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屬于重型汽車的牽引鉤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市場上重型卡車等重型汽車的牽引裝置,一種為拖鉤,在裝配時直接用螺栓裝配在車架上,能夠承受拉力有限;另一種為牽引鉤,包括插頭,插頭頂端設有凸臺,插頭下端連有u形架,u形架上穿有通出其左右側壁的卡子桿,使用時需要把插頭插入卡車連接處相應的孔中,然后插頭旋轉90度,插頭上的凸臺卡在孔中固定?,F(xiàn)有技術公開申請?zhí)枮?01120283368.5的一種牽引鉤,其包括括牽引鉤架,牽引鉤架包括圓柱形插頭,插頭頂端的兩側設有凸臺,插頭下端連有u形架,u形架上穿有通出其左右側壁的卡子桿,卡子桿一端設有擋肩,卡子桿另一端設有插入卡子桿開有的孔中的卡子鎖扣,卡子桿與插頭之間設有卡子彈片,卡子彈片一端套在擋肩與u形架右側壁之間的卡子桿上,卡子彈片另一端向插頭方向彎折且開有卡在插頭上的u型槽。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連接可靠,但是該牽引鉤使用時構件容易散開,結構不緊湊,為使用帶來極大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威脅到駕駛內人員的安全。技術實現(xiàn)要素: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以解決結構更加緊湊不散開的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目的提供的是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其結構包括護框、中心軸、固定塊、護板、第一連接桿、加固片、牽引環(huán),所述中心軸貫穿連接于護框中間內部,所述固定塊焊接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固定塊通過護框設于護板側邊,所述護板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底部上表面,所述護板底部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底部頂端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另一端頂部與牽引環(huán)焊接連接,所述加固片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內側,所述加固片通過第一連接桿設于牽引環(huán)下方,所述第一連接桿與牽引環(huán)設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護框設有內板、側切面,所述內板兩端分別焊接連接于護框內部側邊,所述側切面與護框呈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側切面連接于護框兩端外表面上,所述內板通過護框設于側切面內側,所述中心軸設有固定夾桿、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中心軸呈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連接孔貫穿連接于中心軸一端內部,所述固定夾桿插入并貫穿于連接孔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設有第二連接桿、第一連接口、第二連接口,所述第一連接口連接于第一連接桿與牽引環(huán)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口連接于第二連接桿與牽引環(huán)之間,所述第一連接口與第二連接口設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連接口與第二連接口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設于加固片上方。進一步的,所述牽引環(huán)設有1個,所述牽引環(huán)是直徑為11cm-13cm之間的圓形結構。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夾桿設有2個,所述固定夾桿分別設于中心軸兩端頂部。進一步的,所述中心軸進一步的,所述護框呈u型結構,所述護框通過第二連接桿設于牽引環(huán)底部。進一步的,所述護框的的寬度為21cm-24cm之間。進一步的,所述牽引環(huán)為金屬材料或塑料材料中的一種。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護框、中心軸、固定塊、護板、第一連接桿、加固片、牽引環(huán),所述中心軸貫穿連接于護框中間內部,所述固定塊焊接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固定塊通過護框設于護板側邊,所述護板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底部上表面,所述護板底部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底部頂端連接于護框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另一端頂部與牽引環(huán)焊接連接,所述加固片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內側,所述加固片通過第一連接桿設于牽引環(huán)下方,所述第一連接桿與牽引環(huán)設于同一水平面上,實現(xiàn)了該牽引鉤之間的部件聯(lián)系得以加強,結構緊湊不易散開,增強了實用性和安全性。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詳圖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側視圖的結構示意圖。圖中:護框-1、中心軸-2、固定塊-3、護板-4、第一連接桿-5、加固片-6、牽引環(huán)-7、內板-10、側切面-11、固定夾桿-20、連接孔-21、第二連接桿-50、第一連接口-51、第二連接口-52。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請參閱圖1-圖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的方案:其結構包括護框1、中心軸2、固定塊3、護板4、第一連接桿5、加固片6、牽引環(huán)7,所述中心軸2貫穿連接于護框1中間內部,所述固定塊3焊接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固定塊3通過護框1設于護板4側邊,所述護板4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5底部上表面,所述護板4底部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5底部頂端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5另一端頂部與牽引環(huán)7焊接連接,所述加固片6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5內側,所述加固片6通過第一連接桿5設于牽引環(huán)7下方,所述第一連接桿5與牽引環(huán)7設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護框1設有內板10、側切面11,所述內板10兩端分別焊接連接于護框1內部側邊,所述側切面與護框1呈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側切面11連接于護框1兩端外表面上,所述內板10通過護框1設于側切面11內側,所述中心軸2設有固定夾桿20、連接孔21,所述連接孔21與中心軸2呈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連接孔21貫穿連接于中心軸2一端內部,所述固定夾桿20插入并貫穿于連接孔21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5設有第二連接桿50、第一連接口51、第二連接口52,所述第一連接口51連接于第一連接桿5與牽引環(huán)7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口52連接于第二連接桿5與牽引環(huán)7之間,所述第一連接口51與第二連接口52設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連接口51與第二連接口52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桿5與第二連接桿50設于加固片6上方,所述牽引環(huán)7設有1個,所述牽引環(huán)是直徑為11cm-13cm之間的圓形結構,所述固定夾桿20設有2個,所述固定夾桿20分別設于中心軸2兩端頂部,所述中心軸2設有1個,所述中心軸2是孔徑為5cm-6cm之間的于圓形結構,所述護框1呈u型結構,所述護框1通過第二連接桿51設于牽引環(huán)7底部,所述護框1的的寬度為21cm-24cm之間,所述牽引環(huán)7為金屬材料或塑料材料中的一種。本專利所說的一種新結構的牽引鉤是在需要拖車時使用的工具,牽引孔位于車的前部,先用改錐等工具撬開牽引孔的蓋板,然后將牽引鉤插入牽引孔內擰緊,為了確保牢固,可用輪胎扳手套入牽引鉤中擰緊。當進行使用時,首先檢查各部分是否穩(wěn)定連接,確認設備完好之后,將設備放置在合適的工作位置,通過新型牽引鉤以達到結構更加緊湊不散開的目的,在實用牽引鉤使用時,實現(xiàn)了該牽引鉤之間的部件聯(lián)系得以加強,結構緊湊不易散開,增強了實用性和安全性。本發(fā)明的護框-1、中心軸-2、固定塊-3、護板-4、第一連接桿-5、加固片-6、牽引環(huán)-7、內板-10、側切面-11、固定夾桿-20、連接孔-21、第二連接桿-50、第一連接口-51、第二連接口-52,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guī)實驗方法獲知,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牽引鉤不能具備結構更加緊湊不散開的功能,使用時構件容易散開,結構不緊湊,為使用帶來極大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威脅到駕駛內人員的安全,本發(fā)明通過上述部件的相互組合,實現(xiàn)了該牽引鉤之間的部件聯(lián)系得以加強,結構緊湊不易散開,增強了實用性和安全性,具體如下所述:所述牽引鉤設有護框1、中心軸2、固定塊3、護板4、第一連接桿5、加固片6、牽引環(huán)7,所述中心軸2貫穿連接于護框1中間內部,所述固定塊3焊接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固定塊3通過護框1設于護板4側邊,所述護板4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5底部上表面,所述護板4底部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5底部頂端連接于護框1內部,所述第一連接桿5另一端頂部與牽引環(huán)7焊接連接,所述加固片6焊接連接于第一連接桿5內側,所述加固片6通過第一連接桿5設于牽引環(huán)7下方,所述第一連接桿5與牽引環(huán)7設于同一水平面上。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中,所述牽引環(huán)7為塑料材料。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中,所述牽引環(huán)7為金屬材料;實施例1實施例2使用壽命短長緊固程度差堅固可承受重力小大綜上所述,當本發(fā)明的牽引環(huán)為金屬材料時,本發(fā)明的實用壽命更長,更加堅固,可承受重力大,使用效果達到最佳。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