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用于電線電纜制備的雙層共擠機頭,屬于電纜制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所使用的電線電纜大都是采用雙層及以上的復合式絕緣結構,擠出方式一般為1+1或雙層共擠;其中所述雙層共擠機頭的擠出模具主要為擠壓式。由于現(xiàn)有的雙層復合式絕緣電線電纜需至少內、外兩層絕緣且相互緊密結合;1+1的擠出方法是先擠出內絕緣,然后再擠出外絕緣,這樣的擠出方式會使雙層絕緣結合不緊密并且可能有雜質摻入而影響電纜絕緣的性能;因此國內現(xiàn)在以采用雙層共擠形式將絕緣材料擠出為多;但現(xiàn)有的雙層共擠機頭結構相對復雜,制作效果差,成本高,因而在推廣應用上受到一定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復合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用于電線電纜制備的雙層共擠機頭。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電線電纜制備的雙層共擠機頭,包括機頭座、內模芯、內模芯座、模套、模套座,所述的機頭座上方設有外層膠進料口和內層膠進料口;帶有錐形頭部的內模芯通過與安裝在機頭座內的內模芯座固定連接、而安置在機頭座的出料口端,并在所述出料口端的機頭座內側安裝有與內模芯處于同一中心線上的模套;并使模套與內模芯之間形成有斜置的、前后相鄰布置的內皮層通道和外皮層通道,并構成雙層共擠出口成型模,其中所述內皮層通道與所述內層膠進料口連通,外皮層通道與所述外層膠進料口連通。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內模芯錐端部導體出口內縮于模套內孔的內側布置,兩者之間分別通過一錐形隔套構成相鄰的內皮層通道的注料口和外皮層通道的注料口,所述內模芯座為管狀并通過螺紋可調地旋接在同樣為管狀的機頭座內;所述的模套也通過螺紋可調地旋接在機頭座出料口端部的內孔中或通過模套座安裝在機頭座出??诙瞬康膬瓤字?。
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復合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介紹: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線電纜制備的雙層共擠機頭,包括機頭座1、內模芯2、內模芯座3、模套4、模套座5,所述的機頭座1上方設有外層膠進料口6和內層膠進料口7;帶有錐形頭部的內模芯2通過與安裝在機頭座1內的內模芯座固定連接、而安置在機頭座1的出??诙?,并在所述出料口端的機頭座1內側安裝有與內模芯處于同一中心線上的模套4;并使模套4與內模芯2之間形成有斜置的、前后相鄰布置的內皮層通道和外皮層通道,并構成雙層共擠出口成型模,其中所述內皮層通道與所述內層膠進料口7連通,外皮層通道與所述外層膠進料口6連通。
圖中所示,所述的內模芯2錐端部導體出口內縮于模套4內孔的內側布置,兩者之間分別通過一錐形隔套8構成相鄰的內皮層通道的注料口9和外皮層通道的注料口10,所述內模芯座3為管狀并通過螺紋可調地旋接在同樣為管狀的機頭座1內;所述的模套4也通過螺紋可調地旋接在機頭座1出模口12端部的內孔中或通過模套座5安裝在機頭座出???1端部的內孔中。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首先用準備好的導體通過牽引機牽引并穿入內模芯座3、從內模芯一側的出模口11伸出;然后將內層膠料通過一臺擠塑機送到內層膠進料口7中,同時外層膠料也通過另一臺擠塑機送到外層膠進料口6中,這是在擠塑機的爐干轉動下,分別將兩種不同的膠料連續(xù)不斷地均勻送入內皮層通道和外皮層通道并直達內皮層通道的注料口9和外皮層通道的注料口10,由于內皮層通道的注料口9和外皮層通道的注料口10是一前一后地先后布置,因此,兩者擠塑復合過程先后進行,先形成一層內層膠,接著在內層膠外面馬上形成一層外層膠,形成雙絕緣層并擠包在導體外層面上,隨著導體通過一定速度的移動,在其外層面將連續(xù)不斷地復合上內層膠和外層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