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n-K-Ce混合溶液;
[0047] (2)將IOg二氧化鈦粉末、70. 7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 制得的Co-Mn-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 劑記為RSD0-04,其中,Co、Mn、K、Ce含量分別為3%、20%、3%、1%,載體TiO2含量為10%, 余量為A1203。
[0048] 實(shí)施例5
[0049]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
[0050] (1)將14. 5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7. 78g硝酸鉀、3. Ig硝酸鈰加入到IOOmL去 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Ce混合溶液;
[0051] (2)將IOg二氧化鈦粉末、89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制 得的Co-Mo-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劑 記為RSD0-05,其中,Co、Mo、K、Ce含量分別為8%、8%、3%、1%,載體1102含量為10%,余 量為A1203。
[0052] 實(shí)施例6
[0053]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
[0054] (1)將5. 44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20. 7g硝酸鉀、3. Ig硝酸鈰加入到IOOmL去 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Ce混合溶液;
[0055] (2)將IOg二氧化鈦粉末、90.1 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 制得的Co-Mo-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 劑記為RSD0-06,其中,(:〇^〇、1(、06含量分別為3%、8%、8%、1%,載體1102含量為10%, 余量為A1203。
[0056] 實(shí)施例7
[0057]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尚活性催化劑:
[0058] (1)將5. 44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7. 78g硝酸鉀、4. 31g硝酸釔加入到IOOmL 去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Y混合溶液;
[0059] (2)將IOg二氧化鈦粉末、98. 6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 制得的Co-Mo-K-Y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 劑記為1?00-07,其中,(:〇、1〇、1(、¥含量分別為3%、8%、3%、1%,載體1102含量為10%, 余量為A1203。
[0060] 實(shí)施例8
[0061]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尚活性催化劑:
[0062] (1)將5. 44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7. 78g硝酸鉀、3. Ig硝酸鈰加入到IOOmL去 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Ce混合溶液;
[0063] (2)將113. O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制得的 Co-Mo-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劑記為 1?00-08,其中,(:〇、厘〇、1(、06含量分別為3%、8%、3%、1%,載體1102含量為0%,余量為 Al2O3O
[0064] 實(shí)施例9
[0065]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
[0066] (1)將5. 44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7. 78g硝酸鉀、3. Ig硝酸鈰加入到IOOmL去 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Ce混合溶液;
[0067] (2)將15g二氧化鈦粉末、91. 6g擬薄水鋁石、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 制得的Co-Mo-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 劑記為RSD0-09,其中,(:〇^〇、1(、06含量分別為3%、8%、3%、1%,載體1102含量為15%, 余量為A1203。
[0068] 實(shí)施例10
[0069] 制備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尚活性催化劑:
[0070] (1)將5. 44g堿式碳酸鈷、12g氧化鉬、7. 78g硝酸鉀、3. Ig硝酸鈰加入到IOOmL去 離子水中,不斷攪拌下60°C加熱溶解2h,得到澄清透明的Co-Mo-K-Ce混合溶液;
[0071] (2)將IOg二氧化鈦粉末、69. Ig二氧化硅、5g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1)制 得的Co-Mo-K-Ce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120°C下干燥、450°C下焙燒4h,即得脫氧催化劑 記為RSD0-10,其中,Co、Mo、K、Ce含量分別為3%、8%、3%、1%,載體1102含量為10%,余 量為Si02。
[0072] 將實(shí)施例1-10中的CO脫氧劑在含硫富CO氣體脫氧處理中的應(yīng)用以及對(duì)催化劑 脫氧活性的評(píng)價(jià)。
[0073] 將催化劑裝填在固定床反應(yīng)器中進(jìn)行脫氧活性測(cè)試,裝填量為50g。測(cè)試前催化 劑床層直接通入H2S氣體,溫度300°C下硫化10h,不同型號(hào)催化劑活性測(cè)試具體結(jié)果見表 1.所使用原料氣氧含量為1% -3%,氫氣含量為2% -8%,一氧化碳含量為30% -50%,總 硫含量為l〇〇mg/L-500mg/L (主要是H2S、C0S、CS2等含硫氣體),其余為氮?dú)?,原料氣空速?δΟΟΟΙΓ1,催化脫氧反應(yīng)溫度為300°C。
[0074] 表1不同催化劑的對(duì)比結(jié)果
[0075]
[0076]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shí)施方式】。本發(fā)明擴(kuò)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 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
【主權(quán)項(xiàng)】
1. 一種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其特征在于該催化劑包括活性組分、第 一助劑、第二助劑、第三助劑和載體,所述活性組分為鐵、錳、鉬、鎢、釩或其氧化物中的任意 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所述的第一助劑為鈷、鎳、銅或其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所述的第二助劑為堿金屬、堿土金屬或其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所述的第三助劑為稀土金屬鈰、釔、鏑、鉺、鈥或其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混合 物; 所述的載體為二氧化硅、活性炭、二氧化鈦、二氧化鋯、氧化鎂、氧化鋁中的任意一種或 多種的混合物; 以占催化劑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jì),活性組分與三種助劑含量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為5-10 : 1-5:1-5 :0. 1-1,余量為載體。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以占催 化劑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jì),鉬5%-10%、鈷1%-5%、鉀1%-5%、鈰0. 1%-1%,載體氧化鈦5%-10%,余量 為載體氧化鋁,總質(zhì)量百分比為100%。3. -種如權(quán)利要求1-2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 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將鈷鹽、鉬鹽或其氧化物、鉀鹽或氫氧化鉀、稀土金屬鹽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在不 斷攬樣下,于40°C-80°C加熱溶解lh_3h,制得Co-Mo-K-X混合溶液; (2) 、將占三種固體混合物總質(zhì)量75%-90%的擬薄水鋁石,5%-10%的Ti02,l%-15% 的田菁粉混合均勻后,加入所述步驟(1)制得的Co-Mo-K-X混合溶液,混捏成型后,于 110°C_150°C下烘干、400°C_500°C下焙燒4h-6h,即得所需脫氧催化劑。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稀土金屬X是指化學(xué)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La、Ce、Pr、Dy、Ho、Er、Yb,以及與 鑭系元素的化學(xué)性質(zhì)相似的Sc和Y。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稀土金屬X優(yōu)選為Ce、Y、Dy、Er或Ho。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稀土金屬鹽選自鈰鹽、釔鹽、鏑鹽、鈥鹽和鉺鹽。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鈷鹽選自醋酸鈷、硝酸鈷、堿式碳酸鈷或草酸鈷;鉬鹽或氧化物選用鉬酸銨或氧 化鉬。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鉀鹽選用碳酸鉀、硝酸鉀或草酸鉀。9. 一種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制備 得到的催化劑的應(yīng)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催化劑應(yīng)用于原料氣硫含量大于50mg/L,空速 為10001^-500(?-1,催化脫氧反應(yīng)溫度為200°C_400°C。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催化劑及其制備領(lǐng)域,涉及一種脫氧催化劑,具體為一種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一種用于富CO氣耐硫脫氧的高活性催化劑,包括活性組分、第一助劑、第二助劑、第三助劑和載體,以占催化劑的質(zhì)量百分比計(jì),活性組分與三種助劑含量之間的比例為5-10:1-5:1-5:0.1-1,余量為載體。本發(fā)明還公開了制備上述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脫氧催化劑具有一定的耐硫性能,脫氧活性高、穩(wěn)定性好,適合于氧含量1%-5%(V/V)的富CO氣的脫氧處理,能將富CO氣體中的氧脫至0.05%以下。
【IPC分類】B01J23/887, B01D53/46, B01J23/889, B01D53/86, B01J23/83
【公開號(hào)】CN104888798
【申請(qǐng)?zhí)枴緾N201510316306
【發(fā)明人】趙國強(qiáng), 陳耀壯, 陳曉華, 王莉, 應(yīng)理, 李潔, 譚平華, 毛震波, 賴崇偉
【申請(qǐng)人】西南化工研究設(shè)計(jì)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qǐng)日】201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