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機領域,更具體地說,屬于一種馬鈴薯收獲機用抖動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梯田、丘陵山地等小地塊馬鈴薯播種作業(yè),至今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人工割秧、鎬頭刨薯、人工撿拾的階段,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規(guī)模生產。
我國對馬鈴薯播種機械的研制起步晚,發(fā)展較緩慢,主要研制配套四輪拖拉機的小型馬鈴薯挖掘機,通用性差,不適合梯田、丘陵山地等小地塊作業(yè)。
現有的馬鈴薯收獲機的輸送帶抖動的幅度太大,使馬鈴薯出現蹦跳現象,傷薯嚴重,始終是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馬鈴薯收獲機用抖動輸送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既上下運動抖去了土壤又減少了馬鈴薯抖動力度過大而上下蹦跳,從而大大減少了損失,薯土分離收獲達到很好的效果,深受用戶歡迎,適于大面積推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馬鈴薯收獲機用抖動輸送裝置,與收獲機相對應,所述收獲機上設置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動輸送裝置包括傳動連接收獲機上動力裝置的動力軸,動力軸傳動連接有設置在收獲機一側的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有設置在收獲機內部的抖動裝置;所述收獲機上設置有輸送鏈條,抖動裝置設置在輸送鏈條的下方使得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
作為一種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連接在動力軸外側端部的第一傳動輪,第一傳動輪通過鏈條傳動連接有第二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連接抖動裝置。
作為一種優(yōu)化的技術方案,所述抖動裝置包括軸連接在收獲機上的驅動轉軸,驅動轉軸在收獲機內部的通過鏈條傳動連接有若干從動轉軸,所述驅動轉軸和從動轉軸上設置有若干個偏心輪,偏心輪接觸輸送鏈條的下部,偏心輪轉動時使得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既上下運動抖去了土壤又減少了馬鈴薯抖動力度過大而上下蹦跳,從而大大減少了損失,薯土分離收獲達到很好的效果,深受用戶歡迎,適于大面積推廣。
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馬鈴薯收獲機用抖動輸送裝置,與收獲機2相對應,所述收獲機2上設置有動力裝置。所述抖動輸送裝置包括傳動連接收獲機2上動力裝置的動力軸1,動力軸1傳動連接有設置在收獲機一側的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有設置在收獲機內部的抖動裝置。所述收獲機上設置有輸送鏈條9,抖動裝置設置在輸送鏈條9的下方使得輸送鏈條9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連接在動力軸外側端部的第一傳動輪3,第一傳動輪3通過鏈條5傳動連接有第二傳動輪6,第二傳動輪6傳動連接抖動裝置。
所述抖動裝置包括軸連接在收獲機上的驅動轉軸10,驅動轉軸10在收獲機內部的通過鏈條4傳動連接有若干從動轉軸8,所述驅動轉軸10和從動轉軸8上設置有若干個偏心輪7,偏心輪7接觸輸送鏈條9的下部,偏心輪轉動時使得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輸送鏈條形成蛇形運動狀態(tài),既上下運動抖去了土壤又減少了馬鈴薯抖動力度過大而上下蹦跳,從而大大減少了損失,薯土分離收獲達到很好的效果,深受用戶歡迎,適于大面積推廣。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