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駐車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駐車制動裝置,通過擺動操作具有能夠與固定設置于基座上的棘板卡合脫離的棘爪的操作桿,經由制動拉索而進行制動動作。
背景技術:
作為現(xiàn)有的駐車制動裝置,是具有例如圖5所示的操作部的結構,通常具有被稱為桿式的車輛用駐車制動裝置。這種駐車制動裝置以樞軸201為中心,可轉動地將操作桿202樞軸支承在固定設置于車輛的地板側的基座200上。另外,在基座200上固定設置有棘板203。在操作桿202上,可與棘板203的齒部卡合脫離地樞軸支承有棘爪204。
在操作桿202的下部設有鋼索盤(cable drum)205,當為拉起操作桿202而將其擺動時,制動拉索206被卷繞在鋼索盤205上,從而制動部進行制動。制動狀態(tài)能夠通過將棘爪204卡合在棘板203上來維持。
具有這種操作部的駐車制動裝置通常操作桿202是在中心通道護罩露出的狀態(tài)下安裝,但由于不得在操作桿202的動作區(qū)域影響動作,故有形成于中心通道護罩上的罩等的收納空間受到壓迫的問題。
作為解決該問題的方案,有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駐車制動裝置。即,在可擺動地安裝有基端部的中間構件的前端部具有延伸向上方的圓弧狀的長的臂構件,在該臂構件的上端部設置把手,并將中間構件收納在中間通道護罩的內側,臂構件的大部分隨著駐車制動裝置的操作可從中心通道護罩的內側向外側出入,由此,不會壓迫設于該中心通道護罩上的收納空間。在該駐車制動裝置中,通過釋放按鈕(release button)使配置于把手內的分離桿(release rod)動作,并經由連桿使插在臂構件內的中繼桿動作。
專利文獻1德國專利第2226967號公報但是,在這樣的現(xiàn)有技術中,經由連桿接受分離桿的動作的中繼桿在碰到臂構件的方向產生了晃動。為防止該中繼桿的與臂構件的干擾,而需要在中繼桿和臂構件之間設置間隙,因此,必須加粗臂構件。但是,加粗臂構件會壓迫中心通道護罩上形成的罩等的收納空間,從而存在未必能夠有效地節(jié)省空間的問題。
另外,通過設置上述的間隙,即使在中繼桿晃動的情況下,臂構件和中繼桿也不會干擾,但存在因晃動而損失傳遞中繼桿動作的傳遞行程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著眼于這樣現(xiàn)有技術具有的問題點而構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駐車制動裝置,其向車體側安裝部的空間的壓迫少,且中繼桿的傳遞行程損失也少。
用于實現(xiàn)這樣的目的的本發(fā)明的宗旨存在于以下各項的發(fā)明中。
〔1〕一種駐車制動裝置(1),通過擺動操作具有能夠與固定設置在基座(2)上的棘板(3)卡合脫離的棘爪(40)的操作桿(4),經由制動拉索而進行制動動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4)具有擺動基部(30),其通過樞軸(22)可擺動地將一端部樞軸支承在所述基座(2)上,并且連結有所述制動拉索;弧狀的中間構件(50),其從該擺動基部(30)的另一端部向上后方延伸;把手(60),其基端部(60a)安裝在該中間構件(50)的上端部,用于操作與所述棘板(3)的卡合脫離,所述擺動基部(30)可轉動地樞軸支承所述棘爪(40),所述中間構件(50)在內部具有至少被分割成了兩個的弧狀的中繼桿(51),該中繼桿與所述把手(60)的操作聯(lián)動,向所述棘爪(40)傳遞向所述棘板(3)的卡合脫離動作,所述棘板(3)及所述擺動基部(30)配置在車體側安裝部(100)的內側,所述中間構件(50)被可從所述車體側安裝部(100)的插通孔(101)出入地配置。
〔2〕如〔1〕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至少分割成兩個的中繼桿(51)在動作中利用所述中間構件(50)的內側壁引導它們的連結部分(520)。
〔3〕如〔1〕或〔2〕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桿(51)彼此的所述連結部分(520)通過將形成于一個中繼桿(51b)的端部的凸狀部(513)、和形成于另一個中繼桿(51a)的端部的凹狀部(512)組合而成。
〔4〕如〔1〕、〔2〕或〔3〕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60)具有可操作的分離桿(62),在所述把手(60)和所述中間構件(50)的接合部(56)內設有可擺動的連桿構件(70),其用于相互傳遞所述分離桿(62)及所述中繼桿(51)兩者的動作。
〔5〕、如〔1〕、〔2〕、〔3〕或〔4〕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桿(51)在下端部具有棘爪解除部(52),其用于使所述棘爪(40)在解除與所述棘板(3)的卡合的方向轉動。
所述本發(fā)明如下作用。
駐車制動裝置(1)在車體側安裝部(100)的內側配置有基座(2)、固定設置于該基座(2)上的棘板(3)、和操作桿(4)的擺動基部(30),擺動基部(30),其一端部通過樞軸(22)樞軸支承在基座(2)上,可以以該樞軸(22)為中心擺動。樞軸支承在該擺動基部(30)的另一端部側的棘爪(40)可與棘板(3)卡合脫離地轉動。
從擺動基部(30)的另一端部向上后方延伸的弧狀的中間構件(50),伴隨擺動基部(30)的擺動可從車體側安裝部(100)的插通孔(101)出入。安裝于中間構件(50)上端部的把手(60)可操作與分離桿(62)連結的操作按鈕(61),進行用于將棘爪(40)從相對棘板(3)的卡合解除的解除動作。該中間構件(50)在駐車制動裝置(1)未制動時,沉入車體安裝部(100)的最內側。
為使非制動狀態(tài)下的駐車制動裝置(1)制動,當手握把手(60)提起操作桿(4)時,沉入車體側安裝部(100)內的中間構件(50)的部分被從車體側安裝部(100)的插通孔(101)拉出,并且在車體側安裝部(100)的內側,連結有中間構件(50)的擺動基部(30)向上方擺動。隨著擺動基部(30)的該擺動,與擺動基部(30)連結的制動拉索被拉而制動開始。另外,與擺動基部(30)的擺動一起,棘爪(40)在棘板(3)上反復進行卡合脫離。
當停止拉起操作桿(4)時,棘爪(40)與棘板(3)卡合,操作桿(4)維持于此時的狀態(tài)。由此,制動拉索也成為持續(xù)被拉的狀態(tài),駐車制動裝置(1)維持制動狀態(tài)。
為了從該制動狀態(tài)返回非制動狀態(tài),將把手(60)的操作按鈕(61)壓入把手(60)內而使分離桿(62)動作。分離桿(62)的動作通過連桿構件(70)傳遞給中繼桿(51)。該連桿構件(70),一端部與分離桿(62)相接觸,另一端部與中繼桿(51)相接觸。該連桿構件(70)由于在把手(60)和中間構件(50)的接合部(56)內可擺動地被樞軸支承著,故手握把手(60)時沒有不適感,可得到使從把手(60)朝向中間構件(50)的形狀自然連續(xù)的設計。
連桿構件(70)在被分割成多個的中繼桿(51)中沿押下處于最上位的中繼桿(51)的上端部的方向轉動。被分割成了多個的中繼桿(51)彼此的連結部分(520),通過將形成于一個中繼桿(51b)的端部的凸狀部(513)和形成于另一個中繼桿(51a)的端部的凹狀部(512)組合而成。例如,凸狀部(513)在變細為椎狀的前端具有圓頭,凹狀部(512)形成切口,從而與凸狀部(513)對合,只要使它們相接觸對合即可。在動作中,這些連結部分(520)由中間部分(50)的內壁側引導。由此,中繼桿(51)不會在中間構件(50)內變形或錯位,不產生傳遞損耗,順暢且可靠地被押下。
這樣,當押下中繼桿(51)時,最下位的設于中繼桿(51)的下端部的棘爪解除部(51)與棘爪(40)相接觸,使棘爪(40)向解除與棘板(3)的卡合的方向轉動。如果棘爪(40)與棘板(3)的卡合被解除,則被拉出的制動拉索被拉回,因此,若在被拉伸的狀態(tài)下使操作桿(4)返回,則可返回非轉動狀態(tài)。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1〕的駐車制動裝置,將棘板和樞軸支承與該棘板卡合脫離的棘爪的擺動基部配置在車體側安裝部的內側,且操作桿從擺動基部的另一端部向上后方延伸,在其上端部具有把手的弧狀的中間構件從車體側安裝部的插通孔出入,因此,可減少對車體側安裝部的空間的壓迫,并可實現(xiàn)車體側安裝部的有效利用。
進而,與用于使棘爪相對棘板卡合脫離的把手的操作聯(lián)動,將卡合脫離動作傳遞給棘爪的弧狀的中繼桿被分割成至少兩個,并配置在中間構件內,因此,中繼桿每一個的長度縮短,得到高的剛性。由此,即使卡合脫離動作的傳遞對中繼桿延伸的方向施加負載,中繼桿也難以彎曲或錯位,因此,能夠使中間構件變細,且能夠進一步減少對車體側安裝部的空間的壓迫,同時可減少中繼桿傳遞行程的損失,可更可靠且快速的進行用于卡合脫離的操作。
根據(jù)〔2〕的駐車制動裝置,被分割的中繼桿在用于將與棘板的卡合動作傳遞給棘爪的動作中,至少中繼桿的連結部分由中間構件的內壁側引導,因此,可更可靠地一直動作中的錯位,且可更加可靠地進行中繼桿的卡合脫離動作的傳遞。
根據(jù)〔3〕的駐車制動裝置,被分割的中繼桿通過將形成于一個中繼桿的端部的凸狀部和形成于另一個中繼桿的端部的凹狀部組合而構成連結部分,因此,可容易地將中繼桿彼此連結。
根據(jù)〔4〕的駐車制動裝置,用于相互傳遞把手具有的可操作的分離桿及中間構件內的中繼桿兩者的動作的連桿構件被配置在把手和中間構件的接合部內,因此,手握把手時不會有不適感,可自然連續(xù)地進行從把手向中間構件的設計。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駐車制動裝置的操作柄的右側面圖;圖2是表示將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駐車制動裝置的操作柄固定設置在基座上的狀態(tài)的背面圖;圖3是說明使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駐車制動裝置制動開始時的各構成構件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4是說明將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駐車制動裝置的制動狀態(tài)解除時的各構成構件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5是表示現(xiàn)有例的右側面圖。
圖中S螺旋彈簧;1駐車制動裝置;2基座;2a樞軸支承部;3棘板;4操作桿;21螺栓凸緣;22樞軸;23棘板固定部;24螺栓;30擺動基部;31外徑部;32齒部;40棘爪;41銷;42齒;43彈簧接觸部;44解除凸輪接觸部;50中間構件;51中繼桿;51a上中繼桿;51b下中繼桿;52解除凸輪;52a傾斜面;53彈簧安裝部;54槽部;55引導構件;56接合部;60把手;60a基端部;61操作按鈕;62分離桿;62a基端部;70連桿構件;71一端部;72另一端部;73樞軸;80襯套導絲裝置;90拉繩導套;100中心通道護罩;101插通孔;511凹狀部;512凹狀部;513凸狀部;520連結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發(fā)明的適合的一實施方式。
圖1~圖4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駐車制動裝置1是如下車輛用的駐車制動裝置通過擺動操作具有可與固定設置在基座2上的棘板3卡合脫離的棘爪40的操作桿4,經由未圖示的制動拉索進行制動動作。
基座2由螺栓將螺栓凸緣固定于車輛的地板上。該基座2配置于中心通道護罩100(車體側安裝部)的內側下方。
操作桿4具有擺動基部30,其一端部通過樞軸22樞軸支承在基座2的樞軸支承部2a上;管狀的中間構件50,其從該擺動基部30的另一端部向上后方圓弧狀地延伸;基端部60a安裝在了該中間構件50的上端部的把手60;連桿構件70,其樞軸支承在該把手60和中間構件50的接合部56內。棘板3及擺動基部30配置在中心通道護罩100的內側。另外,中間構件50,通過形成于中心通道護罩100上的插通孔101在中心通道護罩100的外部露出,與擺動構件30的擺動一起,從中心通道護罩100的插通孔100出入。
擺動基部30是將成的兩片金屬板對齊并固定的結構,通過樞軸22可擺動地樞軸支承在基座2上。樞軸22也樞軸支承著襯套導絲裝置80。襯套導絲裝置80安裝在擺動基部30上,在樞軸22的下方卷繞從后方的制動部(未圖示)側配置的未圖示的制動拉索。在該襯套導絲裝置80的前方,在擺動基部30的中間部固定設置有拉繩導套90。制動拉索通過該拉繩導套90在拉繩導套90的上端部固定在擺動基部30上。
在從擺動基部30的中間部靠中間構件50的位置配置有棘板3。該棘板3通過在擺動構件30的兩片金屬板的接縫形成的間隙內來配置。棘板3是從下端部朝向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弧狀的金屬板,下端部和上端部分別用螺栓24固定在基座2的棘板固定部23上。該棘板3在靠近中間構件50的外徑部31上具有形成有多個齒的齒部32。
在擺動基部30另一端部側,在中間構件50和棘板3的中間位置通過銷41可轉動地樞軸支承有棘爪40。該棘爪40的如下三部分從中心向3個方向延伸出,該三部分為與棘板3的齒部32卡合脫離的齒42;與安裝在后述的中繼桿51的下端部的螺旋彈簧S相接觸,并從螺旋彈簧S承受接受齒42與齒部32卡合的方向的推壓力的彈簧接觸部43;通過形成于中繼桿51下端部的解除凸輪52(棘爪解除部)的動作承受將齒42與齒部32的卡合解除的方向的力的解除凸輪接觸部44。
固定在擺動基部30另一端的中間構件50形成管狀,夾在擺動基部30的兩片金屬板間進行固定。在該中間構件50的內部插入有弧狀的中繼桿51。
中繼桿51被分割為上下兩個,將上位的中繼桿51a和下位的下中繼桿51b串聯(lián)地接觸配置。通過分割中繼桿51,與不分割的相比,上中繼桿51a及下中繼桿51b的整體長度縮短,每一個的剛性提高。由此,動作中的中繼桿51整體上偏斜或歪曲的情況比一個中繼桿的情況小,因此,中繼桿51的傳遞行程的損失減少。
上中繼桿51a在上端具有凹下形成的凹狀部511,在下端具有凹下形成的凹狀部512。另一方面,下中繼桿51b在上端具有凸出形成的凸狀部513,在下端具有用于安裝后述的螺旋彈簧S的彈簧安裝部53。凹狀部511是與后述的連桿構件70的一端部接觸連結的部分。
上中繼桿51a和下中繼桿51b通過將凹狀部512和凸狀部513組合而構成連結部分520。例如,凸狀部513在圓錐狀變細的前端形成圓頭,凹狀部512形成切口,而與凸狀部513對合,通過使它們接觸相對合而連結?;蛘?,凸狀部513形成有球的一部分,凹狀部512形成與凸狀部513對合的球面,通過使它們相接觸對合而進行連接。另外,凹狀部512在下中繼桿51b的上端形成,也可以在上中繼桿51a的下段形成凸狀部513。
上中繼桿51a和下中繼桿51b的連結部分520既可以如上述那樣使形成有端部的結構相接觸,也可以通過銷等將形成為其它形狀的端部連接。
在中間構件50的內側,在中繼桿51和中間構件50的內壁側之間至少配置有用于引導連接構件520的引導構件55。引導構件55例如為可收納中繼桿51的管狀構件,但也可以形成為在中間構件50內部分地減小與連結部分520的間隙。在連結部分520比中繼桿51的其它部分形成得粗的情況下,在中繼桿51的動作中利用引導構件55引導連結部分520。由此,中繼桿51在動作中的晃動被抑制,不會產生傳遞損耗,而順暢且可靠地被壓下。在連結部分520不如中繼桿51的其它部分粗的情況下,中繼桿51大致整體上被引導構件55引導。
形成有上述凹狀部511的上中繼桿51a的上端部從中間構件50的上端出來。在中間構件50的上端部固定有把手60的基端部60a。在該中間構件50上固定有把手60的該接合部56的內部可擺動地樞軸支承著連桿構件70(參照圖3及圖4)。因此,把手60在手握時沒有不適感,可構成從把手60的中間構件50流暢連續(xù)的設計。
如圖3及圖4所示,在把手60的前端部組裝有操作按鈕61,其可從把手60內出入。操作按鈕61是使中繼桿51動作,進行棘爪40的操作的裝置。操作按鈕61在未進行棘爪40的操作時,處于從把手60最大量凸出的非操作位置。
在把手60內插著分離桿62,在分離桿62的前端側固定有操作按鈕61。分離桿62的基端部62a與上述連桿構件70的一端部71相接觸。
連桿構件70在引導構件55內通過樞軸73樞軸支承在把手60的基端部60a上,其具有以該樞軸73為扇形的主要的整體形狀。連桿構件70具有從一端部71朝向另一端部構成圓弧狀的形狀,另一端部72與上中繼桿51a上端部的凹狀部511相接觸。由此,操作按鈕61和中繼桿51經由連桿構件70連結,且它們可互相聯(lián)動。因此,將操作按鈕61的操作傳遞給中繼桿51,使棘爪40轉動,可將棘爪40的齒42從與擺動基部30的齒部32的卡合解除。
用于將該棘爪40的齒42從與擺動基部30的齒部32的卡合解除的解除凸輪52在下中繼桿51b的彈簧安裝部53上部形成。下中繼桿51b的下部在引導構件55的下端下面出來,在該引導構件55下面出來的部分形成有解除凸輪52及彈簧安裝部53。
解除凸輪52從下中繼桿51b橫向突出而形成,在與棘爪40的解除凸輪44相接觸的邊部形成有傾斜面52a。該傾斜面52a當降下解除凸輪52時,可按壓解除凸輪接觸部44,使棘爪40轉動。
在該解除凸輪52下形成的彈簧安裝部53形成得比其上的部分細。在該變細的部分和其上的部分的邊界形成有階梯,在該階梯的部分插著螺旋彈簧S,其擋住螺旋彈簧S的一端部。
該彈簧安裝部53與彈簧接觸部43的轉動面交差,且在下中繼桿51b延伸的方向形成有槽部54。棘爪40的彈簧接觸部43通過中繼桿51的動作,可在被螺旋彈簧S推壓的狀態(tài)下出入槽部54。彈簧接觸部43與螺旋彈簧S相接觸,不與下中繼桿5b直接接觸。
其次說明作用。
在駐車制動裝置1未制動的非制動狀態(tài)下,棘爪40的齒42處于棘板3的齒部32下方,齒42未與齒部32卡合。在駐車制動裝置1從非制動狀態(tài)變?yōu)橹苿訝顟B(tài)時,將操作桿4拉起,只要在拉住制動拉索的狀態(tài)下使操作桿4卡合在棘板3上即可。
為將駐車制動裝置1制動,當手握把手60拉起操作桿4時,沒入中心通道護罩100內的中間構件50被從中心通道護罩100的插通孔101拉出,并且在中心通道護罩100的內側將與中間構件50連結的擺動基部30向上方擺動。隨著擺動基部30的擺動,與擺動基部30連結的制動拉索被拉住,開始制動。
如圖3所示,如果棘爪40的齒42通過擺動基部30的擺動而到達齒部32,則由螺旋彈簧S推壓彈簧接觸部43的棘爪40,其齒42卡合在齒部32的齒與齒之間,當就這樣拉起操作桿4時,抵抗螺旋彈簧S的推壓,齒42越過齒部32的齒,卡合在下一個齒和齒之間。該卡合脫離到拉起操作桿4為止重復進行。
如果拉起操作桿4到所希望的位置,則被螺旋彈簧S推壓的棘爪40,其齒42與齒部32卡合,將操作桿4固定在該位置。操作桿4由于被制動拉索的張力拉向返回的方向,所以,齒42緊固地卡合在齒部32。由此,由于是制動拉索一直被拉住的狀態(tài),故可維持在使駐車制動裝置1制動的狀態(tài)。
如圖4所示,在解除駐車制動裝置1的制動時,將把手60稍微拉起,將從把手60出來的操作按鈕61壓入把手60內。通過稍微拉起把手60,制動拉索拉伸操作桿4,可抵消棘爪40與棘板3的齒部32卡合的方向的力。
當在該狀態(tài)下將操作按鈕61壓入把手60內時,分離桿62的基端部62a按壓連桿構件70的一端部71,使連桿構件70轉動。通過該連桿構件70的擺動,另一端部72按壓凹阻部511,將上中繼桿51a押下。與上中繼桿51a連結的下中繼桿51b與上中繼桿51a一起被押下。
由此,設于下中繼桿51b下端部的解除凸輪52被押下,與棘爪40的解除凸輪接觸部44直接相接觸。解除凸輪接觸部44被壓向解除凸輪52的傾斜面52a,在傾斜面52a滑動地位移。由此,解除凸輪接觸部44沿解除齒42的卡合的方向順暢地轉動,棘爪40與棘板3的卡合被解除。此時,彈簧接觸部43抵抗螺旋彈簧S的推壓,進入槽部54內。
如果將棘爪40和棘板3的卡合解除,則被拉出的制動拉索返回,因此,使一直拉起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桿4返回,從而可返回非轉動狀態(tài)。
中繼桿51由于被分割為上中繼桿51a和下中繼桿51b,故比一個的情況短的上中繼桿51a、下中繼桿51b各自的剛性提高,作為中繼桿51整體,可防止動作中的歪曲或變形,且可減少中繼桿51的傳遞行程的損失,可進行可靠的操作。
另外,動作中的中繼桿51由于被引導構件51引導,故可更進一步地防止歪曲或變形的產生,并且可使中繼桿51的動作圓滑。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繼桿51被分割為上中繼桿51a和下中繼桿51b兩個,但也可以分割為三個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駐車制動裝置,通過擺動操作具有能夠與固定設置于基座上的棘板卡合脫離的棘爪的操作桿,經由制動拉索進行制動動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具有擺動基部,其通過樞軸可擺動地將一端部樞軸支承于所述基座上,并且連結有所述制動拉索;弧狀的中間構件,其從該擺動基部的另一端部向上后方延伸;把手,其在該中間構件的上端部安裝有基端部,用于進行和所述棘板的卡合脫離的操作,所述擺動基部可轉動地樞軸支承所述棘爪,所述中間構件在內部具有至少被分割成兩個的弧狀的中繼桿,該中繼桿與由所述把手的操作聯(lián)動,向所述棘爪傳遞向所述棘板的卡合脫離動作,所述棘板及所述擺動基部配置于車體側安裝部的內側,所述中間構件從所述車體側安裝部的插通孔可出入地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至少分割成兩個的中繼桿在動作中利用所述中間構件的內側壁引導它們的連結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桿彼此的所述連結部分,通過將形成于一個中繼桿的端部的凸狀部和形成于另一個中繼桿的端部的凹狀部組合而成。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可操作的分離桿,在所述把手和所述中間構件的接合部內設置有用于相互傳遞所述分離桿及所述中繼桿兩者的動作的可擺動的連桿構件。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駐車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桿在下端部具有用于使所述棘爪向解除與所述棘板的卡合的方向轉動的棘爪解除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駐車制動裝置,減少對車體側安裝部的壓迫,且減少中繼桿的傳遞行程的損失。操作桿(4)具有通過樞軸(22)可擺動地樞軸支承在基座(2)上,同時連接制動拉索的擺動基部(30);從擺動基部(30)向上后方延伸的弧狀的中間構件(50);基端部(60a)安裝在該中間構件(50)的上端部的用于操作與棘板(3)的卡合脫離的操作的把手(60),擺動基部(30)可轉動地樞軸支承棘爪(40),中間構件(50)在內部具有被分割的中繼桿(51),棘板(3)及擺動基部(30)被配置在車體側安裝部(100)的內側,且中間構件(50)可從車體側安裝部(100)的插通孔(101)出入。
文檔編號B60T7/10GK1923583SQ20061012882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桃津正輝, 澀井直人, 根布谷秀人, 增田黨, 阿久津幸義, 杉山智哉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大塚工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