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懸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主動控制液壓懸置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發(fā)動機布置在底盤上,通過發(fā)動機懸置軟墊連接車架與發(fā)動機;發(fā)動機軟墊在支撐發(fā)動機的同時必須具有衰減發(fā)動機震動、在各種工況下保證發(fā)動機位移不超過設計允許范圍的功能。
傳統的懸置軟墊由橡膠主簧、慣性通道、解耦膜片、節(jié)流盤、連接螺栓和橡膠底膜等構成,當懸置受到低頻、大幅激勵時,解耦膜片的位移幅值較大,達到其上極限和下極限位置,液體主要經過慣性通道在上液室、下液室之間流動,產生大阻尼作用;而當激勵為高頻、小幅時,慣性通道中的液體動態(tài)響應漸趨衰弱,主要依靠解耦膜片的動態(tài)變形來吸收高頻振動能量,以降低懸置動剛度。而節(jié)流盤的擾流作用增大了上液室流體紊流導致的能量損失,二階非線性流體阻尼作用增強,從而有效抑制了慣性液柱的共振響應,同時節(jié)流盤也可以起到內部限位作用,避免動力總成下跳時移動過大的位移。
但是現有技術的懸置軟墊只是被動的隨著外界調節(jié),調節(jié)量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動控制液壓懸置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的懸置軟墊只能被動隨外界調節(jié)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主動控制液壓懸置結構,包括上安裝螺栓、金屬骨架、橡膠主簧、懸置殼體、懸置底殼、下安裝螺栓、橡膠底膜、上隔板及下隔板;
所述上安裝螺栓固定于所述金屬骨架上,所述金屬骨架、所述橡膠主簧及所述懸置殼體硫化為一體結構;
在所述懸置殼體內設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在懸置殼體的下端設置有橡膠底膜;
所述下安裝螺栓固定于所述懸置底殼上,所述懸置底殼與所述懸置殼體的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橡膠主簧、所述懸置殼體及所述上隔板圍成上液室,所述橡膠底膜、所述懸置殼體及所述下隔板圍成下液室;
在所述上隔板上設置有上慣性通道,在所述下隔板上設置有下慣性通道;所述上慣性通道分別連通所述上液室及所述下慣性通道;所述下慣性通道分別連通所述上慣性通道及所述下液室;
還包括環(huán)形電極,所述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所述上慣性通道及所述下慣性通道內,所述環(huán)形電極通過導線與電源連接。
所述環(huán)形電極的材料為PTC陶瓷材料。
所述環(huán)形電極包括第一環(huán)形電極和第二環(huán)形電極,所述第一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所述上慣性通道內,所述第二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所述下慣性通道內。
還包括傳感器和控制板,所述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板的輸入端通過電信號連接,所述控制板的輸出端與所述電源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電源傳遞給所述環(huán)形電極的電流大小及電流方向。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的液壓懸置,通過在傳統懸置的基礎上增加環(huán)形電極,通過傳感器判斷外界壓力的大小后,將外界的壓力通過電信號傳遞給控制板,控制板根據壓力的變化控制電源輸出給環(huán)形電極的電液或電壓強度或電流方向進行改變,使得相應的環(huán)形電極的材料收縮或膨脹,以改變相應的慣性通道的內徑的大小,達到改變懸置剛度的目地的。
本技術方案通過環(huán)形電極通電后,改變上液室和下液室內的液體流動性,從而達到改變液壓懸置剛度的目的。
當本技術方案的液壓懸置受壓縮后,環(huán)形電極可通過壓縮,改變慣性通道內徑的大小,從而改變液壓懸置的剛度。
本技術方案的液壓懸置受外力后,環(huán)形電極通電后,產生電磁性,從而改變液體流動性,達到改變液壓懸置剛度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液壓懸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環(huán)形電極的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圖4為慣性通道俯視圖;
圖5為慣性通道側視圖;
圖6為環(huán)形電極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上安裝螺栓,2金屬骨架,3橡膠主簧,4懸置殼體,5上隔板,6下隔板,7橡膠底膜,8懸置底殼,9下安裝螺栓,10上液室,11下液室,12上慣性通道,13下慣性通道,14環(huán)形電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實施例1
本申請?zhí)峁┮环N主動控制液壓懸置結構,如圖1至圖6所示,包括上安裝螺栓1、金屬骨架2、橡膠主簧3、懸置殼體4、懸置底殼8、下安裝螺栓9、橡膠底膜7、上隔板5及下隔板6,在本申請的各實施例中,液壓懸置結構的上述部件均為現有技術,在此申請人不進行詳細的說明。
上安裝螺栓固定于金屬骨架上,金屬骨架、橡膠主簧及懸置殼體硫化為一體結構,此結構也為現有技術。
在懸置殼體內設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在懸置殼體的下端設置有橡膠底膜;在本申請中,上隔板的下表面與下隔板的上表面相貼合,但是上隔板與下隔板不能為一體結構,這樣結構能夠有效的降低振動的傳遞。
下安裝螺栓固定于懸置底殼上,懸置底殼與懸置殼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此技術方案也為現有技術。
橡膠主簧、懸置殼體及上隔板圍成上液室10,橡膠底膜、懸置殼體及下隔板圍成下液室11;在現有技術的液壓懸置中,也包括有上液室和下液室,但是上液室與下液室之間的間隔不同。
在上隔板上設置有上慣性通道12,上慣性通道為孔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上慣性通道的中線為直線,上慣性通道的中線垂直于上隔板;在下隔板上設置有下慣性通道13,下慣性通道為孔形結構,且下慣性通道的中線為直線且垂直于下隔板;上慣性通道分別連通上液室及下慣性通道;下慣性通道分別連通上慣性通道及下液室;上液室內的液體通過上慣性通道,下慣性通道后進入下液室,同樣,下液室內的液體依次通過下慣性通道及上慣性通道后進入上液室。
在本實施例中,在上隔板上設置有四個上慣性通道,這四個上慣性通道的中線均位于以上隔板的中心為圓心的同一個圓周上。
在下隔板上設置有四個下慣性通道,這四個下慣性通道的中線均位于以下隔板的中心為圓心的同一個圓周上。
上慣性通道與下慣性通道一一對應。
還包括環(huán)形電極14,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上慣性通道及下慣性通道內,環(huán)形電極通過導線與電源連接。即在上慣性通道和下慣性通道內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電極。
在本申請中,環(huán)形電極可通過電流改變形狀,如液壓懸置受到低頻、大幅激勵時,解耦膜片的位移較大,達到解耦膜片的上極限和下極限位置,液體主要經過上慣性通道和下慣性通道在上液室與下液室之間流動,產生大阻尼作用;當液壓懸置受到高頻、小幅激勵時,在上慣性通道和下慣性通道內的液體動態(tài)響應漸趨衰弱,主要依靠解耦膜片的動態(tài)變形來吸收高頻振動能量,以降低液壓懸置的動剛度。
在本實施例中,環(huán)形電極為同心圓環(huán)形電極,環(huán)形電極的材料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溫度系數)陶瓷材料,可進行導電、加熱,在上慣性通道和下慣性通道內由兩塊完整的同心圓環(huán)連通,分別處于上慣性通道和下慣性通道的兩側,并在液壓懸置的外部設置傳感器和控制板。
傳感器與控制板的輸入端通過電信號連接,控制板的輸出端與電源連接,用于控制電源傳遞給環(huán)形電極的電流大小及電流方向。具體的控制方式是傳感器根據液壓懸置受力大小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板,控制板根據接收到傳感器的信號控制兩塊環(huán)形PTC的電流大小以及電流方向,由于PTC陶瓷材料的電流方向決定熱流方向,電流大小決定換熱功率。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液壓懸置的其它結構均相同,區(qū)別僅是環(huán)形電極的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環(huán)形電極包括第一環(huán)形電極和第二環(huán)形電極,第一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上慣性通道內,第二環(huán)形電極設置于下慣性通道內。
這樣,傳感器傳遞的壓力信號傳遞給控制板后,能夠分別控制相應的環(huán)形電極的電流大小以及方向,使得液壓懸置的控制更靈活。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極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