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一體式轎門鎖同步門刀裝置,屬于電梯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新國標中新增規(guī)定:轎廂在開鎖區(qū)域之外時,在開門限制裝置處施加1000N的力,轎門開啟不能超過50mm,此要求在國標GB7588-2003中并未提及。新國標中要求在“不靠近層站的地方”即非開鎖區(qū)域內(nèi)要求防止扒門的力為1000N,且轎門開啟不得超過50mm;同時,該防扒門裝置在“開鎖區(qū)域內(nèi)”能與層門聯(lián)動,且在靠近層站處,從層站側(cè)不使用專門工具能開啟防扒門裝置。此項新增規(guī)定要求轎門裝置使用防扒裝置。
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轎門鎖裝置與門刀裝置普遍是非一體式的。獨立的轎門鎖裝置安裝于轎門掛板上,同時在廳門側(cè)增加一個解鎖轎門鎖鉤的門球或撞弓,從而防止轎門裝置在非開鎖區(qū)域內(nèi)從轎廂內(nèi)部扒開轎門。然而,獨立的轎門鎖裝置和門刀裝置對轎門的結構要求較高,轎門裝置上同時安裝轎門鎖和門刀裝置,會存在空間干涉、調(diào)試困難等諸多問題。同時,每層層門裝置上需增加解鎖裝置,增加了大量的成本。
目前,市場上也有集門刀和轎門鎖為一體的門刀裝置,如公開申請?zhí)?01010120775.4發(fā)明的一種電梯轎門鎖,在開鎖區(qū)域范圍內(nèi),擋板和轎門鎖不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但當電梯位于非開鎖區(qū)域時,擋板和鎖鉤相互干涉,無法打開轎門。除此之外,有的一體式轎門鎖采用電磁原理,只有帶電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鎖鉤開啟,可靠性能較低。另外也有采用同步門刀結構的,同步門刀結構復雜、故障率較高,且同步門刀對安裝位置要求非常精確,增加了安裝難度,可靠性難以得到保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體式轎門鎖同步門刀裝置,將門刀與轎門鎖整合為一個裝置,在不改變層門裝置結構的基礎上,滿足國標中的規(guī)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體式轎門鎖同步門刀裝置,包括門刀底板、左刀臂組、右刀臂組、擺桿組件、限位裝置和鎖鉤組件;
所述門刀底板固定于電梯的門機上,所述門刀底板的上部旋轉(zhuǎn)連接有上連桿,所述門刀底板的下部設置有下連桿,所述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與上連桿和下連桿成四連桿機構,并通過上連桿和下連桿活動設置于門刀底板上;
所述擺桿組件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的背面,所述擺桿組件通過外部門機驅(qū)動裝置搖擺,所述擺桿組件與上連桿轉(zhuǎn)動連接,所述上連桿通過擺桿組件的搖擺而繞著與門刀底板的連接處往復旋轉(zhuǎn),從而驅(qū)動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的開合;
所述限位裝置的一端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的背面,所述限位裝置的另一端與擺桿組件上的限位卡槽配合,所述限位裝置使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呈現(xiàn)收刀和張刀兩種狀態(tài);
所述鎖鉤組件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上,所述鎖鉤組件通過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的開合實現(xiàn)繞轉(zhuǎn)動軸往復旋轉(zhuǎn),從而使位于鎖鉤組件端部的鎖鉤抬鉤或落鉤。
所述擺桿組件包括擺桿和連接桿,所述擺桿的一端與門刀底板連接,所述擺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鉸接于擺桿上,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上連桿鉸接,所述擺桿和連接桿與上連桿和門刀底板成四連桿機構,所述連接桿通過擺桿的旋轉(zhuǎn)而下拉或上推上連桿,從而使上連桿繞著與門刀底板的連接處旋轉(zhuǎn)。
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輪和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的一端與門刀底板鉸接,所述限位輪位于限位桿的另一端并隨著限位桿的旋轉(zhuǎn)而做圓弧運動,所述限位桿與門刀底板之間設置有給予限位桿扭力的扭簧。
所述限位卡槽包括擺桿上位限位槽和擺桿下位限位槽,所述限位輪與擺桿上位限位槽配合時,即擺桿到達右極限位置,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成張刀狀態(tài),所述限位輪與擺桿下位限位槽配合時,即擺桿達到左極限位置,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成收刀狀態(tài)。
所述左刀臂組包括左刀臂和左輔助刀臂,所述右刀臂組包括右刀臂和右輔助刀臂,所述左刀臂與左輔助刀臂通過聯(lián)動方式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右刀臂與右輔助刀臂通過聯(lián)動方式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左輔助刀臂和右輔助刀臂與上連桿和下連桿形成四連桿機構。
所述左刀臂與左輔助刀臂之間和右刀臂與右輔助刀臂之間均設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為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提供內(nèi)部四連桿機構的張力。
所述左刀臂和右刀臂上均設置有解鎖撥桿,所述鎖鉤組件上設置有與解鎖撥桿配合的弧形邊,所述鎖鉤組件通過解鎖撥桿對弧形邊的撥動而實現(xiàn)旋轉(zhuǎn)。
所述門刀底板上還設置有用于限定下連桿運動位置的限位銷,所述下連桿上設置有與限位銷相適應的通槽,所述下連桿通過限位銷與通槽的配合實現(xiàn)對自身擺動角度的限制,并實現(xiàn)對左刀臂組和右刀臂組的張刀和收刀。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裝置將門刀與轎門鎖整合為一個部件,通過四連桿機構帶動左右輔助刀臂的左右運動,從而控制左右刀臂的張開與收起,設置在左右刀臂上的解鎖撥桿推動鎖鉤組件轉(zhuǎn)動,實現(xiàn)鎖鉤的解鎖。
2、本裝置設置有擺桿組件和限位裝置,擺桿組件控制上連桿的旋轉(zhuǎn),從而帶動左右刀臂組的開合,同時使用限位裝置來限定擺桿組件的搖擺角度,從而進一步限定左右刀臂的開合量,使得整個裝置的精度高,安全系數(shù)大幅度提升。
3、本裝置結構簡單,制造工藝簡單且調(diào)試方便,成本低,在平層區(qū)域,無論電梯是否有電,轎內(nèi)人員都可以從轎廂內(nèi)把轎門打開,符合新修訂的國標中對轎門鎖的開啟要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處于鎖閉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處于鎖閉狀態(tài)的后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處于開鎖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處于開鎖狀態(tài)的后視圖。
圖中,1為門刀底板、2為左刀臂組、3為右刀臂組、4為擺桿組件、5為限位裝置、6為鎖鉤組件、7為上連桿、8為下連桿、9為鎖鉤、10為扭簧、11為限位銷、12為通槽、21為左刀臂、22為左輔助刀臂、23為解鎖撥桿、31為右刀臂、32為右輔助刀臂、41為擺桿、42為連接桿、51為限位輪、52為限位桿、411為擺桿上位限位槽、412為擺桿下位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發(fā)明一體式轎門鎖同步門刀裝置,包括門刀底板1、左刀臂組2、右刀臂組3、擺桿組件4、限位裝置5和鎖鉤組件6;
所述門刀底板1固定于電梯的門機上,所述門刀底板1的上部旋轉(zhuǎn)連接有上連桿7,所述門刀底板1的下部設置有下連桿8,所述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與上連桿7和下連桿8成四連桿機構,并通過上連桿7和下連桿8活動設置于門刀底板2上。
所述左刀臂組2包括左刀臂21和左輔助刀臂22,所述右刀臂組3包括右刀臂31和右輔助刀臂32,所述左刀臂21與左輔助刀臂33通過聯(lián)動方式成四連桿機構,該四連桿機構使得左刀臂21在左輔助刀臂22上可移動一定的間隙,本實施例中的移動間隙為5mm,同理,所述右刀臂31與右輔助刀臂32通過聯(lián)動方式成四連桿機構,該四連桿機構使得右刀臂31在右輔助刀臂32上可移動5mm,所述左輔助刀臂22和右輔助刀臂32與上連桿7和下連桿8形成四連桿機構。
所述左刀臂21與左輔助刀臂22之間和右刀臂31與右輔助刀臂32之間均設置有扭簧10,所述扭簧10為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提供內(nèi)部四連桿機構的張力。
所述擺桿組件4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1的背面,所述擺桿組件4通過外部門機驅(qū)動裝置搖擺,所述擺桿組件4與上連桿7轉(zhuǎn)動連接,所述上連桿7通過擺桿組件4的搖擺而繞著與門刀底板1的連接處往復旋轉(zhuǎn),從而驅(qū)動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的開合。
所述擺桿組件4包括擺桿41和連接桿42,所述擺桿41的一端與門刀底板1連接,所述擺桿4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鉸接于擺桿41上,所述連接桿42的另一端與上連桿7鉸接,所述擺桿41和連接桿42與上連桿7和門刀底板1成四連桿機構,所述連接桿42通過擺桿41的旋轉(zhuǎn)而下拉或上推上連桿7,從而使上連桿7繞著與門刀底板的連接處旋轉(zhuǎn)。
所述限位裝置5的一端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2的背面,所述限位裝置5的另一端與擺桿組件4上的限位卡槽配合,所述限位裝置5使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呈現(xiàn)收刀和張刀兩種狀態(tài),所述限位裝置5包括限位輪51和限位桿52,所述限位桿52的一端與門刀底板1鉸接,所述限位輪51位于限位桿52的另一端并隨著限位桿52的旋轉(zhuǎn)而做圓弧運動,所述限位桿52與門刀底板1之間設置有給予限位桿52扭力的扭簧10,扭簧10使得限位桿52一直成預向下旋轉(zhuǎn)的力,從而可以很緊的卡于限位卡槽內(nèi)。
所述限位卡槽包括擺桿上位限位槽411和擺桿下位限位槽412,所述限位輪51與擺桿上位限位槽411配合時,即擺桿41到達右極限位置,上連桿7成水平位置,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成張刀狀態(tài),所述限位輪51與擺桿下位限位槽412配合時,即擺桿41達到左極限位置,上連桿7成最大傾斜位置,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成收刀狀態(tài)。
所述門刀底板1上還設置有用于限定下連桿8運動位置的限位銷11,所述下連桿8上設置有與限位銷11相適應的通槽12,所述下連桿8通過限位銷11與通槽12的配合實現(xiàn)對自身擺動角度的限制,并實現(xiàn)對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的張刀和收刀。。
限位裝置5與限位銷11共同限定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的空間位置,使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之間的距離滿足國標要求。
所述鎖鉤組件6轉(zhuǎn)動連接于門刀底板1上,所述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上均設置有解鎖撥桿23,所述鎖鉤組件6上設置有與解鎖撥桿23配合的弧形邊,所述鎖鉤組件6通過解鎖撥桿23對弧形邊的撥動而實現(xiàn)旋轉(zhuǎn),從而使位于鎖鉤組件6端部的鎖鉤9抬鉤或落鉤。
具體工作過程:
正常開啟轎門和層門的過程為:轎廂運行至于層門同一高度后,層門球位于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之間,樓層門正常開啟,外部門機驅(qū)動裝置使得擺桿41向下旋轉(zhuǎn),此時,限位輪51被動從擺桿上位限位槽411滾入擺桿下位限位槽412內(nèi),限定了擺桿41的運動位置,此時限位桿51上的扭簧10成張緊狀態(tài)。
連接桿42由于擺桿41的旋轉(zhuǎn)而向下運動,從而拉動上連桿7旋轉(zhuǎn),由于上連桿7、下連桿8與左輔助刀臂22和右輔助刀臂32成四連桿機構,因此左輔助刀臂22和右輔助刀臂32向內(nèi)側(cè)收攏,從而帶動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收攏,收攏的同時,將層門球夾緊;由于解鎖撥桿23位于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上,因此解鎖撥桿23移動,而解鎖撥桿23與鎖鉤組件6的弧形邊配合,使得鎖鉤組件6旋轉(zhuǎn)從而打開鎖鉤9,鎖鉤9打開后,層門球帶動整個裝置向打開的一側(cè)運動,從而完成開門動作。
正常關閉轎門和層門的過程為:同樣的,當外門相內(nèi)閉合時,由于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仍處于夾緊層門球的狀態(tài),因此層門球帶動整個裝置向內(nèi)側(cè)移動,到運動到閉合位置后,外部門機驅(qū)動裝置轉(zhuǎn)動擺桿41,使擺桿41從低位向高位旋轉(zhuǎn),旋轉(zhuǎn)的過程中,限位桿52由于壓簧10的作用而向上運動,從而從擺桿下位限位槽412運動至擺桿上位限位槽411,同時限定了擺桿41的繼續(xù)運動。
此時,上連桿7通過擺桿41的運動而返回水平位置,左刀臂組2和右刀臂組3歸位至最大間距處。
平層區(qū)非正常開門從廳外扒門時:層門球位于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之間,從廳外扒門時層門球向左刀臂21靠攏,左刀臂21受到層門球的擠壓而相左輔助刀臂22運動,此時扭簧10成壓縮狀態(tài),在持續(xù)扒門力的作用下,左刀臂21上的解鎖撥桿23與鎖鉤組件6上的弧形邊配合,同時,四連桿機構使得右刀臂31也通過解鎖撥桿23與弧形邊配合,鎖鉤9隨之抬起,從而鎖鉤組件4 完全打開,實現(xiàn)廳轎門聯(lián)動。。
平層區(qū)非正常開門從轎廂內(nèi)扒門時:層門球位于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之間,從轎門內(nèi)扒門時層門球向右刀臂31靠攏,右刀臂31受到層門球的擠壓而相右輔助刀臂32運動,此時扭簧10成壓縮狀態(tài),在持續(xù)扒門力的作用下,右刀臂31上的解鎖撥桿23與鎖鉤組件6上的弧形邊配合,同時,四連桿機構使得左刀臂21也通過解鎖撥桿23與弧形邊配合,鎖鉤9隨之抬起,從而鎖鉤組件4 完全打開,實現(xiàn)廳轎門聯(lián)動。
非開鎖區(qū)域時:此時左刀臂21和右刀臂31之間沒有層門球,因此無法帶動解鎖撥桿23移動,也就不能驅(qū)動鎖鉤組件6旋轉(zhuǎn),從而無法開啟轎門和層門。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