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轉軸接合結構、包括該旋轉軸接合結構的中間轉印單元及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諸如復印機和打印機等使用電子照相系統(tǒng)等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中間轉印帶和旋轉中間轉印帶的驅動輥。中間轉印帶是諸如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青色)(C)以及黑色(K)色調劑圖像等的各色色調劑圖像以疊加方式轉印到其上的環(huán)狀帶。在一些現(xiàn)有的圖像形成裝置中,中間轉印帶、驅動輥及其他組件被一體化為可從圖像形成裝置主體上移除的單元。在下述文獻中提出了當將中間轉印單元安裝到圖像形成裝置主體中時所使用的接合結構(例如,參見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5-309060)。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No.2005-309060公開了如下結構:用于將中間轉印單元的驅動軸接合到中間轉印驅動輥上的結構,其中,中間轉印單元可從圖像形成裝置主體上移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而價廉的旋轉軸接合結構,其能夠在不削弱可操作性的情況下穩(wěn)固地維持接合狀態(tài)而不會引起間隙,即使該結構受到諸如溫度變化等環(huán)境變化時亦是如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旋轉軸接合結構,包括:輥驅動軸,其可旋轉并且包括位于其端部的凹部,所述凹部的里面形成有內螺紋;旋轉輥,其具有中空形狀并且包括位于其軸向的端部處的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容納所述輥驅動軸的凹部,所述旋轉輥利用所述輥驅動軸而旋轉;以及接合軸,其沿著所述軸向延伸穿過所述旋轉輥并且包括位于其軸向的第一端部處的螺紋部,所述螺紋部與所述凹部的內螺紋配合,所述接合軸將所述輥驅動軸與所述旋轉輥彼此接合。所述接合軸的軸向的第一端部在所述旋轉輥的接合部件中接合到所述輥驅動軸和所述旋轉輥,并且所述接合軸的軸向的第二端部是允許所述接合軸沿軸向伸縮的自由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基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接合軸包括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具有大致截頭圓錐形狀并且從所述接合軸的螺紋部的基部沿徑向向外延伸,并且所述旋轉輥的接合部件的相應內周表面包括軸外周接觸面,所述軸外周接觸面具有與所述傾斜面的表面輪廓相匹配的表面輪廓并且在接合狀態(tài)下接觸所述傾斜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基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旋轉輥的接合部件包括具有切口形狀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通過抵靠所述輥驅動軸來實現(xiàn)所述旋轉輥的定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中間轉印單元,包括:中間轉印帶,其具有環(huán)狀形狀并且可旋轉地環(huán)繞在多個輥子上;以及驅動輥,其通過飛輪旋轉所述中間轉印帶。在所述中間轉印單元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旋轉軸接合結構用于將所述驅動輥與用于驅動所述驅動輥的驅動軸彼此接合。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圖像形成單元,其將期望的圖像形成在記錄介質上。在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旋轉軸接合結構用于將至少一個旋轉部件與用于驅動所述至少一個旋轉部件的驅動軸彼此接合。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即使由于諸如溫度等環(huán)境的變化而導致組件的尺寸變化,也可在不削弱可操作性的情況下長時間穩(wěn)定地維持接合狀態(tà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接合軸被可靠地從旋轉輥的第二端部沿軸向引導至輥驅動軸的凹部并且對輥驅動軸施加緊固力,由此可長時間穩(wěn)固地維持接合狀態(tà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通過利用單一部件進行旋轉輥的定位和輥驅動軸的接合,由此可實現(xiàn)組件數(shù)量的減少和尺寸及成本的縮減。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通過充分利用飛輪的作用能夠長時間可靠地抑制中間轉印帶的旋轉變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旋轉軸接合結構可用于包括至少一個旋轉部件的圖像形成裝置。附圖說明將基于以下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單元的示意性放大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驅動輥接合結構的示意圖;圖4A和圖4B是示出與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驅動輥接合結構相比較的比較例的示意性放大圖;以及圖5A和圖5B是示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驅動輥接合結構的示意性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參考圖1,將說明可適用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圖1是示出作為可適用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實例的串聯(lián)型數(shù)字彩色復印機的示意圖。該串聯(lián)型彩色數(shù)字復印機包括圖像讀取裝置。然而,圖像形成裝置也可為彩色打印機、傳真機等,該彩色打印機、傳真機等不包括圖像讀取裝置并且基于從個人計算機等(未示出)輸出的圖像數(shù)據(jù)形成圖像。如圖1所示,該串聯(lián)型數(shù)字彩色復印機包括:主體1;以及自動文檔傳送裝置3和文檔讀取裝置4,它們設置在主體1的上方。自動文檔傳送裝置3一張接一張地自動傳送文檔2。文檔讀取裝置4讀取由自動文檔傳送裝置3傳送的文檔2的圖像。文檔讀取裝置4利用從光源6發(fā)出的光照射放置于臺板玻璃5上的文檔2;通過縮小光學系統(tǒng)以掃描方式對諸如電荷耦合器件(CCD)等的圖像讀取元件11曝光于來自文檔2的反射的彩色光圖像,該縮小光學系統(tǒng)包括全速率反射鏡7、半速率反射鏡8、半速率反射鏡9以及成像透鏡10;并且通過使用圖像讀取元件11以預定的點密度(例如,16點/mm)讀取文檔2的反射的彩色光圖像。將已由文檔讀取裝置4讀取的文檔2的反射的彩色光圖像以例如紅色(R)、綠色(G)、藍色(B)(每種顏色為8位)的三種顏色的文檔反射率數(shù)據(jù)的形式發(fā)送到圖像處理器12。基于文檔2的反射率數(shù)據(jù),圖像處理器12進行諸如明暗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色空間轉換、伽馬校正、邊框擦除以及色/移動編輯等圖像處理。圖像處理器12還對從個人計算機等發(fā)送的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預定的圖像處理。將圖像處理器12進行了如上所述的預定圖像處理的圖像數(shù)據(jù)轉換為與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各8位)對應的文檔色階數(shù)據(jù)(光柵數(shù)據(jù))。將光柵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曝光裝置14,該曝光裝置14為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的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以及13K所共用。曝光裝置14利用激光束LB根據(jù)對應于各色的文檔色階數(shù)據(jù)進行圖像曝光。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還包括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中間轉印帶25;以及曝光裝置14。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并行布置并且形成相應顏色的圖像。中間轉印帶25設置在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上方;并且由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形成的各色的色調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5上。曝光裝置14設置在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下方;并且在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Y、15M、15C、15K上分別形成有圖像。參考圖2,將說明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組件。圖2是示出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示意性放大圖。如圖2所示,與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對應的四個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沿著中間轉印帶25移動的水平方向以一定的間隔并行布置。中間轉印帶25具有環(huán)狀形狀并且環(huán)繞在多個具有一定跨度的輥上。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分別以預定定時順次地形成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色調劑圖像。由于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圖像形成單元的相同組件將統(tǒng)一僅由一個數(shù)字標注(例如,“感光鼓15”)。每個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包括感光鼓15、充電裝置16、顯影裝置17、鼓清潔裝置18以及消除燈50。作為圖像承載體的實例的感光鼓15以預定速度(例如,200mm/sec)朝著箭頭的方向旋轉。作為充電單元的實例的充電裝置16對感光鼓15的表面均勻地充電。作為曝光單元的實例的曝光裝置14對感光鼓15的表面曝光成相應顏色的光圖像,由此形成靜電潛像。作為顯影單元的實例的顯影裝置17利用各色的色調劑將感光鼓15上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作為清潔單元的實例的鼓清潔裝置18清潔感光鼓15的表面。作為消除單元的實例的消除燈50將充電之前的感光鼓15的整個表面曝光以消除由曝光單元形成的潛像的影響。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每個感光鼓15和感光鼓15周圍的組件被一體化成可從主體1上移除的一個單元。感光鼓15包括導電的金屬圓筒和堆疊在金屬圓筒的表面(外周表面)上的功能層(感光層)。功能層包括例如電荷生成層和電荷輸送層,其中電荷生成層由有機感光材料等制成。感光鼓15利用驅動單元(未示出)朝著箭頭的方向(在此實例中,為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充電裝置16形成為充電輥,該充電輥例如包括金屬芯和覆蓋金屬芯的導電層。導電層由合成樹脂或橡膠制成并且具有適當調節(jié)的電阻。充電偏壓電源(未示出)與充電裝置16的金屬芯連接,并且對金屬芯施加預定的充電偏壓。曝光裝置14由與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對應的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所共用。曝光裝置14根據(jù)各色的文檔色階數(shù)據(jù)調制四個半導體激光器(未示出)并且使得半導體激光器根據(jù)文檔色階數(shù)據(jù)分別發(fā)射激光束LB-Y、LB-M、LB-C、LB-K。從半導體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束LB-Y、LB-M、LB-C、LB-K穿過f-θ透鏡(未示出)到達可旋轉的多棱鏡19并且由可旋轉的多棱鏡19偏轉掃描。已由可旋轉的多棱鏡19偏轉掃描的激光束LB-Y、LB-M、LB-C、LB-K由多個反射鏡(未示出)反射。以掃描的方式將感光鼓15Y、15M、15C、15K的表面曝光于激光束LB-Y、LB-M、LB-C、LB-K。選擇性地,曝光裝置14可以是設置在每個圖像形成單元上的LED陣列。圖像處理器12將各色的圖像數(shù)據(jù)順次輸出到對應于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的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所共用的曝光裝置14。從曝光裝置14根據(jù)圖像數(shù)據(jù)發(fā)射的激光束LB-Y、LB-M、LB-C、LB-K以掃描的方式對相應的感光鼓15的表面曝光,由此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17將感光鼓15上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為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色調劑圖像。已順次形成在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上的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的色調劑圖像利用四個一次轉印輥26Y、26M、26C、26K以疊加的方式順次地一次轉印到設置于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上方的中間轉印單元22的中間轉印帶25(帶狀中間轉印部件)上。一次轉印輥26Y、26M、26C、26K分別與圖像形成單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相對設置且將中間轉印帶25夾于兩者之間。每個一次轉印輥26Y、26M、26C、26K具有適當調節(jié)的體積電阻率。轉印偏壓電源(未示出)與一次轉印輥26Y、26M、26C、26K連接,并且在預定定時對一次轉印輥26Y、26M、26C、26K施加具有與色調劑的極性相反的極性(在此實例中,為正極性)的轉印偏壓。中間轉印帶25以預定的張力環(huán)繞在驅動輥27、張緊輥24以及支承輥28上。驅動輥27利用以高度恒定速度旋轉的專用驅動馬達(未示出)進行旋轉。中間轉印帶25利用驅動輥27以預定速度沿箭頭方向旋轉。中間轉印帶25為環(huán)帶狀部件,其利用焊接等方法例如將諸如PET膜等撓性合成樹脂膜的條帶的兩個端部連接而制成。以疊加方式已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5上的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的色調劑圖像利用二次轉印輥29通過使用按壓力和靜電吸引力二次轉印到作為記錄介質的實例的記錄紙張30上,二次轉印輥29與設置在中間轉印帶25的側面上的支承輥28壓力接觸。已轉印有彩色色調劑圖像的記錄紙張30被傳送到設置在中間轉印帶25上方的定影裝置31。在色調劑圖像轉印完成之后,鄰近驅動輥27設置的帶清潔裝置43從中間轉印帶25的表面去除殘留色調劑和紙粉,以為下一個圖像形成過程做準備。帶清潔裝置43包括從中間轉印帶25的表面去除殘留色調劑和紙粉的清潔刷43a和清潔刮板43b。二次轉印輥29壓靠在支承輥28上并且將彩色色調劑圖像二次轉印到向上傳送的記錄紙張30上。二次轉印輥29例如包括由不銹鋼制成的金屬芯和以預定厚度覆蓋金屬芯的彈性層。彈性層由諸如添加有導電劑的橡膠材料等導電彈性材料制成。定影裝置32利用加熱和加壓對已轉印有彩色色調劑圖像的記錄紙張30進行定影操作。隨后,記錄紙張30利用排出輥32排出到設置在主體1上部的排出托盤33上。具有預定尺寸的記錄紙張30在由推送輥35和分離輥36分為單獨頁之后從設置在裝置主體1中的供紙裝置34被送出。然后,記錄紙張30被暫時傳送到設置在紙張傳送路徑37上的定位輥38處,然后停止。以預定定時旋轉的定位輥38將供紙裝置34所送出的記錄紙張30傳送到中間轉印帶25的二次轉印位置處。當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數(shù)字彩色圖像形成裝置進行例如全色圖像的雙面復印時,在已在記錄紙張30上形成圖像之后,記錄紙張30未利用排出輥32排出到排出托盤33上,而是利用切換門(未示出)對記錄紙張30的傳送方向進行了切換,并且記錄紙張30利用一對傳送輥39被傳送到雙面?zhèn)魉蛦卧?0。在雙面?zhèn)魉蛦卧?0中,沿著傳送路徑41布置的多對傳送輥(未示出)將記錄紙張30翻轉并且再次將記錄紙張30傳送到定位輥38。這次,在記錄紙張30的背面上形成圖像,然后將記錄紙張30排出到排出托盤33。從各色調劑盒44Y、44M、44C、44K將黃色(Y)、品紅色(M)、藍綠色(C)以及黑色(K)的各色的色調劑供應到顯影裝置17Y、17M、17C、17K。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中間轉印帶25、驅動并且支撐中間轉印帶25的驅動輥27以及張緊輥24被一體化為可從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上移除的中間轉印單元22。參考圖3至圖5B,將利用用于中間轉印帶25的驅動輥27所采用的結構的實例來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旋轉軸接合結構。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接合驅動輥27的結構的示意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中間轉印帶25的驅動輥27(旋轉輥)具有中空結構。諸如驅動馬達310等驅動源利用輥驅動軸270驅動驅動輥27,由此中間轉印帶25以預定速度旋轉。為了減小重量,驅動輥27由例如鋁制成并且具有中空圓筒形狀。為了增加剛性和耐磨性,輥驅動軸270、接合軸275等部件例如由不銹鋼制成。為了改善可操作性,輥驅動軸270可構造為沿著軸向延伸穿過驅動輥27的內部,并且輥驅動軸270和驅動輥27可利用螺絲在(裝置的)前部彼此緊固。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可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如果諸如溫度等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則在驅動輥27與輥驅動軸270之間存在熱膨脹系數(shù)的差異。也就是說,當驅動輥27的長度變得相對較短時,螺絲會變松,而當驅動輥27的長度變得相對較長時,螺絲的軸向拉力增大。結果,很可能隨著時間而發(fā)生疲勞斷裂。為了防止這種問題,依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旋轉軸接合結構,將具有大長度的接合軸275插入穿過驅動輥27,并且驅動輥27和輥驅動軸270在(在本實例中靠近驅動源的裝置的)后部彼此接合。此外,接合軸275的一個端部(在本實例中,為前端)是允許接合軸275沿著軸向伸縮的自由端。結果,該旋轉軸接合結構不受諸如溫度等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的影響,并且長時間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而沒有削弱可操作性。具體地說,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驅動輥27為大致圓筒狀中空輥,其由驅動馬達310通過飛輪(未示出)、驅動齒輪(未示出)、輥驅動軸270等而旋轉。飛輪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的后側。驅動輥27包括由鋁制成的驅動輥主體27c、由不銹鋼制成的后接合部件27a以及由不銹鋼制成的前插入部件27b。將后接合部件27a和前插入部件27b分別裝配到驅動輥主體27c的后端部內和前端部內,以沿軸向向外突出。后接合部件27a和前插入部件27b由軸承(未示出)可旋轉地支撐。輥驅動軸270的端部270t具有大致截頭圓錐形狀。具有內螺紋的圓筒狀凹部270a形成在端部270t內以與端部270t同軸。定位銷270p從輥驅動軸270的沿軸向的大致中央處沿著徑向突出。輥驅動軸270被插入后接合部件27a中,使得端部270t(凹部270a)位于后接合部件27a的端部內(鄰近于驅動輥27)。驅動輥27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的框架1F與中間轉印單元的框架25F之間延伸并且由框架1F和框架25F可旋轉地支撐。接合軸275是在其一端具有螺紋端部275a的長軸,螺紋端部275a與形成在凹部270a中的內螺紋配合。在接合軸275的另一端(前端)形成有螺絲頭275b。將接合軸275插入驅動輥27內穿過前插入部件27b,并且螺紋端部275a插入(旋入)凹部270a。正如空白箭頭指示的局部放大圖所示,在后接合部件27a的端部形成有V形切口27V。當后接合部件27a安裝到輥驅動軸270上時(將輥驅動軸270插入后接合部件27a),沿著輥驅動軸270的徑向突出的定位銷270p抵靠V形切口27V,由此將定位銷270p設置在V形切口27V的底部。結果,驅動輥27沿軸向定位(與驅動輥27一體的中間轉印單元22也進行了定位)。為了改善定位和接合的可操作性以及為了防止當接合軸275旋轉時接合軸275產生振動,對前插入部件27b的內徑(例如,9mm(+0.1/0))和接合軸275的外徑(例如,9mm(-0.05/-0.15))進行確定,使得二者裝配在一起時沿著軸向重疊小的長度(例如,3mm)。將接合軸275插入驅動輥27的前插入部件27b中,將螺紋端部275a插入(旋入)輥驅動軸270的凹部270a中,由此定位銷270p壓靠在切口27V的底部。結果,驅動輥27和輥驅動軸270相對于彼此定位從而不會發(fā)生間隙(backlash),并且同時,輥驅動軸270與接合軸275彼此接合從而不會發(fā)生間隙。也就是說,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通過使用單個部件,即,后接合部件27a能夠執(zhí)行驅動輥27(中間轉印單元22)的定位和輥驅動軸270的接合。因此,后接合部件27a有助于減少組件數(shù)量和縮減尺寸和成本。盡管接合軸275的螺紋端部275a與輥驅動軸270進行接合(旋入),但是接合軸275的另一端是允許接合軸275沿軸向伸縮的自由端。因此,即使當各組件的長度由于熱膨脹等而改變時,也可穩(wěn)固地維持接合狀態(tài)而不會引起間隙,并且通過充分利用飛輪等的作用而長時間可靠地防止旋轉的變化。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即使當利用具有大長度的接合軸275在后部將輥驅動軸270接合到驅動輥27時,也可能發(fā)生下述問題。也就是說,如圖4A所示,如果垂直于軸向延伸的支承面27az形成在后接合部件27a的與螺紋端部275a的基部相對應的部分上,則螺絲很可能由于由驅動輥27的內徑限制的支承面27az的面積小而變松。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如果將螺紋端部275a的直徑減小以增大支承面27az的面積,則很可能隨著時間而發(fā)生螺紋端部275a斷裂。為了防止這種問題,如圖5A和圖5B所示,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旋轉軸接合結構包括傾斜面275T和軸外周接觸面27aT。傾斜面275T形成在接合軸275的螺紋端部275a的基部處,以從基部沿徑向向外延伸為大致截頭圓錐形狀(漸縮形狀)。軸外周接觸面27aT形成在后接合部件27a的相應內周表面上,并且具有與傾斜面275T的表面輪廓相匹配的表面輪廓。軸外周接觸面27aT與接合軸275的傾斜面275T接觸,并且在接合狀態(tài)下(當螺紋端部275a旋入凹部270a至預定深度時)軸外周接觸面27aT沿著圓周方向覆蓋傾斜面275T。如圖5A所示,軸外周接觸面27aT沿軸向的長度為足以與接合軸275的具有漸縮形狀的傾斜面275T的長度相對應的長度。然而,如圖5B所示,為了增加制造的簡易性并且增強引導作用,軸外周接觸面27aT可具有比圖5A中所示的軸外周接觸面27aT沿軸向的長度長的長度,并且軸外周接觸面27aT可延伸到后接合部件27a的端部(朝著驅動輥27的方向)。依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旋轉軸接合結構,當將具有大長度的接合軸275插入驅動輥27時,軸外周接觸面27aT朝著輥驅動軸270的凹部270a引導接合軸275的螺紋端部275a(用作引導件),由此改善可操作性。此外,支承面(軸外周接觸面)的接觸面積在驅動輥27的有限內徑內增加,由此使接合狀態(tài)穩(wěn)定。在接合狀態(tài)下(軸外周接觸面27aT與傾斜面275T處于彼此接觸的狀態(tài)),產生由圖5B中空白箭頭指示的從后接合部件27a的軸外周接觸面27aT朝向接合軸275的軸線指向的反作用力,并且由于楔效應而對接合軸275施加緊固力。結果,長時間地可穩(wěn)固地維持接合軸275的接合狀態(tài)。為了有效地產生上述緊固力,軸外周接觸面27aT(傾斜面275T)的軸線與軸線(中心軸)之間的角度θ(參見圖5B)可以小。然而,如果角度θ過?。ɡ?,軸外周接觸面27aT與中心軸線平行),則當將接合軸275旋入凹部270a時,螺紋端部275a會變得插入凹部270a內過深并且會接觸凹部270a的底部,并且會妨礙定位銷270p與V形切口27V的定位。因此,角度θ可以約為45°。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并且可在本發(fā)明的主旨和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型和改進。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旋轉軸接合結構用于中間轉印單元22的驅動輥27。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旋轉軸接合結構可用于諸如定影裝置的輥子等任何具有旋轉變化問題的旋轉部件。出于示例和說明的目的提供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上述說明。這無意于將本發(fā)明窮舉或者局限于所披露的確切形式。顯然,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多種修改和變型。選擇和說明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由此使得本技術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所適用的各種實施例并預見到適合于特定應用的各種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內容來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