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殼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電子產(chǎn)品,外殼上的圖案、文字一般都是采用絲印、燙金、鐳射雕刻等方法在產(chǎn)品外殼的表面進行加工,通過這些方法,可以使外殼上的圖案或文字永久性地固定在外殼上。其中,燙金是一種采用加熱和加壓方式讓圖案或文字轉移到被燙印材料表面的方法,是一種較為環(huán)保而且成本比較低的金屬層制造方法,因其能在產(chǎn)品表面形成清晰、美觀的圖案或文字、使產(chǎn)品顯示強烈的裝飾效果以及賦予產(chǎn)品較高的防偽性能而備受關注。
現(xiàn)有工藝通常為直接在素材或者在有顏色處理后的工藝件表面,局部或整面燙印形成高光亮的不同顏色效果,形成表面燙金箔,然而在實際操作當中發(fā)現(xiàn)該種直接在素材或者在有顏色處理后的工藝件表面燙金箔的工藝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其不夠耐磨耐刮、燙金圖案或文字在產(chǎn)品表面附著力差、燙金產(chǎn)品表面起皺起泡、層次感差,平整度、光澤度及立體感等效果均不盡如人意。
因此,我們亟需研究出一種外殼及其制備方法,可以增加產(chǎn)品耐磨度、附著力,并且增加產(chǎn)品的層次感、立體感,豐富產(chǎn)品表面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外殼及其制備方法,已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一種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
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位于所述殼體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聚合物遠離殼體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形成第一結構層;
第二聚合物,形成于所述第一聚合物遠離所述殼體的一側;
金箔層,所述金箔層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與所述第二聚合物之間。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設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形成第二結構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結構層表面設有第一鍍層,所述金箔層位于所述第一鍍層以及第二聚合物之間。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與所述殼體之間還設有第一粘結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鍍層與所述金箔層之間設有第一著色層,所述第一著色層與所述金箔層之間設有第二粘結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與所述第二聚合物之間設有第三粘結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從所述第二結構層到所述第一結構層構成裝飾層,所述裝飾層的邊緣設有第一填充層。
一種外殼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殼體表面設置第一聚合物,在所述第一聚合物遠離殼體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固化形成第一結構層;
S2、在所述步驟S1中第一聚合物上設置金箔層;
S3、在步驟S2中金箔層上設置第二聚合物固化,在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設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固化形成第二結構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1與所述步驟S2之間還包括步驟S11,所 述步驟S11為在所述殼體與所述第一聚合物之間設有第一粘結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與所述第一結構層之間設有鍍層,且所述鍍層與所述金箔層之間設有第一著色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與所述第一著色層之間設有第二粘結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從所述第二結構層到所述第一結構層構成裝飾層,所述裝飾層的邊緣設有第一填充層;所述第一填充層通過電泳著色、噴墨打印、絲網(wǎng)印刷、蒸鍍或濺射中一種或兩種以上方式形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技術優(yōu)勢:
燙金箔搭配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壓印奈米微結構層等工藝制程,板材表面具備多層結構,在保證產(chǎn)品表面局部或整面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顏色,產(chǎn)品表面設有微結構層,微結構層具有高的耐磨耐刮度,能更好的保護燙金箔高亮效果,延長產(chǎn)品使用壽命,具有較佳的手感,同時使產(chǎn)品表面具備較佳的光澤度、平整度,產(chǎn)品更加美觀。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中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另一種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又一種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又一種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一種外殼中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其中一種制備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fā)明的公開內(nèi)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一種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
殼體100,所述殼體100包括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殼體100可以是金屬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屬材料;
第一聚合物200,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位于所述殼體10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聚合物200遠離殼體100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201或紋理結構201,形 成第一結構層;所述殼體100與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之間還可以設有承載體(圖中未給出);
第二聚合物40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遠離所述殼體100的一側;
金箔層300,所述金箔層30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與所述第二聚合物00之間。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聚合物400靠近金箔層300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401或紋理結構401,形成第二結構層;或者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聚合物400遠離所述金箔層300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401或紋理結構401,形成第二結構層。這里的所述第二聚合物400上可以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也可以沒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對于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的第二聚合物400對于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哪一側沒有要求。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結構層表面設有第一鍍層600,所述金箔層300位于所述第一鍍層600以及第二聚合物400之間。所述第一鍍層600主要起到反射的作用,可以通過電鍍、濺射或者蒸鍍來實現(xiàn)。例如,所述第一聚合物200與所述殼體100之間還設有第一粘結層500,主要是為了增加粘結效果;所述第一鍍層600與所述金箔層300之間設有第一著色層700,所述第一著色層700與所述金箔層300之間設有第二粘結層800。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300與所述第二聚合物400之間設有第三粘結層(圖中未給出)。
如圖3圖4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從所述第二結構層(第二聚合物400)到所述第一結構層(第一聚合物200)構成裝飾層20,所述裝飾層20在彎折進行沖切的時候,彎折處容易變形或者斷裂,所述在折彎處進行鉆切,形成鉆切后的缺口;然后在所述缺口內(nèi)采用電泳著色、噴墨打印、絲網(wǎng)印刷、蒸 鍍或濺射中一種或兩種以上方式形成在所述缺口處形成第一填充層900。
一種外殼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殼體100表面設置第一聚合物200,在所述第一聚合物200遠離殼體100的一側設有圖文結構201或紋理結構201,固化形成第一結構層;如圖5所示,所述圖文結構或者紋理結構201可以通過模具110在聚合物10上進行壓印并且固化所得,這樣所述的圖文結構或者紋理結構201為凹槽構成,也可以在所述凹槽內(nèi)填充著色材料、染色材料或者導電材料;
S2、在所述步驟S1中第一聚合物200上設置金箔層300;
S3、在步驟S2中金箔層300上設置第二聚合物固化400,在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設有圖文結構或紋理結構401,固化形成第二結構層;如圖5所示,所述圖文結構或者紋理結構401可以通過模具110在聚合物10上進行壓印并且固化所得,這樣所述的圖文結構或者紋理結構401為凹槽構成,也可以在所述凹槽內(nèi)填充著色材料、染色材料或者導電材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步驟S1與所述步驟S2之間還包括步驟S11,所述步驟S11為在所述殼體100與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之間設有第一粘結層500。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300與所述第一結構層之間設有第一鍍層600,且所述第一鍍層600與所述金箔層300之間設有第一著色層700。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金箔層300與所述第一著色層700之間設有第二粘結層800。
在另一實施例中,從所述第二聚合物400到所述第一聚合物200構成裝飾層20,所述裝飾層20的邊緣設有第一填充層900;所述裝飾層20在彎折進行沖切的時候,彎折處容易變形或者斷裂,所述在折彎處進行鉆切,形成鉆切后的缺口;然后在所述缺口內(nèi)采用電泳著色、噴墨打印、絲網(wǎng)印刷、蒸 鍍或濺射中一種或兩種以上方式形成在所述缺口處形成第一填充層900。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做詳細介紹。
家電或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外殼,通常需要多步驟的工藝處理,使之具有比較好的耐磨耐刮度、附著力、平整度、色彩光澤度與圖文的立體層次感。請參見圖3是本發(fā)明中殼體與多層結構層組成的裝飾層2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制作工藝如下:
家電或者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的外殼一般選用金屬材質(zhì),在制備的過程中,由于金屬殼體100表面本身的附著力較差,所以在所述殼體100的表面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之前有必要對殼體100進行脫脂去油、烘烤等前處理,使板材表面清潔干凈,避免表面的雜質(zhì)影響殼體100的附著力,還可以在所述殼體100表面形成了一層金屬氧化膜,避免了殼體100的氧化。
緊接著,對殼體100進行涂布處理,形成第一粘結層500,所述涂布的材料可以是涂覆透明溶液,即在殼體100表面采用涂布、壓光、或UV等方式形成一層無色透明材料,材料可以是丙烯酸類樹脂、丙烯酸氨基類樹脂、醇酸類樹脂、聚醇類樹脂或環(huán)氧類樹脂制成,也可以是氯乙烯類樹脂、酚醛樹脂、聚胺酯樹脂等制成,或者是無色透明的石墨材料,這些材料具備良好的光澤性、穩(wěn)定性及耐磨性等,經(jīng)流平、干燥、壓光、固化后,在殼體100表面形成一層薄而勻的透明光亮層,即第一粘結層500,由此起到改善表面平滑度、外觀效果、使用性能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增強隔層之間的粘著,利于后續(xù)印刷工藝。
在所述第一粘結層500表面在涂布一側聚合物,形成第一聚合物200,即在第一聚合物200的表面進行印刷或壓印,形成第一結構層。例如可以通過絲網(wǎng)印刷的作業(yè)方式,以油墨進行板材的局部或整面印刷,將圖案、文字表現(xiàn)在板材上。隨后進行著色處理,在第一結構層表面形成第一電鍍層600以 及第一著色層700,
由于緊接著需要進行燙金箔工藝,所以在第一著色層700表面涂覆透明溶液處理,形成第二粘結層800,此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后續(xù)出現(xiàn)燙金箔燙印不上、燙印不實、燙印的圖案或文字模糊殘缺等問題。方式依然可采所述第一粘結層500相同的材料以及相同的工藝。
將燙金箔壓在第二粘結層800之上,形成燙金箔層300。燙金箔的處理采用熱壓的方式,例如將所需燙金的圖案或文字制成凸型版進行加熱,在第二粘結層800上面放置金箔紙,然后將凸型版熱壓金箔紙,由此,金箔便落至第二粘結層800上。
由此所述的凸型版可選用銅板或鋅板等傳熱效果好、耐用的材質(zhì),根據(jù)第二粘結層800的特性、凸型版面積等確定合適的壓力與溫度,得到理想的燙印效果。
在燙金箔層300上方進行第四次燙金箔涂層處理,可以是在燙金箔層300上涂覆透明溶液,也可以在其上印刷、染色,形成印染層,由此形成第三粘結層,從而避免后續(xù)模具直接壓印在燙金箔上,影響產(chǎn)品表面效果,方式與材料依然可以與前兩次相同,但是不能與所述金箔有化學或物理作用。
以上工藝制程結束后,燙金箔搭配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壓印奈米微結構層等工藝制程,板材表面具備多層結構,在保證產(chǎn)品表面局部或整面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顏色,產(chǎn)品表面設有微結構層,微結構層具有高的耐磨耐刮度,能更好的保護燙金箔高亮效果,延長產(chǎn)品使用壽命,具有較佳的手感,同時使產(chǎn)品表面具備較佳的光澤度、平整度,產(chǎn)品更加美觀。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上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 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上面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上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并且,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