡具,所述鉆桿卡具一端與所述方管固定連接,所述鉆桿卡具的另一端設置有鉆桿卡接部。優(yōu)選的,所述方管上設置至少ー個具有方形貫穿孔的旋轉座,所述方形貫穿孔與所述方管的側壁卡式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所述旋轉座帶動所述方管繞軸向轉動。優(yōu)選的,所述方形貫穿孔與所述方管的側壁沿所述方管的軸向滑動配合。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座連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與井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座與旋轉座之間沿方管的軸向相對轉動。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座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鉸接柱銷,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套接所述鉸接柱銷的鉸接孔,所述鉸接柱銷與所述鉸接孔滑動配合。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座與所述井架之間設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與井架鉸接,所述第一油缸的另一端與旋轉座鉸接。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座包括分別設置于鉆桿卡具上、下兩側的第一旋轉座和第二旋轉座,所述第一油缸設置于第二旋轉座與井架之間。優(yōu)選的,所述方管連接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帶動所述方管沿其軸向升降。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裝置為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設置于井架上,所述第二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方管的底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油缸與所述方管之間沿所述方管的軸線方向相對轉動。優(yōu)選的,所述方管的底部設置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底部設置有圓形的容置孔,所述第二油缸的端部套設于所述容置孔內部、并與所述容置孔滑動配合。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不僅操作簡單方便、搬家安裝快捷,而且提高了操作效率、并節(jié)省勞力。
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爆炸示意圖。圖中標記方管一I ;鉆桿卡具一2 ;鉆桿卡接部一3 ;旋轉座一4 ;方形貫穿孔一4a ;鉸接柱銷一4b ;第一旋轉座一401 ;第二旋轉座一402 ;固定座一5 ;鉸接孔一5a ;第一油缸一6 ;第二油缸ー7 ;連接座一8 ;容置孔一8a ;井架ー9。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fā)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發(fā)明內容所實現(xiàn)的技術均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I
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鉆桿旋轉裝置包括方管1,本實施例中的方管I為截面呈方形的柱狀物,在其余實施方式中,方管I亦可是外形大致呈方形的管狀件等;
方管I上設置有用于連接鉆桿的鉆桿卡具2,鉆桿卡具2 —端與方管I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鉆桿卡具2的一端與方管I的外側壁焊接固定,在其余實施方式中,亦可采用鉚接等其他方式將鉆桿卡具2固定于方管I的外側壁;
鉆桿卡具2的另一端設置有鉆桿卡接部3,用干與鉆桿卡式連接,本實施例中的鉆桿卡接部3為具有敞ロ的卡接環(huán),在其余實施方式中,亦可是卡接爪、鎖扣件等其它能夠實現(xiàn)固定、拆卸鉆桿的機構或結構。方管I連接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動方管I繞其軸線轉動,當方管I繞軸線轉動吋,設置于方管I側部的鉆桿卡具2隨動旋轉,以便于鉆桿裝載、并將鉆桿送至井眼的中心位置,配合人工完成鉆桿的上、卸扣工作,作為驅動裝置的其余實施方式,亦可采用旋轉電機等其他動カ機構驅動方管I轉動,在此就不再贅述。采用上述結構,不僅操作簡單方便、搬家安裝快捷,而且提高了操作效率、并節(jié)省勞力。實施例2
如圖I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方管I上設置的旋轉座4包括第一旋轉座401和第ニ旋轉座402,第一旋轉座401和第二旋轉座402分別設置于鉆桿卡具2上、下兩側,且第一旋轉座401和第二旋轉座402均設置有方形貫穿孔4a,第一旋轉座401和第二旋轉座402均通過方形貫穿孔4a與方管I的外壁卡式連接、并傳遞扭矩驅動方管I旋轉,與此同時,方形貫穿孔4a與方管I的側壁沿方管I的軸向滑動配合,即第一旋轉座401、第二旋轉座402均可在方管I的外壁上下滑動。第一旋轉座401和第二旋轉座402均連接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一端與井架9固定連接,固定座5與第一旋轉座401或第二旋轉座402之間活動連接,連接后的固定座5與第一旋轉座401或第二旋轉座402可沿方管I的軸線方向相對轉動。具體的,第一旋轉座401、第二旋轉座402與固定座5的連接結構如下旋轉座4的上、下兩端設置有鉸接柱銷4b,固定座5上設置有用于套接鉸接柱銷4b的鉸接孔5a,鉸接柱銷4b與鉸接孔5a滑動配合,固定座5與第一旋轉座401、第二旋轉座402之間通過鉸接柱銷4b和鉸接孔5a實現(xiàn)相對轉動。本實施例中,與方管I連接的驅動裝置結構如下在井架9與旋轉座4之間設置有第一油缸6,第一油缸6的一端與井架9鉸接,第一油缸6的另一端與第二旋轉座402鉸接,第一油缸6伸展時,推動第二旋轉座402、并通過第二旋轉座402的方形貫穿孔4a向方管I傳遞驅動扭矩、帶動方管I轉動。在其余實施方式中,旋轉座4的數(shù)量亦可是ー個、或是三個、或是更多,并設置相 應的固定座5與之適配,在此就不再贅述,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I。實施例3
如圖I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方管I還連接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帶動方管I沿其軸向升降,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的具體結構如下升降裝置包括第二油缸7,第二油缸7的一端設置于井架9上,本實施例中,第二油缸7通過耳座與井架9固定連接,第二油缸7的另一端與方管I的底部活動連接,第二油缸7與方管I之間沿方管I的軸線方向相對轉動,其中,為了實現(xiàn)第二油缸7與方管I之間相對轉動,在方管I的底部設置有連接座8,連接座8固定連接于方管I的底部,并且在連接座8的底部設置有圓形的容置孔8a,容置孔8a沿方管I的延伸方向開設,第二油缸7的端部套設于容置孔8a內部、并與容置孔8a滑動配合,采用上述結構,可調整不同高度范圍,以配合不同長度鉆桿的使用需求。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2。
權利要求
1.一種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管,所述方管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方管繞其軸線轉動;所述方管上設置有鉆桿卡具,所述鉆桿卡具一端與所述方管固定連接,所述鉆桿卡具的另一端設置有鉆桿卡接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上設置至少一個具有方形貫穿孔的旋轉座,所述方形貫穿孔與所述方管的側壁卡式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所述旋轉座帶動所述方管繞軸向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貫穿孔與所述方管的側壁沿所述方管的軸向滑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座連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與井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座與旋轉座之間沿方管的軸向相對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座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鉸接柱銷,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套接所述鉸接柱銷的鉸接孔,所述鉸接柱銷與所述鉸接孔滑動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座與所述井架之間設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與井架鉸接,所述第一油缸的另一端與旋轉座鉸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座包括分別設置于鉆桿卡具上、下兩側的第一旋轉座和第二旋轉座,所述第一油缸設置于第二旋轉座與井架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連接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帶動所述方管沿其軸向升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為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設置于井架上,所述第二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方管的底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油缸與所述方管之間沿所述方管的軸線方向相對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鉆桿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的底部設置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底部設置有圓形的容置孔,所述第二油缸的端部套設于所述容置孔內部、并與所述容置孔滑動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鉆桿旋轉裝置,包括方管,所述方管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方管繞其軸線轉動;所述方管上設置有鉆桿卡具,所述鉆桿卡具一端與所述方管固定連接,所述鉆桿卡具的另一端設置有鉆桿卡接部,采用上述結構,不僅操作簡單方便、搬家安裝快捷,而且提高了操作效率、并節(jié)省勞力。
文檔編號E21B19/16GK102797424SQ2012103376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羅銳, 陳祖波, 劉煥軍, 黃玲玲 申請人: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