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飛行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停滯在水面的的飛行器。
背景技術:
無人飛行器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從技術角度定義可以分為:無人固定翼機、無人垂直起降機、無人飛艇、無人直升機、無人多旋翼飛行器、無人傘翼機等。在民用無人機方面,無人機+行業(yè)應用,是無人機真正的剛需;目前在航拍、農業(yè)、植保、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jiān)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救災、影視拍攝、制造浪漫等等領域的應用,大大的拓展了無人機本身的用途,發(fā)達國家也在積極擴展行業(yè)應用與發(fā)展無人機技術。然而現(xiàn)在無人機多為旋轉翼無人機,一般沒有防護裝備,降落或者出現(xiàn)故障時候容易摔壞,甚至傷到人體。而且現(xiàn)有的飛行器中,一般只能用于空中拍攝,一般不能停留在水面上進行拍攝。因此對于需要拍攝湖面的景象時往往受到很多限制,甚至直接導致飛行器進水造成短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可停滯在水面的飛行器,該飛行器設置了相互固定連接的第一氣囊環(huán)、第二氣囊環(huán)、第三氣囊環(huán),設置了控制機構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和第三氣囊環(huán)的下端的交點處,配合氣囊環(huán)的設置,使飛行器能夠排拍攝湖面景象時停落在水面上,并且從水面再次起飛。
本發(fā)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可停滯在水面的飛行器,包括第一氣囊環(huán)、第二氣囊環(huán)、第三氣囊環(huán)、控制機構、第一安裝桿、第二安裝桿、螺旋槳、攝像裝置;所述第一氣囊環(huán)、第二氣囊環(huán)、第三氣囊環(huán)均為圓環(huán)形狀;所述第一安裝桿的兩端與第二氣囊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桿的兩端與第二氣囊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安裝桿與第二安裝桿交叉形成x形狀;所述第一安裝桿、第二安裝桿上安裝有連接有電機的螺旋槳;第一氣囊環(huán)所在平面、第二氣囊環(huán)所在平面、第三氣囊環(huán)所在平面中任意兩個平面相互垂直;第一氣囊環(huán)、第二氣囊環(huán)、第三氣囊環(huán)中的任意兩個氣囊環(huán)固定連接;第一氣囊環(huán)的圓心、第二氣囊環(huán)的圓心、第三氣囊環(huán)的圓心重疊于一點;所述控制機構包括外殼、控制器和蓄電池,所述控制器和蓄電池位于外殼形成的密閉的容納腔內;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螺旋槳和攝像裝置;所述控制機構分別與攝像裝置和螺旋槳的電機電連接;所述控制機構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和第三氣囊環(huán)的下端的交點處;攝像裝置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和第三氣囊環(huán)的上端的交點處。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機構的上端可拆卸連接有配重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桿和第二安裝桿的交叉點在第二氣囊環(huán)所在的圓心上,第一安裝桿垂直于第二安裝桿;第一安裝桿所在直線與第一氣囊環(huán)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
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停滯在水面的飛行器,該飛行器設置了相互固定連接的第一氣囊環(huán)、第二氣囊環(huán)、第三氣囊環(huán),設置了控制機構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和第三氣囊環(huán)的下端的交點處,配合氣囊環(huán)的設置,使飛行器能夠排拍攝湖面景象時停落在水面上,并且從水面再次起飛。
2、本發(fā)明還設置了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裝桿、第二安裝桿和設置了第一安裝桿與第一氣囊環(huán)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該設置能夠減小氣囊環(huán)對螺旋槳旋轉時產生的風阻,而且該設置可以容納更長的螺旋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氣囊環(huán);2、第二氣囊環(huán);3、第三氣囊環(huán);4、第一安裝桿;5、第二安裝桿;6、控制機構;7、螺旋槳;8、攝像裝置;9、配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可停滯在水面的飛行器,包括第一氣囊環(huán)1、第二氣囊環(huán)2、第三氣囊環(huán)3、控制機構6、第一安裝桿4、第二安裝桿5、螺旋槳7、攝像裝置8;所述第一氣囊環(huán)1、第二氣囊環(huán)2、第三氣囊環(huán)3均為圓環(huán)形狀;所述第一安裝桿4的兩端與第二氣囊環(huán)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桿5的兩端與第二氣囊環(huán)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安裝桿4與第二安裝桿5交叉形成x形狀;所述第一安裝桿4、第二安裝桿5上安裝有連接有電機的螺旋槳7;第一氣囊環(huán)1所在平面、第二氣囊環(huán)2所在平面、第三氣囊環(huán)3所在平面中任意兩個平面相互垂直;第一氣囊環(huán)1、第二氣囊環(huán)2、第三氣囊環(huán)3中的任意兩個氣囊環(huán)固定連接;第一氣囊環(huán)1的圓心、第二氣囊環(huán)2的圓心、第三氣囊環(huán)3的圓心重疊于一點;所述控制機構6包括外殼、控制器和蓄電池,所述控制器和蓄電池位于外殼形成的密閉的容納腔內;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螺旋槳7和攝像裝置8;所述控制機構6分別與攝像裝置8和螺旋槳7的電機電連接;所述控制機構6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1和第三氣囊環(huán)3的下端的交點處;攝像裝置8安裝在第一氣囊環(huán)1和第三氣囊環(huán)3的上端的交點處。所述控制機構6的上端可拆卸連接有配重塊9。所述第一安裝桿4和第二安裝桿5的交叉點在第二氣囊環(huán)2所在的圓心上,第一安裝桿4垂直于第二安裝桿5;第一安裝桿4所在直線與第一氣囊環(huán)1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
使用時,啟動飛行器,讓飛行器飛行至水面上方,緩慢降落到水面,由于設置了氣囊環(huán)和將重量大的控制機構6安裝在了下端,控制機構6沉入水中,氣囊環(huán)則提供浮力,使螺旋槳7和攝像裝置8均露出水面,進行拍攝。設置了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裝桿4、第二安裝桿5和設置了第一安裝桿4與第一氣囊環(huán)1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由于需要提供足夠的浮力,氣囊環(huán)的環(huán)體半徑較大,若第一安裝桿4或者第二安裝桿5與第一氣囊環(huán)1和第三氣囊環(huán)3重疊,容易導致風阻過大,不利于起飛和載重;該設置能夠減小氣囊環(huán)對螺旋槳旋7轉時產生的風阻,而且該設置可以容納更長的螺旋槳7也更有利于飛行器的平衡,從而有利于飛行器飛行時候進行攝像;還設置了配重塊9,有益于穩(wěn)定水面??康姆€(wěn)定和平衡過重的攝像裝置8,防止飛行器在水面翻轉。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