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移動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液壓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移動裝置是一種用于移動物體的機器,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移動裝置都為普通的結構,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結構復雜,不能夠移動各種不同的物體,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自動液壓移動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液壓移動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液壓移動裝置,包括支撐架、液壓裝置和回復裝置,所述支撐架的底部安裝有液壓電機和主電機,所述支撐架的下方設置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兩端內側均安裝有驅動輪,外側均安裝有第一軸承,中部安裝有第一齒輪,且第一齒輪一側設有第二軸承,所述液壓電機一端安裝有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通過液壓管連接液壓裝置,且液壓裝置中的液壓桿連接第二軸承,所述主電機中心軸上安裝有第二齒輪,且主電機通過第二齒輪上的鏈條連接第一齒輪,所述第一軸承連接回復裝置中的活塞桿,且活塞桿貫穿套管的下端并套接于套管中,所述套管的上端連接支撐架的底部,且套管外圍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連接支撐架底部,下端連接第一軸承,所述驅動軸的一側設有垂直于驅動軸中部的轉向輪,所述轉向輪通過軸安裝于叉形架的下端,所述叉形架的上端設有平面軸承,且平面軸承的上端連接安裝在支撐架底部的支撐桿,所述叉形架連接轉向桿,且轉向桿連接轉向盤,所述液壓電機和主電機電性連接安裝在支撐架上的控制開關。
優(yōu)選的,所述液壓桿和第二軸承為一體成型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活塞桿和第一軸承位一體成型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液壓裝置不少于一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自動液壓移動裝置能夠通過控制開關的作用啟動和關停液電機,從而達到升降整體的作用,使得可以承托起不同離地高度的物體,同時還可以節(jié)約很大一部分的人力,通過齒輪和鏈條的協同作用使承托起來的物體能夠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驅動輪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回復裝置示意圖。
圖中:1支撐架、2主電機、21第二齒輪、22第一齒輪、3驅動軸、4液壓裝置、41液壓桿、42第二軸承、43液壓泵、44液壓電機、5回復裝置、51套管、52第一彈簧、53活塞桿、6轉向盤、7驅動輪、8轉向輪、9平面軸承、91叉形架、92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液壓移動裝置,包括支撐架1、液壓裝置4和回復裝置5,所述支撐架1的底部安裝有液壓電機44和主電機2,所述支撐架1的下方設置有驅動軸3,所述驅動軸3的兩端內側均安裝有驅動輪7,外側均安裝有第一軸承51,中部安裝有第一齒輪22,且第一齒輪22一側設有第二軸承42,所述液壓電機44一端安裝有液壓泵43,所述液壓泵43通過液壓管連接液壓裝置4,且液壓裝置4中的液壓桿41連接第二軸承42,所述主電機21中心軸上安裝有第二齒輪21,且主電機2通過第二齒輪21上的鏈條連接第一齒輪22,所述第一軸承51連接回復裝置5中的活塞桿53,且活塞桿53貫穿套管51的下端并套接于套管51中,所述套管51的上端連接支撐架1的底部,且套管51外圍設有第一彈簧52,所述第一彈簧52的上端連接支撐架1底部,下端連接第一軸承51,所述驅動軸3的一側設有垂直于驅動軸3中部的轉向輪8,所述轉向輪8通過軸安裝于叉形架91的下端,所述叉形架91的上端設有平面軸承9,且平面軸承9的上端連接安裝在支撐架1底部的支撐桿92,所述叉形架91連接轉向桿61,且轉向桿61連接轉向盤6,所述液壓電機44和主電機2電性連接安裝在支撐架1上的控制開關11。
工作原理:使用該裝置前,將物體至于該移動裝置的上方,通過開關控制液壓裝置4的工作,使得支撐架1托起物體離開地面,開啟主電機2通過鏈條、第一齒輪22和第二齒輪21的協同作用使該自動液壓裝置能過移動物體,通過轉向輪8上的轉向盤6控制該液壓移動裝置的移動方向。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