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車輛,尤其涉及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車輛。
背景技術:
1、在一些相關技術中,車輛后橋部分的空間有限,且為異形,無法有效利用該部分空間安裝車輛上的相關部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zhí)岢鲆环N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車輛,用于緩解車輛后橋空間無法有效利用的問題。
2、本申請?zhí)峁┝艘环N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包括:
3、懸架,包括橫梁,橫梁位于車輛的輪心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
4、在上述實施例中,橫梁位于車輛的輪心的后側,相應地,懸架的剪切中心也位于輪心的后側,這樣的布局能夠使懸架的前方空間得以釋放,從而可以用來布置驅動裝置和儲能裝置等車輛的相關重要部件,提高車輛后橋空間的利用率,緩解了車輛后橋空間有限且難以有效利用的問題。
5、在一些實施例中,車輛懸掛系統(tǒng)還包括:
6、驅動裝置,設于所述橫梁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和/或,
7、儲能裝置,設于所述橫梁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
8、在上述實施例中,驅動裝置設于橫梁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能夠為車軸提供動力,實現車輛的后輪驅動或全輪驅動模式,且橫梁設于輪心的后方,能夠釋放懸架的前側空間,為布置驅動裝置提供空間,實現驅動裝置的布置。
9、在上述實施例中,橫梁設于車軸的后方,能夠釋放懸架的前側空間,為布置儲能裝置提供空間,實現儲能裝置的布置。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還包括兩個第一懸臂,所述兩個第一懸臂位于所述輪心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所述驅動裝置設于所述兩個第一懸臂之間,和/或,所述儲能裝置設于所述兩個第一懸臂之間,或者,設于兩個第一懸臂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
11、在上述實施例中,懸架包括兩個第一懸臂,通過兩個第一懸臂連接車輛的車體或車架,能夠實現車輛的車架或車體與車輪之間的傳力,并利用兩個第一懸臂之間的空間布置驅動裝置,能夠實現驅動裝置的布置。
12、在上述實施例中,懸架包括兩個第一懸臂,通過兩個第一懸臂連接車輛的車體或車架,能夠實現車輛的車架或車體與車輪之間的傳力,并利用兩個第一懸臂之間或前方的空間布置儲能裝置,能夠實現儲能裝置的布置,以提高車輛的續(xù)航能力。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還包括用于與車輛的車體連接的兩個第二懸臂,所述兩個第二懸臂位于所述輪心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所述橫梁連接所述兩個第二懸臂。
14、在上述實施例中,橫梁連接兩個第二懸臂,兩個第二懸臂位于輪心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橫梁連接兩個第二懸臂,能夠釋放懸架的前方空間,從而可以用來布置和儲能裝置等重要部件,提高車輛后橋空間的利用率。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在車體的兩側分別包括第一懸臂、第二懸臂和轉向節(jié),所述轉向節(jié)分別與所述第一懸臂和所述第二懸臂轉動連接,所述橫梁連接車體兩側的所述第二懸臂。
16、在上述實施例中,轉向節(jié)分別與第一懸臂和第二懸臂轉動連接,位于輪心前方的兩個第一懸臂與位于輪心后方的第二懸臂配合,能夠更好地實現車輛的車架或車體與車輪之間的傳力,提高懸架的整體剛度和穩(wěn)定性,轉向節(jié)作為車輪轉向的鉸鏈,可用于傳遞力和力矩并兼起導向作用。
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還包括減振器,所述減振器連接于所述轉向節(jié)或所述第一懸臂或所述橫梁或所述第二懸臂。
18、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減振器安裝在轉向節(jié)上,能夠減少因路面不平導致的車輪和轉向機構的擺動幅度,增強車輛前行時的方向穩(wěn)定性,且通過減振器能夠有效吸收并衰減由輪胎傳遞至轉向節(jié)以及進一步傳遞到方向盤的振動和沖擊力,從而提高駕乘舒適性。
19、在上述實施例中,減振器設于第一懸臂,位于車體的兩側,能夠釋放兩個轉向節(jié)之間的空間,能夠在橫梁前方提供前部空間,用于安裝驅動裝置或者儲能裝置等重要部件。
20、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減振器安裝在橫梁上,能夠有效吸收并衰減由橫梁傳遞至轉向節(jié)以及進一步傳遞到方向盤的振動和沖擊力,從而提高駕乘舒適性。
21、在上述實施例中,減振器設于第二懸臂,位于車軸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能夠釋放輪心前方的空間,為其他重要部件如驅動裝置或者儲能裝置等留出更多的前部空間,便于集成設計及優(yōu)化整體布局。
2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還包括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連接于所述橫梁和/或第二懸臂。
23、在上述實施例中,橫梁和/或第二懸臂作為彈性元件的支承點,使得彈性元件等部件在受力時能夠通過橫梁和/或第二懸臂更均勻地傳遞到車體上,使懸架在工作時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路面沖擊力,優(yōu)化載荷傳遞。
2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位于所述橫梁與所述輪心之間。
25、在上述實施例中,彈性元件設置在輪心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當車輛經過不平路面時,車軸所受到的沖擊力能夠通過彈性元件進行吸收和緩解,減少沖擊傳遞到車廂內部以及對車體結構的影響。
26、在一些實施例中,車輛懸掛系統(tǒng)還包括:
27、車軸,連接于所述懸架,且所述車軸位于所述橫梁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
28、在上述實施例中,車軸用于為車輪傳遞動力,且橫梁設于輪心后方,能夠釋放前側空間,利于布置車軸。
2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懸架還包括兩個第一懸臂,所述兩個第一懸臂在車輛前行方向上不超過車輪的輪胎包絡。
30、在上述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懸臂在車輛前行方向上不超過車輪的輪胎包絡,能夠釋放第一懸臂前方的空間,為儲能裝置等規(guī)則形狀的部件提供布置空間。
31、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其包括上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
32、在上述實施例中,車輛包括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相應的具備車輛懸掛系統(tǒng)的有益效果。
33、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在一些實施例中,懸架的橫梁位于車輛的輪心的后側,相應地,懸架的剪切中心也位于輪心的后側,這樣的布局能夠使懸架的前方空間得以釋放,從而可以用來布置后驅裝置和儲能裝置等重要部件,提高后橋空間的利用率,緩解后橋空間有限且難以有效利用的問題。
1.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還包括兩個第一懸臂(12),所述兩個第一懸臂(12)位于所述輪心(l)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所述驅動裝置(30)設于所述兩個第一懸臂(12)之間,和/或,所述儲能裝置(40)設于所述兩個第一懸臂(12)之間,或者,設于所述兩個第一懸臂(12)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前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還包括用于與車輛的車體連接的兩個第二懸臂(13),所述兩個第二懸臂(13)位于所述輪心(l)沿車輛前行方向的后方,所述橫梁(11)連接所述兩個第二懸臂(13)。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在車體的兩側分別包括第一懸臂(12)、第二懸臂(13)和轉向節(jié)(14),所述轉向節(jié)(14)分別與所述第一懸臂(12)和所述第二懸臂(13)轉動連接,所述橫梁(11)連接車體兩側的所述第二懸臂(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還包括減振器(15),所述減振器(15)連接于所述轉向節(jié)(14)或所述第一懸臂(12)或所述橫梁(11)或所述第二懸臂(13)。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還包括彈性元件(16),所述彈性元件(16)連接于所述橫梁(11)和/或所述第二懸臂(1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16)位于所述橫梁(11)與所述輪心(l)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10)還包括兩個第一懸臂(12),所述兩個第一懸臂(12)在車輛前行方向上不超過車輪(50)的輪胎包絡。
11.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任一項所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