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探測機器人。
背景技術:
探測機器人是一類替代人類完成探索和勘測任務的機器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機器人開始替代人類來完成高?;蚋唠y的工作任務,其中探測機器人可以通過自身攜帶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完成高危和高難環(huán)境下的工作,機器人在執(zhí)行任務時受地形影響容易發(fā)生側翻,一旦機器人側翻,則無法完成勘探任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機器人在執(zhí)行任務時受地形影響容易發(fā)生側翻,一旦機器人側翻,則無法完成勘探任務的問題,現(xiàn)提供一種探測機器人。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探測機器人,包括底盤及設置在底盤下方的滾輪,所述底盤的上表面向下開設有彈簧腔,所述彈簧腔的底面開設有軸孔,所述軸孔內插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固定有凸緣,所述轉軸上套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彈力方向與轉軸的軸線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彈簧位于凸緣與彈簧腔的底面之間,所述第一彈簧與凸緣之間設置有端面軸承,所述凸緣的下表面設置有若干插柱,所述底盤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與插柱相對應的插孔,插柱插設在插孔中,所述轉軸的下端穿過底盤,所述轉軸的下端端部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母;
所述轉軸的上端側面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內滑動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外端端部固定有鐵板,所述滑套上固定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與鐵板之間固定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彈力方向與支撐桿的彈力方向一致;
所述插柱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觸點,所述插孔的孔底固定有第二觸點,所述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接觸時,電磁鐵通電。
優(yōu)選地,所述轉軸與軸孔之間設置有若干軸承。
由于機器人在非探測狀態(tài)下,電磁鐵失電,第二彈簧失去電磁鐵的吸附會從壓縮狀態(tài)恢復原狀,進一步地,所述滑套上設置有鎖定螺釘,所述支撐桿上開設有與所述鎖定螺釘相匹配的螺紋孔,所述鎖定螺釘與螺紋孔螺紋連接,在機器人非使用狀態(tài)下,通過鎖定螺母將支撐桿鎖定在滑套上,防止支撐桿向外伸出,減少機器人的體積,便于存儲;當機器人使用時,將鎖定螺母從支撐桿上旋開即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探測機器人在其側翻過程中自動將支撐桿偏轉至機器人側翻所在側,并由支撐桿提供一個彈力沖擊,使得底盤復位,從而將機器人扶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探測機器人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探測機器人中轉軸上凸緣及插柱的分布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探測機器人側翻時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底盤,1-1、彈簧腔,1-2、插孔,2、滾輪,3、轉軸,3-1、凸緣,3-2、插柱,4、第一彈簧,5、端面軸承,6、限位螺母,7、滑套,8、支撐桿,8-1、鐵板,9、電磁鐵,10、第二彈簧,11、第一觸點,12、第二觸點,13、軸承,14、鎖定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方向和參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僅用于幫助對附圖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義上采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并且僅僅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來限定所請求保護的主題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一種探測機器人,包括底盤1及設置在底盤1下方的滾輪2,底盤1的四側均設置有用于探測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底盤1的上表面向下開設有彈簧腔1-1,彈簧腔1-1的底面開設有軸孔,軸孔內插設有轉軸3,轉軸3上固定有凸緣3-1,轉軸3上套設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的彈力方向與轉軸3的軸線方向一致,第一彈簧4位于凸緣3-1與彈簧腔1-1的底面之間,第一彈簧4與凸緣3-1之間設置有端面軸承5,凸緣3-1的下表面設置有若干插柱3-2,底盤1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與插柱3-2相對應的插孔1-2,插柱3-2插設在插孔1-2中,轉軸3的下端穿過底盤1,轉軸3的下端端部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母6,限位螺母6可防止轉軸3脫離底盤1;
轉軸3的上端側面固定有滑套7,滑套7內滑動設置有支撐桿8,支撐桿8的外端端部固定有鐵板8-1,滑套7上固定有電磁鐵9,電磁鐵9與鐵板8-1之間固定有第二彈簧10,第二彈簧10的彈力方向與支撐桿8的彈力方向一致,第二彈簧10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支撐桿8由內至外向上傾斜,在底盤1側翻時,支撐桿8對轉軸3有一個水平方向的推力,有利于底盤1的復位;
插柱3-2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觸點11,插孔1-2的孔底固定有第二觸點12,第一觸點11和第二觸點12接觸時,電磁鐵9通電,電磁鐵9通過導線與系統(tǒng)電源連接,第一觸點11和第二觸點12串聯(lián)在導線上。
轉軸3與軸孔之間設置有若干軸承13,轉軸3可相對軸承13的內圈滑動。
滑套7上設置有鎖定螺釘14,支撐桿8上開設有與鎖定螺釘14相匹配的螺紋孔,鎖定螺釘14與螺紋孔螺紋連接,在機器人非使用狀態(tài)下,通過鎖定螺母將支撐桿8鎖定在滑套7上,防止支撐桿8向外伸出,減少機器人的體積,便于存儲;當機器人使用時,將鎖定螺母從支撐桿8上旋開即可。
上述探測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如下:
機器人運行時,電磁鐵9通電,探測機器人在正常移動時,轉軸3在其身重力及滑套7、電磁鐵9和支撐桿8的重力下作用下使得第一彈簧4向下壓縮,同時凸緣3-1上的插柱3-2插入底盤1上的插孔1-2中,使得轉軸3徑向固定,提高機器人移動時的穩(wěn)定性,當機器人發(fā)生翻,當機器人發(fā)生側翻時,在側翻的過程中,底盤1發(fā)生傾斜,此時第一彈簧4失去轉軸3、滑套7、電磁鐵9和支撐桿8的對其的重力作用,第一彈簧4會將轉軸3向外彈出,插柱3-2與插孔1-2分離,轉軸3側方滑套7和支撐桿8在自重的作用下,帶動轉軸3轉動,使得支撐桿8位于底盤1側翻所在側,與此同時插柱3-2上的第一觸點11與插孔1-2底部的第二觸點12分離,電磁鐵9失電,支撐桿8在第二彈簧10的作用下向外彈出,實現(xiàn)在機器人側翻的過程中,支撐桿8抵在機器人側翻所在側的地面,并提供一個彈力沖擊,使得底盤1復位,從而將機器人扶正;機器人扶正后,隨著機器人移動時的振動,轉軸3會發(fā)生轉動,當插柱3-2與插孔1-2對齊時,轉軸3在其身重力及滑套7、電磁鐵9和支撐桿8的重力下作用下使得第一彈簧4向下壓縮,同時凸緣3-1上的插柱3-2插入底盤1上的插孔1-2中,使得轉軸3徑向固定,同時第一觸點11與第二觸點12接觸,電磁鐵9通電,支撐上的鐵板8-1在電磁鐵9的吸附下,使得第二彈簧10收縮復位。
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