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車輛和行人的感應控制交叉口,具體地說是在車道和人行道上分別安裝感應裝置,處理器根據人流和車流信息控制紅綠燈信號時長的交叉口,屬于交通管理與控制設施領域。
背景技術:
交通擁堵是現代城市的一大頑疾,而城市道路交叉口信號配時不合理是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采用紅綠燈信號控制是交通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措施,通過紅綠燈控制車輛、行人有序的通過交叉口確保了道路交通的有效運行,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按照控制方法,信號控制交叉口可分為定時控制,感應控制和自適應控制。無論哪種控制方式,都是通過減少交通流運行中的沖突點來確保交通流有序運行。然而,隨著我國城市人口和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現有的交叉口控制方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造成交叉口交通組織混亂,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嚴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發(f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檢測車輛和行人的感應控制交叉口。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檢測車輛和行人的感應控制交叉口是由交叉口和信號控制系統(tǒng)組成的,所述的交叉口車道上安裝有車輛感應線圈和信號第一傳輸裝置,所述的交叉口人行道上安裝有重力感應裝置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所述的紅綠燈信號周期時長由智能信號控制模塊控制;其特征在于:在交叉口每個進口車道上安裝感應線圈和第一信號傳輸裝置,在交叉口人行道上安裝有重力感應裝置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紅綠燈安裝在交叉口醒目位置,紅綠燈的信號周期時長由智能信號控制模塊控制。
進一步,所述的感應線圈埋在路面以下,通過電磁感應的原理記錄用過該道路斷面的車輛數,再由第一信號傳輸裝置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
進一步,所述的重力感應裝置安裝在交叉口行人待行區(qū),通過感應行人待行區(qū)的重力大小來估算行人數量,再由第二信號傳輸裝置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
進一步,所述的智能信號控制模塊安裝在交叉口路邊,可以接收第一信號傳輸裝置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發(fā)出的信號,對比各個路口等待的行人和車輛數量,調整紅綠燈的信號周期時長。
該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通過在城市的道路交叉口采用本發(fā)明一種檢測車輛和行人的感應控制交叉口,交叉口紅綠燈紅燈和路燈的信號時間可以根據交叉口各個進口等待的車輛和行人數量進行及時調整,使交叉口各個方向的車流和人流有序運行,避免交叉口出現車流積壓的現象,從而緩解現在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擁擠問題;另外,通過組織交叉口車流和人流的有序運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保證了行人的交通安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各部分作用圖,附圖2為本發(fā)明總體示意圖。
圖中,1、第一信號傳輸裝置,2、第二信號傳輸裝置,3、感應線圈,4、重力感應裝置,5、智能信號控制模塊,6、紅綠燈,7、交叉口。
從圖2中可看出感應線圈和重力感應裝置的具體安裝位置與形狀。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檢測車輛和行人的感應控制交叉口是由交叉口7和信號控制系統(tǒng)組成的,所述的交叉口7車道上安裝有車輛感應線圈3和第一信號傳輸裝置1,所述的交叉口7人行道上安裝有重力感應裝置4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2,所述的紅綠燈6信號周期時長由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控制;在交叉口7每個進口車道上安裝感應線圈3和第一信號傳輸裝置1,在交叉口7人行道上安裝有重力感應裝置4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2,紅綠燈7安裝在交叉口醒目位置,紅綠燈6的信號周期時長由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控制。
進一步,所述的感應線圈3埋在路面以下,通過電磁感應的記錄用過該道路斷面的車輛數,再由第一信號傳輸裝置1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
進一步,所述的重力感應裝置4安裝在交叉口行人待行區(qū)路面以下,通過感應行人待行區(qū)的重力大小來估算行人數量,再由第二信號傳輸裝置2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
進一步,所述的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安裝在交叉口路邊,可以接收第一信號傳輸裝置1和第二信號傳輸裝置2發(fā)出的信號,對比各個路口等待的行人和車輛數量,調整紅綠燈6的信號周期時長。
該發(fā)明在使用時,在交叉口7的車道進口安裝感應線圈3,記錄排隊車輛數量并由第一信號傳輸裝置1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在交叉口7的行人待行區(qū)安裝重力感應裝置,通過記錄行人待行區(qū)重量估算待行區(qū)等待的行人數量并由第二信號傳輸裝置2傳輸至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智能信號控制模塊5根據各個進口等待的車輛數及各個方向等待的行人數量合理調節(jié)紅綠燈6的紅燈和綠燈時間。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fā)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