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在制動盤與輪轂之間連接的連接裝置以及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種用于在制動盤與輪轂之間連接的連接裝置,其中制動盤 通過花鍵連接部裝配在輪轂上,所述花鍵連接部具有在制動盤上的槽以及在輪轂上的與槽 配合的互補突起,反之亦然;所述連接裝置由防銹材料制成,并被用于裝配在槽的側表面與 突起的同槽配合的相鄰側表面之間。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的方法,由此制動盤通過 具有槽和突起的花鍵連接部而裝配在輪轂上,并且由防銹材料制成的連接裝置被導入槽的 側表面與突起的同槽配合的相鄰側表面之間。
背景技術:
布置在輪轂與制動盤之間的連接裝置降低了熱傳遞,并補償尺寸公差。它們還 可以使得更容易地實現從輪轂上拆除制動盤,例如在更換制動盤的時候。所述拆除經常 會產生問題,因為制動盤和輪轂在花鍵連接部處會相互緊密地生銹。在US 6910556和US 2007/0084685中描述了連接裝置的實例。在那些說明書中描述的裝置主要被用來便利于連 接元件的處理,所述連接元件主要被構造成降低熱傳遞并且因此具有雙層。在對于減少生銹問題極為重要的場合中,連接裝置由防銹材料制成。已知的裝置的缺陷是,兩個層不容易相互分開,尤其在它們已經得到裝配的情況 下。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制動盤的裝配和拆除的連接裝置,以及提供一種用 于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的方法,該方法簡單并便利于制動盤的拆除。除非另有規(guī)定,否則在本申請中采用的術語“軸向”、“徑向”和“切向”均涉及制動 盤/輪轂的軸線。
發(fā)明內容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通過相關類型的連接裝置實現所述目的,該連接裝置的特 定特征是包括兩個相互鄰接的層,它們僅通過所述層之間的軸向相對移動而相互分離。由防銹材料的兩個相互鄰接的層組成的連接裝置消除了在制動盤與輪轂之間生 銹的危險。否則,即使連接裝置由防銹材料制成,這種生銹也會發(fā)生在輪轂與連接裝置之間 以及發(fā)生在制動盤與連接裝置之間。然而,在由防銹材料制成的連接裝置為雙層的情況下, 兩個防銹表面將相互鄰接。在這些表面之間不會產生任何生銹的危險。因此,如果在層與 輪轂或制動盤之間發(fā)生生銹,也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假定所述兩個層可以相互自由移動。由于根據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被構造成使得所述層僅通過軸向相對移動而相互分 離,因此滿足上述假定。因而,即使在連接裝置已經裝配在輪轂與制動盤之間的情況下,所 述層也將很容易相互分離,由此使輪轂和制動盤更容易相互脫開。根據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連接裝置包括軸向延伸、并適于在連接 裝置已經得到裝配時突伸出槽外側的至少一個突舌,所述突舌由每個所述相互鄰接的層的突出部分組成,所述部分通過可拆除的緊固接頭相互連接。兩個層在連接裝置已經得到裝配時通過突伸出槽外側的接頭相互連接的方案,使得易于實現脫開以使所述層可以軸向相對移動。與所述層僅通過摩擦、夾緊作用或某種粘 結形式得到連接的情形相比,緊固接頭還提供更大的保證,即在連接裝置裝配之前,兩個層 作為一個單元被保持在一起。所述兩個層作為一個單元被保持在一起的方案使得便于處 理,尤其在裝配過程中。位于突舌上的緊固接頭比其位于以下區(qū)域會產生更大的簡易性,其 中所述區(qū)域在連接裝置得到裝配時位于槽與突起之間的間隙中。緊固接頭位于突舌上還存 在技術制造上的優(yōu)勢。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緊固接頭被布置在突舌的外端。因而,便于制造和脫開接頭的便利性。根據另一實施方式,連接裝置被制造成繞折疊線(其構成突舌的外端)折疊180° 的整體件。具有兩個層的連接裝置采取整體件的形式,這樣的方案所提供的另一技術制造優(yōu) 勢在于,其制造在原理上僅涉及沖壓操作和彎曲操作。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折疊線處的所述部分通過在平行于折疊線的方向上比 其本身寬度更小的縮頸部分而相互連接。在折疊線處的更小尺寸便于折疊操作和接頭的脫開。僅在兩個層之間需要適度軸 向相對力使縮頸部分斷裂并由此使接頭脫開。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連接裝置在軸向上看具有基本上U型的輪廓,同時具有 基本上平直的中間部分,并且在中間部分的每端帶有基本上平直的翼部,所述翼部與中間 部分基本上形成直角;所述連接裝置適于與形成在配合的槽與突起之間的每對互補的側表 面之間的翼部相裝配,并適于與槽的底部與突起的頂部之間的中間部分相裝配。連接裝置的這一方案在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時具有主要的優(yōu)勢。首先,與在制 動盤和輪轂之間的花鍵接頭中的每個徑向間隙處具有單獨的連接裝置相比,所述方案使待 處理的部件數量減半。這種連接裝置也將易于布置在適當位置,因為其可以跨在突起上或 插入槽中,并且其將通過形狀而保持在適當位置,直至制動盤和輪轂合在一起。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突舌被布置在中間部分。由此,這一幾何形狀使得在突舌處易于制造和易于脫開接頭的方面具有最佳性 能。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連接裝置具有都布置在中間部分處的兩個或多個突舌。兩個突舌使得連接裝置具有有利的對稱結構,由此便于接頭受控地脫開。如果通 過折疊來形成接頭,則折疊線也變得更長,并由此使折疊操作更明顯,從而更容易確保層的 準確定向。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至少一個層的中間部分具有穿過其延伸的切向切口,該 切口橫跨居中地位于翼部之間的部分。該切口使相應層在軸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彈性。由此,在連接裝置沿軸向被緊固 時獲得夾緊力。有利地,兩個層中的每個層都具有這樣的切口。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內層在其內側具有位于每個翼部的一個軸向端部邊緣處的面 向外的倒角,和/或外層在其外側具有位于每個翼部的另一軸向端部邊緣處的面向內的倒角。這些倒角使得更容易地根據所選擇的裝配方式將連接裝置施加在突起上或插入 槽中。根據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內層的每個翼部與中間部分形成略小于90°的角度, 和/或外層的每個翼部與中間部分形成略大于90°的角度。略小于或略大于的意思是在 0.5°至5°范圍內,優(yōu)選1°至2°的范圍內。因而,根據所選擇的裝配方式,在連接裝置與突起或槽之間獲得彈性夾緊力。夾緊 力降低了連接裝置在裝配操作過程中發(fā)生松動的危險。本發(fā)明還涉及輪轂和裝配在輪轂上的制動盤所構成的組合裝置,其中制動盤通過 本發(fā)明或其上述任何實施方式所述的連接裝置而裝配在輪轂上。根據本發(fā)明的輪轂和制動盤的組合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可拆除的緊固接頭被脫 開。這意味著,在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時發(fā)生接頭脫開,這將非常易于實現。這意味著, 在制動盤將被拆除時,無需為脫開接頭采取措施。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具有盤式制動器的車輛,其中根據本發(fā)明的制動盤和輪轂結構 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本發(fā)明的制動盤和輪轂結構以及本發(fā)明的車輛,是利用了由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及 其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和上文所提及的優(yōu)點。在從屬于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中,記載了上述有利的實施方式以及制動盤和輪 轂結構和車輛。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通過相關類型的方法實現所述目的,該方法的特定特征 在于,所引入的連接裝置具有相互連接的兩個相互鄰接的層,并且它們以在裝配位置相互 沿軸向分離的方式得到引導。根據本發(fā)明方法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兩個相互鄰接的層通過緊固接頭相互連接,并 且在裝配過程中向一個層施加軸向力,從而脫開接頭。根據本發(fā)明方法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該方法通過使用根據本發(fā)明或其任意優(yōu)選 實施方式所述的連接裝置而實施。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優(yōu)選實施方式使得上文所述的相應步 驟具有用于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及其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優(yōu)點。在從屬于權利要求15的各個權利要求中,提出了本發(fā)明方法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通過參考附圖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實施例,本發(fā)明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制動盤和輪轂結構的分解視圖。圖2是與圖1相對應的視圖,但連接裝置滑動在輪轂上。圖3是與圖2相對應的視圖,其中連接裝置相替代地布置在制動盤中。圖4是輪轂的一部分的徑向視圖,其中連接裝置滑動到其上。圖5是圖4中的局部的軸向視圖。圖6是圖4中的局部的立體圖。圖7是插入在制動盤與輪轂之間的連接裝置的軸向視圖。圖8是連接裝置的第一立體圖。
圖9是圖8所示的連接裝置的第二立體圖。圖10是圖8所示的連接裝置的軸向視圖。圖11是圖8所示的連接裝置在被折疊之前的平面圖。圖12是圖11所示的連接裝置在改進方案中的局部的平面圖。 圖13是圖8所示的連接裝置的徑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以分解視圖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制動盤和輪轂結構。輪轂1具有多個突起11, 在所示實例中是在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的五個突起。制動盤2具有相對應數量的互補形狀 的槽21,使得制動盤2可以軸向滑動到輪轂1上,同時每個突起11裝配在相對應的凹槽21 中。當制動盤2裝配在輪轂上時,連接裝置3被布置在一個間隙中,所述間隙為此設置 在每個配合的突起11與槽21之間。在所示實例中,每個連接裝置基本上為U型,使得在裝 配位置處所述連接裝置以三個側面填充著在相應突起11與槽21之間的中間空間。為此, 一個翼部32布置在相應突起和槽的一對側表面12,22之間,另一翼部33布置在突起和槽 的另一對側表面13,23之間,并且中間部分34位于突起的頂部14與槽的底部24之間。每個連接裝置3以下文更詳細確定的方式由兩個層組成。當制動盤2已經滑動在輪轂1上同時連接裝置3處于適當位置時,制動盤2利用 包括螺栓26和壓力墊片27在內的緊固裝置25、以螺栓26被擰入突起11上的孔16內的方 式被沿軸向緊密鎖定在輪轂1上。圖2是與圖1相對應的分解視圖,表示將制動盤2裝配在輪轂1上的第一步驟。在 該階段,連接裝置3已經滑動在輪轂1的相應突起11上,并且制動盤2準備好滑動到輪轂 1上。圖3是與圖1和2相對應的分解視圖,表示相替代地連接裝置初始被裝配在輪轂 1的槽21中,該方案同樣有效地作為圖2所示實施方式的備選。圖4是輪轂1上的突起的徑向局部視圖,同時連接裝置3布置在其中。當制動盤 已經裝配在輪轂的突起上時,其通過緊固裝置25得到緊密鎖定。然而,為了表示清楚,從 該圖中省去了制動盤。對緊固裝置25的螺栓26的鎖緊促使壓力墊片27的中間部分將連 接裝置3壓靠在輪轂1的支承表面15上(參加圖5和6)。壓力墊片的橫向部分將制動盤 2(未示出)緊密壓在輪轂1上。圖5和6分別以軸向視圖和立體圖的形式表示圖4的局部。圖7表示裝配在輪轂1上的制動盤2在通過緊固裝置被壓在一起之前的軸向局部 視圖。圖7示出連接裝置3位于突起11與槽21之間。其更清楚地示出連接裝置3如何由 外層35和內層36組成的方式。中間部分34位于突起11的頂部14與槽21的底部24之 間,同時相對于所述頂部和所述底部具有一定的中間空間。翼部33(在視圖中的左側)以 相對精確的裝配位于槽21的側壁23與突起11的側壁13之間。圖8和9以兩個不同的立體圖表示連接裝置。其中間部分34具有兩個突舌37,它 們各自包括外層35的一部分38和內層36的一部分39。這兩個部分38,39在突舌37的外 端處通過接頭40相連。
外層35在中間部分上具有切口 42,其中切口 42位于中間部分最靠近突舌37的一 半處。切口 42跨越幾乎整個中間部分地沿切向方向延伸。相對應的切口 41被容納在內層 36中。每個切口距最近軸向端部邊緣的距離為中間部分的整個軸向長度的大約15-20%。 每個切口的寬度等于或略大于距最近軸向端部邊緣的距離。中間部分還具有位于突舌37之間、但明顯短于其長度的軸向突出部分43。每個翼部32,33上的外層35在其最接近突舌37的端部處略微向內成角度,從而形成倒角45。每個翼部上的內層36仍然在其距突舌37更遠的點處向外彎曲以構成向外面 對的凸緣,同時圓形倒角46形成在其向外彎曲的位置。圖10所示的連接裝置的軸向視圖顯示了與中間部分34幾乎成直角的兩個翼部 32,33。然而,每個翼部的內層36向內略微成大約0.5° -2°的角度,同時每個翼部的外層 相應地向外成角度。因為所述角度如此之小,其在附圖中不可見。圖11是用于構成連接裝置的沖壓工件的平面圖。圖11所示的工件總體上是平面 的。通過一定的彎曲移動,所示工件可以被轉換成圖8和9所示的形狀。工件初始地繞折 疊線A-A折疊180°,從而形成兩個層,同時折疊線構成突舌37的外端和使突舌相連的連接 部分。此后形成了 U型和其他彎曲部分。圖12表示與圖11相對應的工件的局部,但為備選實施方式。局部包括環(huán)形區(qū)域。 在該方案中,在折疊后構成突舌37的區(qū)域在折疊線位置處具有縮頸部分48,也就是其比突 舌的其他部分更窄。如圖13中的連接裝置的徑向視圖所示,兩個層彼此相對地沿軸向位移開一距離 a,其大約為1mm。如針對圖1_4從廣義上描述,當組裝連接裝置時,從壓力墊片27施加抵靠 著中間部分34的軸向突出部分43的軸向夾緊力。由于位移a,該力初始地僅施加在內層的 所述軸向突出部分43的邊緣。隨后,軸向相對力作用在所述層之間,從而促使在突舌37外 端處的接頭40斷裂,使得所述層相互脫開。此后對壓力墊片27的繼續(xù)鎖緊,將使內層在圖 13中沿軸向向右移動,直至兩個層的相應部分43的邊緣具有相同的軸向位置,此后的繼續(xù) 鎖緊使兩個層沿軸向緊密地夾緊。因而,當制動盤已經得到裝配時,連接裝置將使接頭40脫開。當制動盤將要被拆除時,壓力墊片27被松動。此后所要做的是沿軸向從輪轂上抽 出制動盤。如果任意一層已經生銹緊固在制動盤或輪轂上,這將不會引起任何阻礙,因為這 兩個層在裝配的時候已經相互脫開。而且,所述兩個層由防銹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預見到不 會在它們之間產生任何生銹。對于這樣的情況,即連接裝置未被構造成以上提及的實例、但以接頭40即使在裝 配之后也得到保持的方式被構造,拆除將會涉及到必須移去連接件。這一點很容易通過對 突舌37進行切割來實現。然而,所示的實例使移去更容易,因為省去了操作。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在制動盤(2)與輪轂(1)之間連接的連接裝置(3),其中制動盤(2)通過花鍵連接部裝配在輪轂(1)上,所述花鍵連接部具有制動盤(2)上的槽(21)以及輪轂(1)上的與所述槽配合的互補突起(11),反之亦然;所述連接裝置(3)由防銹材料制成,并被用于裝配在槽(21)的側表面(22)與突起(11)的同所述槽相配合的相鄰側表面(12)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3)包括兩個相互鄰接的層(35,36),所述兩個層相互連接,并僅通過所述兩個層(35,36)之間的軸向相對移動而相互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3)包括至少一個突舌 (37),其沿軸向延伸并布置成在連接裝置(3)已裝配時突伸到槽(21)外側,所述突舌(37) 由每個所述相互鄰接的層的突出部分(38,39)組成,所述突出部分通過可拆除的緊固接頭 (40)而相互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除的接頭(40)被布置在突舌 (37)的外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被制造成繞折疊線(A-A) 折疊約180°的整體件,所述折疊線構成突舌(37)的外端。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折疊線(A-A)處的所述突出部分 (38,39)通過縮頸部分(48)相互連接,所述縮頸部分(48)在平行于折疊線的方向上比相應 部分(38,39)具有更小寬度。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3)在軸 向上看具有基本上U型的輪廓,并具有基本上平直的中間部分(34),所述中間部分(34)在 每一端帶有基本上平直的翼部(32,33),所述翼部(32,33)與中間部分(34)基本上形成直 角;所述連接裝置(3)被布置與形成在配合的槽(21)與突起(11)之間的每對的兩個互補 側表面(22,12 ;23,13)之間的翼部(32,33)相裝配,并被布置與槽(21)的底部(24)與突 起(11)的項部(14)之間的中間部分(34)相裝配。
7.如從屬于權利要求2-5中任意一項的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至少一個突舌(37)被布置在中間部分(34)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3)具有兩個或多個突舌 (37),其都布置在中間部分(34)處。
9.如權利要求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層的中間部分 (34)具有穿過其進行切向延伸的切(41,42),所述切口橫跨居中地位于翼部(32,33)之間 的部分。
10.如權利要求6-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層(36)在其內側具有 位于每個翼部(32,33)的一個軸向端部邊緣處的面向外的倒角(46),和/或外層(35)在其 外側具有位于每個翼部(32,33)的另一軸向端部邊緣處的面向內的倒角(45)。
11.如權利要求6-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層(36)的每個翼部 (32,33)與中間部分(34)形成略小于90°的角度,和/或外層(35)的每個翼部(32,33) 與中間部分(34)形成略大于90°的角度。
12.一種輪轂(1)和安裝在輪轂(1)上的制動盤(2)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制動盤 (2)通過權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3)裝配在輪轂上。
13.如從屬于權利要求2-11中任意一項的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輪轂(1)和安裝在輪轂(1)上的制動盤(2)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可拆除的緊固接頭(40)被脫開。
14.一種具有盤式制動器的車輛,其特征在于,盤式制動器包括如權利要求12和13任 意一項所述的、被裝配在輪轂(1)上的制動盤(2)。
15.一種用于將制動盤(2)裝配在輪轂(1)上的方法,其中_制動盤⑵通過具有槽(21)和突起(11)的花鍵連接部被裝配在輪轂⑴上,并且-由防銹材料制成的連接裝置⑶被引導在槽(21)的側表面(22)與突起(11)的同所 述槽(21)相配合的相鄰側表面(12)之間,其特征在于被引導的連接裝置(3)包括兩個相 互鄰接的層(35,36),所述兩個層相互連接并以它們在裝配位置可相互分離的方式得到引 導。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相互鄰接的層(35,36)通過緊固 接頭(40)相互連接,并且在裝配過程中軸向力施加在一個層上以使得接頭脫開。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過使用如權利要求2-11中任 意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3)來實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在制動盤(2)與輪轂(1)之間的連接裝置。制動盤(2)通過花鍵連接部、利用制動盤(2)上的槽(21)和輪轂(1)上的突起(11)而裝配在輪轂(1)上。連接裝置(3)由防銹材料制成,并被用于裝配在槽(21)的側表面(22)與突起(11)的相鄰側表面(12)之間。根據本發(fā)明,連接裝置(3)包括兩個相互鄰接的層。這兩個層相互連接,并僅通過層之間的軸向相對移動而相互分離。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將制動盤裝配在輪轂上的方法。
文檔編號F16D65/12GK101815883SQ200880110173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5日
發(fā)明者R·弗雷德里克松, T·伊爾克 申請人:斯堪尼亞商用車有限公司