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變速器油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變速器油腔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變速器冷卻潤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變速器特殊油腔。
背景技術:
[0002]在重型商用車變速器內安裝油泵,可以對變速器進行強制潤滑和冷卻,已成為國 內外變速器的一種發(fā)展趨勢。目前變速器進行強制潤滑和冷卻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 冷卻和強制潤滑獨立進行;第二種是先強制冷卻,再用冷卻后的壓力油進行強制潤滑;當 車輛不需要進行強制冷卻時,第一種方式可以關閉冷卻系統(tǒng),但是由于其冷卻系統(tǒng)和潤滑 系統(tǒng)分離,其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第二種方式通過改變油路方式進行,現(xiàn)有技術手段主要 是通過傳感器檢測油溫,通過控制二位三通閥或者三位三通閥進行油路切換,使油液停止 大循環(huán),進行小循環(huán),但是其執(zhí)行機構復雜,成本較高。[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迅速切換油路的油腔,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且成本 較低。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油腔,可以很方便地切換油路。[0005]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0006]一種變速器油腔,該油腔內設置有隔板以將變速器油腔分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 述上油腔設有進油口,下油腔設有出油口和兩個油路切換口,所述隔板上開設有連通上油 腔和下油腔的通孔。[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油路切換口,其中的一個與所述隔板上 的通孔同軸;[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兩個油路切換口通過密封裝置密封;[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與通孔同軸的油路切換口安裝有空心的長油 管接頭,該長油管接頭與上油腔連通,以此將上油腔和下油腔分隔開,另外一個油路切換口 安裝有空心的短油管接頭,油液從長油管接頭流出油腔,經過外部循環(huán)后,從短油管接頭流 入油腔;[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下油腔底部的兩個油路切換口通過螺栓密封 或螺堵進行密封;[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短油管接頭和長油管接頭與油腔結合的一端 用第一密封墊圈密封,另一端與變速器油液散熱裝置的管道相連;[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長油管接頭設置有軸肩,軸肩通過第二密封 墊圈壓緊在隔板上。[0013]本實用新型一種變速器油腔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油腔通過隔板將其分 隔為上下油腔,所述隔板上開設有通孔,下油腔底部開設有兩個螺紋孔,通過通孔、螺紋孔、 螺堵和管接頭的不同組合,變速器壓力油可以在強制潤滑和先強制冷卻再強制潤滑兩種模式下進行切換。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另一個結構示意圖。[0016]其中,附圖標記與元件名稱的對應關系如下表[0017]I 變速器殼體2 油泵殼體3 緊固件4 螺堵5 第一密封墊圈6 下油腔~ IfC8 mu~~9 上油腔10 短油管接頭長油管接頭12 第二密封墊圈[0018]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0020]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器油腔結構,主要解決現(xiàn)有變速器難以在強制潤滑、 強制冷卻、先強制冷卻再強制潤滑這些工作模式間切換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實現(xiàn)快速切 換油路的裝置。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xiàn)變速器根據(jù)不同的工況,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0021]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解決方案如下[0022]油泵殼體2和變速器殼體I 一起組成變速器油腔,壓力油自變速器油腔的上油腔 注入。所述變速強油腔之間設置有隔板8以將變速腔油腔分為上油腔9和下油腔6,變速器 油腔的最底部設置兩個螺紋孔。[0023]上述上油腔和下油腔之間的隔板8,在其上加工有一通孔7,因此兩個油腔可以連 為一體,又可以將油管接頭穿過通孔7,伸入上油腔9,將上油腔9中的壓力油直接導向變速 器外,從而將上下油腔分開。[0024]上述變速器油腔底部的兩個螺紋孔,既可以安裝螺塞,也可以安裝油管接頭,且其 中的一個螺紋孔與上述隔板上的通孔7同軸,長油管接頭11先穿過底部的螺紋孔,再穿進 隔板8的通孔7中。[0025]上述油管接頭為空心結構,且長油管接頭11的一端加工有軸肩,軸肩和上下油腔 隔板8間安裝有第二密封墊圈12,將上下油腔徹底分開。[0026]所述油泵殼體2用緊固件3安裝在變速器殼體I上。變速器殼體1、油泵殼體2和 隔板8 —起組成兩個油腔,即下油腔6和上油腔9 ;這兩個油腔之間由上下油腔的隔板8將 它們分開,但同時保留一個圓形的上下油腔的通孔7。上油腔9與變速器油泵的壓力油腔相通,下油腔6與變速器內的強制潤滑通道A連通。[0027]當油液不需要外部循環(huán)時,所述下油腔底部的兩個油路切換口(即油腔底部的兩 個螺紋孔)通過密封裝置(即螺塞)密封;當油液需要外部循環(huán)時,與通孔同軸的油路切換口 安裝有空心的長油管接頭11,該長油管接頭11與上油腔9連通,以此將上油腔9和下油腔 6分隔開,另外一個油路切換口安裝有空心的短油管接頭10,油液從長油管接頭11流出油 腔,經過外部循環(huán),從短油管接頭10流入,再通過強制潤滑通道A流出。[0028]當變速器只工作在強制潤滑模式時,如圖1所示,用螺堵4和第一密封墊圈5將下 油腔6底部的兩個螺紋孔密封。此時隔板8上的通孔7是開放的,上油腔9中的壓力油由 此進入下油腔6,兩個油腔連成一體。來自變速器油泵的壓力油直接進入下油腔6,并由與 該油腔相通的強制潤滑通道A對變速器內進行強制潤滑。[0029]當變速器工作在先強制冷卻后強制潤滑模式時,如圖2所示,變速器油腔底部的 兩個螺紋孔安裝上短油管接頭10、長油管接頭11,油管接頭為中空結構,且其與變速器結 合的一端用密封墊圈進行密封,另一端與變速器散熱裝置的管道相連。其中長油管接頭11 先穿過油腔底部的螺紋孔,再穿進上下油腔的通孔7,且長油管接頭11的軸肩將第二密封 墊圈12壓緊在上下油腔的隔板8上,此時下油腔6和上油腔9被分開。來自變速器油泵的 壓力油進入上油腔9后,通過長油管接頭11進入變速器散熱裝置,進行熱交換,冷卻后的壓 力油從短油管接頭10回到下油腔6,并由與該油腔相通的強制潤滑通道對變速器內進行強 制潤滑。[0030]當變速器由強制潤滑模式更改為先強制冷卻后強制潤滑模式時,拆卸下油腔底部 的兩個螺堵4和第一密封墊圈5,將短油管接頭10、長油管接頭11、第一密封墊圈5和第二 密封墊圈12安裝上即可。[0031]當變速器由先強制冷卻后強制潤滑模式更改為強制潤滑模式時,拆卸下短油管接 頭10、長油管接頭11、第一密封墊圈5和第二密封墊圈12,將螺塞4和第一密封墊圈5安裝 在油腔底部的兩個螺紋孔即可。[0032]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油腔可以很方便地使變速器油泵根據(jù)不同工 況的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間進行切換。切換時更換的零件少,且更換的零件都在變速器 的外部,只需拆下兩個螺塞或是兩個油管接頭,非常便捷。[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 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 換,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該油腔內設置有隔板(8)以將變速器油腔分為上油腔(9)和下油腔(6),所述上油腔(9)設有進油口,下油腔(6)設有出油口和兩個油路切換口,所述隔板(8)上開設有連通上油腔和下油腔的通孔(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油路切換口,其中的一個與所述隔板上的通孔(7)同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油路切換口通過密封裝置密封。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與通孔(7)同軸的油路切換口安裝有空心的長油管接頭(11),該長油管接頭(11)與上油腔(9)連通,以此將上油腔(9)和下油腔(6)分隔開,另外一個油路切換口安裝有空心的短油管接頭(10),油液從長油管接頭(11)流出油腔,經過外部循環(huán)后,從短油管接頭(10)流入油腔。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腔底部的兩個油路切換口通過螺栓密封或螺堵進行密封。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油管接頭(10)和長油管接頭(11)與油腔結合的一端用第一密封墊圈(5)密封,另一端與變速器油液散熱裝置的管道相連。
7.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變速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油管接頭(11)設置有軸肩,軸肩將第二密封墊圈(12)壓緊在隔板(8)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變速器油腔,該油腔設置有隔板以將腔油腔分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上油腔設置有進油口,下油腔設置有出油口以及兩個油路切換口,所述隔板上開設有連通上油腔和下油腔的通孔,通過控制上下油腔通孔和兩個油路切換口的密封裝置,可實現(xiàn)變速器油路大循環(huán)和小循環(huán)的切換。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2834016SQ2012205005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邱輝鵬, 陳小國, 殷崇一, 王順利, 劉義 申請人: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