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驅動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扭矩驅動裝置,該扭矩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驅動單元,將兩個驅動電機沿互不相同的方向布置在與地平線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軸上且布置成使所述兩個驅動電機形成對稱,并將所述各個驅動電機的驅動軸布置成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而且驅動輪相互對稱而一體地形成于所述各個驅動軸;截面為圓形的主體,將所述驅動單元包含于內部;驅動單元固定架,將所述驅動單元固定于所述主體內部,且固定成使所述主體的垂直方向中心軸與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一致,以及所述主體的水平方向中心軸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多個輪翼,在所述各個驅動輪的外周面形成相同的夾角并沿輻射方向突出形成,以用于妨礙所述各個驅動輪的旋轉。
【專利說明】扭矩驅動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扭矩驅動裝置,尤其涉及根據扭矩(torque)而進行驅動的驅動裝置?!颈尘凹夹g】
[0002]圖1為示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示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前進/后退的立體圖,圖3為示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原地旋轉的立體圖。 [0003]參照圖1,現有技術包括驅動單元100、主體400以及驅動單元固定架320。
[0004]參照圖1,在驅動單元100中,將兩個驅動電機110布置在與地平線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軸R上且布置成使兩個驅動電機110沿互不相同的方向形成對稱,而且使各個驅動電機110的驅動軸120與水平方向旋轉軸R—致,并且在各個驅動軸120上形成有用于產生扭矩的驅動輪130。
[0005]參照圖1,主體400可形成為截面為圓形。主體400的內部設有驅動單元100。另外,截面為圓形的主體400在左右側形成半球形的蓋體410,從而能夠以球體(sphere)狀實現密封。
[0006]參照圖1,驅動單元固定架320可以形成為桿狀。驅動單元固定架320將驅動單元100固定于主體400內部,且固定成使主體400的垂直方向中心軸與驅動單元100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一致,以及主體400的水平方向中心軸與水平方向旋轉軸R —致。
[0007]圖1所示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前進/后退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即,如圖2所示,當兩個驅動電機110通過驅動軸120使各個驅動輪130以相同的方向旋轉時,則會產生依據牛頓的作用與反作用的定律的反扭矩,從而驅動電機110的外殼以驅動輪130旋轉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轉,因此,固定于驅動電機110的主體400也發(fā)生旋轉而能夠實現前進,而當通過驅動電機110改變驅動輪130的旋轉方向時,可以實現后退。
[0008]而且,如圖3所示,當左右驅動電機110分別沿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轉驅動輪130時,由于在左右驅動電機Iio上分別產生互為相反的反扭矩,因而主體400不會前進/后退而以主體400的垂直方向中心軸為基準在原地旋轉。
[0009]但是,在現有的扭矩驅動裝置中,阻礙由驅動電機110驅使的驅動軸120的旋轉的旋轉阻礙體被限定在驅動輪130,因此在依據作用與反作用而提高產生于主體400的旋轉力方面有局限性。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設置用于阻礙由驅動電機驅使的驅動軸的旋轉的旋轉阻礙體,從而可以依據作用與反作用而提高產生于主體的旋轉力的扭矩驅動裝置。
[0011]本發(fā)明涉及扭矩驅動裝置,該扭矩驅動裝置利用基于扭矩的旋轉力來進行驅動,該扭矩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驅動單元,將兩個驅動電機互不相同的方向布置在與地平線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軸上且布置成使所述兩個驅動電機形成對稱,并將各個所述驅動電機的驅動軸布置成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而且驅動輪相互對稱而一體地形成于各個所述驅動軸;截面為圓形的主體,將所述驅動單元包含于內部;驅動單元固定架,將所述驅動單元固定于所述主體內部,且固定成使所述主體的垂直方向中心軸與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一致,以及所述主體的水平方向中心軸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多個輪翼,在各個所述驅動輪的外周面形成相同的夾角并沿輻射方向突出形成,以用于妨礙各個所述驅動輪的旋轉。
[0012]本發(fā)明可包括:圓筒狀的輪蓋,在內部可旋轉地包含所述多個輪翼,并固定于所述主體的內部,且固定成使通過兩側端的中心軸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妨礙旋轉物質,可移動地充填于所述輪蓋內部,以用于妨礙所述多個輪翼的旋轉,其中所述妨礙旋轉物質可以是流體或球體。當所述妨礙旋轉物質為球體時,由所述輪蓋的內側面和所述多個輪翼形成的間隙以及由所述輪蓋的側端和所述驅動輪的側端形成的間隙可以形成為小于所述球體的大小。
[0013]本發(fā)明可包括:平衡單元,包括上端固定于所述驅動電機的外殼而位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上的中心錘固定架和連接于所述中心錘固定架而位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上的中心錘;驅動單元軸承,該驅動單元軸承的內輪固定于所述驅動電機的外殼且該驅動單元軸承的外輪固定于所述固定單元固定架,以避免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主體一起旋轉。
[0014]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利用扭矩來進行驅動,因此能夠實現柔和的起步、停止以及運行,從而可適用于用于進行自然的影像拍攝的攝影裝置的驅動單元或面向兒童的安全的移動玩具上。
[0015]并且,本發(fā)明通過朝相同的方向產生扭矩而進行前進/后退,或者通過朝相互對稱的方向產生扭矩而能夠在原地進行左右旋轉,因此在較窄的通道中進行方向轉換也比較自由,而且能夠朝全方位驅動。
[0016]并且,本發(fā)明的所有驅動單元設置于內部,且能夠封閉內部,因此不分地面和水面,都能夠驅動,本發(fā)明不僅能夠單獨使用,而且還可以將每個本發(fā)明作為獨立驅動模塊而組合連接于支架,根據用途而制造最優(yōu)的移動體,因此本發(fā)明具有應用度高的優(yōu)點。
[0017]并且,在本發(fā)明中,輪翼受到妨礙旋轉物質的作用而妨礙驅動輪的旋轉,由此使阻礙驅動軸的旋轉的反扭矩變大,因此驅動電機的外殼受到更大的扭矩,從而主體能夠以更大的旋轉力進行旋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立體圖。
[0019]圖2為示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前進/后退的立體圖。
[0020]圖3為示出現有技術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原地旋轉的立體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立體圖。
[0022]圖5為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前進/后退的立體圖。
[0023]圖6為示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原地旋轉的立體圖。
[0024]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0025]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剖視圖。
[0026]圖9為控制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驅動單元的控制電路圖。
[0027]圖10為示出用于檢測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速度的光傳感器的立體圖。
[0028]圖11為示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止動件的立體圖。
[0029]圖12為示出形成于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主體外部的表面的突起的立體圖。
[0030]圖13為示出形成于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主體外部的表面的空氣層和橡膠層的立體圖。
[0031]圖14為示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驅動單元固定架的剖視圖。
[0032]圖15為示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驅動單元固定架的剖視圖。
[0033]圖16為示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驅動軸固定于蓋體的剖視圖。
[0034]圖17及圖18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及剖視圖。
[0035]圖19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扭矩驅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6]附圖主要符號說明:
[0037]
【權利要求】
1.一種扭矩驅動裝置,該扭矩驅動裝置利用基于扭矩的旋轉力來進行驅動,其特征在于包括: 驅動單元,將兩個驅動電機沿互不相同的方向布置在與地平線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軸上且布置成使所述兩個驅動電機形成對稱,并將各個所述驅動電機的驅動軸布置成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而且驅動輪相互對稱而一體地形成于各個所述驅動軸; 截面為圓形的主體,將所述驅動單元包含于內部; 驅動單元固定架,將所述驅動單元固定于所述主體內部,且固定成使所述主體的垂直方向中心軸與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一致,以及所述主體的水平方向中心軸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 多個輪翼,在各個所述驅動輪的外周面形成相同的夾角并沿輻射方向突出形成,以用于妨礙各個所述驅動輪的旋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圓筒狀的輪蓋,在內部可旋轉地包含所述多個輪翼,并固定于所述主體的內部,且固定成使通過兩側端的中心軸與所述水平方向旋轉軸一致; 妨礙旋轉物質,可移動地充填于所述輪蓋內部,以用于妨礙所述多個輪翼的旋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妨礙旋轉物質為流體或球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妨礙旋轉物質為球體時,由所述輪蓋的內側面和所述多個輪翼形成的間隙以及由所述輪蓋的側端和所述驅動輪的側端形成的間隙小于所述球體的大小。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扭矩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衡單元,包括上端固定于所述驅動電機的外殼而位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上的中心錘固定架和連接于所述中心錘固定架而位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垂直方向中心軸上的中心錘; 驅動單元軸承,該驅動單元軸承的內輪固定于所述驅動電機的外殼且該驅動單元軸承的外輪固定于所述固定單元固定架,以避免所述驅動單元與所述主體一起旋轉。
【文檔編號】B60B19/14GK103702852SQ20118000431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日
【發(fā)明者】王賢民 申請人:株式會社羅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