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榨油機。
背景技術:
榨油機就是指借助于機械外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機器。傳統(tǒng)的榨油機由機架、榨筒、壓板、接油盤及液壓裝置等組成,榨筒固定在機架上且與接油盤對應,液壓裝置驅動壓板在榨筒內(nèi)對油料作物進行壓榨以獲取油。當對油料作物壓榨完成后,會在榨筒內(nèi)形成油餅,由于油餅非常堅實地粘附在榨筒內(nèi),要從榨筒內(nèi)取出油餅需要把榨筒整體拆卸出來,然后通過人工或其他輔助設置把油餅敲打出來,該方法取油餅的過程較為繁瑣,且效率較低。也有的榨油機通過在榨筒的底部設置另外一個液壓裝置以把榨筒內(nèi)的料餅向上頂出,但其結構復雜且成本較高。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榨油機,從而克服現(xiàn)有的榨油機從榨筒中取出油餅的結構復雜且成本較高的缺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榨油機,其包括:壓榨臺,其設置有支腳;吊架,其架設于所述壓榨臺上;壓榨板,其以能夠升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吊架上,且該壓榨板由一升降機構驅動進行升降;第一接油盤,其設置于所述壓榨臺上;榨筒,其呈上下兩端開口的中空圓筒狀,該榨筒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油孔;該榨筒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接油盤內(nèi),且該榨筒位于所述壓榨板的正下方;其中,還包括:底蓋,其上端穿過所述壓榨臺和所述第一接油盤后套設于所述榨筒的下端,且該底蓋的下端設有一限位臺階,所述限位臺階的上端面頂靠在所述壓榨臺的下端面上;該底蓋的下端面向下凸設有一固定斜臺,所述固定斜臺的下端面為一斜面;活動斜臺,其上端面為與所述固定斜臺的下端面對應的斜面,該活動斜臺的上端面貼合在所述固定斜臺的下端面上;以及托臺,所述活動斜臺的下端托設于該托臺上。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活動斜臺的靠近其上端面最高處的一側設置有一拉桿。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托臺的數(shù)量至少為兩個,所有的所述托臺自下至上堆疊在一起,所述活動斜臺托設于位于最上面的所述托臺上。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位于最下面的所述托臺的下端托設于一第二接油盤內(nèi)。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接油盤和所述榨筒一體成型。
優(yōu)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升降機構為一缸體固定于所述吊架上的升降液壓缸,所述壓榨板固定于所述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在壓榨過程中由托臺和活動斜臺支撐底蓋,使底蓋封蓋住榨筒的下端,從而由底蓋與壓榨板共同擠壓油料作物;當需要取出油餅時,使活動斜臺離開固定斜臺的下方,底蓋便脫離活動斜臺和托臺的支撐,壓榨板便能把油餅和底蓋從榨筒的下端向下壓出來,以方便取出油餅,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榨油機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壓榨臺,2-支腳,3-吊架,4-壓榨板,5-升降液壓缸,6-第一接油盤,7-榨筒,8-底蓋,9-固定斜臺,10-活動斜臺,11-托臺,12-拉桿,13-第二接油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圖1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一種榨油機的結構示意圖,該榨油機包括壓榨臺1、吊架3、壓榨板4、第一接油盤6、榨筒7、底蓋8、活動斜臺10以及托臺11,參考圖1,壓榨臺1設置有支腳2,以支撐于地面,且在壓榨臺1的下方與地面之間留出空間。吊架3架設于壓榨臺1上,壓榨板4其以能夠升降的方式設置于吊架3上,壓榨板4位于壓榨臺1的中間的上方,其用于向下擠壓油料作物以實現(xiàn)榨油。壓榨板4由一升降機構驅動進行升降。優(yōu)選地,升降機構為一缸體固定于吊架3上的升降液壓缸5,壓榨板4固定于升降液壓缸5的活塞桿上,壓榨板4由升降液壓缸5驅動進行升降,從而使壓榨板4具有強力且穩(wěn)定的的擠壓能力。第一接油盤6設置于壓榨臺1上,其為圓形盤。榨筒7呈上下兩端開口的中空圓筒狀,榨筒7的側壁上設置有出油孔,榨筒7的下端固定于第一接油盤6內(nèi),且榨筒7位于壓榨板4的正下方,壓榨板4為與榨筒7的內(nèi)徑大小對應的圓板,壓榨板4、榨筒7以及第一接油盤6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
繼續(xù)參考圖1,底蓋8的上端直徑與榨筒7的內(nèi)徑對應,底蓋8的上端穿過壓榨臺1和第一接油盤6后套設于榨筒7的下端,且底蓋8的下端設有一限位臺階,底蓋8的限位臺階的直徑大于其上端,即底蓋8整體呈倒t形狀。底蓋8的限位臺階的上端面頂靠在壓榨臺1的下端面上,從而通過底蓋8來對榨筒7的下端進行能夠拆卸的封蓋??梢栽诘谝唤佑捅P6的中間設置一個通孔,榨筒7的下端密封固定套設于通孔內(nèi),從而使榨筒7的下端開口貫穿第一接油盤6的底壁。優(yōu)選地,第一接油盤6和榨筒7一體成型,以使第一接油盤6的底壁與榨筒7的下端實現(xiàn)完全密封,防止漏油。再在壓榨臺1上設置通孔,底蓋8的上端穿過壓榨臺1的通孔后再插入到榨筒7的下端。底蓋8的下端面向下凸設有一固定斜臺9,固定斜臺9呈圓柱狀,其位于底蓋8的下端面的中間。固定斜臺9的下端面為一斜面,活動斜臺10的上端面為與固定斜臺9的下端面對應的斜面,兩者的傾斜角度相同,從而可以完全吻合。在榨油的過程中,活動斜臺10的上端面貼合在固定斜臺9的下端面上,且活動斜臺10的下端托設于托臺11上。從而由托臺11和活動斜臺10把底蓋8向上頂住,使底蓋8能夠穩(wěn)定地封蓋在榨筒7的下端。活動斜臺10的上端面與固定斜臺9的下端面只是直接接觸,托臺11與活動斜臺10的下端也只是直接接觸,當活動斜臺10受到側向的作用力時,其能夠從固定斜臺9與托臺11之間脫離出來。優(yōu)選地,活動斜臺10的靠近其上端面最高處的一側設置有一拉桿12,拉桿12上設置有把手,從而可以通過拉桿來把活動斜臺10向外拉出以脫離固定斜臺的下方,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優(yōu)選地,托臺11的數(shù)量至少為兩個,所有的托臺11自下至上堆疊在一起,活動斜臺10托設于位于最上面的托臺11上,多個托臺11活動堆疊在一起時,可以更加方便把活動斜臺10向外拉出來。。
本發(fā)明在壓榨過程中由托臺11和活動斜臺10支撐底蓋8,使底蓋8封蓋住榨筒7的下端,把油料作物放入到榨筒7內(nèi)后,由升降液壓缸5驅動壓榨板4降下到榨筒7內(nèi),從而由底蓋8與壓榨板4共同擠壓油料作物,榨出來的油從榨筒7的側壁上的出油孔外溢流入到第一接油盤6中進行收集。當對油料作物壓榨完畢,需要取出油料作物被壓榨后形成的油餅時,使活動斜臺10離開固定斜臺9的下方,并移開托臺11,底蓋8便脫離活動斜臺10和托臺11的支撐,升降液壓缸5繼續(xù)驅動壓榨板4向下移動,便能把油餅和底蓋8從榨筒7的下端向下壓出來,以方便取出油餅,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優(yōu)選地,位于最下面的托臺11的下端托設于一第二接油盤13內(nèi),從而在壓出油餅后,使殘留的油能夠掉落到第二接油盤13內(nèi)進行收集,避免浪費和弄臟地面。另外,由于活動斜臺10與固定斜臺9之間是通過斜面接觸,在壓榨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穩(wěn)定性,可以通過外部限位機構或鎖緊機構對拉桿12進行鎖緊,便能通過對拉桿12的鎖緊來防止活動斜臺10在壓榨的過程中發(fā)生意外而脫離固定斜臺9的下方。當然,也可以直接使拉桿12與一個液壓缸連接,從而由液壓缸來控制拉桿12的移動和鎖緊。
前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fā)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jù)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