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箱蓋單元及燃料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47415閱讀:226來源:國知局
箱蓋單元及燃料供給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請基于2014年12月18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256562號主張優(yōu)先權,這里引用其全部內容。

本發(fā)明涉及箱蓋單元及燃料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通過燃料泵從燃料箱內朝向燃料箱外供給燃料的燃料供給裝置中,設有被安裝在燃料箱的貫通孔處的箱蓋單元。作為這樣的箱蓋單元的一種,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為了驅動燃料箱內的燃料泵而容納驅動電路的結構。

具體而言,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箱蓋單元中,在內部容納驅動電路的金屬殼體被組裝在將燃料箱的貫通孔封閉的樹脂蓋主體的上方。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1-16321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箱蓋單元中,通過嵌件成型將金屬殼體埋設組裝到樹脂蓋主體。因此,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隨著周圍溫度的上升而熱膨脹時,兩者與熱膨脹量差相應地發(fā)生位置偏移,從而在樹脂蓋主體中的組裝了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有可能引起裂紋等破損。此外,同樣地,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隨著周圍溫度的下降而熱收縮時,兩者與熱收縮量差相應地發(fā)生位置偏移,從而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也有可能引起裂紋等破損。

本發(fā)明是鑒于以上說明的問題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的箱蓋單元、以及設有該箱蓋單元的燃料供給裝置。

用來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前述的課題而公開的作為第一技術方案的箱蓋單元,是被安裝于燃料箱的貫通孔、為了驅動燃料箱內的燃料泵而容納驅動電路的箱蓋單元,具備:樹脂蓋主體,由樹脂材料形成,將貫通孔封閉;金屬殼體,由金屬材料形成,在內部容納驅動電路;以及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在樹脂蓋主體的基準徑向上配置在夾著金屬殼體的兩側,將金屬殼體組裝到樹脂蓋主體的上方;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分別具有:金屬桿,由金屬材料形成;樹脂突起,與樹脂蓋主體一體地形成,在從金屬殼體向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離開了的部位從樹脂蓋主體向上方突出,通過被插通金屬桿而被與該金屬桿嵌合固定;以及金屬突起,與金屬殼體一體地形成,從金屬殼體向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突出,通過被插通金屬桿而在與該金屬桿之間空出基準徑向上的間隙;第一組裝構造中的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和第二組裝構造中的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的總和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超過基準溫度時基準徑向上的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的熱膨脹量差;第一組裝構造中的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和第二組裝構造中的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的總和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不到基準溫度時基準徑向上的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的熱收縮量差;第一組裝構造中的從樹脂突起到金屬殼體的離開尺寸和第二組裝構造中的從樹脂突起到金屬殼體的離開尺寸的總和尺寸被設定得大于熱收縮量差。

根據(jù)以上那樣的第一技術方案,在樹脂蓋主體的基準徑向上夾著金屬殼體的兩側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中,與樹脂蓋主體為一體的樹脂突起和與金屬殼體為一體的金屬突起分別向上方和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突出。在這樣的組裝構造的各自中,通過將被插通而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的金屬桿也插通于金屬突起,在這些金屬桿與金屬突起之間空出基準徑向上的間隙。

因此,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熱膨脹或熱收縮,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樹脂突起與金屬突起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間隙對應的量。此外,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通過將被插通而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的金屬桿也插通于金屬突起,樹脂突起與金屬殼體離開。因此,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熱收縮,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金屬殼體和樹脂突起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離開所對應的量。

所以,關于金屬桿在金屬殼體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兩個組裝構造中的總和尺寸在基準徑向上被設定得大于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在超過基準溫度時的熱膨脹量差。由此,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上升而超過基準溫度,也能夠通過比熱膨脹量差大的總和尺寸的間隙,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相對于金屬突起向金屬殼體的相反側而與金屬桿一起位置偏移。因此,在超過基準溫度時,能夠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此外,關于金屬桿在金屬殼體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和從樹脂突起到金屬殼體的離開尺寸,兩個組裝構造中的總和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基準徑向上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在不到基準溫度時的熱收縮量差。由此,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也能夠通過比熱收縮量差大的總和尺寸的間隙,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與金屬桿一起相對于金屬突起向金屬殼體側位置偏移。并且,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也能夠通過離開比熱收縮量差大的總和尺寸,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與金屬桿一起向金屬殼體側位置偏移。根據(jù)以上,在不到基準溫度時,也能夠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為了解決前述的課題而公開的作為第一技術方案的箱蓋單元,是被安裝于燃料箱的貫通孔、為了驅動燃料箱內的燃料泵而容納驅動電路的箱蓋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樹脂蓋主體,由樹脂材料形成,將貫通孔封閉;金屬殼體,由金屬材料形成,在內部容納驅動電路;以及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在樹脂蓋主體的基準徑向上配置在夾著金屬殼體的兩側,將金屬殼體組裝到樹脂蓋主體的上方;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分別具有:金屬桿,由金屬材料形成;樹脂突起,與樹脂蓋主體一體地形成,在從金屬殼體向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離開了的部位從樹脂蓋主體向上方突出,通過被插通金屬桿而被與該金屬桿嵌合固定;以及金屬突起,與金屬殼體一體地形成,從金屬殼體向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突出,被插通金屬桿;作為第一組裝構造的金屬突起的第一金屬突起,在與插通的金屬桿之間空出基準徑向上的間隙;作為第二組裝構造的金屬突起的第二金屬突起,被與插通的金屬桿嵌合固定;在第一組裝構造中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超過基準溫度時基準徑向上的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的熱膨脹量差;在第一組裝構造中由金屬桿在金屬殼體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和在第一組裝構造中從樹脂突起到金屬殼體的離開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不到基準溫度時基準徑向上的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的熱收縮量差。

根據(jù)以上那樣的第二技術方案,在樹脂蓋主體的基準徑向上夾著金屬殼體的兩側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中,與樹脂蓋主體為一體的樹脂突起和與金屬殼體為一體的金屬突起分別向上方和沿著基準徑向的側方突出。在這樣的組裝構造中的第二組裝構造中,在樹脂突起及第二金屬突起,都插通并嵌合固定著金屬桿。另一方面,在第一組裝構造中,通過將被插通并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的金屬桿也插通到第一金屬突起,在這些金屬桿與第一金屬突起之間空出基準徑向上的間隙。

因此,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熱膨脹或熱收縮,在第二組裝構造中,嵌合固定了金屬桿的樹脂突起與第二金屬突起的位置偏移被限制,而在第一組裝構造中,樹脂突起與第一金屬突起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間隙對應的量。此外,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通過將插通并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的金屬桿也插通到第一金屬突起或第二金屬突起,樹脂突起與金屬殼體離開。因此,當樹脂蓋主體和金屬殼體熱收縮,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金屬殼體與樹脂突起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離開對應的量。

所以,在第一組裝構造中金屬桿在與金屬殼體相反側隔開的間隙的間隔尺寸被設定為比在基準徑向上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的基準溫度超過時的熱膨脹量差大。由此,在第一組裝構造中,即使周圍溫度通過其上升而超過基準溫度,通過比熱膨脹量差大的間隔尺寸的間隙,也能夠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相對于第一金屬突起向與金屬殼體相反側與金屬桿一起位置偏移。因此,在超過基準溫度時,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能夠抑制破損。

此外,在第一組裝構造中金屬桿在金屬殼體側空出的間隙的間隔尺寸和在第一組裝構造中從樹脂突起到金屬殼體的離開尺寸被設定得大于在基準徑向上樹脂蓋主體與金屬殼體在不到基準溫度時的熱收縮量差。由此,在第一組裝構造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也能夠通過比熱收縮量差大的間隔尺寸的間隙,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與金屬桿一起相對于第一金屬突起向金屬殼體側位置偏移。并且,在組裝構造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也能夠通過離開比熱收縮量差大的尺寸,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與金屬桿一起向金屬殼體側位置偏移。通過以上,在不到基準溫度時,也能夠在樹脂蓋主體中的金屬殼體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這里,作為公開的第三技術方案的燃料供給裝置,設有從燃料箱內朝向燃料箱外供給燃料的燃料泵、以及第一或第二技術方案的箱蓋單元。

這樣,根據(jù)設有采用上述那樣的尺寸設定的第一或第二技術方案的箱蓋單元的第三技術方案的燃料供給裝置,在基準徑向上容許樹脂突起相對于金屬突起及金屬殼體的位置偏移,能夠發(fā)揮破損的抑制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燃料供給裝置的剖視圖。

圖2是表示圖1的燃料供給裝置的部分截面立體圖。

圖3是表示圖1的燃料供給裝置的部分截面立體圖。

圖4是表示圖1的箱蓋單元的剖視圖,是圖7的iv-iv線剖視圖。

圖5是表示圖1的箱蓋單元的剖視圖,是圖7的v-v線剖視圖。

圖6是表示圖1的箱蓋單元的正視圖。

圖7是表示圖1的箱蓋單元的俯視圖。

圖8是表示圖1的箱蓋單元的立體圖。

圖9是用來說明圖1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0是用來說明圖1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1是用來說明圖1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燃料供給裝置的箱蓋單元的俯視圖,是與圖7對應的圖。

圖13是圖12的xiii-xiii線剖視圖,是與圖5對應的圖。

圖14是用來說明圖12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5是用來說明圖12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6是用來說明圖12的第一組裝構造及第二組裝構造的示意圖。

圖17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燃料供給裝置的箱蓋單元的縱剖視圖,是與圖5對應的圖。

圖18是圖17的xviii-xviii線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多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有通過在各實施方式中向對應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的標號而省略重復說明的情況。在各實施方式中僅說明了結構的一部分的情況下,關于該結構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先前說明的其他實施方式的結構。此外,不僅是在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明示的結構的組合,只要沒有特別在組合中產生障礙,即使沒有明示也能夠將多個實施方式的結構彼此部分地組合。

(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燃料供給裝置1被搭載于車輛的燃料箱2。燃料供給裝置1在車輛中從燃料箱2內朝向該箱2外的內燃機供給燃料。這里,搭載燃料供給裝置1的燃料箱2通過由樹脂材料或金屬材料形成為中空狀,來儲存向內燃機供給的燃料。此外,作為從燃料供給裝置1供給燃料的內燃機,既可以是汽油發(fā)動機,也可以是柴油發(fā)動機。另外,圖1~圖6、圖8所示的上下方向dud與水平面上的車輛的鉛直方向實質上一致。

(基本結構)

首先,對燃料供給裝置1的基本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在燃料供給裝置1中,設有箱蓋單元10、子箱20、調整機構30及泵單元40。這里,燃料供給裝置1中的箱蓋單元10以外的子箱20、調整機構30及泵單元40被容納在燃料箱2內。此外,箱蓋單元10被安裝于在燃料箱2中將頂板部2a貫通的貫通孔2b。

如圖1~圖8所示,箱蓋單元10具備樹脂蓋主體11、金屬殼體12、驅動電路13、內部連接構造14、外部連接構造16、緩沖部件17及燃料吐出管18。樹脂蓋主體11由耐燃料性良好的聚縮醛樹脂(pom)等樹脂材料形成為圓板狀。如圖1所示,樹脂蓋主體11通過嵌合而安裝于頂板部2a的貫通孔2b,由此在比燃料箱2內的燃料靠上方的位置將該貫通孔2b封閉。

如圖3~圖5所示,金屬殼體12由散熱性良好的鋁等金屬材料形成為底朝上的矩形筒狀。金屬殼體12通過在燃料箱2外被組裝于樹脂蓋主體11的上方,將開口部121朝向下方而配置。金屬殼體12通過被樹脂蓋主體11將開口部121封閉,在內部圍成容納空間120。

驅動電路13作為用來驅動泵單元40中的燃料泵42的電子電路而被容納在金屬殼體12內的容納空間120。驅動電路13將電解電容器131及ic132等多個電路元件安裝于電路基板130而成。這里,電路基板130是玻璃環(huán)氧(glassepoxy)基板等印刷布線基板,形成為矩形平板狀。電路基板130通過相對于金屬殼體12的上底部122從下方螺緊,在金屬殼體12內偏向比樹脂蓋主體11靠上方的該上底部122側而配置。電解電容器131是鋁電解電容器等的電解液型,形成為圓柱狀。電解電容器131通過被安裝于電路基板130中的朝向上方的上表面130a,從而在與金屬殼體12的上底部122之間隔開間隙而配置。ic132是通過樹脂封固而封裝化的電子部件,形成為扁平的矩形片狀。ic132通過被安裝于電路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并與金屬殼體12的上底部122接觸,能夠經(jīng)由該上底部122散熱。

內部連接構造14具有樹脂連接器140、金屬端子141及柔性線纜142。樹脂連接器140由與樹脂蓋主體11相同的樹脂材料與該樹脂蓋主體11一體地形成。樹脂連接器140配置在金屬殼體12內的容納空間120中的電路基板130的下方。本實施方式的樹脂連接器140隔著電路基板130而位于電解電容器131的正下方的部位。如圖4、圖5所示,樹脂連接器140在樹脂蓋主體11的上方形成有朝向側方以矩形孔狀開口的橫孔140a。通過這樣的結構的樹脂連接器140,樹脂蓋主體11之中橫孔140a的形成部位被相對于上方的電路基板130覆蓋。

金屬端子141相互隔開規(guī)定間隔設有多個,通過嵌件樹脂成型的方式跨樹脂蓋主體11及樹脂連接器140而埋設。各金屬端子141由鍍覆黃銅等金屬材料形成為細長的矩形片狀。各金屬端子141的下端部141a在燃料箱2內從樹脂蓋主體11向下方突出,以供與泵單元40中的燃料泵42進行電連接。各金屬端子141的上端部141b在金屬殼體12內朝向橫孔140a的內周側彎曲為l字狀,以供與柔性線纜142進行電連接。

如圖3~圖5所示,柔性線纜142通過將多個柔性導線143彼此用一對共通連接器144、145扎束而構成。各柔性導線143將銅等的金屬布線用氟樹脂等樹脂材料覆蓋而成,具有自由彎曲的撓性。各柔性導線143在金屬殼體12內被彎曲為l字狀。

如圖5所示,第一共通連接器144由聚酰胺樹脂等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塊狀。第一共通連接器144相對于金屬殼體12內的電路基板130被從下方嵌合固定。并且,第一共通連接器144將各柔性導線143的第一端部143a以局部埋設狀態(tài)加以保持。各柔性導線143的第一端部143a通過以這樣的保持形態(tài)焊接于電路基板130的印刷布線,從而與驅動電路13電連接。

如圖4、圖5所示,第二共通連接器145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pbt)等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塊狀。第二共通連接器145通過被從側方插入到金屬殼體12內的橫孔140a中,而被嵌合固定到樹脂連接器140。并且,第二共通連接器145將各柔性導線143的第二端部143b以局部埋設狀態(tài)加以保持。各柔性導線143的第二端部143b通過以這樣的保持形態(tài)而與第二共通連接器145一起被從側方向橫孔140a插入來安裝到樹脂連接器140,從而分別與對應的金屬端子141電連接。

通過以上結構,柔性線纜142如圖5所示,在共通連接器144、145間以使各柔性導線143松弛的松弛狀態(tài)而配置在金屬殼體12內。

如圖3、圖4所示,外部連接構造16具有外部連接器160及外部端子161。外部連接器160由聚酰胺樹脂等樹脂材料形成為與樹脂蓋主體11分體的矩形筒狀。外部連接器160通過在燃料箱2外被嵌合固定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將貫通該側部124的連接器口125封閉。通過這樣的封閉形態(tài),外部連接器160在燃料箱2外從金屬殼體12朝向側方突出。

外部端子161相互隔開規(guī)定間隔設有多個,通過嵌件樹脂成型而被埋設于外部連接器160。各外部端子161由鍍鋅黃銅等金屬材料形成為細長的矩形片狀。各外部端子161的內端部161a通過在金屬殼體12內焊接于電路基板130的印刷布線而與驅動電路13電連接。各外部端子161的外端部161b在燃料箱2外向外部連接器160的內周側突出,從而能夠與車輛的發(fā)動機控制電路電連接。通過這樣的電連接形態(tài),驅動電路13按照來自發(fā)動機控制電路的指令信號,生成用來控制燃料泵42的驅動的驅動信號。

如圖3~圖5所示,緩沖部件17由氟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為矩形環(huán)狀。緩沖部件17被安裝到金屬殼體12中的開口部121,從而在樹脂蓋主體11與該金屬殼體12之間遍及整周地夾裝。通過這樣的夾裝形態(tài),緩沖部件17在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發(fā)揮緩和沖擊的緩沖功能,從而能夠抑制從燃料泵42向驅動電路13的沖擊傳遞。并且,緩沖部件17通過發(fā)揮將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密封的密封功能,能夠保護驅動電路13及各金屬端子141以免受金屬殼體12外的水分等液體的影響。

如圖1~圖3所示,燃料吐出管18由與樹脂蓋主體11相同的樹脂材料與該樹脂蓋主體11一體地形成。燃料吐出管18在燃料箱2內從樹脂蓋主體11向下方突出,以供與泵單元40中的燃料過濾器43進行連結。并且,燃料吐出管18在燃料箱2外從樹脂蓋主體11向上方突出,從而能夠與內燃機的燃料供給管連結。通過這樣的連結形態(tài),在泵單元40中從燃料泵42經(jīng)燃料過濾器43而被吐出的燃料,被從燃料箱2內朝向該箱2外的內燃機供給。

子箱20具備箱主體21及保持罩22。箱主體21由pom等樹脂材料形成為與樹脂蓋主體11分體的有底圓筒狀。如圖1所示,箱主體21設置在燃料箱2的底部2c上。箱主體21儲存由泵單元40中的噴射泵45從燃料箱2內移送的燃料。

如圖1~圖3所示,保持罩22由pom等樹脂材料形成為與樹脂蓋主體11分體的蓋狀。保持罩22被安裝于箱主體21,從而在燃料箱2內將該箱主體21的開口部210封閉。保持罩22具有在上下方向dud上貫通的保持孔220。

如圖1所示,調整機構30具備支柱31及施力部件32。支柱31由不銹鋼等金屬材料形成為圓筒狀,在上下方向dud上延伸而配置。支柱31在燃料箱2內被嵌合固定于樹脂蓋主體11。支柱31通過在比樹脂蓋主體11靠下方的位置被保持罩22滑動支承,能夠相對于子箱20在上下方向dud上相對移動。施力部件32由鐵等金屬材料形成為螺旋彈簧狀,在支柱31的外周側被夾裝于容納部221與樹脂蓋主體11之間。這樣的夾裝形態(tài)的施力部件32朝向燃料箱2中的下方的底部2c將子箱20施力。

如圖1~圖3所示,泵單元40除了其上部以外都被容納在子箱20內。泵單元40具備吸濾器(suctionfilter)41、燃料泵42、燃料過濾器(fuelfilter)43、壓力調節(jié)器44及噴射泵45。

吸濾器41設在泵單元40的最下部。吸濾器41與燃料泵42的吸入口連結。吸濾器41通過將從子箱20內吸入到燃料泵42中的燃料過濾,將該燃料中的較大的異物除去。燃料泵42在泵單元40中設在吸濾器41的上方。燃料泵42經(jīng)由彎曲自如的多個柔性導線46而與各金屬端子141電連接,從而也與各柔性導線143及驅動電路13電連接。這樣的電連接形態(tài)的燃料泵42通過接受來自驅動電路13的驅動信號,將來自吸濾器41的吸入燃料加壓并吐出。

燃料過濾器43在泵單元40中設在燃料泵42的周圍。燃料過濾器43在過濾器盒430內容納蜂窩狀濾材等過濾器零件431而成。過濾器盒430在將保持罩22在上下方向dud上貫通的狀態(tài)下被保持孔220的內周部保持。并且,過濾器盒430在上游側連結于燃料泵42的吐出口,并且,在下游側經(jīng)由彎曲自如的柔性管47連結于燃料吐出管18。通過這樣的連結形態(tài),燃料過濾器43將被從燃料泵42向過濾器盒430內吐出并朝向燃料吐出管18的燃料用過濾器零件431過濾,從而將該燃料中的微細的異物除去。這樣被過濾后的燃料經(jīng)由燃料吐出管18被向內燃機供給。

壓力調節(jié)器44在泵單元40中設在燃料過濾器43的側方。壓力調節(jié)器44經(jīng)由彎曲自如的柔性管48而連結于過濾器盒430中的朝向燃料吐出管18的燃料通路的形成部位。壓力調節(jié)器44調整從燃料過濾器43向燃料吐出管18吐出的燃料的壓力。噴射泵45在泵單元40中設在燃料過濾器43的側方。噴射泵45被連結到將在壓力調節(jié)器44中調壓時的剩余燃料排出的排出口。噴射泵45通過從壓力調節(jié)器44排出的剩余燃料的噴出而產生負壓,由此將燃料箱2內的燃料向子箱20內移送。

(組裝構造)

接著,如圖1~圖8所示,說明將金屬殼體12向樹脂蓋主體11的上方進行組裝的組裝構造50、51。這里,圖4~圖7所示的橫向被設定為,樹脂蓋主體11的任意徑向之中成為組裝構造50、51的基準的基準徑向db(也參照圖1~圖3、圖8)。這樣的基準徑向db相對于燃料供給裝置1的上下方向dud實質上是垂直的,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外部連接器160沿著該基準徑向db嵌入金屬殼體12的連接器口125。此外,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著相對于上下方向dud和基準徑向db實質上垂直的正交方向do(也參照圖2、圖7、圖8),柔性線纜142的第二共通連接器145被嵌入到樹脂連接器140的橫孔140a。

如圖4~圖8所示,第一組裝構造50配置于在基準徑向db上將金屬殼體12夾著的兩側中的、外部連接器160的突出側。第一組裝構造50具有金屬桿52、樹脂突起53及金屬突起54。金屬桿52由熱膨脹系數(shù)比形成金屬殼體12的金屬材料小的不銹鋼等金屬材料形成為細長的圓柱狀。具體而言,基準徑向db上的金屬桿52的線膨脹系數(shù)被設定得比同方向db上的金屬殼體12的線膨脹系數(shù)小。

如圖4、圖7、圖8所示,樹脂突起53由與樹脂蓋主體11相同的樹脂材料、即熱膨脹系數(shù)比金屬殼體12及金屬桿52大的樹脂材料形成為與該樹脂蓋主體11一體的矩形柱狀。具體而言,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突起53的線膨脹系數(shù)被設定得比該方向db上的金屬殼體12及金屬桿52的各自的線膨脹系數(shù)大。

如圖4所示,樹脂突起53在燃料箱2外的從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向沿著基準徑向db的側方離開了的一處從樹脂蓋主體11向上方突出。這里,上下方向dud上的樹脂突起53的從樹脂蓋主體11突出的突出尺寸hp被設定得比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的外徑尺寸(直徑尺寸)φp充分小。

如圖4、圖7所示,在樹脂突起53處,以沿著正交方向do延伸的圓筒孔狀貫通著嵌合孔530。在嵌合孔530中,沿著正交方向do在同軸上插通著金屬桿52。這里,嵌合孔530的內徑尺寸(直徑尺寸)相對于金屬桿52的外徑尺寸(直徑尺寸)被設定得實質上相同或稍大。通過在這樣的設定下的插通,被嵌合固定在嵌合孔530內的金屬桿52既從基準徑向db的兩側也從上下方向dud的兩側被嵌合孔530夾持。

如圖4~圖8所示,金屬突起54由與金屬殼體12相同的金屬材料、即熱膨脹系數(shù)比樹脂蓋主體11小且熱膨脹系數(shù)比金屬桿52大的金屬材料形成為與該金屬殼體12一體的矩形柱狀。具體而言,基準徑向db上的金屬突起54的線膨脹系數(shù)被設定得比該方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的線膨脹系數(shù)小、且比該方向db上的金屬桿52的線膨脹系數(shù)大。

金屬突起54在正交方向do上夾著樹脂突起53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如圖4、圖5所示,各金屬突起54朝向燃料箱2外的沿著基準徑向db的側方從金屬殼體12的開口部121突出。這里,如圖4所示,在上下方向dud上,從樹脂蓋主體11到各金屬突起54的上表面的高度尺寸hm被設定為與該方向dud上的樹脂突起53的突出尺寸hp實質相同。此外,如圖5所示,基準徑向db上的各金屬突起54從金屬殼體12突出的突出尺寸wm被設定為比基準徑向db上的金屬殼體12的長度尺寸lm充分小。

如圖5、圖7所示,在各金屬突起54,沿著正交方向do貫通著長孔540。長孔540形成為基準徑向db的長度尺寸比上下方向dud的寬度尺寸大的長圓孔狀。即,在各金屬突起54中,長孔540的較長方向沿著基準徑向db。在這些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中,沿著正交方向do插通著金屬桿52。這里,基準徑向db上的長孔540的長度尺寸被設定得比金屬桿52的外徑尺寸(直徑尺寸)充分大。通過在這樣的設定下的插通,如圖5所示,金屬桿52被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從上下方向dud的兩側夾持,另一方面,在基準徑向db的兩側,在與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之間空出間隙541、542。具體而言,在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內,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并確保間隙541。另一方面,在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內,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并確保間隙542。另外,金屬桿52中從各金屬突起54的長孔540向樹脂突起53的相反側突出的兩端部,分別通過頭部的形成和保持圈的固定而擴大外徑尺寸(直徑尺寸)。

如圖4~圖8所示,第二組裝構造51配置于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兩側中的、第一組裝構造50的相反側。第二組裝構造51除了在圖5中與金屬桿52對應的間隙541、542的位置關系為左右相反以外,是與第一組裝構造50同樣的結構。所以,通過對第二組裝構造51的構成要素賦予與第一組裝構造50相同的標號,省略第二組裝構造51的詳細的說明。

關于以上說明的組裝構造50、51,如圖9所示,作為燃料箱2外的周圍溫度(以下簡稱作“周圍溫度”),定義被設定為25℃等的常溫的基準溫度tb。此外,在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將孔530、540內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分別定義為δa1、δa2。進而,在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將孔530、540內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分別定義為δb1、δb2。此外,還在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將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的相離尺寸分別定義為δc1、δc2。

在這樣的定義下,如圖10所示,如果周圍溫度超過基準溫度tb,則樹脂蓋主體11比金屬殼體12更大地熱膨脹。結果,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樹脂蓋主體11的嵌合孔53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ep變得大于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長孔54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em。這里,根據(jù)上述的尺寸hp、φp彼此的關系和尺寸hm、lm彼此的關系,基準徑向db上的中心間距離xep、xem的差(=xep-xem)實質上能夠近似為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的熱膨脹量差δxe。

所以,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將組裝構造50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δa1、和組裝構造51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δa2的總和尺寸σδa(=δa1+δa2),設定得比超過基準溫度tb時的熱膨脹量差δxe的最大預測值大。這里,作為熱膨脹量差δxe的最大預測值,可以采用在設想為周圍溫度會到達的80℃等的最高溫度下預測為最大的熱膨脹量差δxe。

另一方面,如果如圖11所示那樣周圍溫度不到基準溫度tb,則樹脂蓋主體11比金屬殼體12更大地熱收縮。結果,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樹脂蓋主體11的嵌合孔53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cp變得小于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長孔54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cm。這里,根據(jù)上述的尺寸hp、φp彼此的關系和尺寸hm、lm彼此的關系,基準徑向db上的中心間距離xcp、xcm的差(=xcm-xcp)實質上能夠近似為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的熱收縮量差δxc。

所以,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將組裝構造50中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δb1、和組裝構造51中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δb2的總和尺寸σδb(=δb1+δb2),設定得比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大。并且,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將組裝構造50中的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的相離尺寸δc1、和組裝構造51中的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的相離尺寸δc2的總和尺寸σδc(=δc1+δc2),設定得比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大。這里,作為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可以采用在設想為周圍溫度會到達的-40℃等的最低溫度下預測為最大的熱收縮量差δxc。

(作用效果)

以下說明這里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在樹脂蓋主體11的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兩側的組裝構造50、51中,與樹脂蓋主體11為一體的樹脂突起53和與金屬殼體12為一體的金屬突起54分別向上方和沿著基準徑向db的側方突出。在這樣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通過將插通并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53的金屬桿52還插通于金屬突起54,在這些金屬桿52與金屬突起54之間空出基準徑向db的間隙541、542。

因此,當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熱膨脹或熱收縮,則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樹脂突起53和金屬突起54能夠位置偏移與間隙541、542相應的量。此外,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通過將插通并嵌合固定于樹脂突起53的金屬桿52還插通于金屬突起54,樹脂突起53與金屬殼體12相離。因此,當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熱收縮,則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金屬殼體12與樹脂突起53能夠位置偏移與相離距離對應的量。

所以,關于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δa1、δa2,定義兩組裝構造50、51中的總和尺寸σδa。在這樣的定義下,總和尺寸σδa被設定得比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的超過基準溫度tb時的熱膨脹量差δxe大。由此,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上升而超過基準溫度tb,也能夠通過比熱膨脹量差δxe大的總和尺寸σδa的間隙541,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向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與金屬桿52一起位置偏移。因此,在超過基準溫度tb時,能夠在樹脂蓋主體11中的金屬殼體12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此外,關于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δb1、δb2和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相離尺寸δc1、δc2,分別定義兩組裝構造50、51中的總和尺寸σδb、σδc。在這些定義下,總和尺寸σδb、σδc被設定得比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的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大。由此,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成為不到基準溫度tb,也能夠通過比熱收縮量差δxc大的總和尺寸σδb的間隙542,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而與金屬桿52一起向金屬殼體12側位置偏移。并且,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成為不到基準溫度tb,也能夠通過比熱收縮量差δxc大的總和尺寸σδc的相離距離,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與金屬桿52一起向金屬殼體12側位置偏移。通過以上,在不到基準溫度tb時,也能夠在樹脂蓋主體11中的金屬殼體12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這樣,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采用上述那樣的尺寸設定的箱蓋單元10以及設有其的燃料供給裝置1,能夠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及金屬殼體12的位置偏移,從而發(fā)揮破損的抑制效果。

進而,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在樹脂蓋主體11和其上方的金屬殼體12之間緩和沖擊的緩沖部件17由彈性材料形成,從而產生彈性復原力以將金屬殼體12向上方推壓。所以,在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采用使金屬突起54的較長方向沿著基準徑向db的長孔540。該長孔540具體而言,通過金屬桿52的插通而在基準徑向db上空出間隙541、542,而在上下方向dud上從其兩側夾持該金屬桿52。因此,即使處于通過從緩沖部件17經(jīng)由金屬殼體12受到的彈性復原力將金屬突起54向上方推壓的狀態(tài),也能夠將金屬桿52及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的位置偏移在基準徑向db上進行限制,提高破損的抑制效果。

進而,在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形成金屬桿52的金屬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比與金屬殼體12一體地形成金屬突起54的金屬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小。由此,能夠盡可能減小金屬桿52的熱膨脹量及熱收縮量。因此,通過進行上述那樣的尺寸設定,能夠在基準徑向db上可靠地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及金屬殼體12的位置偏移,提高破損的抑制效果。

除此以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構造50、51的各自中,上下方向dud上的樹脂突起53從樹脂蓋主體11突出的突出尺寸hp被設定得比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的外徑尺寸φp小。由此,在上下方向dud上,能夠盡可能減小樹脂突起53的熱膨脹量及熱收縮量,所以能夠抑制因這樣的上下方向dud上的熱膨脹或熱收縮帶來的樹脂突起53的破損。此外,即使對應于比突出尺寸hp大的外徑尺寸φp而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的熱膨脹量及熱收縮量變大,通過進行上述那樣的尺寸設定,也能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及金屬殼體12的位置偏移。根據(jù)以上,能夠提高破損的抑制效果。

除此以外,第一實施方式的柔性線纜142的第一端部143a在金屬殼體12內與驅動電路13電連接。并且,柔性線纜142的第二端部143b通過在金屬殼體12內被安裝于與樹脂蓋主體11一體的樹脂連接器140,從而經(jīng)由埋設在該樹脂蓋主體11中的金屬端子141而與燃料泵42電連接。這里,由于撓性而以松弛狀態(tài)配置的柔性線纜142不論在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發(fā)生熱膨脹量差及熱收縮量差的哪種,在基準徑向db上都不易妨礙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及金屬殼體12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夠避免起因于將驅動電路13與燃料泵42電連接的電連接構造而阻礙破損的抑制效果的狀況。

除此以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金屬殼體12內,在驅動電路13中安裝電解液型的電解電容器131的電路基板130的下方,柔性線纜142的第二端部143b被安裝于樹脂連接器140。在這樣的結構下,由于電解電容器131被安裝在電路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所以即使萬一電解液從電解電容器131漏出,該漏出電解液也難以到達樹脂蓋主體11。并且,使被插入第二端部143b的橫孔140a在電路基板130的下方且樹脂蓋主體11的上方向側方開口的樹脂連接器140能夠將樹脂蓋主體11中的橫孔140a的形成部位相對于電路基板130覆蓋。因此,即使萬一來自電解電容器131的漏出電解液朝向了電路基板130的下方,該漏出電解液也不易到達樹脂蓋主體11中的被樹脂連接器140覆蓋的部位。根據(jù)這些,在通過組裝構造50、51組裝容納電解電容器131的金屬殼體12的樹脂蓋主體11中,能夠抑制由于來自該電解電容器131的漏出電解液而發(fā)生樹脂溶解、導致燃料蒸氣泄漏的狀況。

(第二實施方式)

如圖12、圖13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箱蓋單元2010中,第一實施方式的金屬突起54作為第一金屬突起54而設于第一組裝構造50,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金屬突起54不同的結構的第二金屬突起2054設于第二組裝構造2051。

具體而言,在第二組裝構造2051中,在正交方向do上夾著樹脂突起53的兩側部位上各設有一個的第二金屬突起2054,以沿著正交方向do延伸的圓筒孔狀而貫通有嵌合孔2540。在這些各第二金屬突起2054的嵌合孔2540中,金屬桿52沿著正交方向do被插通在同軸上。這里,嵌合孔2540的內徑尺寸(直徑尺寸)設定為,相對于金屬桿52的外徑尺寸(直徑尺寸)而言實質上相同或稍大。通過在這樣的設定下的插通,被嵌合固定在各金屬突起54的嵌合孔2540內的金屬桿52從基準徑向db的兩側及上下方向dud的兩側都被這些嵌合孔2540夾持。另外,除了以上說明的點以外,第二組裝構造2051及第二金屬突起2054的結構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第二組裝構造51及金屬突起54的結構實質上相同。此外,第一組裝構造50及第一金屬突起54的結構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結構實質上相同。

在以上說明的組裝構造50、2051中的、如圖14所示那樣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第一組裝構造50中,將孔530、540內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定義為δa1。此外,在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第一組裝構造50中,將孔530、540內的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定義為δb1。進而,在周圍溫度為基準溫度tb的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將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的相離尺寸分別定義為δc1、δc2。

在這樣的定義下,如果如圖15所示那樣周圍溫度超過基準溫度tb,則樹脂蓋主體11比金屬殼體12更大地熱膨脹。結果,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的孔53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ep變得大于在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金屬突起54、2054的孔540、254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em。這里,通過依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理由,基準徑向db上的中心間距離xep、xem的差(=xep-xem)實質上能夠近似為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的熱膨脹量差δxe。

所以,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組裝構造50中,如圖14所示那樣將由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δa1設定得比超過基準溫度tb時的熱膨脹量差δxe的最大預測值大。這里,熱膨脹量差δxe的最大預測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設定。

另一方面,如果如圖16所示那樣周圍溫度不到基準溫度tb,則樹脂蓋主體11比金屬殼體12更大地熱收縮。結果,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的孔53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cp變得小于在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在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金屬突起54、2054的孔540、2540彼此的中心間距離xcm。這里,通過依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理由,基準徑向db上的中心間距離xcp、xcm的差(=xcm-xcp)實質上能夠近似為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之間的熱收縮量差δxc。

所以,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組裝構造50中,如圖14所示那樣將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δb1設定得大于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并且,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組裝構造50中,如圖14所示那樣將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側部124的相離尺寸δc1設定得大于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這里,熱收縮量差δxc的最大預測值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設定。

(作用效果)

以下說明到此為止說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在樹脂蓋主體11的基準徑向db上夾著金屬殼體12的兩側的組裝構造50、2051中,與樹脂蓋主體11一體的樹脂突起53和與金屬殼體12一體的金屬突起54分別向上方和沿著基準徑向db的側方突出。在這樣的組裝構造50、2051中的第二組裝構造2051中,在樹脂突起53及第二金屬突起2054中,都插通并嵌合固定著金屬桿52。另一方面,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通過將被插通并嵌合固定在樹脂突起53中的金屬桿52也插通到第一金屬突起54中,在這些金屬桿52與第一金屬突起54之間空出基準徑向db的間隙541、542。

因此,當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熱膨脹或熱收縮,在第二組裝構造2051中,嵌合固定有金屬桿52的樹脂突起53和第二金屬突起2054的位置偏移被限制。另一方面,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當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熱膨脹或熱收縮,樹脂突起53和第一金屬突起54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間隙541、542對應的量。此外,在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通過將插通并嵌合固定在樹脂突起53中的金屬桿52也插通到金屬突起54或2054中,樹脂突起53與金屬殼體12分離。因此,當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熱收縮,在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金屬殼體12和樹脂突起53的位置偏移能夠實現(xiàn)與分離對應的量。

所以,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空出的間隙541的間隔尺寸δa1被設定得大于超過基準溫度tb時的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與金屬殼體12的熱膨脹量差δxe。由此,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即使周圍溫度通過上升而超過基準溫度tb,也能夠通過比熱膨脹量差δxe大的間隔尺寸δa1的間隙541,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與金屬桿52一起相對于第一金屬突起54向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位置偏移。因此,當超過基準溫度tb時,能夠在樹脂蓋主體11中的金屬殼體12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此外,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金屬桿52在金屬殼體12側空出的間隙542的間隔尺寸δb1被設定得大于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基準徑向db上的樹脂蓋主體11和金屬殼體12的熱收縮量差δxc。并且,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從樹脂突起53到金屬殼體12的相離尺寸δc1也被設定得大于不到基準溫度tb時的熱收縮量差δxc。通過這些設定,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tb,通過比熱收縮量差δxc大的間隔尺寸δb1的間隙542,也能夠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與金屬桿52一起相對于第一金屬突起54向金屬殼體12側位置偏移。并且,在組裝構造50、2051的各自中,即使周圍溫度因下降而不到基準溫度tb,通過相隔比熱收縮量差δxc大的尺寸δc1,也能夠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與金屬桿52一起向金屬殼體12側位置偏移。根據(jù)以上,在不到基準溫度tb時,也能夠在樹脂蓋主體11中的金屬殼體12的組裝部位抑制破損。

這樣,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通過在箱蓋單元2010中采用上述那樣的尺寸設定,能夠在基準徑向db上容許樹脂突起53相對于金屬突起54、2054及金屬殼體12的位置偏移,發(fā)揮破損的抑制效果。

進而,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也通過由彈性材料形成在樹脂蓋主體11與其上方的金屬殼體12之間緩和沖擊的緩沖部件17,來產生彈性復原力以將金屬殼體12向上方推壓。所以,在第一組裝構造50中,第一金屬突起54采用較長方向沿著基準徑向db的長孔540。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該長孔540通過金屬桿52的插通而在基準徑向db上空出間隙541、542,而在上下方向dud上從其兩側夾持該金屬桿52。因此,即使處于通過來自緩沖部件17的彈性復原力將第一金屬突起54向上方推壓的狀態(tài),也將金屬桿52及樹脂突起53相對于第一金屬突起54的位置偏移在基準徑向db上限制,能夠提高破損的抑制效果。

進而,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相對于沿著基準徑向db嵌入金屬殼體12的外部連接器160,在該方向db上在夾著金屬殼體12的相反側,第二組裝構造2051中的金屬桿52被嵌合固定于金屬突起2054。由此,在制造箱蓋單元2010時,即使將外部連接器160沿著基準徑向db相對于與第二金屬突起2054一體的金屬殼體12嵌入,該第二金屬突起2054和樹脂突起53的位置偏移也能被限制。因此,通過在基準溫度tb下實施這樣的制造方法,在與金屬殼體12一體的第一金屬突起54與金屬桿52之間,能夠對間隙541、542賦予期望的間隔尺寸δa1、δb1,所以能夠保證破損的抑制效果。

(第三實施方式)

如圖17、18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第三實施方式的箱蓋單元3010如圖17所示,具備在金屬殼體12內的容納空間120中將電路基板130與樹脂連接器140之間分隔的分隔部件3019。

具體而言,分隔部件3019由聚苯硫醚樹脂(pps)等樹脂材料形成為矩形平板狀。分隔部件3019被配置在電路基板130的下方且樹脂連接器140的上方。分隔部件3019的外周緣部3019a被金屬殼體12中的側部124保持。作為這樣的保持部位,分隔部件3019與側部124之間被安裝于外周緣部3019a的整周上的密封部件3019b密封。這里,密封部件3019b由氟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為矩形環(huán)狀。

此外,在分隔部件3019,設有通孔3019c,以使得柔性線纜3142中的各柔性導線143在兩端部143a、143b間貫通。作為這樣的貫通部位,分隔部件3019與柔性線纜3142之間被安裝于通孔3019c的整周上且被壓入了所有柔性導線143的密封部件3019d密封。這里,密封部件3019d由氟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

進而,如圖18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柔性線纜3142中,在第二共通連接器3145中各柔性導線143的埋設部位被密封部件3145a密封。并且,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樹脂連接器3140中,橫孔140a內的第二共通連接器3145的插入部位被密封部件3140b遍及整周地密封。這里,密封部件3145a、3140b分別由氟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另外,除了以上說明的點以外,柔性線纜3142及樹脂連接器3140的結構與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柔性線纜142及樹脂連接器140的結構實質上相同。

(作用效果)

以下說明到此為止說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第三實施方式的金屬殼體12內,在將電路基板130與樹脂連接器3140之間分隔的分隔部件3019中,柔性線纜3142貫通的貫通部位和被金屬殼體12保持的保持部位都被密封。根據(jù)這樣的分隔和密封,即使萬一來自電解電容器131的漏出電解液朝向電路基板130的下方,也能夠抑制該漏出電解液到達樹脂連接器3140、進而到達樹脂蓋主體11。因此,對于由于漏出電解液到達而樹脂蓋主體11溶解、導致燃料蒸氣泄漏的狀況,能夠提高抑制效果。

進而,在第三實施方式的金屬殼體12內,除了分隔部件3019中的上述的貫通部位及保持部位以外,柔性線纜3142中的上述的埋設部位和樹脂連接器3140中的上述的插入部位也被密封。根據(jù)這樣的密封,即使是不使緩沖部件17具有密封功能的情況,也能夠將驅動電路13及各金屬端子141相對于金屬殼體12外的水分等液體進行保護。另外,關于以上說明以外的作用效果,能夠發(fā)揮依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多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被這些實施方式限定地解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應用到各種各樣的實施方式及組合中。

具體而言,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1,可以不設置緩沖部件17。此外,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2,可以是,在第一組裝構造50及第二組裝構造51、2051的各自中,相對于與金屬殼體12一體地形成金屬突起54、2054的金屬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而言,將形成金屬桿52的金屬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設定成實質上相等或更大。

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3,可以是,將正交方向do設定為新的基準徑向db,在該正交方向do上在夾著金屬殼體12的兩側,分別追加第一組裝構造50及第二組裝構造51、2051。此外,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4,可以將第一組裝構造50中的樹脂突起53設在兩個部位以上。進而,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5,可以將第二組裝構造51、2051中的金屬突起54設在一個部位或三個部位以上。

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6,可以不設置柔性線纜142、3142及樹脂連接器140、3140而使金屬端子141與驅動電路13直接電連接。此外,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7,可以將電解電容器131安裝到電路基板130的下表面。進而,作為與第一~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8,可以使樹脂連接器140、3140朝向上方開口,使柔性線纜142、3142的第二端部143b從該上方向樹脂連接器140、3140的內周側插入。

作為與第二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9,可以采用第三實施方式的分隔結構及密封結構。此外,作為與第三實施方式相關的變形例10,只要使緩沖部件17具有密封功能,也可以不設置密封部件3019b、3019d、3145a、3140b的至少一個。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