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制動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駕駛輔助技術的普及(如自適應巡航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探索,開發(fā)出一種安全可靠且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制動系統(tǒng)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駕駛輔助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對制動系統(tǒng)要求:其一要實現(xiàn)主動制動功能;其二要響應快速準確,使制動力能穩(wěn)定跟隨期望制動力。此外在新能源汽車中,電機制動力參與制動,需要氣壓制動力協(xié)調(diào)電機制動力變化,要求制動系統(tǒng)前、后軸的制動力可以獨立調(diào)節(jié)。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可以應用于具有自適應巡航功能的純電動客車上,還可以應用于具有制動能量回收功能的純電動客車上。
申請?zhí)枮?01410421560.4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車輛電控氣壓制動系統(tǒng),其通過在行車制動閥并聯(lián)兩個比例電磁閥,實現(xiàn)主動增壓功能。其具有人工駕駛和無人駕駛兩種模式。然而其構型只能增壓和減壓,沒有保壓功能,也無法實現(xiàn)制動防抱死功能。
申請?zhí)枮?01610517776.X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純電動公交客車制動控制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其通過在后軸制動管路加裝ASR閥實現(xiàn)后軸制動力的獨立控制,然而其構型無法實現(xiàn)前軸制動力的控制,只能通過人工制動的方法對前軸施加制動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獨立控制氣壓制動系統(tǒng)前、后軸制動力,能實現(xiàn)客車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或者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主動制動功能和防抱死功能的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結合附圖說明如下:
一種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壓力源模塊、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執(zhí)行模塊;所述的壓力源模塊用于采集并儲存氣體;所述的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用于調(diào)節(jié)所采集的氣體;所述的執(zhí)行模塊用于實現(xiàn)行車制動和測量車輪輪速;所述的壓力源模塊與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通過管路連接,使前軸與后軸連接;所述的執(zhí)行模塊的一端與前輪、后輪連接,另一端與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通過管路連接。
所述的壓力源模塊包括氣泵26、卸荷閥25、濕儲氣筒24、四回路保護閥22、前軸干儲氣筒20和后軸干儲氣筒21;所述的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包括制動閥9、前軸TCS閥7、后軸TCS閥10、前軸雙通單向閥8、后軸雙通單向閥11、前軸壓力傳感器28、后軸壓力傳感器29、前軸三通3、后軸三通15、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右ABS閥16、后左ABS閥14、手動閥23和快放閥19;所述的執(zhí)行模塊包括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后右制動氣室17、后左制動氣室13、前右輪速傳感器27、前左輪速傳感器6、后右輪速傳感器18和后左輪速傳感器12;
所述的氣泵26的出口a與卸荷閥2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卸荷閥25的出口a與濕儲氣筒2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濕儲氣筒24的出口a與四回路保護閥22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四回路保護閥22三個出口a1、a2、a3分別與手動閥23、前軸干儲氣筒20、后軸干儲氣筒21的入口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手動閥23的出口a1與快放閥19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快放閥19的出口a2、a1分別與后右制動氣室17的前腔p1口、后左制動氣室13的前腔p1管路連接;所述的快放閥19的出口a3與大氣相通;所述的前軸干儲氣筒20的出口a分別與前軸TCS閥7的入口p口和制動閥9的前腔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干儲氣筒21的出口a分別與制動閥9的后腔入口p2和后軸TCS閥10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TCS閥7的出口a與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制動閥9的前腔出口a1與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TCS閥10的出口a與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入口與制動閥9的后腔出口a2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出口a與前軸壓力傳感器28的入口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壓力傳感器28的出口a與前軸三通3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出口a與后軸壓力傳感器29的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壓力傳感器29的a口與后軸三通1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三通3的出口a1、a2分別與前右ABS閥2的入口p和前左ABS閥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三通15的出口a1、a2分別與后右ABS閥16的入口p和后左ABS閥1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右ABS閥2的出口a與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左ABS閥4的出口a與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右ABS閥16的出口a與后右制動氣室17的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后左ABS閥14的出口a與后左制動氣室13的后腔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右ABS閥2的a口、所述的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與前右車輪相連;所述的前右車輪上設置有前右輪速傳感器27;所述的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與前左車輪相連;所述的前左車輪上設置有前左輪速傳感器6;所述的后右制動氣室17與后右車輪相連;所述的后右車輪上設置有后右輪速傳感器18;所述的后左制動氣室13與后左車輪相連;所述的后左車輪上設置有后左輪速傳感器1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目前沒有前、后軸壓力可以分別獨立控制的構型,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氣壓制動系統(tǒng)構型,可以實現(xiàn)前、后軸制動壓力的獨立控制。
2、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構型可以實現(xiàn)制動防抱死功能。
3、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構型基于原有氣壓制動系統(tǒng),通過加裝TCS閥、ABS閥、雙通單向閥、壓力傳感器改裝而得。改裝容易,推廣性強。
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構型應用技術范圍廣,可以用于客車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的制動執(zhí)行層、單電機驅動電動客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制動執(zhí)行層、雙電機驅動電動客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制動執(zhí)行層、客車無人駕駛技術的制動執(zhí)行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中:1、前軸右輪制動氣室;2、前右ABS閥;3、前軸三通;4、前左ABS閥;5、前軸左輪制動氣室;6、前左輪速傳感器;7、前軸TCS閥;8、前軸雙通單向閥;9、制動閥;10、后軸TCS閥;11、后軸雙通單向閥;12、后左輪速傳感器;13、后左制動氣室;14、后左ABS閥;15、后軸三通;16、后右ABS閥;17、后右制動氣室;18、后右輪速傳感器;19、快放閥;20、前軸干儲氣筒;21、后軸干儲氣筒;22、四回路保護閥;23、手動閥;24、濕儲氣筒;25、卸荷閥;26、氣泵;27、前右輪速傳感器;28、前軸壓力傳感器;29、后軸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一種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壓力源模塊、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執(zhí)行模塊;主要由氣泵、卸荷閥、濕儲氣筒、四回路保護閥、手動閥、兩個干儲氣筒、制動閥、兩個TCS閥、兩個雙通單向閥、兩個壓力傳感器、兩個三通、四個ABS閥、四個制動氣室組成。
所述的壓力源模塊采集并儲存氣體,包括氣泵26、卸荷閥25、濕儲氣筒24、四回路保護閥22、前軸干儲氣筒20和后軸干儲氣筒21。所述的氣泵26用于抽取外界空氣,并壓縮為高壓氣體儲存于濕儲氣筒24中。所述的卸荷閥25用于調(diào)節(jié)濕儲氣筒24中壓縮空氣的壓力,使之保持在規(guī)定的壓力范圍內(nèi),同時使氣泵26卸荷空轉,減少功率損失。所述的四回路保護閥22確保當某一回路失效時其它回路仍能正常工作。所述的后軸干儲氣筒21用于儲存后軸高壓制動氣體。所述的前軸干儲氣筒20用于儲存前軸高壓制動氣體。
所述的壓力調(diào)節(jié)模塊用于調(diào)節(jié)所采集的氣體,包括制動閥9、前軸TCS閥7、后軸TCS閥10、前軸雙通單向閥8、后軸雙通單向閥11、前軸壓力傳感器28、后軸壓力傳感器29、前軸三通3、后軸三通15、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右ABS閥16、后左ABS閥14、手動閥23和快放閥19。
所述的手動閥23用于施加或解除駐車制動。所述的快放閥19用于駐車制動時放出制動氣室前腔氣體。當快放閥19的p口有高壓氣體時,a1與a2口封閉,當快放閥19的p口無高壓氣體,a口與大氣相通;所述的制動閥9連接制動踏板,用于調(diào)節(jié)前后軸制動氣室壓力。所述前軸TCS閥7和后軸TCS閥10是常閉電磁閥,控制氣體的流進流出。所述前軸雙通單向閥8和后軸雙通單向閥11有兩個入口p1、p2一個出口a,可以使入口壓力更高的一路氣體進入制動氣室。雙通單向閥8連接在前軸制動管路。雙通單向閥11連接在后軸制動管路。所述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右ABS閥16、后左ABS閥14是直接控制式氣壓調(diào)節(jié)器,包括膜片式進氣閥、膜片式排氣閥和兩個兩位三通電磁閥組成,用于調(diào)節(jié)制動氣室1、制動氣室5、制動氣室17、制動氣室13的壓力。ABS電磁閥有兩條線束分別驅動進氣閥線圈和排氣閥線圈,其工作原理是:若兩條線圈線均未通電(ABS閥未通電狀態(tài)),p和a口導通,制動氣室增壓;若排氣閥線圈通電,進氣閥線圈條線未通電(ABS閥半通電狀態(tài)),p和大氣相通,制動氣室減壓,若兩條線圈均通電(ABS閥全通電狀態(tài)),p、a口封閉,制動氣室保壓。所述前軸壓力傳感器28、后軸壓力傳感器29為BOSCH公司生產(chǎn)的主動式壓力傳感器,用以檢測前、后軸制動壓力。
所述的執(zhí)行模塊用于實現(xiàn)行車制動和測量車輪輪速,包括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后右制動氣室17、后左制動氣室13、前右輪速傳感器27、前左輪速傳感器6、后右輪速傳感器18和后左輪速傳感器12。
所述前右制動氣室1、前左制動氣室5為前軸右輪和前軸左輪的單腔制動氣室,用于實現(xiàn)行車制動。所述后右制動氣室17、后左制動氣室13為后軸右輪和后軸左輪的雙腔制動氣室,后腔用于實現(xiàn)行車制動和前腔用于駐車制動。前右輪速傳感器27、前左輪速傳感器6、后右輪速傳感器18、后左輪速傳感器12為霍爾式輪速傳感器,用于測量前軸右輪、前軸左輪、后軸右輪、后軸左輪的車輪輪速。
一種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的連接關系如下:
氣泵26通過卸荷閥25與濕儲氣筒24連接。濕儲氣筒24與四回路保護閥22連接。四回路保護閥22分出三路分別接入前、后軸的干儲氣筒和手動閥23。對于每個軸的氣壓回路:干儲氣筒分出兩路連接到TCS閥和制動閥入口,TCS閥和制動閥出口與一個雙通單向閥連接,雙通單向閥通過壓力傳感器與三通連接,三通分出兩路通過ABS閥連接到制動氣室。手動閥通過快放閥19連接到后軸的制動氣室前腔。
所述的氣泵26的出口a與卸荷閥2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卸荷閥25的出口a與濕儲氣筒2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濕儲氣筒24的出口a與四回路保護閥22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四回路保護閥22三個出口a1、a2、a3分別與手動閥23、前軸干儲氣筒20、后軸干儲氣筒21的入口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手動閥23的出口a1與快放閥19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快放閥19的出口a2、a1分別與后右制動氣室17的前腔p1口、后左制動氣室13的前腔p1管路連接;所述的快放閥19的出口a3與大氣相通;所述的前軸干儲氣筒20的出口a分別與前軸TCS閥7的入口p口和制動閥9的前腔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干儲氣筒21的出口a分別與制動閥9的后腔入口p2和后軸TCS閥10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TCS閥7的出口a與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制動閥9的前腔出口a1與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TCS閥10的出口a與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入口p1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入口與制動閥9的后腔出口a2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出口a與前軸壓力傳感器28的入口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壓力傳感器28的出口a與前軸三通3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出口a與后軸壓力傳感器29的p口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壓力傳感器29的a口與后軸三通1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軸三通3的出口a1、a2分別與前右ABS閥2的入口p和前左ABS閥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軸三通15的出口a1、a2分別與后右ABS閥16的入口p和后左ABS閥14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右ABS閥2的出口a與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左ABS閥4的出口a與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的入口p管路連接;所述的后右ABS閥16的出口a與后右制動氣室17的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后左ABS閥14的出口a與后左制動氣室13的后腔入口p2管路連接;所述的前右ABS閥2的a口、所述的前軸右輪制動氣室1與前右車輪相連;所述的前右車輪上設置有前右輪速傳感器27;所述的前軸左輪制動氣室5與前左車輪相連;所述的前左車輪上設置有前左輪速傳感器6;所述的后右制動氣室17與后右車輪相連;所述的后右車輪上設置有后右輪速傳感器18;所述的后左制動氣室13與后左車輪相連;所述的后左車輪上設置有后左輪速傳感器12。
氣壓制動系統(tǒng)工作工程如下:
駕駛員模式行車制動系統(tǒng)工作過程:
前軸TCS閥7、前軸TCS閥10始終處于關閉狀態(tài)。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帶動制動閥9的前腔和后腔閥門打開,踏板深度越大,閥門開度越大,空氣流量越大。高壓空氣由前軸干儲氣筒20的a口出來進入制動閥9的前腔p1口,經(jīng)過制動閥9限流后從a1口出來進入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p2口。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p1口無高壓氣體,因此前軸雙通單向閥22的p2-a口導通。高壓氣體從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a口出來經(jīng)過前軸的前軸壓力傳感器28、前軸三通3進入前右ABS閥2的p口和前左ABS閥4的p口。前右ABS閥2和前左ABS閥4處于未通電狀態(tài),p-a2口導通,高壓氣體由前右ABS閥2的a2口和前左ABS閥4的a2口進入前右制動氣室1和前左制動氣室5,分別對前軸右輪和前軸左輪施加制動力。
高壓空氣由后軸干儲氣筒21的a口出來進入制動閥9的后腔p2口,經(jīng)過制動閥9限流后從a2口出來進入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p2口。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p1口無高壓氣體,因此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p2-a口導通。高壓氣體從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a口出來經(jīng)過后軸壓力傳感器29、后軸三通15進入后右ABS閥16的p口和后左ABS閥14的p口。后右ABS閥16和后左ABS閥14處于未通電狀態(tài),p-a2口導通,高壓氣體由后右ABS閥16的a2口和后左ABS閥14的a2口進入后右制動氣室17的后腔和后左制動氣室13的后腔,分別對后軸右輪和后軸左輪施加制動力。
增壓模式系統(tǒng)工作過程:
當上層控制系統(tǒng)對氣壓制動系統(tǒng)施加增壓請求后,制動控制器響應指令,前軸TCS閥7和后軸TCS閥10通電打開。
高壓空氣由前軸干儲氣筒20的a口出來進入前軸TCS閥7的p口,經(jīng)過前軸TCS閥7從a口出來進入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p1口。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p2口無高壓氣體,因此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p2-a口導通。高壓氣體從前軸雙通單向閥8的a口出來經(jīng)過前軸三通3進入前右ABS閥2的p口和前左ABS閥4的p口。前右ABS閥2和前左ABS閥4的p-a2口導通,高壓氣體由前右ABS閥2的a2口和前左ABS閥4的a2口進入前右制動氣室1和前左制動氣室5,分別對前軸右輪和前軸左輪施加制動力。
高壓空氣由后軸干儲氣筒21的a口出來進入后軸TCS閥10的p口,經(jīng)過后軸TCS閥20限流后從a口出來進入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p2口。后軸雙通單向閥15的p2口無高壓氣體,因此后軸雙通單向閥15的p2-a口導通。高壓氣體從后軸雙通單向閥11的a口出來經(jīng)過后軸三通15進入后右ABS閥16的p口和后左ABS閥14的p口。后右ABS閥16和后左ABS閥14的p-a2口導通,高壓氣體由后右ABS閥16的a2口和后左ABS閥14的a2口進入后右制動氣室17的后腔和后左制動氣室13的后腔,分別對后軸右輪和后軸左輪施加制動力。
保壓模式系統(tǒng)工作過程:
當上層控制系統(tǒng)對氣壓制動系統(tǒng)施加保壓請求后,制動控制器響應指令,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左ABS閥14、后右ABS閥16全通電狀態(tài)。前軸TCS閥7和后軸TCS閥10斷電。制動氣室氣體與管路不連接,實現(xiàn)保壓。
減壓模式系統(tǒng)工作過程:
當上層控制系統(tǒng)對氣壓制動系統(tǒng)施加減壓請求后,制動控制器響應指令,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左ABS閥14、后右ABS閥16半通電狀態(tài),前軸TCS閥7和后軸TCS閥10斷電。制動氣室與大氣相通,實現(xiàn)減壓。
駐車制動系統(tǒng)工作過程:
駕駛員操作駐車制動手柄放置在駐車位置,手動閥23的a1口與大氣相通,快放閥25中p口的高壓氣體經(jīng)過手動閥a2口排出至大氣。后左制動氣室13前腔和后右制動氣室17前腔中的高壓氣體通過快放閥19排出至大氣。后左制動氣室13前腔和后右制動氣室17中的彈簧力釋放,實施駐車制動。
解除駐車制動系統(tǒng)工作過程:
駕駛員操作駐車制動手柄放置在行車位置,手動閥23的a1口與p口相通,濕儲氣筒24中的高壓氣體通過四回路保護閥22、手動閥23進入快放閥19,并由快放閥19的a2口、a1口進入后右制動氣室17和后左制動氣室13的前腔。制動氣室前腔的彈簧被壓回,解除駐車制動。
參閱圖2,一種具有主動制動功能的氣壓制動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檢測主動制動標志位是否為1;
步驟二、檢測車輪是否有抱死傾向,若有抱死傾向進入防抱死模式;
步驟三、分配前后軸制動壓力;
步驟四、輸出閥控制電流信號。
所述的步驟一的具體步驟為:主動制動標志位由整車控制器發(fā)出,制動控制器接受信號,當整車需求主動制動時,主動制動標志位置1,若主動制動標志位為0,前軸TCS閥7、后軸TCS閥10、前右ABS閥2、前左ABS閥4、后右ABS閥16、后左ABS閥14均斷電,系統(tǒng)初始化,若主動標志位為1,執(zhí)行步驟二。
所述的步驟二的具體步驟為:檢測是否有抱死傾向通過滑移率判斷,第i個輪胎滑移率計算如下式所示:
其中v為車速,單位為m/s,車速通過最大輪速法確定,選擇4個輪胎輪速最大的計算車速,輪速由輪速傳感器獲得;ωi為第i個輪的輪速,單位為rad/s;r為車輪的滾動半徑,單位為m;若滑移率大于門限值S1=20%,輪胎有抱死傾向,執(zhí)行步驟四,進入防抱死模式;否則執(zhí)行步驟三。
所述的步驟三的具體步驟為:
31)由整車控制器ECU獲取期望總制動力信號;
32)通過載荷傳感器獲取整車載荷大小;
33)根據(jù)整車載荷和期望總制動力在該車型的制動力分配曲線圖上找到f線組和r線組上對應的曲線,兩條線的交點所對應的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即為理想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也就是本實用新型在該載荷下取用的整車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β;
34)根據(jù)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β,計算前后軸分配的期望制動壓力。具體計算方式為前軸制動力等于制動力分配系數(shù)β乘以整車期望總制動力,后軸制動力為整車期望總制動力減去前軸制動力。
所述的步驟四的具體步驟為:
通過壓力傳感器獲取前后軸當前制動氣室壓力,將前后軸期望制動壓力與前后軸當前制動壓力比較,輸出閥控制電流信號;具體方法為:
若i軸期望制動壓力>當前制動壓力,則控制i軸增壓:該軸ABS閥的進氣閥線圈和排氣閥線圈均不通電,該軸的TCS閥通電;
若i軸需求制動壓力=當前制動壓力,則控制i軸的保壓:該軸ABS閥的進氣閥線圈通電、排氣閥線圈不通電,該軸的TCS閥通電;
若i軸需求制動壓力<當前制動壓力,則控制i軸減壓;該軸ABS閥的進氣閥線圈不通電、排氣閥線圈通電,該軸的TCS閥通電。
其中,i軸為前軸或者是后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