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輪車減震裝置底筒,解決現有技術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過載時易發(fā)生變形甚至斷裂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設置有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本實用新型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通過在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設置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增強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抗載荷能力,解決現有技術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承受強載荷或瞬間爆發(fā)的過載時易發(fā)生彎曲變形甚至斷裂的技術問題。此外,新設置的加強筋的側壁還可用于記載和機動車減震裝置相關的技術信息或圖案,在傳遞技術信息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加其外觀上的美學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減震裝置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機動車減震裝置通常分為液壓減震裝置和彈簧減震裝置兩種,所使用的減震裝置底筒通常為鋁鑄制成的圓柱體直筒?,F有技術中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在其受到強載荷或受到瞬間撞擊產生的過載爆發(fā)力時,減震裝置底筒易發(fā)生彎曲甚至斷裂;減震裝置底筒彎曲變形易導致潤滑減震裝置的油液流失,最終導致減震裝置卡死失效;減震裝置底筒斷裂直接會影響到行駛中的機動車的安全駕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輪車減震裝置底筒,解決現有技術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過載時易發(fā)生變形甚至斷裂的技術問題。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設置有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強筋與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為分體結構,所述加強筋通過緊固裝置與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緊固連接。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六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6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四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9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兩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18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加強筋的側壁包含有文字信息。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文字信息通過刻印技術刻在所述加強筋的側壁上。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文字信息通過在銘牌上刻印后,將所述銘牌與所述加強筋的側壁緊固連接。
[0012]本實用新型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通過在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設置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增強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抗載荷能力,解決現有技術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承受強載荷或瞬間爆發(fā)的過載時易發(fā)生彎曲變形甚至斷裂的技術問題。此外,新設置的加強筋的側壁還可用于記載和機動車減震裝置相關的技術信息或圖案,在傳遞技術信息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加其外觀上的美學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結構剖視圖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結構軸側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7]不失一般性,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在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I的側壁設置有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2。
[0018]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加強筋與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為分體結構,加強筋通過緊固裝置與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緊固連接。
[0019]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加強筋的數量為六個,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6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0020]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加強筋的數量為四個,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9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0021]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加強筋的數量為兩個,沿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18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具體結構如圖1和圖2所不。
[0022]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加強筋的側壁包含有文字信息。
[0023]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文字信息通過刻印技術刻在加強筋的側壁上。
[0024]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文字信息通過在銘牌上刻印后,將銘牌與加強筋的側壁緊固連接。
[0025]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加強筋的數量不受限制,本行業(yè)技術人員應當理解,設置越多數量的加強筋,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結構強度也會相應的變的更強,根據實際使用需要而在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壁設置的不同數量的加強筋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6]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加強筋的強度支持具有方向性,實際使用時應把結構強度最強的一面面向最易發(fā)生過載的工作位置處,以便其發(fā)揮最佳的工作效力。
[0027]進一步的,由于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內部結構為現有技術,也不是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點,故在此不再贅述。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設置有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軸向布置的若干根加強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與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為分體結構,所述加強筋通過緊固裝置與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的側壁緊固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六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6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四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9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數量為兩個,沿所述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側面軸線以180° 二面角為間隔對稱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側壁包含有文字信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字信息通過刻印技術刻在所述加強筋的側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動車減震裝置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字信息通過在銘牌上刻印后,將所述銘牌與所述加強筋的側壁緊固連接。
【文檔編號】F16F9/32GK204239589SQ201420662537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李現峰 申請人:偃師市華寶龍動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