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鉆孔機鉆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鉆孔機及其鉆孔方法。
背景技術:
在鉆孔加工領域,有的待鉆孔物需要在待鉆孔物側(cè)壁鉆孔,以往通常采用臺虎鉗等將待鉆孔物夾緊,然后用電鉆將待鉆孔物鉆孔,這種鉆孔方法無法精準確定孔的位置,而且在鉆孔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偏差。
為糾正在鉆孔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偏差的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鉆孔過程中的被鉆孔物通常利用夾具固定,然后再用鉆頭進行鉆孔,夾具處于固定位置,導致對不同的被鉆孔物鉆孔需要不停的調(diào)整夾具位置,因而生產(chǎn)效率低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夾緊待鉆孔物上,并且工人的安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鉆孔機及其鉆孔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鉆孔機1,包括工作臺2、振動盤3、第一導軌4、送料槽6、夾緊機構(gòu)7以及鉆孔機構(gòu)8,其中,振動盤3通過第一導軌4連接至送料槽6,送料槽6安置在工作臺2上,送料槽6的一端設置有夾緊機構(gòu)7和鉆孔機構(gòu)8。
進一步地,夾緊機構(gòu)7正對送料槽6的一端,鉆孔機構(gòu)8的鉆頭正對夾緊機構(gòu)7的夾緊臂。
進一步地,第一導軌4設置有兩個檔桿氣缸43,檔桿氣缸43的輸出桿上延長連接有擋針;第一導軌4的上方還設置有擋板44,擋板44與第一導軌4呈角度設置,且擋板44遠離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略大于待鉆孔物9的寬度、長度或直徑,且小于待鉆孔物9的高度,擋板44靠近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大于擋板44遠離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
進一步地,送料槽6和第一導軌4的連接處設置有避免待鉆孔物9滑出送料槽6的限位板5;送料槽6內(nèi)設置有頂塊62,以及帶動頂塊62在送料槽6內(nèi)移動并且利用輸出桿將待鉆孔物9推至夾緊機構(gòu)7的送料氣缸61。
進一步地,夾緊機構(gòu)7包括固定到工作臺2上的升降氣缸71、滑塊72、豎直設置的滑軌73、通過滑塊72與滑軌73滑動連接的夾臂氣缸74,以及由所述夾臂氣缸(74)驅(qū)動的夾緊臂,升降氣缸71的輸出桿與滑塊72連接,夾緊臂的中心與送料槽6內(nèi)待鉆孔物9中心對齊。
進一步地,鉆孔機構(gòu)8包括電機81、與電機81連接的鉆子82、使鉆子82與工作臺2之間滑動連接的第二導軌83以及固定到工作臺2上的氣缸84,氣缸84的輸出桿與鉆子82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導軌4分成上部導軌41和下部導軌42兩段,在兩段導軌的交接處設置有兩個檔桿氣缸43,第一導軌4靠近振動盤3一側(cè)的上部導軌41的槽深大于遠離振動盤3一側(cè)的下部導軌42的槽深。兩段導軌齊平,因為在上部導軌41中待鉆孔物9垂直槽底,待鉆孔物9具有一定高度,待鉆孔物9在下部導軌42的槽中是平行于槽底的,所以不需要那么深的槽,而且方便擋板44安裝。
進一步地,擋板44為弧形擋板,且圓心位于遠離第一導軌4的一側(cè)。
進一步地,第二導軌83是燕尾槽導軌。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鉆孔機1的鉆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振動盤3將待鉆孔物9排序并輸送到第一導軌4;
步驟2)兩個檔桿氣缸交替操作使待鉆孔物9逐個下落,經(jīng)擋板44遮擋后平行于第一導軌4的長度方向,并沿著第一導軌4下滑;
步驟3)待鉆孔物9下滑至第一導軌4末端,接觸送料槽6時,撞擊送料槽6,同時經(jīng)限位板5阻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送料槽6內(nèi),且與送料槽6的長度方向平行;
步驟4)由送料氣缸61帶動頂塊將待鉆孔物9沿著送料槽推至夾緊機構(gòu)7處,夾緊臂夾住待鉆孔物9;
步驟5)鉆孔機構(gòu)8的鉆子82通過氣缸84靠近待鉆孔物9并對待鉆孔物9進行鉆孔,鉆孔完成后復位;
步驟6)夾緊機構(gòu)7的升降氣缸71下移并打開夾緊臂使待鉆孔物9離開夾緊臂,隨后夾緊臂復位;
步驟7)重復步驟4)至步驟6)。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鉆孔機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本發(fā)明的鉆孔步驟簡單,全自動化操作,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
(2)設計機構(gòu)簡單,不需要采用專門的配件,原材料容易得到,生產(chǎn)成本低;
(3)鉆孔精度高,促進產(chǎn)品的后續(xù)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鉆孔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a-2b是本發(fā)明鉆孔機的擋板阻擋作用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鉆孔機的限位板狀態(tài)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鉆孔機的夾緊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鉆孔機的鉆孔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鉆孔機1,包括工作臺2、振動盤3、第一導軌4、送料槽6、夾緊機構(gòu)7以及鉆孔機構(gòu)8,其中,工作臺2的一端的臺面上設置有振動盤3,振動盤3的左側(cè)上部設置有出料口31,其通過第一導軌4連接至送料槽6,送料槽6安置在工作臺2上,在送料槽6的一端設置有夾緊機構(gòu)7和鉆孔機構(gòu)8,從而實現(xiàn)帶鉆孔物的固定、夾緊以及鉆孔操作。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夾緊機構(gòu)7正對送料槽6的一端,鉆孔機構(gòu)8的鉆頭正對夾緊機構(gòu)7的兩個夾緊臂之間。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a-圖2b所示,第一導軌4設置有兩個檔桿氣缸43,檔桿氣缸43的輸出桿上延長連接有擋針,該擋針用于擋住下滑的待鉆孔物9,第一導軌4的上方還設置有擋板44,擋板44與第一導軌4呈角度設置,且擋板44遠離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略大于待鉆孔物9的寬度、長度或直徑,且小于待鉆孔物9的高度,擋板44靠近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大于擋板44遠離振動盤3的一端與第一導軌4的垂直距離。該擋板44用于將垂直于導軌的待鉆孔物9轉(zhuǎn)變?yōu)榇@孔物9的上部朝向振動盤3并且平行于第一導軌4的長度方向。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3所示,送料槽6和第一導軌4的連接處設置有避免待鉆孔物9滑出送料槽6的限位板5。送料槽6內(nèi)設置有頂塊62,以及帶動頂塊62在送料槽6內(nèi)移動并且利用輸出桿將待鉆孔物9推至夾緊機構(gòu)7的送料氣缸61。待鉆孔物9在第一導軌4中下落時,由于重力的作用,該待鉆孔物9下落速度越來越快。在待鉆孔物9接觸到送料槽6時,限位板5用于阻擋待鉆孔物9,使其不會順勢滑出送料槽6。隨后,螺絲9撞擊送料槽6并且靜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另一端自然下落,從而使螺絲9平行于送料槽6。
在又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待鉆孔物9從下落到接觸送料槽6最后平行于送料槽6長度方向的整個過程,即為從第一狀態(tài)51經(jīng)第二狀態(tài)52直到第三狀態(tài)53的過程。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4所示,夾緊機構(gòu)7包括固定到工作臺2上的升降氣缸71、滑塊72、豎直設置的滑軌73、通過滑塊72與滑軌73滑動連接的夾臂氣缸74,以及由所述夾臂氣缸(74)驅(qū)動的夾緊臂,升降氣缸71的輸出桿與滑塊72連接,用于控制夾緊臂的升降,夾緊臂的中心與送料槽6內(nèi)待鉆孔物9中心呈一直線。在夾緊機構(gòu)7的作用下,待鉆孔物9牢固的固定到夾緊臂上,防止待鉆孔物9的移動導致的加工困難,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5所示,鉆孔機構(gòu)8包括電機81、與電機81連接的鉆子82、使鉆子82與工作臺2之間滑動連接的第二導軌83以及固定到工作臺2上的氣缸84,氣缸84的輸出桿與鉆子82連接。啟動電機81后,在電機81的帶動下鉆子82高速旋轉(zhuǎn),實現(xiàn)為待鉆孔物9快速鉆孔。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導軌4分成上部導軌41和下部導軌42兩段,在兩段導軌的交接處設置有兩個檔桿氣缸43,擋針設置在檔桿氣缸43的推桿上,用于將待鉆孔物9阻擋。第一導軌4靠近振動盤3一側(cè)的上部導軌41的槽深大于遠離振動盤3一側(cè)的下部導軌42的槽深。由于擋板44的作用,待鉆孔物9在下部導軌42中比在上部導軌41中相對于導軌長度方向更加傾斜,因此,上部導軌41的槽深小于下部導軌42的槽深即節(jié)省的材料也實現(xiàn)了將待鉆孔物9不滑出導軌的作用。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擋板44為弧形擋板,且圓心位于遠離第一導軌4的一側(cè)。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第二導軌83是燕尾槽導軌。
在一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待鉆孔物9是緊固件例如螺絲。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鉆孔機1的鉆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振動盤3將待鉆孔物9排序并輸送到第一導軌4;
步驟2)兩個檔桿氣缸交替操作使待鉆孔物9逐個下落,經(jīng)擋板44遮擋后平行于第一導軌4的長度方向,并沿著第一導軌4下滑;
步驟3)待鉆孔物9下滑至第一導軌4末端,接觸送料槽6時,撞擊送料槽6,同時經(jīng)限位板5阻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送料槽6內(nèi),且與送料槽6的長度方向平行;
步驟4)由送料氣缸61帶動頂塊將待鉆孔物9沿著送料槽推至夾緊機構(gòu)7處,夾臂氣缸74帶動夾緊臂夾住待鉆孔物9;
步驟5)鉆孔機構(gòu)8的鉆子82通過氣缸84靠近待鉆孔物9并對待鉆孔物9進行鉆孔,鉆孔完成后復位;
步驟6)夾緊機構(gòu)7的升降氣缸71下移并打開夾緊臂使待鉆孔物9離開夾緊臂,隨后夾緊臂復位;
步驟7)重復步驟4)至步驟6)。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