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特別是涉及具備:組裝于車輛用車門的把手基材(例如內拉手基座)、組裝于上述把手基材并能夠轉動操作的操作部件(例如內拉手桿、鎖鈕)以及將上述操作部件的動作向門鎖裝置傳遞的操作線纜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這種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上述操作線纜中的外管的一端部采用線纜卡止部件而被固定于上述把手基材,上述操作線纜中的內線的一端部與上述操作部件的轉動部連結。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62751號公報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在線纜卡止部件上設置有U字狀保持部,外管的一端部外周組裝并保持于該U字狀保持部的圓弧部分。然而,上述專利文獻I的U字狀保持部的前端(自由端)能夠自由移動(擴張變形),在外管等作用有其長邊方向以外的拉伸力(載荷)的情況下,線纜卡止部件的U字狀保持部擴張變形,從而可能使外管從該U字狀保持部脫離。此夕卜,U字狀保持部也可以是C字狀保持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即,不影響組裝性且廉價地提高線纜卡止部件的承載),在本實用新型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中,具備:把手基材組裝于車輛用車門;、操作部件,組裝于上述把手基材并能夠轉動操作、以及操作線纜,將上述操作部件的動作向門鎖裝置傳遞,使用線纜卡止部件將上述操作線纜中的外管的一端部固定于上述把手基材,上述操作線纜中的內線的一端部與上述操作部件的轉動部連結。而且,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線纜卡止部件具備: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且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安裝于上述把手基材;基座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安裝部的基端并配置在上述把手基材的安裝面與上述外管的一側之間;以及保持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基座部,并通過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進行旋轉而利用中間部位與上述外管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前端部位與設置于上述把手基材的卡合部卡合,從而該保持部的朝遠離上述基座部的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在上述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中,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安裝于把手基材。因此,若在將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安裝到把手基材的狀態(tài)下,使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則完成線纜卡止部件向把手基材的組裝。因此,將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安裝于把手基材,并將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從而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線纜卡止部件向把手基材的組裝。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中,線纜卡止部件的保持部一體地形成于線纜卡止部件的基座部,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由此利用中間部位與外管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前端部位與設置于把手基材的卡合部卡合來限制朝遠離基座部的方向的移動(擴張變形)。因此,在線纜卡止部件的保持部中,能夠利用設置于把手基材的卡合部承受作用于該保持部的前端部位的載荷,能夠利用廉價的普通材料提高承載。因此,在外管等作用有其長邊方向以外的拉伸力(載荷)的情況下,能夠不影響組裝性且廉價地實施不使外管從線纜卡止部件的保持部脫離的結構。在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時,上述線纜卡止部件可以具備: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且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嵌合于設置在上述把手基材的安裝孔;基座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安裝部的基端并配置在上述把手基材的安裝面與上述外管的一側之間;以及U字狀保持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基座部,并通過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進行旋轉而利用圓弧狀的中間部位與上述外管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直線狀的前端部位與設置于上述把手基材的卡合部卡合,從而該U字狀保持部的朝遠離上述基座部的方向的移動被限制。此外,在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時,可以設定為上述線纜卡止部件的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由此上述基座部的一部分與設置于上述把手基材的第二卡合部卡合,從而限制上述基座部從上述把手基材脫離。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利用設置于把手基材的第二卡合部承受從外管等作用于線纜卡止部件的載荷(使線纜卡止部件的基座部從把手基材脫尚的載荷),能夠提聞線纜卡止部件的承載。此外,在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時,上述線纜卡止部件的上述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與設置于上述把手基材的安裝孔嵌合,可以在上述線纜卡止部件的上述安裝部上設置有在將該安裝部與上述把手基材的上述安裝孔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的突起。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設置于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的突起,能夠在將該安裝部與把手基材的安裝孔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組裝操作者能夠通過組裝時的感覺(停滯感)感知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與把手基材的安裝孔適當地嵌合。此外,在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時,可以在上述把手基材上設置有在上述線纜卡止部件的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時與上述突起卡合來限制該旋轉的限位件。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防止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的誤組裝。此外,在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時,可以在上述把手基材上設置有在上述線纜卡止部件的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的第二突起。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設置于把手基材的第二突起,能夠在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組裝操作者能夠通過組裝時的感覺(停滯感)感知線纜卡止部件的安裝部和基座部適當地旋轉到了組裝位置。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從車輛的內側觀察的側視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圖3是從車輛的內側觀察圖1以及圖2所示的內拉手基座(把手基材)、組裝于該內拉手基座的內拉手桿、鎖鈕(操作部件)、上下一對夾子(線纜卡止部件)的側視圖。[0017]圖4是沿圖3的B-B線的剖視圖。圖5是從車輛的外側觀察圖3所示的內拉手基座(把手基材)、內拉手桿、鎖鈕、上下一對夾子的側視圖。圖6是從左側(車輛的后方)觀察圖5的結構的后視圖。圖7是沿圖5的C-C線的放大剖視圖(端視圖)。圖8是沿圖5的D-D線的放大剖視圖(端視圖)。圖9是圖3、圖5 圖8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立體圖。圖10是圖9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主視圖。圖11是圖9所示的 上側夾子單體的左視圖。圖12是圖9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右視圖。圖13是圖9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后視圖。圖14是圖9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俯視圖。圖15是圖9所示的上側夾子單體的仰視圖。圖16 (a)和圖16 (b)是表示圖3、圖5 圖8所示的上側夾子的組裝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圖16 (a)是裝卸位置的局部放大圖,圖16 (b)是組裝位置的局部放大圖。圖17是圖4的R部的放大圖。圖18 (a)和圖18 (b)是示意性地表示現有的結構的放大圖,圖18 (a)是用假想線表示組裝時的狀態(tài)的圖,圖18 (b)是用假想線表示取下時的狀態(tài)的圖。符號說明11…內拉手基座(把手基材),Ilf...安裝孔,llg、llh...卡合部,Ili…突起,Ilk...限位件,12…內拉手桿(操作部件),12a…轉動部,13…鎖鈕(操作部件),13a…轉動部,1七..車門裝飾件,14a...安裝凹部,15…墊圈,16…螺釘,17…車門內板(支承板),21、22…操作線纜,21&、22&吣外管,2113、221^..內線,23、2七..夾子(線纜卡止部件),23&、24&...安裝部,23al、24al…突起,23b、24b…基座部,23c、24c…U字狀保持部,23cl、24cl…中間部位,23c2、24c2…前端部位,23d、24d…C字狀保持部,30…門鎖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的一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作為把手基材的樹脂制的內拉手基座11和用假想線表示的門鎖裝置30以在車輛用車門中分離規(guī)定量的方式組裝。此外,在內拉手基座11的車輛內側,除了能夠旋轉地組裝有內拉手桿12和鎖鈕13的部位之外,其它部位都被樹脂制的車門裝飾件14覆蓋。在圖1中,用矩形形狀圖示了車門裝飾件14的一部分,并且分別圖示了用于將內拉手桿12和鎖鈕13的動作向門鎖裝置30傳遞的操作線纜21、22的一部分。如圖1以及圖2所示,車門裝飾件14在其安裝凹部14a被樹脂制的墊圈15和金屬制的螺釘16固定于金屬制的車門內板17,從而內拉手基座11與車門裝飾件14 一起被固定于作為支承板的車門內板17。此外,從車輛內側將墊圈15插入車門內板17的組裝孔17a并利用螺釘16將軸部15a的直徑擴大,由此將墊圈15以防止從車門內板17脫離的方式固定于車門內板17。[0036]此外,內拉手基座11具有用于組裝上述安裝凹部14a、墊圈15、螺釘16等的組裝孔lla(參照圖2、圖3),并且具有用于在將車門裝飾件14固定到車門內板17之前,將組裝有內拉手桿12和鎖鈕13的內拉手基座11相對于車門內板17定位和防脫(暫時組裝)的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以及上下一對卡合突起lld、lle。如圖3以及圖4所示,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并列地設置,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lbl相對于無爪突起Ilc而設置于背離側(圖示左側,即車輛前方側)。此外,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被插入到在車門內板17上設置的第一安裝孔17b,由此防止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lbl從車門內板17的第一安裝孔17b脫離,進行內拉手基座11相對于車門內板17的定位和防脫。此外,在有爪突起Ilb的前端部的圖示左側形成有傾斜面。此外,在無爪突起Ilc的前端部的圖示右側形成有傾斜面。上方的卡合突起lld,圖3以及圖4示,被插入到設置于車門內板17的第二安裝孔17c并朝圖示左方滑動,由此防止從車門內板17的第二安裝孔17cl脫離,從而進行內拉手基座11相對于車門內板17的定位和防脫。此外,上方的卡合突起Ild上形成有供車門內板17嵌合的狹縫lldl。然而,在該實施方式中,無爪突起Ilc比有爪突起Ilb厚度(特別是在車輛前后方向(圖示左右方向)的厚度)薄(小)并形成容易在車輛前后方向彎曲的形狀,當在車門內板17的第一安裝孔17b裝卸(插入、抽出)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時,如利用圖17的假想線表示裝卸過程那樣,以無爪突起Ilc朝向有爪突起Ilb彎曲地傾斜移動的方式進行設定。因此,如圖5的假想線所例示那樣,能夠以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圖示右方端部)摩擦無爪突起Ilc的一側面而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圖示左方端部)不摩擦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lbl的狀態(tài)進行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相對于第一安裝孔17b的裝卸。下方的卡合突起Ile與上方的卡合突起Ild相同,被插入到在車門內板17上設置的第三安裝孔(圖示省略)并朝圖示左方滑動,由此防止從車門內板17的第三安裝孔(圖示省略)脫離,從而進行內拉手基座11相對于車門內板17的定位和防脫。此外,下方的卡合突起Ile與上方的卡合突起Ild相同,也形成有供車門內板17嵌合的狹縫(圖示省略)。內拉手桿12經由支承軸(圖示省略)而組裝于內拉手基座11,被支承為能夠在規(guī)定位置(圖1所示的復原位置)與操作位置之間轉動。此外,內拉手桿12構成為被復位彈簧(圖示省略)朝規(guī)定位置施力,并被限位件(圖示省略)保持于規(guī)定位置。鎖鈕13經由支承軸(圖示省略)而組裝于內拉手基座11,并被支承為能夠在圖1所示的解鎖位置和鎖定位置(從圖1的解鎖位置轉動了規(guī)定量的位置)之間轉動。此外,鎖鈕13構成為在解鎖位置和鎖定位置被分別保持。在如上述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內拉手基座11中,無爪突起Ilc比有爪突起Ilb厚度薄(小)并形成容易彎曲的形狀,在相對于車門內板17的第一安裝孔17b裝卸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時,無爪突起Ilc朝向有爪突起Ilb彎曲地傾斜移動。因此,在內拉手基座11中,在其裝卸時,能夠使設置于車門內板17的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不摩擦有爪突起Ilb的爪部llbl。因此,在內拉手基座11的裝卸時,能夠防止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摩擦并越過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 Ib I,從而能夠防止爪部Ilbl前端的破損。此外,在內拉手基座11中,可以充分地增大(增厚)有爪突起Ilb的厚度。因此,在操作位置被操作的內拉手桿12解除操作并由于復位彈簧(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返回規(guī)定位置時,由于車輛的振動等而使內拉手基座11相對于車門內板17振動(內拉手基座11與車門內板17相對移動),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lbl基端部被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摩擦而削減,也能夠充分確保有爪突起Ilb的爪部Ilbl基端部的強度。因此,在起到上述作用(內拉手基座11的裝卸時,第一安裝孔17b的邊緣部不摩擦有爪突起Ilb的爪部llbl)的同時,能夠防止在內拉手基座11的裝卸時的有爪突起Ub的爪部Ilbl基端部的折損。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內拉手基座11的從設置了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的部位離開規(guī)定量的位置設置有上下一對卡合突起lld、lle,并設定為當在第一安裝孔17b裝卸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時,各卡合突起IlcUlle相對于第二安裝孔17c、第三安裝孔(圖示省略)進行裝卸。因此,內拉手基座11能夠利用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而相對于車門內板17進行定位和防脫,并且利用各卡合突起IlcUlle也能夠進行定位和防脫,所以能夠在內拉手基座11不會相對于車門內板17以有爪突起IIb和無爪突起Ilc為中心旋轉的狀態(tài)下,使用車門裝飾件14、墊圈15、螺釘16等,能夠將內拉手基座11組裝(固定)于車門內板1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利用各卡合突起IlcUlle也能夠進行定位和防脫來進行實施,但也可以構成為利用各卡合突起(lid、lie)僅能夠進行定位(以內拉手基座11不會相對于車門內板17以有爪突起Ilb和無爪突起Ilc為中心旋轉的方式進行旋轉限制)來進行實施。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各卡合突起IlcUlle來進行了實施,但能夠適當地變更它們的個數,也可以去掉各卡合突起IlcUlle來進行實施。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車輛的安裝部件為內拉手基座11,支承板為車門內板17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車輛的安裝部件也可以是除了內拉手基座11以外的其它部件,此外,支承板也可以是除了車門內板17以外的其它部件。圖1的下方所示的操作線纜21用于將內把手12的動作向門鎖裝置30的內開啟桿(圖示省略的結構部件)傳遞,如圖5所示,操作線纜21由外管21a和內線21b構成。使用作為線纜卡止部件的夾子23將外管21a的一端部21al (—體地組裝有圓筒狀的連結引出頭)固定于內拉手基座11,并利用以往公知的結構將另一端部(圖示省略)固定于門鎖裝置30的外殼(圖不省略)。內線21b的一端部21bl (設置有球狀的線纜端)與內拉手桿12的轉動部12a連結,另一端部(圖示省略)與門鎖裝置30的內開啟桿(圖示省略的結構部件)連結。此外,內拉手桿12中的轉動部12a的轉動中心是將內拉手桿12組裝于內拉手基座11的支承制18的旋轉中心01。圖1的上方所示的操作線纜22用于將鎖鈕13的動作向門鎖裝置30的鎖定桿(圖示省略的結構部件)傳遞,如圖5所示,操作線纜22由外管22a和內線22b構成。使用作為線纜卡止部件的夾子24將外管22a的一端部22al (—體地組裝有圓筒狀的連結引出頭)固定于內拉手基座11,并利用以往公知的結構將另一端部(圖示省略)固定于門鎖裝置30的外殼(圖不省略)。內線22b的一端部22bl (設置有球狀的線纜端)與鎖鈕13的轉動部13a連結,另一端部(圖示省略)與門鎖裝置30的鎖定桿(圖示省略的結構部件)連結。此外,鎖鈕13中的轉動部13a的轉動中心是將鎖鈕13組裝于內拉手基座11的支承軸19的旋轉中心02。此外,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旋轉中心02位于比旋轉中心01更靠近車輛外側(圖6的右側)。各夾子23、24在內拉手基座11上的安裝位置以在車輛的前后方向稍微離開的方式配置,但形成為對稱形狀。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上方的夾子24的結構詳細進行說明,對下方的夾子23的結構的類似部位標注類似符號而省略詳細的說明。上方的夾子24是樹脂的一體成形品,如圖9 圖16 (a)和圖16 (b)所示,具備:安裝部24a、基座部24b、U字狀保持部24c以及C字狀保持部24d。安裝部24a是形成為圓筒形狀的軸部,如圖16 (a)和圖16 (b)所示,以能夠在裝卸位置(圖16 (a)所示的位置)與組裝位置(圖16 (b)所示的位置)之間旋轉且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能夠插入拔出)的方式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嵌合。在該安裝部24a上設置有在該安裝部24a與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的一對突起24al (個數能夠適當地增減)。各突起24al在安裝部24a相對于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裝卸時朝向徑內側彈性變形,在安裝部24a的軸向中間部形成山形。基座部24b —體地形成于安裝部24a的基端(圖10 圖13的上端),在組裝位置,如圖5、圖7、圖8所示,構成為在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面SI與外管22a的一側之間配置。而且,基座部24b的一部分24bl以在組裝位置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卡合部Ilg卡合的方式形成,從而限制其從內拉手基座11的脫離。此外,在基座部24b的與安裝面SI接觸的部位,為了容易使夾子24旋轉而形成有二條直線狀凸部24b2。U字狀保持部24c —體地形成于基座部24b,如圖8所示,安裝部24a和基座部24b從裝卸位置向組裝位置旋轉,由此利用圓弧狀的中間部位24cl與外管22a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直線狀的前端部位24c2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卡合部Ilh卡合,從而限制保持部24c朝遠離基座部24b的方向(圖8的右方)移動。C字狀保持部24d與U字狀保持部24c并列地設置,并一體地形成于基座部24b,如圖7所示,安裝部24a和基座部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由此利用圓弧狀的中間部位24dl與外管22a的外周組裝。此外,C字狀保持部24d的前端部位24d2通常是自由端,形成為立起的形狀。此外,如圖16 (a)和圖16 (b)所示,在下方的夾子24中,構成為在夾子24的安裝部24a和基座部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沿圖示箭頭方向旋轉時,一方的突起24al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突起Ili卡合。突起Ili在夾子24的安裝部24a和基座部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朝向徑外側進行彈性變形而產生停滯感,在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圓形凹部Ilj的規(guī)定部位形成山形。此外,在內拉手基座11的圓形凹部Ilj設置有在夾子24的安裝部24a和基座部24b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時,與另一方的突起24al卡合而限制該旋轉的限位件Ilk。在如上所述那樣構成的該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且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嵌合。因此,若在將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嵌合到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的狀態(tài)下,使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則完成各夾子23、24向內拉手基座11的組裝。因此,將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與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嵌合,并將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從而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各夾子23、24向內拉手基座11的組裝。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各夾子23、24的U字狀保持部23c、24c —體地形成于各夾子23、24的基座部23b、24b,使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安裝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由此利用圓弧狀的中間部位23cl、24cl與外管21a、22a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直線狀的前端部位23c2、24c2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卡合部Ilh卡合,從而限制朝遠離基座部23b、24b的方向的移動(擴張變形)。因此,在各夾子23、24的U字狀保持部23c、24c中,作用于其前端部位23c2、24c2的載荷能夠由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卡合部Ilh承受,能夠利用廉價的普通材料提高承載。因此,在外管21a、22a等作擁有其長邊方向以外的拉伸力(載荷)的情況下,能夠不影響組裝性且廉價地實施使外管21a、22a不從各夾子23、24的U字狀保持部23c、24c脫離的結構。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由此基座部23b、24b的一部分23bl、24bl與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第二卡合部Ilg卡合,從而限制基座部23b、24b從內拉手基座11脫離。因此,能夠利用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第二卡合部Ilg承受從外管21a、22a等作用于各夾子23、24的載荷(使基座部23b、24b從內拉手基座11脫離的載荷),并能夠提高各夾子23、24的承載。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設置有在該安裝部23a、24a與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的突起23al、24al。因此,利用設置于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的突起23al、24al,能夠在該安裝部23a、24a與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 If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組裝操作者能夠通過組裝時的感覺(停滯感)感知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與內拉手基座11的安裝孔Ilf適當地嵌合。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內拉手基座11上設置有在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時,與另一方的突起23al、24al卡合來限制該旋轉的限位件Ilk。因此,能夠防止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的誤組裝。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內拉手基座11上設置有在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的突起lli。因此,利用設置于內拉手基座11的突起lli,能夠在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組裝操作者能夠通過組裝時的感覺(停滯感)感知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和基座部23b、24b適當地旋轉到了組裝位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內拉手基座11上設置突起Ili和限位件Ilk來進行實施,但也可以將它們去掉來實施。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內拉手基座11上設置第二卡合部Ilg來進行實施,但也可以將其去掉來實施。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各夾子23、24的安裝部23a、24a上設置突起23al、24al來進行實施,但也可以將它們去掉來實施。此夕卜,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能夠根據權利要求的范圍的記載內容適當地變更,并不限定于上述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具備: 把手基材,組裝于車輛用車門; 操作部件,組裝于所述把手基材并能夠轉動操作;以及 操作線纜,將所述操作部件的動作向門鎖裝置傳遞, 使用線纜卡止部件將所述操作線纜中的外管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把手基材,所述操作線纜中的內線的一端部與所述操作部件的轉動部連結,該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線纜卡止部件具備: 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且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把手基材; 基座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安裝部的基端并配置在所述把手基材的安裝面與所述外管的一側之間;以及 保持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基座部,并通過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進行旋轉而利用中間部位與所述外管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前端部位與設置于所述把手基材的卡合部卡合,從而該保持部的朝遠離所述基座部的方向的移動被限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 述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 通過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的旋轉,所述基座部的一部分與設置于所述把手基材的第二卡合部卡合,限制所述基座部從所述把手基材脫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與設置于所述把手基材的安裝孔嵌合, 在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在該安裝部與所述把手基材的所述安裝孔嵌合時產生停滯感的突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基材上設置有在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超過組裝位置而旋轉時,與所述突起卡合來限制該旋轉的限位件。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基材上設置有在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的第二突起。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基材上設置有在所述線纜卡止部件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時產生停滯感的第二突起。
7.—種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具備: 把手基材,組裝于車輛用車門; 操作部件,組裝于所述把手基材并能夠轉動操作;以及 操作線纜,將所述操作部件的動作向門鎖裝置傳遞, 使用線纜卡止部件將所述操作線纜中的外管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把手基材,所述操作線纜中的內線的一端部與所述操作部件的轉動部連結,該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線纜卡止部件具備: 安裝部,以能夠在裝卸位置與組裝位置之間旋轉并且能夠在裝卸位置裝卸的方式嵌合于設置在所述把手基材的安裝孔; 基座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安裝部的基端并配置在所述把手基材的安裝面與所述外管的一側之間;以及 U字狀保持部,一體地形成于該基座部,并通過所述安裝部和所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進行旋轉而利用圓弧狀的中間部位與所述外管的外周組裝,并且利用直線狀的前端部位與設置于所述把手基材的卡合部卡合,從而該U字狀保持部的朝遠離所述基座部的方向的移動 被限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其能不影響組裝性且廉價地提高線纜卡止部件的承載。在車輛用車門把手裝置中,用線纜卡止部件(23、24)將操作線纜(21、22)的外管的一端部固定于把手基材(11)。線纜卡止部件(23、24)具備安裝于把手基材(11)的安裝部(23a、24a)、一體地形成于該安裝部的基端并配置在把手基材的安裝面與外管的ー側之間的基座部(23b、24b)、以及一體形成于該基座部并使上述安裝部和上述基座部從裝卸位置朝組裝位置旋轉從而利用中間部位(23c1、24c1)與上述外管的外周組裝并利用前端部位(23c2、24c2)與把手基材(11)的卡合部(11g)卡合的保持部(23c、24c)。
文檔編號E05B1/00GK203066612SQ20122062804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國松幸信, 神谷篤, 永田浩一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