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萜化合物,含其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yīng)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藥物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從番石榴葉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倍半萜化合 物,含其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yīng)用。
【背景技術(shù)】
[0002] 植物番石植(PsidiumguajavaLinn.)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植屬植物, 為落葉喬木,高5-10m。樹皮淺黃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則脫落;芽密被白色短 毛。單葉互生,稀有輪生,矩圓狀橢圓形至卵圓形,長5-12cm,寬3-5cm,揉之有香氣,革質(zhì), 先端圓或短尖,基部鈍至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葉脈微凹或平坦,嫩時疏生短毛,下面淺 綠色,疏生小腺體,密被短柔毛,主脈隆起,側(cè)脈7-11對,亦隆起,斜出將近葉緣而彎曲;叫 柄長4mm。花兩性,腋生1-4朵;萼5片,綠色,卵圓形;花瓣白色,卵形,長2-2. 5cm;雄蕊多 數(shù),與花瓣等長,花絲白色,花藥淺黃色,縱裂;雌蕊1,花柱長于花絲,柱頭圓形,子房下位, 3室,胚珠多數(shù)。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洋梨狀,長2. 5-8cm,徑3-5cm,果肉通常黃色,也有白 色或胭脂紅色。種子卵圓形,淡白色?;ㄆ?-8月。果期8-11月。番石榴葉為番石榴的干 燥葉及帶葉嫩枝,別名雞矢茶、番桃葉、那拔葉等。番石榴葉性平、味甘澀,入脾、胃、大腸、肝 經(jīng),有燥濕健脾,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民間治療糖尿病,腸炎痢疾,創(chuàng)傷出血的常用藥物。
[0003] 番石榴葉化學成分多樣,主要包括酚酸類、黃酮類、三萜類和倍半萜類。近 年來,番石榴葉中的倍半萜類成分因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倍半萜類 (sesquiterpenoids)是由3個異戊二稀單位構(gòu)成、含15個碳原子的化合物類群。倍半砲廣 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及某些昆蟲中,很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和生理活性,特 別是倍半萜內(nèi)酯,有抗菌、抗腫瘤、抗病毒、細胞毒、免疫抑制、植物毒、昆蟲激素、昆蟲拒食 劑等活性,也有一些具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從番石榴葉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倍半萜化合物,含其的藥 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yīng)用。
[0005]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shù)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0006] 具有下述結(jié)構(gòu)式的化合物(I):
[0007]
[0008] 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中含有治療有效量的化合物(I)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0009] 所述的化合物(I)的制備方法,操作步驟如下:(a)干燥的番石榴葉粉碎,用 95%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飽和的正 丁醇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將步驟(a)中乙 酸乙酯萃取物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60:1、30:1、15: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 梯度洗脫得到4個組;(c)將步驟(b)中的組分3用正相硅膠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 20:1、15: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分(d)將步驟(c)中的組分2用 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先用體積百分濃度為65%的甲醇水溶液沖洗6個柱體 積,再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5 %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收集8個柱體積,濃縮,冷凍干燥得 到純的化合物(I)。
[0010] 所述的化合物I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yīng)用。
[0011] 所述的組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yīng)用。
[0012] 本發(fā)明化合物用作藥物時,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藥物組合物的形式使用。該藥物 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本發(fā)明化合物I,其余為藥物學上可接受的、對人和動物無毒和 惰性的可藥用載體和/或賦形劑。
[0013] 所述的可藥用載體或賦形劑是一種或多種選自固體、半固體和液體稀釋劑、填料 以及藥物制品輔劑。將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以單位體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發(fā)明藥物可 通過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療的患者。用于口服時,可將其制成片劑、緩釋片、控 釋片、膠囊、滴丸、微丸、混懸劑、乳劑、散劑或顆粒劑、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時,可制成滅菌的 水性或油性溶液、無菌粉針、脂質(zhì)體或乳劑等。
[0014] 說明書附圖
[0015] 圖1為化合物(I)結(jié)構(gòu)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發(fā)明保護范 圍。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yīng)當理解,可以對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實質(zhì)和范圍。
[0017] 1?主要試劑
[0018] 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和甲醇均為分析純,購自上海凌峰化學 試劑有限公司。
[0019] 2?材料和儀器
[0020] 人神經(jīng)膠質(zhì)瘤細胞株U251購自于上海麥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動物裸鼠,購 自南方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為4~6周齡的雄性BALB/c,nu/nu小鼠,體質(zhì)量12~15g。 化合物I為自制,含量98%以上。5-氟尿嘧啶(5-Fu)購于南通制藥廠;胰蛋白酶購于美 國Amresco公司;不完全DMEM培養(yǎng)基購于GibeoBRL公司;胎牛血清購于杭州四季青公司; 十二烷基硫酸鈉、乙二胺四乙酸、過硫酸胺、甘油、二甲基亞礬購于Sigma公司;蛋白酶K購 自Merka公司;P-琉基乙醇購自廣州威佳公司;苯甲基磺酞氟購自廣州威佳公司;亮抑酶 膚購自廣州威佳公司;抑蛋白酶膚購自廣州威佳公司;丙烯酞胺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 司;雙丙烯酞胺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0021]PL303型電子天平購自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6219型電子pH計購自上 海任氏電子有限公司;3K30高速低溫離心機購自sigma公司;HoferMiniVE型western電 泳印記系統(tǒng)購自美國Amersham公司;SYC-2101水平搖床購自南京暢翔儀器設(shè)備有限責任 公司;高速臺式離心機購自珠海黑馬醫(yī)學儀器有限公司;微型電泳及電轉(zhuǎn)移系統(tǒng)購自美國 BIO-RAD公司;三氣細胞培養(yǎng)箱1750型購自法國Jouan公司;M0DEL5410純水器Milli-Q plus型購自法國Millipore公司;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購自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SHff-I 型恒溫磁力攪拌器購自杭州儀表電機廠;YG-875B超凈工作臺購自蘇州醫(yī)療設(shè)備廠;連 續(xù)波長酶標儀購自BenchnlarkPlusTM,Bio-RAD公司;倒置顯微鏡購自日本Nicon公 司;全自動滅菌鍋購自日本sanyo公司;臺式低溫高速離心機購自Bechman公司;電泳儀 PowerPAL3000購自Bio-RAD公司;DU64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購自美國Beeklllan公司。
[0022] 實施例1
[0023] (a)干燥的番石榴葉(7Kg)粉碎,用95%乙醇熱回流提取,20LX3次,每次2小時, 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油醚(1.5LX3次)、乙酸乙酯(1.5LX3次)和水飽 和的正丁醇(1.5LX3次)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195g)和正丁醇 萃取物;(b)步驟(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60:1、30:1、15:1 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4個組分;(c)步驟(b)中組分3(37g)用正相硅膠 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20:1、15: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 分;(d)步驟(c)中組分2 (Ilg)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先用體積百分濃度 為65%的甲醇水溶液沖洗6個柱體積,再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 收集8個柱體積,濃縮,冷凍干燥得到純的化合物I(45mg)。
[0024] 結(jié)構(gòu)確證:白色針狀的結(jié)晶,易溶于氯仿、丙酮和甲醇,不溶于水;HR-ES頂S顯 示[M+H]+為m/z259. 1026,結(jié)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為C15H1404。核磁共振氫譜數(shù)據(jù) SH (ppm,CDCl3, 600MHz) :5. 85 (1H,s,3-H),3. 44 (1H,d,5-H),4. 73 (1H,dd,6-H),3. 39 (1H, dd,7-H),5. 42(1H,dd,8-H),5. 42(1H,d,9-H),6. 28(1H,d,13-Ha),5. 73(1H,d,13-Hb), I. 05 (3H,s,14-H),2. 09 (3H,s,15-H);核磁共振碳譜數(shù)據(jù)Sc (ppm,CDCl3, 150MHz) :86. 4 (C, l-c),205. 4 (C,2-C),133. 2 (CH,3-C),177. 5 (C,4-C),50. 4 (CH,5-C),80. 5 (CH,6-C), 37. 3 (CH,7-C),136. 8 (CH,8-C),132. 0 (CH,9-C),54. 2 (C,10-C),139. 6 (C,11-C),170. 0 (C, 12-C),123. 7 (CH2,13-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