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以及包括這樣一種機構的電動工具。本發(fā)明特別但不排他地涉及用于諸如綠籬修剪機的、雙手使用的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以及一種包括這樣一種機構的綠籬修剪機。
背景技術:
綠籬修剪機是通常用于園藝并具有軸向往復刀片的電動工具,其中軸向往復刀片包括多個與固定刀片鄰近的齒,固定刀片的齒為往復刀片齒提供反作用力。
大多數綠籬修剪機由封裝的電動機驅動,因此電機的旋轉輸出軸沿著與刀片往復運動的軸線平行的軸線。為了盡可能緊湊地構造綠籬修剪機,輸出軸的旋轉軸線因此通常平行于刀片往復運動軸線。因此,為了向刀片組件提供驅動輸入,有必要將軸的旋轉轉換為平行于輸出軸旋轉軸線的往復運動。
圖1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一個用于在平行于電機輸出軸旋轉軸線的方向產生往復運動的驅動機構。第一傘齒輪20包括多個相對于旋轉軸線X-X傾斜45°的齒21。第一傘齒輪20支撐在軸22上并以箭頭23所示的方向旋轉。第二傘齒輪24包括多個相對于旋轉軸線Y-Y傾斜45°的第二齒25。第一傘齒輪的齒21與第二傘齒輪的齒25相互嚙合,而且第二傘齒輪24安裝在軸26上,因此第二傘齒輪24圍繞軸線Y-Y可以自由旋轉。因此,第一傘齒輪20圍繞軸線X-X的旋轉引起第二傘齒輪24在箭頭27所示的方向內圍繞軸線Y-Y旋轉。借此齒輪圍繞第一軸線的旋轉引起另一個齒輪圍繞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
現(xiàn)有技術的驅動機構具有這樣的缺點,45°傘齒輪必須非常精確地制造并且相互之間需精確定位因為每一個齒輪形成的截頭圓錐的頂點必須重合。制造具有相對于旋轉軸線成45°的齒的齒輪以及將齒輪定位于相對彼此適合的位置使得驅動機構及相應的綠籬修剪機的制造成本很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旨在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該電動工具具有一個外殼、一個設置在外殼內的電機以及一個適于由所述電機驅動以進行往復運動的的輸出軸,其中驅動機構包括一個適于圍繞第一軸線旋轉的齒輪板,而且該齒輪板具有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其中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平面內延伸;以及與所述齒輪板配合操作的連接裝置,而且該裝置適于響應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引起工具輸出軸的往復運動,其中所述往復運動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分量。
通過提供一個齒輪板以及連接裝置,它們可為電動工具的輸出軸提供往復驅動力,并具有相對于齒輪的旋轉軸線成90°的齒,以替換相對于齒輪的旋轉軸線成45°的齒,由于齒輪齒無須如現(xiàn)有技術的斜齒輪齒那樣精確地形成,其優(yōu)點是齒輪更廉價且易于制造。而且,由于可允許在相互嚙合的齒的方向內的某些縱向運動而齒輪不會停止正常工作,因此齒輪板無須相對于驅動其的齒輪位置精確地布置。
所述第一齒設置于至少接近于所述齒輪板的外圍。
這樣提供的優(yōu)點是齒輪齒無須蓋住整個齒輪板的表面,因此更進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所述第一齒的平面內所述齒輪板具有基本上為圓形的橫截面。
通過提供形成在圓形齒輪板外圍的徑向延伸的齒,優(yōu)點是齒輪板的外圍的齒幾乎彼此平行,并因此易于與另一套平行齒嚙合。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的一種電動工具包括一個外殼;一個設置在外殼內的電機;一個如上述定義的驅動機構;一個與電機配合操作的驅動軸,而且該驅動軸適于圍繞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驅動軸具有多個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軸線延伸的第二齒,而且第二齒適于與所述第一齒嚙合,從而所述驅動軸圍繞所述第二軸線的旋轉引起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以及一個與所述驅動機構配合操作的輸出軸。
通過提供具有平行于第二軸線形成的一套齒的驅動軸,所述第二軸線基本上垂直于齒輪板的旋轉軸線而且其幾乎平行于形成在齒輪板上的齒,這樣的優(yōu)點是兩套齒幾乎平行于所述軸的旋轉軸線形成并因此線性地彼此嚙合。由于每個齒邊緣彼此平行,所以相互線性嚙合的齒無須如成角度相互嚙合的齒那樣精確地制造,因此也是廉價而且易于制造的。
所述第二齒接近于所述驅動軸遠離電機的一端布置。
所述電動工具可以是一個綠籬修剪機。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僅借助于實例并沒有任何限定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其中圖1為用于綠籬修剪機的現(xiàn)有技術截頭圓錐傘齒輪組件的側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綠籬修剪機第一側的透視圖;圖3為圖2所示綠籬修剪機自下部的透視圖;圖4為圖2所示綠籬修剪機的后部透視圖;圖5為圖2所示綠籬修剪機從該圖2所示相反側的側透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綠籬修剪機自上部的透視圖;圖7為圖6的把手組件和綠籬修剪機主體的側透視圖;圖8為本發(fā)明綠籬修剪機的把手組件和主體后部的后側透視圖,其中主體部與把手組件成一定角度傾斜;圖9為圖8所示綠籬修剪機的另一個側透視圖;圖10a為本發(fā)明的齒輪轉換機構的剖面?zhèn)纫晥D;圖10b為圖10a的齒輪轉換機構的頂視圖;以及圖11為包括圖10a和10b所示齒輪轉換機構的綠籬修剪機外殼的側剖視圖;圖12為本發(fā)明的開關機構處于打開位置的示意圖;圖13為圖12所示開關機構處于閉合位置的示意圖;圖14a為本發(fā)明的開關機構和繼電器處于打開位置的側視圖,其中把手組件相對于外殼處于水平方向;圖14b為圖14a所示開關機構處于部分閉合位置的側視圖;圖14c為圖14a所示開關機構和繼電器的側視圖,其中繼電器是閉合的;圖15a為圖14a所示開關機構的側視圖,其中把手組件相對于外殼旋轉90°而且開關和繼電器處于打開位置;圖15b為圖15a所示開關機構處于部分閉合位置的側視圖;圖15c為圖15a所示開關機構的側視圖,其中繼電器是閉合的;圖16a為綠籬修剪機外殼的剖面?zhèn)纫晥D,其中聯(lián)鎖機構處于打開位置;圖16b為圖16a所示綠籬修剪機外殼的剖面?zhèn)纫晥D,其中聯(lián)鎖機構處于閉合位置;圖17a為綠籬修剪機外殼的側視圖,其中聯(lián)鎖機構處于打開位置;以及圖17b為圖17a所示綠籬修剪機外殼的側視圖,其中聯(lián)鎖機構處于閉合位置并與綠籬修剪機把手組件嚙合。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2,一種綠籬修剪機1包括一個由耐用塑料材料形成的把手組件2,該把手組件2與外殼3樞軸連接。一個護板4與外殼3整體形成,同時一個電機(未示出)軸向布置在外殼3內,從而電機輸出軸(未示出)轉動軸線大致與刀片組件5的往復運動方向平行。
刀片組件5向外殼3的前方伸出。電機(未示出)通過傳動轉換機構與刀片組件相連,其操作將在下文更進一步詳述。刀片組件5包括鄰近一個往復啟動的刀片布置的固定刀片,該往復啟動刀片適于沿著固定刀片的縱軸進行往復運動。這樣,固定刀片為往復運動的刀片提供夾緊及切割的反作用力。這種類型刀片組件的操作在本領域是已知的,因此在這里將不再更進一步詳述。
把手組件2包括一個前把手6和一個后把手7。前后把手6、7兩者均由模制耐用塑料整體形成,而且它們能讓使用者以多種方式握住綠籬修剪機。在本領域公知的是,對于諸如鏈鋸、綠籬修剪機以及圓鋸的電動工具,需要帶有使用者可以把握的兩個把手,每個把手由一只手把握。雙把手組件具有兩個優(yōu)點。第一,當用雙手握住該工具時,工具在使用者的手中更穩(wěn)定并因此易于控制,從而可進行更準確及精確切割。第二,雙手握住綠籬修剪機比單手握住更安全。當只用一只手握住綠籬修剪機時,使用者更容易失去對綠籬修剪機的控制。
該綠籬修剪機設置有一個雙開關機構。如圖3所示,為了啟動綠籬修剪機,使用者必須同時壓下前開關8和其中任何一個后開關13、14。因此,在不首先用雙手握住綠籬修剪機的情況下,使用者是不可能啟動綠籬修剪機的。
希望的是,當在垂直平面內操作帶有刀片的綠籬修剪機時,使用者能夠在不使手腕彼此扭曲成一定角度的情況下握住綠籬修剪機。參見圖4,本發(fā)明提供這樣一個把手組件,該把手組件可使慣用左手的使用者和慣用右手的使用者以任何取向都能操作綠籬修剪機,而每一個手臂的腕部對齊,即腕部沿著平行軸放置。例如,慣用右手的使用者將用他的左手握住前把手6,從而他左手的手指繞著前把手6的前部通過并用左手指尖握住開關8。慣用右手的使用者將繞著后把手7放置右手,從而右手的指尖握住開關13??梢钥闯?,在該取向中,慣用右手的使用者握住綠籬修剪機,從而使用者腕部的內側彼此相對,而且他的腕部對齊在大致平行于刀片平面的平面內。上述對于慣用左手的使用者也是相同的。相反,慣用左手的使用者將用他的右手握住前把手6,而用他的左手握住后把手7,從而他左手的指尖處于按壓開關14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這些特征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點。第一,使用者的手臂在不扭曲的情況下握住綠籬修剪機更舒適,而且使用者更加能夠控制綠籬修剪機刀片。第二,使用者的手臂必須扭曲才能握住現(xiàn)有技術的綠籬修剪機。長時間使用后,使用者的手臂會感到疲勞,而且當使用者前臂的肌肉試圖處于更舒適的位置取向時,會給綠籬修剪機施加不必要的扭矩。這使得難以用綠籬修剪機進行精確地切割。
參見圖5,直線A-A代表刀片組件5的平面。后把手7的平面與直線A-A成一定角度,從而后把手7后部充分遠離刀片5的平面抬起。這樣產生的結果是,使用者握住后把手7的手的指節(jié)被抬起遠離要切割的樹籬表面。這樣提供的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由于與樹籬接觸使得使用者的指節(jié)擦傷或割傷,或者在進行低處切割時與地面接觸使得使用者的指節(jié)擦傷或割傷。
參見圖6和7,圖中示出了把手組件102的第二個實施例,其中與圖2-5所示實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同樣的附圖標記加100表示??梢钥闯觯c如圖5所示前把手6相對于刀片5平面的角度相比,前把手106相對于刀片平面后掠更大的角度。由于綠籬修剪機最重的部位通常是刀片和電機外殼,因此如果綠籬修剪機的重心處在前把手106和后把手107之間的區(qū)域(通常是這種情況),則該特征使得使用者操作綠籬修剪機更加舒適。使用者無須將他的前臂相對于后把手伸至當使用圖5所示的把手組件時他所能伸至的遠處。
因此希望的是,使得后把手盡可能位于遠離重心的位置。由于綠籬修剪機的兩個最重部件通常為布置在外殼內的電機和前刀片組件,因此綠籬修剪機的重心通常處于電機和刀片之間。
為了使得綠籬修剪機易于操作,希望的是,使后把手7、107盡可能地遠離重心設置。這是因為后把手與重心相距越遠,對綠籬修剪機施加相同的扭矩所需的向后把手施加的力就越小。實現(xiàn)上述的一個方法是在不增加后把手重量的情況下使后把手盡可能的大,而且由于這種原因,從如圖2或圖6清楚地示出,綠籬修剪機的后把手7、107形成曲桿環(huán)形狀,其中有一個封閉空間。
本發(fā)明的把手組件7能讓使用者操作綠籬修剪機以切割水平平面,從而使用者手臂的腕部通常彼此平行。同樣,如上所述,當刀片需要在垂直平面內操作時,使用者能夠使其腕部放置在大致平行的垂直平面的情況下操作綠籬修剪機。
現(xiàn)有技術綠籬修剪機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是,當要切割的水平面高于使用者時,例如是高樹籬的水平上表面,使用者必須在高于其頭的位置伸出并保持綠籬修剪機。這是使用者所不希望的,尤其是當使用者在梯子或其它裝置以從地面升高時。當使用者在高于其身體的位置處握住綠籬修剪機,或者甚至在高于其頭部的位置處握住綠籬修剪機以切割水平表面時,與在低于使用者身體的位置處操作綠籬修剪機相比,使用者更不穩(wěn)定。而且,盡管綠籬修剪機通常能夠顛倒操作,但據發(fā)現(xiàn),當在高于用戶頭部操作時,用戶顛倒操作綠籬修剪機通常十分勉強。
參見圖8和9,所示的綠籬修剪機沒有向前伸出刀片,其中主體外殼3已相對于把手組件2轉動。在這種定向中,綠籬修剪機以與前述一樣的方式操作,使用者握住前后把手并分別按壓前后開關。當切割高樹籬上部時,該特征使得使用者易于沿著刀片平面觀察,而且使得在高于使用者身體位置處的水平切割更加舒適。這是因為不同于使用者在使用現(xiàn)有技術的綠籬修剪機時必須在與眼平視的位置處水平地握住把手,現(xiàn)在使用者可以在其身體前部握住把手組件,同時沿著刀片平面觀察。
參見圖16a和16b,下面將描述上述在每一個取向用于夾持綠籬修剪機的聯(lián)鎖機構的操作。
一個第一鎖緊件81安裝在支架85的第一端,而且支架85的另一端安裝在壓縮彈簧86上。壓縮彈簧86在87處固定在綠籬修剪機外殼的主體。第二鎖緊件82能夠圍繞銷88旋轉,銷88相對于外殼3是固定的。第二鎖緊件82同樣剛性地固定于桿89的第一端,桿89的第二端在第二支架90內是可滑動的,第二支架90形成在第一支架85內。
由于壓縮彈簧86延伸,導致第一支架85在箭頭S方向由圖16a所示的結構移動至圖16b所示的結構時,可以看到的是,首先第一鎖緊件81由外殼3的后部推出。其次,由于桿89在第二支架90內向上滑動,第二鎖緊件82圍繞銷88旋轉并旋出外殼3。
在圖16b的結構中,第一或第二鎖緊裝置81、82任何之一將與把手組件(未示出)的相應部分嚙合,而且使用者僅通過將未與把手組件嚙合的鎖緊件向后推入外殼就可以釋放機構,因為該動作同樣會導致另一個鎖緊件從與把手組件嚙合狀態(tài)中縮回。
參見圖17a和17b,綠籬修剪機外殼3在圓柱形樞軸80處與綠籬修剪機把手組件嚙合,從而外殼3能夠繞著樞軸部80旋轉。綠籬修剪機能夠在兩個單獨的方向內操作,如圖2所示的成一條直線方向,或者圖8和9所示的方向,其中綠籬修剪機外殼3相對于綠籬修剪機把手組件2旋轉90°。
為了在相對于把手組件(未示出)的位置保持綠籬修剪機外殼3,外殼3設置有第一鎖緊件81和第二鎖緊件82。第一和第二鎖緊件81、82兩者相對于外殼3是可縮回的,而在圖17a中示出了它們各自的縮回位置。外殼3的后端有整體形成的鄰接表面83,該鄰接表面83的形狀設計為可接收把手組件2的嚙合部84。能夠看出把手組件的嚙合部84容納在外殼3的鄰接表面83和第一鎖緊件81之間,從而嚙合部84不能在相對于外殼3的向上或者向下方向任何之一移動。第一鎖緊件81成形為這樣,嚙合部84通過移動鎖緊件81能夠滑動并與鄰接表面83嚙合,但是直到鎖緊件81退回外殼3,嚙合部84不能從與鄰接表面83嚙合位置中移出。
當綠籬修剪機用于圖8和9所示的方向時,第二鎖緊件82夾緊把手組件的第二嚙合部(未示出),而且在該取向即使第一鎖緊件81是張開的,它也沒被使用。為了釋放聯(lián)鎖機構,根據哪一個鎖緊件不與把手組件嚙合,使用者按壓第一或第二鎖緊件81、82之一,這可同時將第一和第二鎖緊件81、82都移入外殼。
參見圖12和13,下面將描述本發(fā)明的雙開關機構。
一個諸如用于操作腳踏車上車閘的軟鋼索(bowden cable)由外護套41圍繞內索纜40組成。內索纜40穿過外索纜41而且其相對于外索纜41是可滑動的。由42總體表示的電觸點包括第一金屬墊片43和第二金屬墊片46,其中第一金屬墊片43安裝在臂44上,該臂繞著點45是可轉動的,而且第二金屬墊片46安裝在第二臂47上,第二臂繞著點48是可轉動的,因此金屬墊片43和46能夠朝向彼此樞轉并接觸。
內索纜40的第一端在點49處與金屬墊片43相連,而且外索纜41的第一端在點50處與臂47相連。
第一開關51包括一個可繞著點52轉動的臂,該臂在點53處與內索纜40的第二端相連。第二開關54可繞著點55轉動,而且在點56處與外索纜相連。
參見圖13,通過使用者施加壓力并旋轉它們以使它們在箭頭I和J所示的方向彼此遠離,可以操作第一開關51和第二開關54。由于第一開關51與內索纜40剛性連接,而且第二開關54與外索纜41剛性連接,因此開關在相反方向的旋轉運動經過外索纜41拉動內索纜40,同時第二開關54推動外索纜41圍繞內索纜40。這樣的結果是,內索纜40朝箭頭K方向拉動第一金屬墊片43,而且外索纜41朝箭頭L方向推動第二金屬墊片46,因此墊片43、46相接觸。
能夠看出的是,如果只有開關51或54之一的一個開關移動,而同時另一個開關保持在打開位置處,那么軟鋼索產生的運動將只由內索纜40或外索纜41的獨立運動組成,從而由于只有一個金屬墊片將移入接觸位置,所以該接觸將只是半閉合的。
同樣可以理解的是,可使用多于兩個開關的這種類型開關機構的更進一步實施例。例如,單個內索纜40能夠設置有多個外護套41,每一個外護套彼此獨立地移動,這樣可以提供增加更多的開關和/或電觸點的方案。在實踐中也應注意到,以雙開關機構為例,該機構設計成這樣,關閉一個開關將產生部分閉合觸點的結果,該閉合為完全閉合觸點需要距離的一半以上,同時關閉第二開關將同樣產生超過一半閉合接觸的結果。這樣,當兩個開關靠近時,可以確保接觸實際上閉合。
同樣可以理解的是,圖12和13只是開關機構的示意圖,同時在實際中,觸點可以是除了旋轉金屬墊片以外的其他形式,這些將在下面描述。
參見圖14a至15c,下面將描述旋轉開關機構的操作。
參見圖14a,銷61保持在銷外殼62內,其中銷外殼62布置在綠籬修剪機把手組件(未示出)內。銷61和銷外殼62在朝著箭頭M方向上相對于綠籬修剪機把手組件(未示出)是可滑動的。銷61由外殼62向外伸出,而且銷61容納在臂部件63內形成的孔68中。臂部件63由銷64安裝至綠籬修剪機主體外殼(未示出)。臂部件63在朝著箭頭N的方向相對于綠籬修剪機主體外殼(未示出)圍繞著銷64旋轉。繼電器65設置在綠籬修剪機外殼(未示出)內,因此當臂63在朝箭頭N的方向旋轉時,臂63的遠端66按壓開關67并閉合繼電器65。
下面參見圖14b,當第一開關(未示出)由使用者按壓時,索纜(未示出)使銷61沿著設置在孔68內的凸輪面69在箭頭M方向滑動。然而能夠看出的是,銷61的移動不夠引起臂部件63圍繞銷64旋轉及閉合繼電器65。下面參見圖14c,為了閉合繼電器,使用者必須按壓設置在把手組件上的第二開關(未示出),這使得銷61沿著設置在孔68內的第二凸輪面70朝著箭頭M的方向滑動更遠的距離,從而引起臂部件63圍繞點64旋轉并閉合繼電器65。
因此,能夠看出的是,為了閉合繼電器65,使用者必須將第一和第二綠籬修剪機開關都壓下。在例如圖4所示綠籬修剪機的實施例中,此第一、第二開關為形成在前把手6上的開關8,和形成在后把手7上的開關13、14中任一個。
參見圖8,綠籬修剪機主體外殼3能夠相對于把手組件2旋轉90°。下面參見圖15a,銷外殼62從圖14a所示位置旋轉90°。此時銷61與第三凸輪面71鄰接,而由于綠籬修剪機外殼保持固定,因此臂部件63保持原來的位置。
下面參見圖15b,當使用者按壓第一開關(未示出)時,除了與圖14b成90°以外與圖14b所示的方法一樣,銷61在朝著箭頭P的方向由凸輪面71到凸輪面69移動第一距離。然而能夠看出的是,銷61的移動不足以使臂63圍繞銷64旋轉并閉合繼電器65。
下面參見圖15c,為了閉合繼電器65,使用者必須按壓第二開關(未示出),從而在朝著箭頭P的方向更進一步移動銷61,因此使臂63圍繞著銷64旋轉并完全閉合繼電器65。
下面參見圖11,一個電機14軸向設置在外殼3內,電機輸出軸16的旋轉軸線15平行于刀片5的平面。因此,能夠看出的是,為了驅動刀片機構,圍繞軸線15的旋轉方向需要經過90。轉換為圍繞軸線17的旋轉。
如圖10a和10b所示,本發(fā)明的傳動轉換機構用于將圍繞第一軸線的旋轉轉換為圍繞第二軸線的旋轉,該轉換結構包括一個在箭頭31方向上旋轉的軸30。多個軸向排列的平行齒32形成在軸30的一端。平行齒32與形成在齒輪板34的上表面的第二多個徑向齒33互相嚙合。齒輪板34安裝在第二軸35上,從而齒輪板34可圍繞軸Z-Z自由旋轉。這樣的結果是,由于在齒32和齒33之間的反作用,軸30的旋轉使得齒輪板35朝著箭頭36方向旋轉。
由于齒32和軸30以及齒輪板34上的齒33之間的工程公差可以小于采用現(xiàn)有技術驅動機構的錐形齒輪所要實現(xiàn)的公差,因此這種將圍繞第一軸的旋轉轉換為圍繞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的第二軸旋轉的方法比現(xiàn)有技術的方法制造成本明顯低。
再次參見圖11,下面將描述圖10a和10b傳動轉換機構與本發(fā)明綠籬修剪機的結合。
一個電機驅動適于圍繞軸線15旋轉的旋轉輸出軸16。多個齒40形成在軸16的邊緣,而且與形成在齒輪42上的第二多個齒41互相嚙合。齒輪42適于圍繞平行于軸線15的軸線18旋轉,同時由于齒輪42包括的齒數41多于形成在輸出軸16上齒40的數目,因此齒輪42的轉速小于輸出軸16的轉速。齒輪42安裝在軸30上,軸30還具有圍繞軸30邊緣形成的齒32。齒32與形成在齒輪板34上表面的多個徑向齒33互相嚙合。齒輪板34安裝在軸35上并適于圍繞軸線17旋轉,因此圍繞軸線18的軸30的旋轉轉換為圍繞大致垂直于軸線18的軸線17的旋轉。
因此,可以看出的是,即使在軸和齒輪板之間的位置變化,只要軸上的齒仍然能與齒輪板上的齒嚙合,軸32上的齒仍然能夠驅動齒輪板34。因此,軸和齒輪板不需要如同現(xiàn)有技術的傘齒輪那樣相互之間準確定位。
可以看出的是,電機輸出軸16的在線旋轉轉換為刀片5平面內的旋轉。刀片5通過傳動轉換機構與齒輪板34相連,傳動轉換機構以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方法將圍繞軸線17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垂直于軸線17的直線往復運動,例如可采用蘇格蘭軛機構。這種在本領域是已知的機構在這里將不再更進一步詳述。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僅通過實例描述的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而且在不偏離由附加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該電動工具具有一個外殼、一個設置在外殼內的電機以及一個適于由所述電機驅動以進行往復運動的輸出軸,其中驅動機構包括一個適于圍繞第一軸線旋轉的齒輪板,而且該齒輪板具有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其中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平面內延伸;以及與所述齒輪板配合操作的連接裝置,而且該裝置適于響應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引起工具輸出軸的往復運動,所述往復運動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分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齒設置于至少接近于所述齒輪板的外圍。
3.根據任何一個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機構,在所述第一齒的平面內所述齒輪板具有基本上為圓形的橫截面。
4.一種電動工具包括一個外殼;一個設置在外殼內的電機;一個驅動機構,包括一個適于圍繞第一軸線旋轉的齒輪板,而且該齒輪板具有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其中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平面內延伸;以及與所述齒輪板配合操作的連接裝置,而且該裝置適于響應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引起工具輸出軸的往復運動,所述往復運動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分量;一個與電機配合操作的驅動軸,而且該驅動軸適于圍繞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所述驅動軸具有多個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軸線延伸的第二齒,而且第二齒適于與所述第一齒嚙合,從而所述驅動軸圍繞所述第二軸線的旋轉引起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以及一個與所述驅動機構配合操作的輸出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工具,所述第一齒設置于至少接近于所述齒輪板的外圍。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工具,在所述第一齒的平面內所述齒輪板具有基本上為圓形的橫截面。
7.根據權利要求4-6中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電動工具,第二齒接近于所述驅動軸遠離電機的一端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4-6中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電動工具,電動工具為綠籬修剪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工具的驅動機構,其中電動工具具有外殼、設置在外殼內的電機、適于由該電機驅動以進行往復運動的輸出軸。該驅動機構包括適于圍繞第一軸線(Z-Z)旋轉的齒輪板(34),而且該齒輪板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平面內延伸的多個長條形的第一齒(33);以及與所述齒輪板(34)配合操作的連接裝置,而且該裝置適于響應所述齒輪板圍繞所述第一軸線的旋轉引起工具輸出軸的往復運動,所述往復運動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分量。傳統(tǒng)驅動機構通常具有相對于齒輪的旋轉軸線成45°角的齒的傘齒輪,傳統(tǒng)驅動機構的輸出軸適于由電機驅動以進行往復運動。通過提供一個齒輪板以及連接裝置,它們可為電動工具的輸出軸提供往復驅動力,并具有相對于齒輪的旋轉軸線成90°的齒,以替換相對于齒輪的旋轉軸線成45°的齒,由于齒輪齒無須如現(xiàn)有技術的斜齒輪齒那樣精確地形成,其優(yōu)點是齒輪更廉價且易于制造。而且,由于可允許在相互嚙合的齒的方向內的某些縱向運動而齒輪不會停止正常工作,因此齒輪板無須相對于驅動其的齒輪位置精確地布置。
文檔編號H01H3/36GK1589606SQ20041005601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4日
發(fā)明者凱文·斯通斯 申請人:百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