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把操作手柄的操作傳遞給門鎖或不能傳遞給門鎖的車輛用門 鎖的操作裝置。
背景技術:
在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中,包括輸入部(門操作桿110),輸入操作手柄的操 作;解除部(打開操作桿140、打開副操作桿150),把操作力傳遞給用于把門限制成閉鎖狀 態(tài)的門鎖;鎖定和開鎖機構部(鎖止桿180、鎖止驅(qū)動器190等),使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 無效;它們沿車輛前后方向并排配置在固定于門上的基座構件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日 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152619號)。
發(fā)明內(nèi)容在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中,由于輸入部、解除部、以及鎖 定和開鎖機構部全部并排配置在單一的基座構件上,因此導致特別是車輛前后方向的尺寸 增大,干擾設置在車門內(nèi)飾上的扶手安裝部分,或者使在門上的可布置性變差。鑒于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在門上的可布置性的車輛用 門鎖的操作裝置。按照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方式解決上述課題。(1) 一種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包括操作手柄,分別設置在門的車內(nèi)側和車外 側,所述門能打開或關閉地支撐在車身上;全閉用門鎖,通過與所述車身一側卡合,能保持 所述門處于閉鎖狀態(tài);操作轉(zhuǎn)換單元,具有配置在所述門上并且直接或間接連接在所述操 作手柄上的操作輸入部、以及能輸出從所述操作輸入部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的操作 輸出部;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其一端連接在所述操作輸出部上,與輸出所述操作手柄的操 作時的所述操作輸出部的脫開動作連動,能沿所述門的面板表面移動;鎖定和開鎖單元,其 具有鎖定和開鎖輸入部,配置在所述門上的從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沿所述門的面板表面方 向隔開的位置上,并且連接所述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的另一端;鎖定和開鎖輸出部,通過第 二操作力傳遞構件與所述全閉用門鎖連動;以及鎖定和開鎖裝置,能夠切換到解鎖狀態(tài)或 鎖定狀態(tài),所述解鎖狀態(tài)能使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部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通過所 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出部向所述全閉用門鎖輸出;所述鎖定狀態(tài)不 能使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部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通過所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 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出部向所述全閉用門鎖輸出。利用該結構,可以實現(xiàn)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 小型化,并且可以配合門1的形態(tài)自由改變鎖定和開鎖單元的配置,從而可以提高可布置 性。(2)在上述(1)項中,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還具有其他操作輸出部,所述其他操作輸 出部能使從所述操作輸入部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向與所述操作輸出部不同的方向 輸出,所述其他操作輸出部通過能沿所述門的面板表面移動的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連接
4在能使所述門保持在全開位置的全開用門鎖上。利用該結構,可以使操作手柄的操作不經(jīng) 由鎖定和開鎖單元,而是通過操作轉(zhuǎn)換單元和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有效地傳遞給全開用 門鎖。(3)在上述(2)項中,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包括操作基座構件,固定在所述門上;車 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上,并且設置有直接連接在所述車內(nèi)側的 操作手柄上的車內(nèi)側的所述操作輸入部;車外側輸入操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 件上,并且設置有通過第四操作力傳遞構件連接在所述車外側的操作手柄上的車外側的所 述操作輸入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上,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 操作桿和所述車外側輸入操作桿的動作連動而能夠轉(zhuǎn)動,并且設置有連接所述第一操作力 傳遞構件的一端的所述操作輸出部;以及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 構件上,能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和所述車外側輸入操作桿的動作連動,并且設置有連 接所述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的所述其他操作輸出部。利用該結構,操作轉(zhuǎn)換單元可以一概 不具有用于當打開門時使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無效的鎖定和開鎖機構。因此,可以使操 作轉(zhuǎn)換單元進一步小型化。(4)在上述(3)項中,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還包括兒童安全操作桿,所述兒童安全操 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上,能夠移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所述解鎖位置能 使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的動作傳遞給所述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所述鎖定位置不能使所 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的動作傳遞給所述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利用該結構,根據(jù)操作轉(zhuǎn)換 單元的兒童安全操作桿的操作,與鎖定和開鎖單元的解鎖、鎖定狀態(tài)無關,可以使打開門時 的車內(nèi)側的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無效。(5)在上述(4)項中,所述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與所述兒童安全操作桿的位置無 關,它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的動作連動。利用該結構,即使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鎖定位 置,根據(jù)車內(nèi)側的操作手柄的操作,也可以使把門保持在全開位置的全開用門鎖進行脫開 動作,從而關閉門。(6)在上述(1) (5)項的任意一項中,所述鎖定和開鎖單元包括鎖定和開鎖基 座構件,與所述操作基座構件分別設置,并且固定在所述門上;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樞軸 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上,連接所述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的另一端;鎖定和開鎖 輸出操作桿,樞軸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上,通過所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連接 在所述全閉用門鎖上;鎖止桿,樞軸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上,能夠移動到解鎖位 置或鎖定位置,所述解鎖位置能使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的轉(zhuǎn)動傳遞給所述鎖定和開鎖 輸出操作桿,所述鎖定位置不能使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的轉(zhuǎn)動傳遞給所述鎖定和開鎖 輸出操作桿;以及電動裝置,使所述鎖止桿移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利用該結構,可以 簡化鎖定和開鎖單元的結構,并且可以使鎖定和開鎖單元的配置不受操作轉(zhuǎn)換單元位置的 限制,自由改變。按照本發(fā)明,通過使操作轉(zhuǎn)換單元、鎖定和開鎖單元分離,可以實現(xiàn)操作轉(zhuǎn)換單元 的小型化,并且可以不受操作轉(zhuǎn)換單元位置的限制,配合門的形態(tài)自由改變鎖定和開鎖單 元的配置,從而可以提高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在門上的可布置性。
圖1是具有使用本發(fā)明的滑動車門的車輛的側視圖。圖2是從車內(nèi)側觀察本發(fā)明的操作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從車內(nèi)側觀察本發(fā)明的操作轉(zhuǎn)換單元和內(nèi)側把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從車外側觀察操作裝置的內(nèi)部結構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從車內(nèi)側觀察操作裝置的內(nèi)部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從車外側觀察操作裝置的后視圖。圖7是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操作轉(zhuǎn)換單元中主要部位的后視圖。圖9是在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解鎖位置的情況下,對內(nèi)側把手進行打開操作時的 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0是在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解鎖位置的情況下,對外側把手進行操作時的操 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1是在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解鎖位置的情況下,對內(nèi)側把手進行關閉操作時 的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2是在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鎖定位置的情況下,對內(nèi)側把手進行打開操作時 的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3是在兒童安全操作桿位于鎖定位置的情況下,對內(nèi)側把手進行關閉操作時 的操作轉(zhuǎn)換單元的動作說明圖。圖14是操作轉(zhuǎn)換單元采用其他方式的內(nèi)側把手的情況下的分解立體圖。[0027]圖15是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的鎖定和開鎖單元的后視圖。[0028]圖16是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的鎖定和開鎖單元的動作說明圖。[0029]圖17是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的鎖定和開鎖單元的動作說明圖。[0030]圖18是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的鎖定和開鎖單元的動作說明圖。[0031]圖19是處于緊急狀態(tài)時的鎖定和開鎖單元的動作說明圖。[0032]附圖標記說明[0033]1滑動車門(門)[0034]2A全閉用前門鎖[0035]2B全閉用后門鎖[0036]3全開用門鎖[0037]4外側把手(車外側的操作手柄)[0038]5,5A內(nèi)側把手(車內(nèi)側的操作手柄)[0039]5a臂部[0040]6操作轉(zhuǎn)換單元[0041]7鎖定和開鎖單元[0042]8基座構件(操作基座構件)[0043]8a開口部[0044]9手柄基座構件[0045]10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0046]IOa向上臂部10b, IOc 彎曲部11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Ila 臂部lib卡合孔 Ilc臂部(車內(nèi)側的操作輸入部)Ild卡合孔12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a凸起部12b凸起部12c臂部(車外側的操作輸入部)13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a臂部(操作輸出部)13b臂部(操作輸出部)13c抵接部13d卡合段部14 拉線15拉線(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15a末端部位16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a抵接部16b臂部(其他操作輸出部)16c抵接部17拉線(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18兒童安全操作桿18a操作部18b圓弧孔19蓋(操作基座構件)20,20A 轉(zhuǎn)動軸21 滑塊21a突出軸部22鎖定操作捏手22a連接部23 樞軸24 拉線25 樞軸26拉線(第四操作力傳遞構件)27 樞軸28 樞軸[0085]29 彈簧40外殼(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0a擋塊部41蓋(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2電動機(電動裝置)42a 蝸桿43鎖止桿43a 臂部43b扇形齒輪43c抵接部44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a圓周槽44b抵接部44c卡止孔(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5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a抵接構件45b上端部(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6 蝸輪46a 齒輪47樞車由48樞車由49限制操作桿49a擋塊部50 彈簧51樞車由52連接軸53拉線(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54 軸55 彈簧56翻轉(zhuǎn)彈簧57 彈簧201轉(zhuǎn)動軸201a 細齒
具體實施方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5、 7 12和圖14 18中的左側、以及圖2中的右側作為“前方”,將圖1、5、8 13和圖15 19中的右側、以及圖2中的左側作為“后方”。此外,將圖3、14中的左右方向作為車寬方向 (或左右方向)。[0119]在圖1中,在車身側面被支撐成可以向前后方向打開或關閉的滑動車門為1(以下 稱為門1)。在門1的前、后端部設置有全閉用前門鎖2A、全閉用后門鎖2B,該全閉用前門 鎖2A、全閉用后門鎖2B通過與設置在車身一側的前、后部鎖止銷(省略圖示)卡合,把門1 限制在圖1所示的閉鎖位置上,或者通過從前、后部鎖止銷脫離,可以把門1打開。此外,在 門1的下部設置有全開用門鎖3,該全開用門鎖3通過與設置在車身一側的鎖止銷(省略圖 示)卡合,可以把門1保持在全開位置。在門1的車外側的外面板上設置有作為車外側操作手柄的外側把手4,當從車外 打開或關閉門1時對該外側把手4進行操作,在門1的車內(nèi)側設置有作為車內(nèi)側操作手柄 的內(nèi)側把手5,當從車內(nèi)打開或關閉門1時對該內(nèi)側把手5進行操作。此外,在門1的車內(nèi) 側的內(nèi)面板上設置有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由通過對外側把手4和內(nèi)側把手5進行操作而可以 動作的各種操作桿構成;以及鎖定和開鎖單元7,配置在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后方,S卩,在門1 的內(nèi)面板表面上沿平行方向隔開的位置上。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鎖定和開鎖單元7配置在內(nèi)面 板的朝向車內(nèi)側的表面和安裝在該內(nèi)面板的車內(nèi)側的車門內(nèi)飾(省略圖示)之間的空間部 位內(nèi)。雖然以把本實施方式的鎖定和開鎖單元7配置在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后方為例進行說 明,但由于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配置取決于門1的形態(tài)、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位置和全閉用后 門鎖2B的位置等,所以并不限定于將其配置在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后方,只要是相對于操作 轉(zhuǎn)換單元6,配置在門1的內(nèi)面板表面上沿平行方向隔開的位置上即可。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結構如圖2 圖7所示,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包括作為操作基座構件的基座構件8和蓋 19,固定在門1的內(nèi)面板上;手柄基座構件9,固定在基座構件8的朝向車內(nèi)側的表面上;上 述內(nèi)側把手5,樞軸支撐在手柄基座構件9上,可以向前后方向擺動;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 作桿10、11,輸入內(nèi)側把手5的操作;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輸入外側把手4的操作;全閉一 側輸出操作桿13,根據(jù)內(nèi)側把手5和外側把手4的操作,可以把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 IOUl和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脫開動作向全閉用前門鎖2A、鎖定和開鎖單元7輸出;全 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可以把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和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 脫開動作向全開用門鎖3輸出;兒童安全操作桿18,僅僅在打開了門1的狀態(tài)下可以在后 述的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進行操作。本實施方式的操作基座構件由基座構件8和蓋19構成,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是由基座構件8和蓋19中的任意一個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 桿10和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分別形成,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車內(nèi)側 輸入操作桿10和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形成為一體。內(nèi)側把手5樞軸支撐在固定于基座構件8的朝向車內(nèi)側的側面上的手柄基座構件 9上,可以繞朝向上下方向的軸轉(zhuǎn)動從而向前后方向擺動,可以進行從中間位置向后方(打 開門1的方向)擺動的打開操作和從中間位置向前方(關閉門1的方向)擺動的關閉操作。 在內(nèi)側把手5的下部設置有朝向車外側延伸出的臂部5a,可以通過內(nèi)側把手5的操作使臂 部5a向前后方向移動。在手柄基座構件9上的內(nèi)側把手5上方設置有鎖定操作捏手22,可以從車內(nèi)進行 解鎖、鎖定操作。鎖定操作捏手22可以在使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和外側把手4的操作有效的解鎖位置(圖2、3所示位置)、以及從解鎖位置向前方移動規(guī)定量并使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和外側把手4的操作無效的鎖定位置之間移動。在鎖定操作捏手22的貫通手柄基 座構件9的連接部22a上,通過前后方向長的作為操作力傳遞構件的拉線24,連接有鎖定和 開鎖單元7的后述的鎖止桿43。從圖2可以看出,通過在手柄基座構件9的投影面積內(nèi)配 置各操作桿的轉(zhuǎn)動軸(20、23、25、27、28),可以實現(xiàn)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小型化。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在基座構件8上被樞軸支撐成可以與朝向左右方向的 轉(zhuǎn)動軸20 —體地轉(zhuǎn)動,并且具有直線形的向上臂部10a,用于把后述的滑塊21支撐成可 以沿上下方向滑動;朝向車內(nèi)側的彎曲部10b,通過與設置在基座構件8上的開口部8a的 上下端抵接,用于限制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轉(zhuǎn)動范圍;朝向車外側的彎曲部10c,與 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的卡合孔lib卡合。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在蓋19上被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23樞軸支撐成可以 轉(zhuǎn)動,該樞軸23與轉(zhuǎn)動軸20相對、且配置在與轉(zhuǎn)動軸20大體同心的軸線上,并且在向前方 延伸出的臂部Ila上設置有與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彎曲部IOc卡合的卡合孔11b, 以使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和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可以一體轉(zhuǎn)動,此外,在朝向下 方的臂部Ilc的下部設置有卡合孔lld,內(nèi)側把手5的臂部5a在左右方向上可以卡合地活 動嵌入到該卡合孔Ild內(nèi)。由此,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可以利用內(nèi)側把手5的 打開操作,從圖6、8所示的中間位置向順時針方向(全閉脫開方向)轉(zhuǎn)動規(guī)定角度,或者利 用內(nèi)側把手5的關閉操作,從中間位置向逆時針方向(全開脫開方向)轉(zhuǎn)動規(guī)定角度。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的臂部Ilc雖然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直接連接在車內(nèi)側操 作手柄上的車內(nèi)側操作輸入部,但臂部Ilc的方向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門1的形狀可以根據(jù)車輛種類的不同,簡單地把內(nèi)側把手5從圖2、3、4、6所示的 繞朝向上下方向的軸轉(zhuǎn)動從而可以向前后方向擺動的T剖面型內(nèi)側把手,變更成圖14所示 的繞左右方向的軸轉(zhuǎn)動從而可以向前后方向擺動的棒型的內(nèi)側把手5A。在采用棒型的內(nèi)側 把手5A的情況下,把上述轉(zhuǎn)動軸20變更為轉(zhuǎn)動軸201,如圖14所示,該轉(zhuǎn)動軸201在從基 座構件8向車內(nèi)側突出的部分上設置有細齒201a,把細齒201a部分插入到內(nèi)側把手5A中 來進行卡合。由此,可以不用變更轉(zhuǎn)動軸20以外的其他零件,就可以簡單地從T剖面型的 內(nèi)側把手5變更為棒型的內(nèi)側把手5A。在采用棒型的內(nèi)側把手5A的情況下,不需要手柄基 座構件9。兒童安全操作桿18被樞軸28樞軸支撐,該樞軸28在基座構件8的朝向車內(nèi)側的 側面上朝向左右方向,兒童安全操作桿18可以在使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有效的解鎖位置 (例如參照圖6、8)和無效的鎖定位置(例如參照圖12、13)之間移動。在兒童安全操作桿 18的前部設置有操作部18a,該操作部18a在門1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從門1的前端面突出,可 以進行操作,在兒童安全操作桿18的后部設置有前后方向的圓弧孔18b,設置在滑塊21側 面上的突出軸部21a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動地與該圓弧孔18b卡合?;瑝K21在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臂部IOa上被支撐成可以沿上下方向滑 動,并且突出軸部21a可以與兒童安全操作桿18的圓弧孔18b滑動地卡合,當兒童安全操 作桿18位于解鎖位置時,滑塊21被保持在位于臂部IOa下部的解鎖位置(例如參照圖6、 8),此外,如果兒童安全操作桿18移動到鎖定位置,則滑塊21從解鎖位置向上方移動到鎖 定位置(例如參照圖12、13)。[0133]如圖6、8所示,在兒童安全操作桿18和滑塊21位于解鎖位置的情況下,滑塊21 的突出軸部21a相對于設置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上部的卡合段部13d,處于向順時針 方向可以抵接的狀態(tài)。其結果,如果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打開操作,使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 作桿10、11向全閉脫開方向(圖6、8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則滑塊21的突出軸部21a與 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起移動,抵接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卡合段部13d上,全 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也與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 一起向全閉脫開方向轉(zhuǎn)動。 如圖12、13所示,在兒童安全操作桿18和滑塊21位于鎖定位置的情況下,滑塊21 的突出軸部21a相對于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卡合段部13d,位于不能抵接的退避位置。 其結果,即使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向全閉脫開方向轉(zhuǎn)動,由于滑塊21的突出軸 部21a相對于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卡合段部13d作無效運動,所以也不能使全閉一側 輸出操作桿13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利用轉(zhuǎn)動軸20樞軸支撐在基座構件8上,以使全閉一側 輸出操作桿13可以與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獨立轉(zhuǎn)動,并且,拉線14的上端部連接在 向前方延伸出的臂部13a的前端部上,拉線14的下端部連接在全閉用前門鎖2A的脫開操 作桿(省略圖示)上,此外,前后方向長的拉線15作為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其前端部連接 在向下方延伸出的臂部13b的下端部上,其后端連接在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后述的鎖定和 開鎖輸入構件44上,該拉線15與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動作連動,可以沿門1的 內(nèi)面板表面移動。拉線14把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動作傳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A 的脫開操作桿(省略圖示),此外,作為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的拉線15把全閉一側輸出操作 桿13的脫開動作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雖然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臂部13b、13c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可以輸出操作手柄 的操作的操作輸出部,但臂部13b、13c的方向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此外,也可以 根據(jù)門1的形態(tài)省略臂部13a。如上所述,當把門1限制在閉鎖位置上時,如果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從圖6、8 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圖6、8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則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 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4傳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A,此外,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元7 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在向各門鎖2A、2B傳遞了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動作 的情況下,各門鎖2A、2B分別從鎖止銷脫離,可以把門1打開。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27樞軸支撐在蓋19上,并且, 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上部設置有抵接部16c,當?shù)谝?、二車?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 向全開脫開方向(圖6、8中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后,該抵接部16c通過滑塊21抵接在第一 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臂部IOa上,此外,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下部設置有抵接部 16a,當外側操作桿12向脫開方向(圖6、8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后,該抵接部16a可以抵 接在設置于外側操作桿12上的凸起部12b上。拉線17作為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其上端 連接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向后方延伸出的臂部16b上,其下端連接在全開用門鎖3 上,該拉線17可以沿門1的內(nèi)面板表面移動。由此,在全開用門鎖3與鎖止銷卡合、把門1 保持在全開位置上的情況下,如果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向全開脫開方向轉(zhuǎn)動, 則通過使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臂部IOa利用滑塊21抵接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 的抵接部16c上,使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從圖6、8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把全開一側輸出 操作桿16的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7傳遞給全開用門鎖3的脫 開操作桿(省略圖示)。由此,全開用門鎖3從鎖止銷脫離,可以關閉門1。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和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被彈簧29壓靠在待機位置上, 此外,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被彈簧29保持在中間位置上。雖然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臂部16b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可以把操作手柄的操作 向與操作輸出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臂部13b)不同方向輸出的其他操作輸出部, 但臂部16b的方向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25樞軸支撐在基座構件8上,并 且,拉線26作為第四操作力傳遞構件,其一端連接在外側把手4上,其另一端連接在向后方 延伸出的臂部12c的前端部上。由此,外側把手4的操作通過拉線26被輸入到車外側輸入 操作桿12上,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從圖6、8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順時針方向) 轉(zhuǎn)動。如果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則直立設置在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 前端部上的凸起部12a抵接在設置于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下部的抵接部13c上,使全閉 一側輸出操作桿13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同時,直立設置在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上端部上的 凸起部12b抵接在設置于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下部的抵接部16a上,使全開一側輸出操 作桿16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因此,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可以使全閉一側輸 出操作桿13和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同時進行脫開動作。雖然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臂部12c相當于本發(fā)明的車外側的操作輸入部,但臂 部12c的方向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結構圖15 19是表示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各狀態(tài)的動作說明圖。圖15 19為了清 楚表示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內(nèi)部結構,表示的是把收容各種結構要素的外殼40取下來的狀 態(tài)。鎖定和開鎖單元7包括外殼40和蓋住外殼40開口的蓋41,作為鎖定和開鎖基 座構件固定在門1的內(nèi)面板上;作為電動裝置的電動機42,收容在外殼40和蓋41之間;鎖 止桿43,可以向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移動;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 ;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 桿45 ;限制操作桿49 ;以及蝸輪46。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電動裝置采用可以正反轉(zhuǎn)動的電動機42,但也可以采用能 往復運動的電磁線圈來替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蝸輪46。此外,本發(fā)明中的鎖定和開 鎖裝置在采用電動機42的情況下,由電動機42、蝸輪46、鎖止桿43和限制操作桿49構成, 在采用電磁線圈的情況下,由電磁線圈、鎖止桿43和限制操作桿49構成,但并不限定于上 述結構。只要是鎖定和開鎖裝置可以把從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輸入的拉線15的移動, 切換到能從鎖定和開鎖輸出構件45向全閉用后門鎖2B輸出的解鎖狀態(tài)或不能輸出的鎖定 狀態(tài)即可。電動機42配置在外殼40的下部,在朝向后方的輸出軸上固定嵌合有與蝸輪46嚙 合的蝸桿42a。蝸輪46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47樞軸支撐在外殼40內(nèi),并且通過與蝸 桿42a嚙合,可以利用電動機42的轉(zhuǎn)動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鎖止桿43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48在外殼40內(nèi)樞軸支撐成可以向前后方向 擺動。拉線24的后端連接在鎖止桿43的向上方延伸出的臂部43a上,其前端連接在鎖定操作捏手22上,在鎖止桿43的下部設置有扇形齒輪43b,扇形齒輪43b與設置在蝸輪46中心 部位的齒輪46a嚙合。由此,鎖定操作捏手22的解鎖和鎖定操作通過拉線24傳遞給鎖止 桿43,鎖止桿43向解鎖位置(參照圖15、16)或鎖定位置(參照圖17、18)轉(zhuǎn)動。此外,在 對設置在車內(nèi)的操作開關或便于攜帶用的操作開關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電動機42轉(zhuǎn)動, 該轉(zhuǎn)動通過蝸輪46、齒輪46a和扇形齒輪43b傳遞給鎖止桿43。由此,可以使鎖止桿43向 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轉(zhuǎn)動。鎖止桿43被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的翻轉(zhuǎn)彈簧56以規(guī)定作用力 保持在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上,翻轉(zhuǎn)彈簧56的一端卡止在鎖止桿43上、另一端卡止在外殼 40上。在前端部具有擋塊部49a的限制操作桿49樞軸支撐在與鎖止桿43相同的軸上。 限制操作桿49利用一端卡止在鎖止桿43上、另一端卡止在限制操作桿49上的彈簧50,相 對于鎖止桿43平時被向順時針方向施加作用力,平時被保持在與設置在鎖止桿43上的抵 接部43c抵接的位置上,可以與鎖止桿43 —起在解鎖位置(參照圖15、16)和鎖定位置(參 照圖17、18)之間轉(zhuǎn)動,并且,當鎖止桿43位于鎖定位置時,在外側把手4的操作或內(nèi)側把 手5的打開操作與使鎖止桿43從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的解鎖操作重合的情況下,即, 發(fā)生了所謂緊急狀態(tài)的情況下,可以克服彈簧50的作用力,相對于鎖止桿43向逆時針方向 相對轉(zhuǎn)動。在限制操作桿49與鎖止桿43 —起保持在解鎖位置的情況下,限制操作桿49朝向 正前方,成為擋塊部49a可以從后方與設置于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上的后述抵接構件 45a抵接的狀態(tài),此外,在保持在鎖定位置的情況下,限制操作桿49朝向斜前下方,成為擋 塊部49a不能與輸出操作桿45的抵接構件45a抵接的狀態(tài)。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樞軸51樞軸支撐在外殼40內(nèi),并且 利用一端卡止在外殼40上、另一端卡止在輸入構件44上的彈簧57的作用力,被向圖15 19中的順時針方向施加作用力,平時被保持在圖15、17所示的待機位置上,S卩,保持在設置 于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前下端上的抵接部44b與外殼40抵接的位置上。在設置于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上部外周的圓周槽44a內(nèi),拉線15的后端部大 體纏繞了圓周的1/4,此外,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下端部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連接 軸52,可以轉(zhuǎn)動地樞軸支撐在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下端部上。纏繞在鎖定和開鎖輸 入構件44的圓周槽44a內(nèi)的拉線15后端的末端部位15a卡止在設置于鎖定和開鎖輸入構 件44上的卡止孔44c內(nèi)。由此,根據(jù)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動作,如果拉線15向 前方移動,則該移動被輸入給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如圖16、18所示,鎖定和開鎖輸入構 件44克服彈簧57的作用力,以樞軸51為中心從圖15、17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逆 時針方向)轉(zhuǎn)動。雖然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卡止孔44c相當于本發(fā)明的連接第一操作力傳遞 構件另一端的鎖定和開鎖輸入部,但卡止孔44c的位置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只 要是鎖定和開鎖輸入部能輸入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的移動即可。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下端部利用連接軸52可以轉(zhuǎn)動地樞軸支撐在鎖定和 開鎖輸入構件44的下端部上,并且前后方向長的拉線53作為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其前端 部連接在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上端部45b上,其后端部連接在全閉用后門鎖2B的 脫開操作桿(省略圖示)上,此外,圓板形的抵接構件45a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軸54可以
13轉(zhuǎn)動地樞軸支撐在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長邊方向(上下方向)的大體中央部位。在 連接軸52的周圍纏繞安裝有彈簧55,該彈簧55的一端卡止在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上、 另一端卡止在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上,相對于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以連接軸52為 中心向順時針方向壓靠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平時,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保持在圖15、17所示的待機位置上,即,其上端部 45b的后部抵接在設置于外殼40上的擋塊部40a的前表面上。雖然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上端部45b相當于本發(fā)明的與全閉用門鎖協(xié)同 動作的鎖定和開鎖輸出部,但鎖定和開鎖輸出部的位置和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變更。只 要是鎖定和開鎖輸出部可以輸出從鎖定和開鎖輸入部輸入的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的移動 即可。如圖15所示,在鎖止桿43位于解鎖位置、且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以及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位于待機位置的情況下,使作為抵接構件45a中心的軸54的軸線與作 為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轉(zhuǎn)動中心的樞軸51的軸線一致,并且使抵接構件45a處于可以 抵接在限制操作桿49的擋塊部49a上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 長邊方向A朝向大體60度的方向,S卩,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下端比上端朝向前方。 因此,如果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克服彈簧57的作用力,從該狀態(tài)向脫開方向(圖15中 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則由于此時抵接構件45a抵接在限制操作桿49的擋塊部49a上,阻 止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以連接軸52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所以鎖定和開鎖輸出 操作桿45必然以樞軸51的軸心為假想中心,使圓形的抵接構件45a的外圓周面與限制操 作桿49的擋塊部49a滑動接觸,同時,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與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 一起從待機位置向圖16所示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如果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向脫開方向轉(zhuǎn) 動,則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脫開動作通過拉線53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2B的脫開操 作桿(省略圖示)。由此,解除了全閉用后門鎖2B和鎖止銷之間的卡合,可以打開門1。此外,如圖17所示,在鎖止桿43位于鎖定位置、且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以及鎖 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位于待機位置的情況下,使作為抵接構件45a中心的軸54的軸線 與作為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轉(zhuǎn)動中心的樞軸51 —致,并且使抵接構件45a處于不抵接 在限制操作桿49的擋塊部49a上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與鎖止桿43位于解鎖位置時相 同,輸出操作桿45的長邊方向A朝向大體60度的方向,S卩,輸出操作桿45的下端比上端朝 向前方。因此,即使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克服彈簧57的作用力,從該狀態(tài)向脫開方向轉(zhuǎn) 動,如圖18所示,由于抵接構件45a不抵接在限制操作桿49的擋塊部49a上,所以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處于以上端部45b后部與外殼40的擋塊部40a前表面抵接的部分為支 點、向順時針方向擺動的無效運動姿勢(圖18、19所示的姿勢)。因此,即使鎖定和開鎖輸 入構件44從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由于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連接有拉線53的 上端部45b的位置也僅僅是稍微上下移動,幾乎不在前后方向上改變位置,所以鎖定和開 鎖輸入構件44的脫開動作沒有傳遞給拉線53。由此,在鎖止桿43位于鎖定位置的情況下, 外側把手4的操作和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沒有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2B,不能打開門1。當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處于無效運動姿勢時,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 抵接構件45a在限制操作桿49的上方,即,在限制操作桿49的轉(zhuǎn)動軌跡內(nèi),當限制操作桿 49要從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成為可以抵接在限制操作桿49的上邊緣上的狀態(tài)。[0160]下面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當橾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兒童安Φ橾作桿18位干解鎖位置、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干解 鎖狀杰時(圖8、15所示的狀杰)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外側把手4的操作 通過拉線26傳遞給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由此,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以樞軸25為中心從 圖5、8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如圖10所示,通過使凸起部12a 抵接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抵接部13c上,使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以轉(zhuǎn)動軸20為 中心從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此外,通過使凸起部12b抵接在全開一側 輸出操作桿16的抵接部16a上,使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以樞軸27為中心從待機位置向 脫開方向(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如果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則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 動作,即,外側把手4的操作,通過拉線14傳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A的脫開操作桿(省略圖 示),此外,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此時,如圖15 所示,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止桿43和限制操作桿49位于解鎖位置,由于限制操作桿49 的擋塊部49a抵接在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抵接構件45a上,所以全閉一側輸出操作 桿13的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使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以 樞軸51為中心從圖15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由此,如圖16所 示,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以樞軸51為假想中心從待機位置向脫開位置動作。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脫開動作通過拉線53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的脫開操作桿。如上所述,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操作轉(zhuǎn) 換單元6使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輸入外側把手4的操作,并且使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 輸出該輸入的外側把手4的操作。然后,通過分別把從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輸出的外側 把手4的操作利用拉線14傳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A,此外,利用拉線15、鎖定和開鎖單元7、 拉線53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2B,根據(jù)外側把手4的操作,使全閉用前門鎖2A和全閉用后門 鎖2B進行脫開動作,可以從車外打開門1。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內(nèi)側把手5的 操作通過臂部5a傳遞給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由此,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以樞 軸23為中心、第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以轉(zhuǎn)動軸20為中心,分別從圖5、8所示的待機位 置向脫開方向(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如圖9所示,通過使與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1 一體 轉(zhuǎn)動的滑塊21的突出軸部21抵接在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卡合段部13d上,使全閉一 側輸出操作桿13以轉(zhuǎn)動軸20為中心從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如果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則具有與如上所述的對外側把手4 進行操作時相同的動作,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4傳遞給全閉用前 門鎖2A的脫開操作桿(省略圖示),此外,通過拉線15、鎖定和開鎖單元7、拉線53傳遞給 全閉用后門鎖2B的脫開操作桿。如上所述,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操 作轉(zhuǎn)換單元6使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輸入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并且使全閉 一側輸出操作桿13輸出該輸入的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然后,與對外側把手4進行操 作時相同,分別把從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輸出的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通過拉線14傳
15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A,此外,通過拉線15、鎖定和開鎖單元7、拉線53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 2B。由此,根據(jù)對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使全閉用前門鎖2A和全閉用后門鎖2B進行脫開 動作,可以從車內(nèi)打開門1。當門1位于全開位置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根據(jù)車外側輸入操 作桿12的脫開動作,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凸起部12b抵接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 抵接部16a上,使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進行脫開動作。由此,該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7傳 遞給全開用門鎖3,所以解除了全開用門鎖3和鎖止銷的卡合,可以關閉門1。當門1位于全開位置時,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關閉操作的情況下,根據(jù)車外側輸 入操作桿12向關閉脫開方向的轉(zhuǎn)動,如圖11所示,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向上臂部 IOa通過滑塊21抵接在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的抵接部16c上,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 進行脫開動作。由此,該脫開動作通過拉線17傳遞給全開用門鎖3,所以解除了全開用門鎖 3和鎖止銷的卡合,可以關閉門1。當橾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兒童安Φ橾作桿18位干解鎖位置、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干鎖 定狀杰時在圖5、8、17所示的狀態(tài)下,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與鎖定和開鎖 單元7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相同,外側把手4的操作通過拉線14傳遞給全閉用前門鎖2Α的脫 開操作桿(省略圖示),此外,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 44。同樣,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傳遞給全閉用 前門鎖2Α、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墒牵藭r如圖17所示,鎖定和 開鎖單元7的鎖止桿43和限制操作桿49位于鎖定位置,由于限制操作桿49的擋塊部49a 處于不抵接在輸出操作桿45的抵接構件45a上的狀態(tài),所以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脫 開動作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即使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以樞軸51 為中心從圖17所示的待機位置向脫開方向(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如圖18所示,由于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以其與擋塊部40a的抵接點為支點擺動,成為無效運動姿勢,所以輸入 到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外側把手4的操作和內(nèi)側把手5的打開操作不從鎖定和開鎖 輸出操作桿45輸出,不傳遞給全閉用后門鎖2B。如上所述,在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于鎖定狀態(tài)的情況下,即使對外側把手4和內(nèi)側 把手5進行了操作,雖然該操作分別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元7,但不從鎖定和 開鎖單元7輸出該外側把手4和內(nèi)側把手5的操作。因此,即使對外側把手4和內(nèi)側把手 5進行了操作,也不能使全閉用后門鎖2B進行脫開動作,不能從車外和車內(nèi)打開門1。當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在剛操作了外側把手4或內(nèi)側把手5之后, 或者與該操作同時,如果對操作開關或鎖定操作捏手22進行解鎖操作,則如圖19所示,限 制操作桿49的上邊緣抵接在處于無效運動姿勢的輸出操作桿45的抵接構件45a下側,發(fā) 生了阻止限制操作桿49向解鎖位置移動的緊急狀態(tài)??墒?,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在限制 操作桿49被限制在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由于鎖止桿43克服彈簧50的作用力,可以從鎖定 位置向解鎖位置轉(zhuǎn)動,所以如果解除外側把手4或內(nèi)側把手5的操作,使鎖定和開鎖輸入構 件44返回到待機位置,則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抵接構件45a就退避到限制操作桿 49的移動軌跡外,限制操作桿49利用彈簧50的作用力向解鎖位置移動,可以向圖15所示 的解鎖狀態(tài)移動。[0174]當橾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兒童安Φ橾作桿18位干鎖定位置、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干解 鎖狀杰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與兒童安全操作桿18的位置無關,根據(jù)車 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脫開動作,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和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向脫開 方向轉(zhuǎn)動,所以與兒童安全操作桿18位于解鎖位置時相同,使全閉用前門鎖2Α和全閉用后 門鎖2Β進行脫開動作,可以打開門1。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滑塊21位于鎖定位置,由于滑塊21的 突出軸部21a退避到不能與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的卡合段部13d卡合的位置,所以如圖 12所示,即使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向打開脫開方向轉(zhuǎn)動,也不能把該轉(zhuǎn)動傳遞 給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因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即使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也不 能打開門1。當橾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兒童安Φ橾作桿18位干鎖定位置、鎖定和開鎖單元7處干鎖 定狀杰時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與兒童安全操作桿 18的位置無關,根據(jù)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脫開動作,雖然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和全開 一側輸出操作桿16向脫開方向轉(zhuǎn)動,外側把手4的操作通過拉線15傳遞給鎖定和開鎖單 元7的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但由于鎖定和開鎖單元7的鎖止桿43和限制操作桿49位 于鎖定位置,不能從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輸出,所以不能打開門1。當門1位于閉鎖位置時,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打開操作的情況下,由于內(nèi)側把手 5的打開操作不能從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輸出,所以不能打開門1。當門1位于全開位置時,在對外側把手4進行了操作的情況下,即使兒童安全操作 桿18位于鎖定位置,根據(jù)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脫開動作,凸起部12b抵接在全開一側輸 出操作桿16的抵接部16a上,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進行脫開動作,由于該脫開動作通過 拉線17傳遞給全開用門鎖3,所以解除了全開用門鎖3和鎖止銷的卡合,可以關閉門1。當門1位于全開位置時,在對內(nèi)側把手5進行了關閉操作的情況下,即使兒童安全 操作桿18位于鎖定位置,根據(jù)第一、二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向關閉脫開方向的轉(zhuǎn)動,如 圖13所示,由于第一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的向上臂部IOa通過滑塊21抵接在全開一側輸 出操作桿16的抵接部16c上,所以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進行脫開動作。由于該脫開動 作通過拉線17傳遞給全開用門鎖3,所以解除了全開用門鎖3和鎖止銷的卡合,可以關閉門 1。上面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范圍 內(nèi),對本實施方式進行以下各種變形或變更。(i)把作為操作力傳遞構件的拉線14、15、17、24、26、53的全部或其中任意一個變
更為連桿。(ii)把鎖定和開鎖單元7配置在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正下方或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的斜 后下方。(iii)使鎖定和開鎖單元7中的鎖定和開鎖裝置采用其他結構。例如,使鎖止桿 43和限制操作桿49形成為一體。此外,在當鎖止桿43位于解鎖位置時能把鎖定和開鎖輸 入構件44的脫開動作傳遞給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當鎖止桿43位于鎖定位置時不能
17把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脫開動作傳遞給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結構中,設置能 夠移動的離合銷,使當鎖止桿43位于解鎖位置時,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與鎖定和開鎖輸 出構件45連動,此外當鎖止桿43位于鎖定位置時,切斷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與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的連動。 (iv)把連接在全閉用前門鎖2A上的拉線14與連接在全閉用后門鎖2B上的拉線 53 一起,連接在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上。
權利要求一種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4,5,5A),分別設置在門(1)的車內(nèi)側和車外側,所述門(1)能打開或關閉地支撐在車身上;全閉用門鎖(2A,2B),通過與所述車身一側卡合,能保持所述門(1)處于閉鎖狀態(tài);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具有配置在所述門(1)上并且直接或間接連接在所述操作手柄(4,5,5A)上的操作輸入部(11c,12c)、以及能輸出從所述操作輸入部(11c,12c)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的操作輸出部(13a,13b);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15),其一端連接在所述操作輸出部(13a,13b)上,與輸出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時的所述操作輸出部(13a,13b)的脫開動作連動,能沿所述門(1)的面板表面移動;鎖定和開鎖單元(7),其具有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4c),配置在所述門(1)的從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沿所述門(1)的面板表面方向隔開的位置上,并且連接所述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15)的另一端;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5b),通過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53)與所述全閉用門鎖(2A,2B)連動;以及鎖定和開鎖裝置,能夠切換到解鎖狀態(tài)或鎖定狀態(tài),所述解鎖狀態(tài)能使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4c)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通過所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53)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5b)向所述全閉用門鎖(2A,2B)輸出;所述鎖定狀態(tài)不能使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4c)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通過所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53)從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5b)向所述全閉用門鎖(2A,2B)輸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還具有其他操作輸出部(16b),所述其他操作輸出部(16b)能使 從所述操作輸入部(11c,12c)輸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向與所述操作輸出部 (13a, 13b)不同的方向輸出,所述其他操作輸出部(16b)通過能沿所述門的面板表面移動的第三操作力傳遞構件 (17),連接在能使所述門保持在全開位置的全開用門鎖(3)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包括操作基座構件(8),固定在所述門上;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上,并且設置有直接連 接在所述車內(nèi)側的操作手柄(5,5A)上的車內(nèi)側的所述操作輸入部(Ilc);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上,并且設置有通過第四 操作力傳遞構件(26)連接在所述車外側的操作手柄(4)上的車外側的所述操作輸入部 (12c);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上,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 操作桿(10,11)和所述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動作連動而能夠轉(zhuǎn)動,并且設置有連接所 述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15)的一端的所述操作輸出部(13a,13b);以及全開一側輸出操作桿(16),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上,能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 入操作桿(10,11)和所述車外側輸入操作桿(12)的動作連動,并且設置有連接所述第三操 作力傳遞構件(17)的所述其他操作輸出部(16b)。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 還包括兒童安全操作桿(18),所述兒童安全操作桿(18)樞軸支撐在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 上,能夠移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所述解鎖位置能使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 的動作傳遞給所述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所述鎖定位置不能使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 桿(10,11)的動作傳遞給所述全閉一側輸出操作桿(13)。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開一側輸出操 作桿(16)與所述兒童安全操作桿(18)的位置無關,它與所述車內(nèi)側輸入操作桿(10,11) 的動作連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定和開鎖單元(7)包括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0,41),與所述操作基座構件(8)分別設置,并且固定在所述門上;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樞軸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0,41)上,連接所 述第一操作力傳遞構件(15)的另一端;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樞軸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0,41)上,通過 所述第二操作力傳遞構件(53)連接在所述全閉用門鎖(2A,2B)上;鎖止桿(43),樞軸支撐在所述鎖定和開鎖基座構件(40,41)上,能夠移動到解鎖位置 或鎖定位置,所述解鎖位置能使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轉(zhuǎn)動傳遞給所述鎖定和 開鎖輸出操作桿(45),所述鎖定位置不能使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入構件(44)的轉(zhuǎn)動傳遞給 所述鎖定和開鎖輸出操作桿(45);以及電動裝置(42),使所述鎖止桿(43)移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用門鎖的操作裝置,以提高該操作裝置在門上的可布置性。所述操作裝置包括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以及鎖定和開鎖單元(7),所述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具有操作輸入部(11c、12c),配置在門上并且直接或間接連接在操作手柄上;以及操作輸出部(13a、13b),能輸出從該操作輸入部輸入的操作手柄的操作;所述鎖定和開鎖單元(7)具有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4c),配置在門上的從操作轉(zhuǎn)換單元(6)沿門面板表面方向隔開的位置上,并且連接拉線(15)的另一端;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5b),通過拉線(53)與全閉用門鎖連動;以及鎖定和開鎖裝置,能夠切換到使從鎖定和開鎖輸入部(44c)輸入的操作手柄的操作通過拉線(53)能從鎖定和開鎖輸出部(45b)向全閉用門鎖輸出的解鎖狀態(tài)或不能輸出的鎖定狀態(tài)。
文檔編號E05B65/20GK201738689SQ20102018748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志村良治, 米山肇, 西島廣隆 申請人:三井金屬礦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